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陋室铭》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37cec910a6f524cdbf85a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1,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
(出示南阳诸葛庐图)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
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
(板书:暗含、志向)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2 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11f7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f.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陋室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具体章节内容:第四单元《陋室铭》,包括文章的、注释和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领悟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住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讲解:详细介绍作者刘禹锡的背景,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3.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4. 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主题:安贫乐道,坚守节操4. 重点词汇:铭、陋、德、馨、颜、巷、榆、愚、桑、枢、瓮、牖、蓬、巷、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安贫乐道”的认识。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课后注释。
(2)文章主题:安贫乐道,坚守节操;寓意:通过描绘陋室,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观念。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b3217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b.png)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一、背诵并翻译文,把握相关文言实词。
二、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一、明白得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进程】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窗们,在咱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咱们带来启发。
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咱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咱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
若是你要借助某事物来抒发情感,能够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式。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确实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二、说明加点的词语。
有仙那么名()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能够够发觉到。
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3)无案牍之劳形()(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堂研讨展现组内交流展现,彼此检查是不是都会。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鄙低下的人吗?(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什么缘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依照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全班展现,冲破难点,教师点拨。
、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描述莲花,什么缘故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如此写有什么作用?(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当堂反馈】(一)、内语段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陋室铭教案9篇
![陋室铭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bb6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3.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刘禹锡山水比兴引陋室—馨对偶拟人描环境——青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六、总结(略)七、赠言和练习陋室铭教案篇2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c216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3.png)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引言《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著的一篇散文,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刊行。
这篇文章深刻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心理境界和审美取向。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因此,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有必要将《陋室铭》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陋室铭》的作者和写作背景;b.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c.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文本信息,挖掘深层含义;b.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分析:本节课以《陋室铭》为课文,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思考空间。
2. 方法设计:a.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b. 班课、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c. 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目睹文章中的景物和对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a.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前阅读《陋室铭》,并针对关键词和难点做好笔记和预习;b. 利用多媒体课件,面向全班讲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阅读分析(20分钟)a. 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复述文章大意;b. 通过提问等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手法;c. 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发现文章深层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
![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bae4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d.png)
《陋室铭》教案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诵读要求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层:背诵课文二、教学设想: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
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1a568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c.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了解“铭”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
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一、以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
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三、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
⑴自由大声朗读。
⑵同位互相听读。
⑶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
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
⑴对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点评正误。
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①馨xīn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②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使……混乱。
乱耳:扰乱听觉。
③劳:使……劳累。
④庐:简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有何陋”的倒装。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和语调。
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人情趣(陈设少、作为少)。
⑵“陋室”真的“陋”吗?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古代名贤类比。
“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陋室铭》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陋室铭》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b8c6d524de518974b7d44.png)
22. 陋室铭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在吟咏背诵中感悟文章的主题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寄托的感情3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喜爱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凝炼、句式整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的特点4查找一些后人引用或评议文章的资料,加深理解自主学习1走近刘禹锡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苔()痕②德xīn()③案牍()④鸿rú()⑤西蜀()3.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②斯.是陋室()③惟吾德馨..()④草色入.帘青()⑤鸿儒()⑥白丁()⑦调.素琴()⑧无案牍..之劳形()4.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何陋之有?5、按照要求用原文填空①描写陋室环境突出陋室之雅的句子是②《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③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④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⑤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⑥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以古代名贤自况)⑦《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全文画龙点睛)合作探究:1.“惟吾德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2.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36c53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4、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陋室铭》。
二、初步感知全文: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思考问题,理解中心、写法: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明确: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房子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陋室铭》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4dcc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9.png)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三杰”,是唐代文 坛上的重要人物。
课程目标设定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陋室铭》 的文本内容,掌握相关文 学常识和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
经验进行分享;
心得体会内容真实、深刻,能够 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在分享过程中能够用恰当的语言 和表达方式,让听众产生共鸣和
思考。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建议
本次课程亮点回顾
01 02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陋室铭》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其内涵丰富,本次课程通过深入挖 掘文本中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 作者的创作意图。
比兴手法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
仙、龙等意象的描绘,引出对陋室和
主人的赞美。学生应分析比兴手法在
文章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唐代社会风貌
《陋室铭》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唐代士人追求高雅的生活 情趣,注重精神世界的充实。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可以加强与历史、文化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理解文言文作品,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 监控学习过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人,围绕“陋室不陋” 的主题展开讨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c4d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8.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陋室铭》。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但仍乐观向上、志存高远的高洁情操。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翻译、主题思想分析及艺术特色讲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翻译、主题思想分析。
难点:理解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整体感知课文。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学会运用。
4.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疑难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
6. 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陋室”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8.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讲解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4. 主题思想:逆境中的乐观精神5. 艺术特色: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1)课后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1d0b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4.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喜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
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__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__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衬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而作用各别,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
其二,运用了拟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似特点中,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正之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茎贯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
"香远益清",写莲清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
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莲外。
显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纵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19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578c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9.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1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的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托物言志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
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展示预习成果:题解,作者。
(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三、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四、交流翻译。
(结合课文注释自己译或者与同桌交流,翻译出来后简单评论)五、疑难词句。
(那么大家还有没有哪些不会的词句呢,出示课件)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请男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在根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进一步探讨课文。
)1、本文统领全文表达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1)自然环境————--优雅(2)交往人物——————儒雅(3)日常生活——————高雅(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13e5054693daef5ff73daa.png)
《陋室铭》导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设计)--------------------------------------------------------------------------------《陋室铭》导教案预习检测1. 铭, 是指,以后成为2.本文作者是,它的特色是,字,。
朝有名的、家。
本文选自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句式仿用3.生字注音铭斯馨苔鸿儒调牍庐蜀学习目标1、累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知识。
2、朗诵并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精妙新奇的构想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要旨。
学习要点朗诵并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精妙新奇的构想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要旨。
自主学习互帮研究读通课文,掌握要点实词、虚词用法,认识课文内容( B 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比较课下说明,参照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而后小组沟通)1、写出以下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能够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以下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经过朗诵,领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说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展现训练评论推动读懂课文,领会文章精妙新奇的构想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B 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他人读课文,而后标画以后议论,最后集体沟通)1、本文牢牢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隐喻陋室拥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率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味之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勤能补拙,永不放弃!)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告诉你们这是老师的座右铭(板书: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
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1,简介“铭”: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激励自己的格言。
墓志铭。
在墓碑上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
2、走近作者:韩愈说:“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篇也不例外,请一同学结合自己手中的资料书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
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流传千古,陋室也因之而名闻天下。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去参观参观。
二、赏读文。
、欣赏文录音。
打开文《陋室铭》,注意生字和韵脚。
2、我们一起来朗读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读出感情。
三、品读文。
、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提醒学生要注意关键词、句字的解释。
2、翻译全文。
、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2、直接表明作者对陋室态度的是哪个句子?
这个句子在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四句作者从哪三方面来描写陋室?
ɪ1、陋室的环境——清幽;
ɪ2、陋室主人的交往——高雅;
ɪ3、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列举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这种写法叫什么?
作者意在用古代的贤士来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他们的志趣和品德。
这种写法叫类比
4、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以反问句点题,与“惟吾德馨”相照应,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分析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6、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从而来揭示中心其意不言自明。
四、悟读文。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具有这种品质?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所准备。
例如:孟子的“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贫贱至极,笔耕不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还有抛弃都市生活自愿选择到汶川支教的年轻教师。
五、写作训练
、教师展示文仿写。
让学生借鉴文中的写作手法自己写一篇仿作。
如“教室铭”,“寝室铭”等
《南水铭》
校不在大,齐备就行。
史不在长,几年就名。
斯是陋校?惟吾德馨。
水泥运动场,白褐又分明。
严师出高徒,苦学是捷径。
可以怡性情、阅古今。
有勤奋之学子,无偏颇之爱心。
香炉山下,平桥河畔,
人皆云:“南水真行
2、、背诵文。
六、总结:
师:短短的一节,我们只能说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已经完全领会刘禹锡的精神境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
生活中。
但我会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是的,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板书设计:
以山水类比
引出陋室
环境
清幽
陋室特点
交往
高雅
生活情趣
以古代名贤自比总结全文
点明陋室不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