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中医脉法实战班(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这些都比较形象地描述了浮脉这种漂浮,轻浮,向上浮的这个形象和动态。 据此,浮脉需要与别的脉作一下鉴别:
第一个需要鉴别的是无根脉,无根脉的特点是按之突然消失,我们以前在讲 脉的时候就讲过这个无根脉,这种脉浮取重取有,稍一用劲儿就没有了,好 像是我们下台阶一样,这脚突然一步迈空了,然后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是这 个无根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细(小)脉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定义:细脉只是指脉体窄细,没有其他别的条件参与。
《内经》、《难经》上常把细脉与小脉并称。
《脉经》上细脉、小脉合并统称细脉。这对后世脉法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后 世脉学著作大都演自脉经。
在后世脉法中,大多数人都同意细脉、小脉合并为细脉的说法,但是也有提 出质疑的,后世虽然对细小合并提出质疑,但细脉在后世医家上分歧不大。
古中医脉法
洪脉 & 细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洪(大)脉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定义:洪脉脉体宽大,无其他任何因素的参与。
《内经》、《难经》上常把洪脉与大脉并称,在季节上,常说钩脉。后世脉 法除描述季节性脉时,一般不用钩脉这个称呼。但是洪、大仍并用。
《难经·七难》提到“太阳之至,洪大而长。”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目的和要求
➢ 找到脉感 ➢ 正确记录脉象 ➢ 准确掌握十种脉象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十种脉象
阳脉
洪(大)脉 浮脉 数脉 滑脉 弦脉
古中医脉法
阴脉
细(小)脉 沉脉 迟脉 涩脉 虚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布指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参考书籍

心 目眩经、炽头热痛、目赤、口苦、口疮、心热心烦、肺 痰 短、热多
、胸肋痛 、咽干痛
、咳嗽 、喘逆
、 气
《 脉 学 阐 微 》《 诊 家 枢要》

肝热、腹胀、胁满庝、四肢热、头眩晕、 心烦喜怒、失眠、目赤
胃热、反胃、口干、脘 腹胀疼、灼心、恶心、 呕吐、食少纳呆,嘈杂
古中医脉法
在脉象的描述方面,对浮脉的描述很多,比如说“如落榆荚”“如风吹毛, 如水漂木”等等,《难经·十八难》上面的描述是“脉在肉上行”,《脉经》 提出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被后世众多的脉学著作所采用,
像《脉确》的描述是“轻手便得”,《医学正传》的描述是“泛泛于上,轻 手即得”,如《医灯续焰》上说“轻手可得,按之则有泛泛欲上之势,虽按 之始沉,亦必随手而起。”等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细脉可以与其他因素相合,而衍生细脉类的脉象,例如濡脉(一浮二细三柔 软无力),弱脉(一沉二细三柔软无力),微脉(一细二无力三若有若无或 +四沉)。
细脉与微脉需要鉴别,不要混淆,模糊。细脉虽然是窄细的脉,但是一直有, 微脉则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濡脉、弱脉、微脉都有细的性质。
这个浮脉就是一个位置的浅表,其他任何的因素都不需要参与,如果我们把 浮脉界定在这个范围内,是不是对大家在摸脉的时候体会这个浮脉有所帮助 呢。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浮脉是纲领性的脉之一,浮脉再加上相关的因素,可以衍生出浮脉类脉象, 比如说芤脉,虚脉,濡脉等等。
浮脉还可以和许多脉象构成相兼脉,比如浮洪,浮紧,浮弦,浮细等等,原 则上浮脉不与沉脉类的脉象相兼。
《伤寒·辨脉法》说“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 也。”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外科精义》中说“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 《四诊抉微》中说“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脉语》言“如江河之大,若无波涛汹涌,不得谓之洪。”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但是不同的部位可以互见,比如《伤寒》上面提到的“阳浮而阴弱”,“阳 浮”指的是寸位,“阴弱”指的是脉象偏沉,这个“阴”指的是尺部,就是 寸部是浮的,尺部是沉的,这种是可以相兼的,可以同时见到,但是不可能 在同一部位出现浮和沉的相兼脉。
芤虚濡都有浮的性质。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参考书籍
古中医脉法
洪脉的宽窄大小没法用具体数字来表述,因为影响因素很多。洪脉脉体宽大, 有因为年岁,体质,性别,体型,性情,而呈现不同变化。判断病人是否是 洪脉,要综合病人年龄,性别,体型。
性别,与季节因素一起判断。比如一个瘦弱的女人,就算出现洪脉也不会太 宽。一个200多斤的大胖男人,即便是常脉,也会比瘦人的洪脉宽,所以, 洪脉难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述,只能是相对于自己的脉是洪脉。
中风、发热、头痛、鼻塞、风寒聚在胸
《脉经》《濒湖脉学》 《诊家正眼》
寸 伤风、发热、头痛、目眩 腹部胀满不欲食、胃空虚、土衰木旺、
胸满气短、咳嗽痰多
《脉学阐微》 《脉经》《濒湖脉学》
恶心厌食、烦闷、腹满肋胀 关 风在中焦、腹胀不宁
大小便不通、风水 尺 小便干涩淋痛、下肢肿痛
腹满不欲食、灼心胃痛 《脉学阐微》
古中医脉法
在《医灯续焰》上,对“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作了这样的解释:“非重按 不可得,更有深深在下之势,”在《医学探骊》中提出了明确的说法,就是 “沉脉,亦以部位言。” 根据上述各个医家的描述,沉脉也是纲领性的脉象之一,沉脉再加上相关因 素,也可以衍生出沉脉类派出的脉象,例如弱脉,微脉,同时沉脉也可以与 多种脉象相兼,例如沉迟,沉洪,沉细,沉弦,沉数等等,原则上也不与浮 脉相兼。 伏脉(位置极深+细小)、弱脉、牢脉(一大二弦三长四沉五实,固定不移) 都有沉的性质。
腰痛、少腹胀满、小便频数
腰痛、少腹胀满、小便 不畅
古中医脉法
参考书籍 《脉经》《脉诀》《脉确》 《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诊家枢要》
《脉学阐微》
《脉经》《脉确》 《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诊家枢要》 《脉学阐微》 《脉经》《诊家正眼》《脉 确》
《诊家枢要》
《脉学阐微》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数脉 & 迟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数脉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定义:数脉只是脉搏跳动快这一个因素,没有别的任何因素的参与。一息四 至,闰以太息五至,一息六至以上为数。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内经》《难经》上已经有数脉的名称,但是没有明确的规范,虽然从原则 上规定了按呼吸次数测定脉跳次数的方法,比如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上面: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痰饮水血、胸肋痛、背痛、短气虚喘
寸 心内痛、肋痛 气壅、胸满痛、心悸、气短、 失眠
虚喘少气
胸痛、少气停饮、咳嗽 气短
心下冷、腹痛不通、腹泻、吞酸 关 两胁刺痛
肝郁胀满、心烦喜怒、食少腹满 腰背痛、股痛脚重、阴下湿痛、淋浊泄痢
中满吞酸
食不消、脘腹胀满、喛 酸胃痛
尺 腹背冷痛、小便泄泻、男为精冷、女为血结、病水、腰脚痛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洪脉只是脉体的宽大,浮沉可以与洪脉构成相兼脉,浮洪,沉洪。洪脉与其 他因素相合,可以衍生出革脉,芤脉,实脉。 革脉,像按鼓皮一样。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实脉往往脉体也宽大,但是需要加上一个特别有劲的感觉,洪大脉不管有无 劲,只管脉体是否宽大。 快慢也不是构成洪脉的条件。
《 诊 家 枢 要 》《 脉 学 阐微》
心经炽热、眼赤口苦、心热心烦、目眩、 头痛
肺热、胸胁痛、咳嗽、 》《 脉 学 阐微》

膀脘热、淋浊、尿频尿急、小便赤涩、尿 腹满、大便难、腰酸痛、《 诊 家 枢 要 》《 脉 学
血、腰痛、下肢肿痛
尿血便血、淋浊
阐微》
包括《脉经》引用说:“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这就规定了 数脉的定义,就是一息六至以上,后世医家基本遵循《脉经》的观点,以一 息六至为数。
既然一息六至为数,那大于六至的该怎么办?《脉诀》上面这样说:在“六 至为数”后肯定为“急疾曰数。”就是把七至以上统统归为数的范围。
古中医脉法
而《诊宗三昧》则以“呼吸定息六至以上,而应指急数。” 同样把六至以上 的脉都归入数脉的范围,像有个叫舒诏的,在《辨脉篇》当中提出“六数, 七疾,八脱,九死,十归墓。”还有《医灯续焰》上面说:“若一息六至, 是为数脉。气行速疾,逾于常度,故曰属阳。一息七至,气更速行,故曰疾, 一息八至,阳热以极,一息九至,则元神散脱。而与迟之夺精者,固无异 也。”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第二个需要鉴别的是芤脉,芤脉是脉体比较大,但是中间空虚,虽然有按之 力减这个特点,但是中间是空的。
第三个需要鉴别的脉是虚脉,虚脉是当你去按的时候,它减退得非常明显, 按之力减,减退得非常明显。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浮脉和无根脉、芤脉、虚脉需要鉴别的在什么地方?就在于《诊宗三昧》里 面说得一句话:“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
风痰在膈、中满不食
《脉经》《脉诀汇编》 《诊家正眼》
《脉经》《濒湖脉学》 《古今医统》
淋浊便血、关节肿痛 《脉学阐微》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沉脉
古中医脉法
古中医脉法
定义:沉脉与浮脉一样,只是表示位置深在下,近于筋骨,只有这一个因素, 没有任何别的因素的参与。 在《内经》与《难经》上面,沉脉往往与石脉并称,在后世脉里除了描述季 节使用冬石脉以外,也不再使用石脉这个名称,而是把石脉和沉脉统一为沉 脉,沉脉在《内经》和《难经》上的描述比较多,也比较繁杂,但是我们不 容易领会,不容易掌握。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他们虽然把六至以上都归入数脉的范围,但是他们强调数脉都是属阳的,到 一息九至的时候有元神散脱,与迟脉这个夺精,道理是一样的。
古中医脉法
定义:浮脉只是表示脉体所在位置的浅表。只有位置这一个因素,而没有别 的因素。
其他的因素比如大小,力度,快慢等等统统不参与浮脉这个定义,浮脉只是 一个位置,位置很浅表。
在《内经》和《难经》上面,浮脉往往与毛脉并称,后世脉法除去描述季节 脉以外,基本上不再使用毛脉的称呼,而以浮脉统称。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古脉法临床实战班
(主讲人) XXX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1. 望诊问身高体重即可初步判断寒湿,湿热,虚寒,摸脉只是印证对吗?
2. 古时的脉法要求摸三个部位的脉,是否比独取寸口能收集到更多信息?
3. 有的脉是血管粗,有一个圆泡,这个算是洪大脉么?
4. 有的人能摸脉知道甲状腺结节、肝囊肿等等,这是哪一类脉法?
5. 如何建立起对一个人常脉的判断?
6. 有的人腕骨很靠上,寸部就被挤到接近大鱼际了,怎样找寸关尺?
7. 临床上是否有舍脉从证的情况?
8. 学习气功、打坐或站桩是否对摸脉有帮助?
9. 有的脉象轻取浮,中取洪弦,那么这个脉象到底应该记录为浮还是洪弦呢 ?以轻取中取沉取哪部为主?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关于细脉的描述,《脉经》说,“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诀》说, “细如一线”。
因此,我们可以给细脉下个定义,“细脉只是指脉体窄细,没有其他别的条 件参与。”细脉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脉体的窄细。
由于细窄的程度也与性别,年龄,性情等有关而呈现程度不同的变化,所以 我们依然不能用数字来表示这个细窄的程度,道理如同洪脉一样。
古中医脉法
在《伤寒》的“平脉法”里有一句“迟缓相搏名曰沉”,我以前在讲《伤寒》 的平脉法的时候对这句话特意多说过几句,像这句“迟缓相搏名曰沉”中的 “沉”不是指脉象,指的是脉证的性质,所以“迟缓相搏”也不能作为沉脉 的定义。 在《濒湖脉学》中是这样形容的“如石投水,必极其底”,他这个形容是比 较好的,因为这个“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既有石的形象,又有向下沉的 脉势,和到了底下才明显的脉位脉形的描述,在《脉经》上则提出了“举之 不足,按之有余”,与浮脉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有鲜明的对比。
左 寸 怔忡、失眠
关 肝阴虚损
尺寸细、心腹冷痛、症瘕积聚 尺
泄利遗精
右 咳逆、气短 胃虚胀闷
下元冷惫
古中医脉法
参考书籍 《脉学阐微》 《脉学阐微》 《千金方》 《脉学阐微》《诊家正眼》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古中医脉法
浮脉 & 沉脉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浮脉
古中医脉法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