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9《劳山道士》学案 (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劳山道士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翻译课文。

2.能说出故事情节及人物的特点,并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学习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南部,被誉为“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

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核心区域。

太清宫中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和《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

游客到那里,导游会指着一处破埙的墙壁说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穿墙术的地方。

崂山道教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缕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至今留有草鞋及布鞋为证。

2.走近作者:
蒲松龄:代杰出的小说家。

字,又字剑臣,别号,世称聊斋先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编撰成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以谈狐说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约40万字,431篇。

主要内容包括:暴露当时政治的昏暗,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平,特别是科举制度,作了深刻揭露,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予以抨击,歌颂青年追求理想和爱情及叛逆精神。

故事往往给人美好的结局,令人大快。

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
迷信的色彩。

3.注音。

行.七()负笈.()观.宇()稽.首()重.茧()打樵.()分赉.()遍.给()盎.盂()挹.注()
投箸.()霓裳
..()饯.行()杳.杳()未谙.()
汝.()逡巡
..()自诩.()蓦.然而踣.()4.解释加点的词。

⑴故.家子⑵不堪.其苦
⑶光鉴.毫芒⑷初不盈.尺
⑸未谙.此苦⑹惊顾.之间
⑺授.以斧⑻我固.谓不能作苦
⑼有观宇,甚.幽⑽薄暮毕.集
⑾王俱.与稽首⑿俄顷
..,月明辉室
⒀勿.误樵苏⒁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5.通假字。

⑴门人然烛来⑵须眉毕见
6.古今异义。

⑴王果去.墙数步去:古义:今义:
⑵光鉴.毫芒鉴:古义:今义:
⑶惊顾.之间,已复为箸顾:古义:今义:
7.词类活用。

⑴心奇.之⑵勿误樵.苏
8.和同桌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并翻译全文吧!
合作探究
探究一:结构写法探究
1.结构梳理:小说按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本文应怎样划分?如何归纳情节?
开端:(第自然段)
发展:(第自然段)
再发展:(第自然段)
高潮结局:(第自然段)
2.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3.试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崂山道士”这个故事写得如此引人入胜。

4.本文主要写王生学法,却用大量笔墨写师父演法,这是否主次不分?
探究二:人物形象探究
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举例说说。

探究三:主题思想探究
1.本文的题目为《劳山道士》,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道士吗?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道理?
2.文章结局有何深刻含义?
我的收获
从王生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或得到什么启示?
29.劳山道士
自主学习
2.清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志异
3.háng jíguàn qǐchóng qiáo lài jǐàng yì
zhùnícháng jiàn yǎo ān rǔ qūn xún xǔbó
4.故:原来堪:忍受鉴:镜子,这里当“照”讲盈:满
谙:熟悉顾:看授:交给固:本来甚:非常地毕:全.都
俱:全都俄顷:一会儿勿:不要而:表连接
5.然:通“燃”,点燃见:通“现”,显现
6.去:古义:离开今义:往鉴:古义:照今义:镜子顾:古义:看今义:照顾
7.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樵:打柴名词用作动词
探究一
1.1—2 求师学法; 3 看师演法; 4 师父教法; 5 演法失灵。

2.明线:王生拜师学法。

暗线:王生不能吃苦。

3.(1)奇思妙想的法术。

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2)跌宕起伏的写法。

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4.不是的。

因为王生不能吃苦,私下有归意,师父演法,是故意给王生看的,一来希望王生看后能静下心来学习,断其归念;二来也能推动故事情节,以吸引读者。

探究二
小说中的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炫耀;结果是尽出洋相.自食其果的人。

(1)细腻的心理描写:如“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欣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未谙其苦”等。

(2)侧面描写:如“道士曰:‘恐娇堕不能作苦。

’”
探究三
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王生。

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一个人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才能有所成就。

2.一是让文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学无术.想不劳而获的人,其结果必然是空喜一场,自取其辱。

二是课文借此寄寓深层含义:做任何事,应该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如果梦想不劳而
获,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我的收获
例如: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我们宜“洁身自守”,不可骄傲自大。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