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在我国的不算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当中,顶进框架桥下穿铁路线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顶进成为施工中一大难点。
通过对顶进框构桥的施工技术进行比选、研究、创新与现场运用及实施等总结,归纳整理出完整的一套对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顶进的施工方法。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顶进的施工效果,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软土地基、施工降水、顶进框构桥、控制措施
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交通环境也在不断改革更新,既有铁路立交涵宽度、高度已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现在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长远规划目标,对现有铁路进行下穿框构桥建设,而既有铁路下方的地质条件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顶进,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都不尽相同。
其中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桥的顶进是顶进施工过程当中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在西机路框构顶进过程中采取增加降水井点、延长顶进滑板以及加大预留“船头坡”等形式,成功突破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顶进这一施工难点。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该项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2.工程概况
本项目设计顶进(1-8+2-11.5+1-8)m框架桥,桥址位于玉门沟线K17+691.52处,新建顶进(1-8+2-11.5+1-8)m框架桥,桥轴线与线路夹角45度,框架主体正交轴线长9.6m,边墙净距0.4m,线路里程从大到小分别布置1-8m、2-11.5m、1-8m三座框架。
新建框架桥桥址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上庄街道位置,地处太原市盆
地地区,地下水丰富。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且地下水埋深较浅。
框架桥下方主要地质结构层为淤泥、杂填土、砂砾土及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
不利于框架桥的顶进工作。
3.施工重难点
(1)由于框架桥下方地质结构层主要为淤泥、杂填土、砂砾土。
在顶进过
程当中由于框架桥本身的自重影响,将导致框架桥下沉严重进而影响框架桥顶进
精度。
(2)本桥址处由于存在松散堆积层的空隙水,且埋深较浅。
快速将卵石层
中的水及时排放,以免造成湿陷性黄土层遇水变胶泥进而造成顶进过程中的高程
无法控制,影响框架桥顶进精度。
4.顶进施工关键技术
针对该地质条件下的框构顶进考虑采用多点位降水井抽水、船头坡及延长滑
板结合常规处理方法进行降水及地基处理。
保证了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构的顶进精度,保障了顶进框架桥的施工质量,确保了下穿铁路的安全及稳定性,为以后的
施工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切合实际的施工技术方案。
(1)针对地下水位丰富的情况,降水采用多点位井管井点降水。
相较以往
的施工方案,增加降水点的位置以保障地下水位能够快速降低。
本方案中降水井
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外径0.6m,内径0.4m,间距8m。
降水后,地下水位低于
基坑底1.0米以下;
(2)由于基坑下方淤泥较厚,全部为软土地基,将原本只在预制基坑中的
30cm厚钢筋混凝土滑板延长至铁路坡脚下方,减少顶进过程当中框构的下沉几率;
(3)由于铁路下方既有路基在地下水的长时间浸泡下形成软土地基,框构
桥在顶进至滑板以外区域依旧容易下沉,因此在顶进开挖阶段将加大加长滑板前
端预留“船头坡”坡度,采用坡率为10%,坡长3m;并将铁路下方地基超挖0.3m,回填碎石,再铺设混凝土预制板作为仰坡,待地基承载力试验合格后进行顶进施工。
5.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降水井施工及抽水→基坑开挖→基础换填→滑板施工→船头坡施工→主体预制(线路加固)→框构顶进→线路恢复。
5.2操作要点
5.2.1降水井施工及抽水
降水采用管井井点降水,降水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孔径0.6m,管径
0.4m,间距8m,沿基坑外侧布置。
采取水泵抽水,降水至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
1.0米以下。
5.2.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时,降水井不间断降水,基坑内四角设置1.5m³集水井。
5.2.3基础换填
基坑底采用50cm片石挤淤,采用20cm碎石垫层找平。
5.2.4滑板
采用30cm厚钢筋混凝土滑板,滑板延长至铁路坡脚。
5.2.5船头坡
(1)滑板前端预留“船头坡”,采用坡率提高为10%,坡长延长至3m。
(2)地基超挖0.3m,回填碎石,再铺设混凝土预制板作为仰坡顶进。
6. 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框架桥基底地基承载力要求≥140KPa。
(3)浇筑框架桥墙身身混凝土应分为两个施工阶段,先将混凝土浇筑至框
架桥墙身与边墙下梗肋顶部,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再浇筑剩余墙身及顶
板混凝土,墙身与底板混凝土衔接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先涂纯水泥浆再进行
浇筑上部混凝土。
(4)在浇筑底板混凝土之前,要注意对底板与工作坑滑板进行有效隔离,
滑板表面要尽量保证光滑、平整,并涂润滑剂,防止框架桥底板与滑板连接在一起,以免顶进框构桥难以开动。
(5)整个框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始顶进。
(6)对现场负责人及施工人员下达技术交底,要求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7. 顶进监测要点
(1)顶进观测时须对施工图数据及预制框架桥已有数据进行进行校核,并
对其进行比对,选取合适的观测方案。
(2)控制点如果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对控制点进行校核,保证顶进精度。
(3)两次高程误差超过±3mm后应进行重新观测。
同时水平角误差观测超限
时也要对其进行观测,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在顶进的过程中,要坚持“勤测、勤纠、缓纠”的原则,以保证顶进
框架桥的顶进的精度。
8. 安全措施
(1)在施工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经过培训或无证者,不
得进行上岗操作。
(2)严格按照班前教育培训、班中跟踪检查、事后检查验收的步骤进行。
(3)地基基础表面要坚实平整,垫层平整度及坡度要按交底要求严格执行,排水畅通。
(4)工地内设安全标志,夜间施工作业设照明设施,不得擅自拆除。
(5)开挖基坑时根据设计的基坑边坡开挖并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开挖,分层
下挖至符合基底承载力要求的图纸设计高程为止。
(6)基坑边不准堆积建筑垃圾及建筑施工材料等荷载较大物品,基坑周围
应防止渗水进入基坑及冲刷边坡,降低边坡稳定。
(7)在基坑周围采用机械作业施工时,要施行一机一人制度。
9. 环保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噪音、扬尘等施工现场易发
生的环境污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环保要求达标。
(1)防止扬尘污染措施
(2)现场配备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进行洒水湿润,防止扬尘。
(2)对进行土方作业,开挖基槽或回填夯实地段要进行湿法作业,保证一
机一雾炮,防止扬尘污染。
(3)对施工场地内裸露的土方要进行密目网覆盖,对施工场地内堆放的材
料进行彩条布覆盖,严格做到施工工地全覆盖。
(4)对施工场地出入口车辆要清洗,土方作业车辆出入施工工地要全封闭
施工。
结束语
通过对西机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的实践证明,采用增加降水井点、延长顶进滑
板以及加大预留“船头坡”等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有效的将顶进就
位后的框构桥高程误差控制在1cm之内,且施工各项指标均满足行业验收规范要
求,极大程度地保证了顶进框架桥的施工质量,解决了软土地基条件下框架桥顶进的施工技术难题,为以后的软土地基框架桥顶进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有很好的借鉴及推广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永船, 张宁. 软土地基框构桥顶进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年第81期。
[2].周福来. 高地下水位大跨度公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J]. 交通运输研究,2011年第15期。
[3].鞠兴华,杨晓华,张莎莎.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趋势的综合检验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
[4].孟凡桥.软土地基大体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