用“分解思维”和“动态思维”突破高中地理综合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拔往高处 凸的,气压较高 ,海拔往低处凹的,气压较 低。故而可将图示的等压面等高线图,转化为等高面上 的等压线图 ,图l 3 所示。
高线重合的条数 ,d R表等高距 。其实这个公式的应用 很广泛 ,可以运用到所有等值线重叠的数值差计算中, 甚至在不重叠处的数值差计算中也可运用。 【 解题经过 】 该 区域的 最小值 出现 在 图示东 南 角 ,最 大值 出 现在东北角 ,之 间有 1 2 条等高线 ,其落差范围 :( 1 2 —
产 聚 落
图1 1 A. 5 0米 B. 5 5米 C. 6 O米 D. 6 5米
【 方法介绍 】
等压面 ,该面的所有气压都是5 0 0 百帕 ,但海拔高度各
不相同。在学习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时 ,有这样的结论 :
在学习等高线时 ,我们都知道陡崖落差 ( △h )的
计算公式 ,( n 一 1 ) d < △h < ( n + 1 ) d ,其 中n 代表陡崖处等
地理学科 中,地球 的运动 、大气 的运动 、洋流的
运动、地壳的运动和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是 自然地理学研 究的重点问题 ;影 响农业 、工
分析 :题 目中的 “ 转变”体现 了动态变化 ,如果 答成 : 科技水平高 ,经济发达 ,运输量大 ,肯定不能得 分。答案应该体现动态变化 :如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 , 运输量增 大。此外 ,题 目还隐含了古代和现代 、现代各 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对比 ( 如为什么是铁路而不是公
1 ) 5 < △h < ( 1 2 + 1 ) 5 , ̄5 5 < Ah < 6 5 ,答案选c 。 4 . 图形转换法
【 例8 】图 1 2是 “ 某地 区 2 0 1 0 年1 月 8日某 时
5 0 0百帕等压 面分布 图”,等 压面上 甲点的 风向应是
( 2 0 1 1东北 四校联 考 )
【 方法介绍 】 自然 地理 环境 具有整 体性 ,各要素 之 间相互 关
( 上接 第 3 0页 )
包括 N 城 及 其 西部 口岸 )。 简析 从 “ 丝绸之路”到 “ 亚 欧 大 陆桥 ” 交通 运 输
方式 转 变的原 因。 ( 1 0分 )
步 ;地域广 ,运距长 ;铁路运输运量大 、连续性好 、速 度快 、安全性高 。
路 ),所以这道题还应该答出铁路运输的优势。
业 、人 口、城市等发展的要素及变化规律是人文地理学 研究的热点问题 。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动态思维在地
理学科 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在地理学习中应树立用动态 的思维分析地理事物形成和演变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
【 答案 】 经济发展 ,运输需求量增大 ;科技 的进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 南风 D. 西 北风
等 压 面 等 高 线 图
图1 3
等 高面 等 压 线 图
转化后 的等压线 图的等压线的走向与原图等高线 的走向大致一致 ,甲西南面的气压高于东北面。此处甲
处的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最终偏转成与等压 线相平行 ,故为西北风 。
■- 塑 垒鲎 2 0 1 4 年 第 6 期
选 A。 3 . 公 式 法
考 试 研 究
【 例7 】图 1 1 所示 区域 内最大 高差可能为 ( 2 0 1 1
全 国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高线/ m
— 河 流
联 ,各种等值线图之间可以进行 简单 的转换 ,在解题 中,灵活运用各种图示的转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解题经过 】 等 高线一般表示地形 ,但这幅图上表示的是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