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如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随行车方向变化
而转动。
据此回答1~2题。
车载导航仪利用的技术是()
A. GIS和GPS
B. GPS和RS
C. RS和GIS
D. 数字地球和GIS
2.如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随行车方向变化
而转动。
据此回答1~2题。
汽车在前方右拐后,导航仪面板上指向标箭头的指向是()
A. 右上
B. 右下
C. 左上
D. 左下
3.读我国某平原中某城市气候统计资料,回答3~4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0.1 2.07.915.121.125.927.125.820.715.07.9 1.8降水量
8.713.725.348.452.461.2146.8117.489.946.725.59.2
(mm)
关于该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 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D.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4.读我国某平原中某城市气候统计资料,回答3~4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0.1 2.07.915.121.125.927.125.820.715.07.9 1.8降水量
8.713.725.348.452.461.2146.8117.489.946.725.59.2
(mm)
气候条件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最主要是()
A. 冬季低温冻害严重
B. 春季春旱严重
C. 夏季滑坡、泥石流频繁
D. 秋季阴雨绵绵光照不足
5.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5~7题。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 大体相等
B. 北坡较多
C. 南坡较多
D. 难以判断
6.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5~7题。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 南坡3500m
B. 南坡2000m
C. 北坡3500m
D. 北坡2000m
7.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5~7题。
该山地最可能是()
A. 天山
B. 阴山
C. 秦岭
D. 南岭
8.读我国某流域1980~2010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如图),回答8~9题。
该流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内蒙古高原
B. 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南方低山丘陵
9.读我国某流域1980~2010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如图),回答8~9题。
1980~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最可能的是()
A. 盐碱化面积缩小
B.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 地下水位下降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10.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离为200米。
读图回答10~11题。
图中a、b的高度值最可能分别是()
A. 500,400
B. 500,200
C. 100,400
D. 100,200
11.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离为200米。
读图回答10~11题。
图中坡面径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0分)
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如图),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
(1)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请推测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老人们原打算在7-8月骑行,在查阅气象资料后(表1),他们决定避开7-8月出行。
简述老人们这样可以避开哪些不利于出行的因素?
表1 巴塘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 4.07.210.513.417.519.919.518.816.713.28.1 3.9降水
0.1 1.0 4.316.630.885.5122.1101.881.122.7 2.80.7
/mm
(3)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老人们在出发前制定了一个物品清单。
请对清单进行补充,并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
表2 物品清单
物品携带理由
冲锋衣和短袖衫______
防晒霜或防晒衣帽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相对于自驾游,骑行川藏线有哪些优点?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旱极”。
敦煌绿洲地处敦煌盆地,疏勒河及党河是绿洲的主要补给水源。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成了双塔水库和党河水库,整个绿洲地区开挖了2000多眼机井,敦煌绿洲面积迅速增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部分党河水已经不在河道里流淌,而改为用密封管道运输至各个需水点。
20世纪90年代后,敦煌绿洲萎缩速度加快。
(1)分析敦煌成为我国“旱极”的自然原因。
(2)分析敦煌绿洲面积先扩大后萎缩的原因。
(3)简述密封管道输水替代自然水流的利弊。
(4)针对敦煌绿洲持续萎缩的情况,有人主张节水,以自然恢复为主,有人主张从青藏高原调水。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仪能即时显示汽车位置的信息,主要依靠的技术是定位系统,而规划出行路线需要用地地理信息技术(GIS)。
故选:A。
RS主要是获取数据,GIS主要是分析处理,GPS定位,确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解题关键是熟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等基础知识,根据材料中各种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2.【答案】C
【解析】解: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此时车头位置朝向西北,指向标中西南方朝上,当汽车在前方右拐后,导航仪面板上指向标箭头朝左上。
故选:C。
方向的判读方法主要有一般定向法,即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图示即可分析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该地区是华北平原,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A错;
东北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华北平原不是,所以C错;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不是水稻,所以D错;
综上分析,B正确;
故选:B。
根据图中的气温可知,该地区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在华北平原。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解:低温冻害严在春秋季影响较为严重,A错;
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该地春季降水较少,但是正是作物生长的季节,因此春旱严重,B 正确;
结合分析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滑坡、泥石流不属于气候条件,C错;
秋季降水较少,D错。
故选:B。
结合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因此为温带,气温最高月为7月份,降水最多也为7月,因此为温带季风气候。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键是结合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B
【解析】解:读图,在地形剖面图上,在南北坡两侧取相同高度的两点,分别作横坐标的垂线,该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得到交点,然后再对应右侧年降水量坐标轴,读出两点的降水量数值,可以看出北坡降水较多,C正确。
故选:B。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一般情况,迎风坡降水多;由相同高度的点作与降水量的交点,可以看出北坡要多于南坡。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仔细读图即可。
6.【答案】D
【解析】解:图示为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横坐标为地形坡面,纵坐标为海拔高度和年降水量。
由图可知,在北坡0-2000m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年降水量逐渐上升,而从2000m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高降水逐渐减小;而在整个南坡,都是随着高度的上升降水逐渐上升。
故北坡2000米以上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
所以D正确。
故选:D。
注意区别图中降水量线、地形剖面线,分清楚南坡、北坡及其降水量的差异。
由图可知
最大降水量在北坡,而且同一高度,大部分地区北坡降水大于南坡。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7.【答案】A
【解析】解:该山山麓地区降水少,不足200mm,表明位于干旱地区,排除CD;
北坡降水多于南坡,表明北坡为迎风坡,阴山是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降水少,所以排除B;
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据图中信息可知,北坡降水比南坡多,说明北坡是迎风坡,该山脉应该是东西走向的山脉。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解:该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排除内蒙古和云贵高原,所以AC错;
华北平原主要是耕地,而且耕地面积在逐渐增加,所以B错;
综上分析,D正确。
故选:D。
根据上图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林地在增加,以耕地、林地为主。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可知,从1980~2010年该流域的耕地面积减少,草地和林地面积增加,从土地利用方式可知植被覆盖率增加,因此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
故选:D。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
本题以我国某流域1980~2010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1980~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影响,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10.【答案】B
【解析】解:图示河流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向西南凸出,说明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则地势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则坡面径流的流向③④错误,排除CD选项;
等高线数值a>300米,由于等高距是200米,所以a为500米;b外侧的闭合等高线是小数值300米,则b的数值遵循“小于小的”则b的数值在100-300米之间。
故选:B。
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在等高线中存在闭合等高线,则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一个,则闭合等高线内的数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相对大,“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的选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图示河流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向西南凸出,说明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则地势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则坡面径流的流向③④错误,排除CD选项;
等高线数值a>300米,由于等高距是200米,所以a为500米;b外侧的闭合等高线是小数值300米,则b的数值遵循“小于小的”则b的数值在100-300米之间,为洼地,则坡面径流的流向①正确②错误,排除B选项。
故选:A。
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坡面径流总是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流向低处;在等高线中存在闭合等高线,则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一个,则闭合等高线内的数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大,“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的选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太阳辐射强食品和饮用水路途遥远,随时补充帐篷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
【解析】解:(1)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是骑行线路长,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体力消耗大;线路西段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沿线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多发;沿线植被茂密,蚊虫较多,易受蚊虫叮咬。
(2)老人们原打算在7-8月骑行,在查阅气象资料后(表1),他们决定避开7-8月出行。
老人们这样可以避开7、8月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老人们在出发前制定了一个物品清单。
携带冲锋衣和短袖衫,理由是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携带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理由是太阳辐射强;携带食品和饮用水,理由是路途遥远,随时补充。
携带帐篷,理由是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携带瓶装氧气,理由是高原空气稀薄,防缺氧;携带修车工具和配件,理由是路况复杂,车易损坏。
(4)相对于自驾游,骑行川藏线的优点是减少汽车尾气和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有利于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认识和欣赏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提高旅游质量;更便于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骑行线路长,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体力消耗大;线路西段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沿线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多发;沿线植被茂密,蚊虫较多,易受蚊虫叮咬。
(2)7、8月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冲锋衣和短袖衫: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太阳辐射强;食品和饮用水:路途遥远,随时补充。
帐篷: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瓶装氧气:高原空气稀薄,防缺氧;修车工具和配件:路况复杂,车易损坏。
(4)减少汽车尾气和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有利于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认识和欣赏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提高旅游质量;更便于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化交流。
(1)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海拔、气候、蚊虫等角度进行分析。
(2)不利于老人们出行的因素从降水、地形、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3)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物品清单围绕气温、太阳辐射、食品和饮用水、高寒缺氧、路况等角度进行分析。
(4)对于自驾游,骑行川藏线的优点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沿线景观、文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人类活动,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解:(1)敦煌无图甘肃省,深居我国内陆,远离海洋,受hy7的影响小,降水少;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冬季风力强劲;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所以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
(2)根据题干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敦煌相继建成了双塔水库和党河水库,整个绿洲地区开挖了2000多眼机井,开采地下水,农业灌溉面积扩大,导致绿洲面积扩大。
但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得水资源减少;加上大水漫灌,不不注重节约用水,导致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土壤盐碱化,导致绿洲面积萎缩。
(3)利用密封管道输水替代自然水流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相对节约用水,扩大水资源;但由于管道密封,缺乏地表水下渗,导致地下水缺少水资源补给,则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更加干旱,则地表植被因为缺水而减少,荒漠化加剧,从而形成无限循环。
(4)采取节水措施,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法投资少,成本低;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自然恢复可以减少对外依赖,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效率低,时间长;而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用水需求少,可调入水量大;该地距离青藏高原近,且从青藏高原到该地地势逐渐降低,水可自流,运营成本低。
故答案为:
(1)深居内陆,降水少;冬季风力强劲,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2)扩大:修建水库,大量开挖机井,开采地下水,农业灌溉面积扩大。
萎缩:人类过度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得水资源减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3)利:减少水分蒸发、下渗。
弊:无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减少,荒漠化加剧。
(4)节水:投资少,成本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对外依赖)促进区域可持续
发展。
调水: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用水需求少,可调入水量大;距离近,可自流,运营成本低。
【解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2)敦煌绿洲面积先扩大后萎缩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
(3)密封管道输水替代自然水流从有利和弊端两方面解答。
(4)该题为开放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组以敦煌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地理的开发和治理,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结合题干内容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