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设计学》复习纲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阻:热流穿过纺织品时所受到的来自材料的阻力,纺织品中的总热阻由热流进入和流出纺织品时的接触热阻和纺织品本体热阻三部分组成。
2纺织品风格:指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以后所形成的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3纺织品设计:策划-研究-开发-设计-机能实现-制造-销售-使用-后处理
4色调:色彩外观特征与基本倾向,由色彩的三属性决定。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光泽感的物化:让三个表示光学物理量的特征值X1(反光度)X2(光度差异率)X3(漫射率)通过心理响应验证,被心理知觉定理域的心理特征值所接受,在两者之间形成可以拟合的呼应关系。
色泽感影响的因素:1纤维的内部结构2纤维的表面形状3纤维的集合方式:成纱方法,捻度,捻向4纱线的组织形式:捻度捻向的配置,密度和浮长5后整理工艺
6纺织品风格: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后,所形成的一种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7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后成白色,加色混合法)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成黑色,减色法)。
8方形密度;指拟设计织物的经纬纱具有相同的直径(同特或同支)和相同的密度(同密)时所具备的密度值。
9相对密度:指织物的实有方形密度和它有可能得到的最大方形密度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10方形织物:具有方形密度构造特征的织物。
11创新设计:指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它必须在没有现成设计或类似设计可借鉴的条件下形成。
12纺织品属性:效用属性,人为属性,市场化属性,生命期属性。
13互补色:在色相环上对角线上的颜色。
1纺织品的功能目标?基本功能:保暖,遮体。
技术功能:防风,雨,防蛀,防紫外线等。
象征功能:地位,权力,情感等。
2纺织品工业美的表现方法?工业表现:色彩、艺术、图形。
常用方法:1印花,色彩配置设计2织纹设计,改变光泽和形貌3织物三维造型,改变厚度,重量,
面密度分布,平面刚度及刚度的对称性设计-----改变线条感与形态4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非欧式几何图形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3 5W2H创作法?WHY为什么要设计WHAT设计的目的是什么WHERE从哪里入手设计WHO由谁承担设计WHEN什么时候开始,HOW MUCH要达到什么程度HOW这样进行设计,怎样实现
4基本手感?是组成综合手感的组成单位,每一种基本手感代表一种手感内容,如滑糯,硬挺,丰满等,多种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形成织物的综合手感。
综合手感?也称总手感,它被用来表征织物手感总体的好坏程度。
这样一种的物化方法主要是面向用途的,综合手感值愈高表示适于用途的手感水平愈好。
表达式?参数的意义?不同织物不同用途,其基本手感不同,基本手感值大,综合手感值大,手感的总体水平好,满足要求越好
5细纤化对舒适感有何改进?细纤化后涤纶长丝容水保水能力加强主要表现在1.纤维间的孔隙数增加,随纤维根数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2.纤维间孔隙的面积随纤维直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少 3.孔隙越小,排液的附加压力越大。
6密织物?在有限的成形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具有最大的经纬密度的织物—极限密度。
密织物结构特征?如何判断密织物紧密程度?当经纬纱进入挤紧态时,相邻两纬纱间距离(几何密度)正好等于Lw=Dj+Dw,当Lw<Dj+Dw时,织物已经进入挤紧态。
7为什么涤纶织物能成功仿真丝绸?1.触觉,视觉风格接近2.有与蚕丝相近的物质结构形式如比重,同为两相(结晶与非结晶)微细结构等,可模拟原纤构造细纤化技术3.有与蚕丝织物基本相似的加工工艺(1)对纤维进行剥蚀精练获柔软手感(2)可与碱发生反应
8怎样获得好的线粒纹效应?1.增加经纬密以增加经纬纱的屈曲波高,从而增加线纹效应2.调整纱线的捻向和线纹走向的配合方式,突出线纹的刺激效果。
关键是线纹清晰浮点所产生的反光不同(1)只要线纹方向与捻向互相垂直时线纹才清晰(2)突出一个方向的线纹,就要使另一方向的纱线的捻向与线纹方向平行。
线粒纹效应:指由突出在织物表面的交织点颗粒和由颗粒延续形成的线状织物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9工业设计的基础要求有哪些?1.明确的设计目的与目的物2.可容的环境,空间,
时间3.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意识活动,具有(1)反映性特征(2)序列性特征(3)可塑性特征(4)对策性特征
10涤纶纺真丝绸的减量如何控制?1.水解促进剂:季胺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间歇式工艺,烧碱浓度低。
阳离子减量渗透剂—以匀化织物吸碱能力的碱减量渗透剂:烧碱高浓度,连续式工艺 2.处理条件的影响:a.温度升高减量率上升 b.时间上升减量率上升,减量初期影响大 c.浴比上升表明按织物重量计算的碱溶液浓度减少,减量率下降,功效均匀。
d.预定型:减量处理前经历过热定型处理的,减量效果均匀,手感柔软3.织物自身结构(1)纤维细微结构,水解由外到内(2)纤维集合体的形态结构,a.纤维截面形状,圆形截面表面积最小,反应最慢b.长丝纱中的纤维数上升,减量率上升 c.长丝集束方式:网络与加捻。
减量对织物手感有和影响?减量对手感的影响表现在对织物弯曲刚度和交织压力的调整:涤纶的碱水解提供了可以通过碱量使涤纶长丝织物获得丝绸手感的机会 1.减量后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将按比例递减,如果减量率是20%的话,那减量后的刚度仅有减量前的0.64倍。
因此织物更加柔软 2.减少纱线间交织压力也可使织物手感改观,通过减量使纱线直径减小,并不是使交织纱线不再贴接,而只是使相互之间已存在的挤压变形有所减轻
11覆盖密度?既紧度,经纬纱直径与相邻两根经纬纱之间的平均中心距之比。
挤紧度?两者有和关系?覆盖密度反映的是二维平面与视觉相关的信息,而挤紧度是一个三维指标,与织物手感及织物与赋形与保形能力有关
总的覆盖紧度:织物表面被经纱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
12影响长丝纱形态记忆功能的主要因素?1.长丝纱捻度2.定捻的定型温度3.织物精练与解定型起绉的温度时间与加工方式 4.织物的拉幅定型幅度与超喂量的确定5.定型温度与时间6.纱线线密度与纤维数
13纺织品的光泽是如何形成的?纺织品的光泽通常指在一定的背景、和光照条件下,织物表面的光亮度以及各个方向上光亮度分布的对比关系和散色的综合表现,它是客观物理量通过人眼感受产生生理量,再经大脑和心理综合性的审视判断后形成的产物,是光信息刺激人的视觉细胞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光泽的判断,属于人对光的感觉和知觉。
如何采集光泽感的信息?一种方法是用变角光度法采集光泽感信息,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偏光光度法采集。
有哪些指标可以表征光泽感?
骠光:类似肥壮骡马毛被的光泽感。
极光:类似镜子或玻璃上反光,方向差异大。
珠光:光泽明亮柔和,不刺目,有闪烁的光感。
绉光:织物表面似有一层雾样的光景,分布比较均匀,属典型散射。
14暖色是哪些色?红,橙,橙红,橙黄冷色是哪些色?蓝,蓝青,青从暖到冷色排序?红橙黄绿紫黑青白
15什么叫川端手感评价系统?测定与表征手感与织物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系统,该评价系统是如何对织物的手感进行评定的?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方法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织物在微应力下的典型力学行为测试为目的的手感评价系统
16细纤化对光泽感有何影响?细纤化后,纱中的纤维根数增多,可增加长丝纱纤维内部反射光的数量,层次厚度减少及层次增多,使来自纤维内部的反射光在纤维表面的分布更加均匀。
17如何进行仿毛织物的风格模拟设计?一.卷曲形态的模拟1自发卷曲法:利用产生在纤维截面上的不均匀力形成卷曲的方法2变形卷曲法:又叫机械卷曲法,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并以切断前的牵伸丝束为加工对象二.纤维外表形态的模拟1纤维长度模拟2纤维线密度模拟3纤维表面形貌模拟:鳞片层4.纤维截面形态的模拟:羊毛截面近似圆形仿毛长丝纱的性能模拟与风格设计:1.通过假捻变形和弯曲变形实现毛风格模拟 2.通过长丝纱中纤维的异收缩实现毛风格模拟 3.通过长丝复合纱实现风格模拟。
18仿真丝绸风格设计:1非圆形截面—仿光泽闪光效果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纤维混纺成纱3长丝纱的纤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4细纤维化
19形态风格的物理特征值和感觉特征值有哪些?拉伸功、拉伸恢复率、拉伸线性度、压缩功、压缩回、弹性、压缩线性度、弯曲滞后距、平均弯曲度、剪切平均滞后距、剪切刚度、平均摩擦因素、摩擦因素平均差、厚度平均差、面密度。
压缩时实际功用与理想用功的比值,小,表示织物手感柔软感觉特征值有华糯手感,滑爽手感,硬挺手感,平展手感,丰满手感有何意义?
20纺织品的设计思路?策划纺织品的消费形态(消费对象)到物质形态(纺织生产)到实现感性消费(附加功能包装等)到性能优化(达到性能设计,实现个性化)
21碱量对光泽与光泽感的调整:1.经碱水解处理后的涤纶纤维,表面会出现许多
大小不相等的深浅不一的坑,这样反射光泽均匀,反射光量减少 2.减量处理可使涤纶纤维增加内部反射光,取得深色化效应,达到仿真目的
22形态风格的表述:垂直感,随动感,对称感,庄重感,挺括感,贴身性
形态风格:织物在赋行或造型中形成的线条形态刺激视觉器官后产生的一种涉及心理映射的感觉效果或称情感响应。
形态风格的表征的五个主因子:静悬垂因子,动悬垂因子,对称性因子,滞后因子,曲面因子
24纺织品设计研发过程:1方法研究阶段2 工业化研究阶段3商品化开发阶段
创新:1在原有方法上的改进2有核心技术,创造3在原有产品上将其它功能附加到产品上
25定型设计:参观既有产品的设计后沿袭先例进行设计,也称仿效设计重点在于产品的构造方法和成型方法,不重产品新机能实现。
定性设计的特点:(1)技术积累丰富,有文化背景(2)有相对成熟的市场(3)有可行的制造手段(4)产品成本较低
26产品设计的三个环节:用途,物质技术条件,产品的价值是否可取
27产品设计的三个不同的设计方法:经验直觉法,基于试验辅助设计的方法,现代设计法
28光泽感的物化逻辑:关照是人的感觉量(心里活动)和物理指标建立联成方式。
光泽感的物化:
29创造设计中常用的创作技法:(1)通过创作群体进行创作(2)通过设计不同的创作组织形式进行创作包括:不同的提示、诱发创作思维(5w和2h)和分析事物的构造要素,再进行组合创作(3)按创作设计的方法、原理、形成创作技法(4)利用非逻辑思维创作
30产品价值的表示方法:产品的价值=综合功能+制造成本N=f(F/C) F表示综合功能功能C表示陈本N表示产品的价值由公式可得到提高价值的五种方法。
31产品设计流程和研发阶段的关系:(1)方法研究阶段,根据设计的要求与目标,确定产品形成方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原理性实践。
(2)工业化研发阶段:把上一段的方法原理用工业化的手段实现而其可行性,取决于前期的方法和原理。
(3)商品化开发阶段:在工业可行的基础上,产品就该怎样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32.影响纺织形态风格的主要因子:1.静悬垂因子Qy1可用来说明与织物悬垂能力
或悬垂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
2.动悬垂因子Qy2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或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
3.对称性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的不对称性相关的美感特征。
4.滞后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和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
5.曲面因子可用来说明与悬垂曲面形态的丰富性相关的美感特征。
11 .8类型体手感:滑糯度,硬挺度,丰满度,滑爽度,平展度,柔顺度,柔软度,丝鸣感。
12.服装内微气候:处在一定的自然人,在其皮肤表面和最外层服装之间会形成一个有别于周围大环境的微小气候。
13.纺织品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热传递方式产生作用:(1)对热传导的阻流(2)可供水汽蒸发的条件(3)促使对流的机会
14.纺织品的热传导性是受纤维本身的导热性能和织物各级集合结构的综合作用。
15.织物的孔隙结构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存在于织物中纱线间的孔隙(2)存在于纱线中纤维的孔隙(3)存在于纤维内空腔和各级原纤间的孔隙
16.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纱线数称为工艺密度,纱线间的几何距离称几何密度。
17.减量加工要达到的三个目的:(减量加工的内容是把贮留在纱上的丝胶脱去):(1)使蚕丝纤维优良的光泽感能得到表现(2)使交织纱线间能形成较松的交织压力(3)使被胶锁藏的纤维微小卷曲或变形能量能够再现。
18.纺真丝绸的风格设计的四个技术措施(1)采用非圆形截面纤维(异形纤维)--获得闪光和色散效果(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异截面混纤)--获得色散均匀(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异收缩)(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小(细纤化)
1.消费形态:物质消费、感性消费
2.纺织品设计目标:风格、功能、耐用性,纺织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属性。
3. 产品价值的表示:达到了设计目标的产品,其价值可以用目标实现后所具备的综合功能和为取得这一功能所需的制造成本加以表达。
综合功能好的肯定价值高,同样,成本低的价值也高。
4. 纺织品设计方法:①传统设计:织纹设计、花纹设计②本构关系设计:根据结构和功能间原理关系,通过改变事物内在构造实现外在变化的设计方法③黑箱设
计法:在尚不能掌握事物构造和性能间本构关系的原理时,通过不断改变事物构造形式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系统性实验实排,取得表示构造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一系列数据,并按统计数学的规则,建立起了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进行设计。
这种利用构造与表现间的不透明关系进行的设计的方法称为黑箱设计法④经验设计法:基于直觉和经验,并借助于中间辅助试验进行设计的设计方法。
5,创造设计法:创造法则法,还原法则,对应联想法则,移植法则,离散与强化法则,换元法则,迂回法则,组合法则,逆反法则,解体法则。
还原法则:就是把需要设计的事物放回到创造的原点或创作的起点上去,重新考虑设计目标新的实现方法。
6,逻辑思维的方法:抽象,归纳,演绎,类比,模拟,移植;非逻辑思维方法:想象,直觉,灵感
7,纺织品的感觉主要以视觉、触觉进行鉴定
8,物化为了实现感性的设计目标,寻找可间接表征这些感性概念的物理方面的过程,叫风格物化。
织物视觉包括二维表面和二维造型形态,二维造型形态包括了色彩,光泽和表面纹理。
9,表述反射光的方法:①峰值反射率②法向反射率③对比反射率④赤道投向率⑤漫反射率⑥峰宽率
1、自选材料,设计一种3/2左斜纹、纹理效果突出的面料。
一、工艺方案
原料:不限制(现选棉纤维为原料)
纱线:经、纬纱都有捻度,经纱捻向为Z捻,纬纱捻向为Z捻,且dj>dw
织物组织:3/2左斜纹,经面斜纹,且pj>pw
二、技术措施:两个系统纱线加捻,且dj>dw
三、理由:1、线纹效应a,只有当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互相垂直时,该纱线形成的线纹才能呈现出清晰的纹路效果 b.当要突出某一种纱线形成线纹时,可以利用另一纱线的捻向配置,促使该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平行2、粒纹效应Pj>PW 屈曲波高增大,粒纹效果突出.
3、设计仿真丝绸产品
(一)工艺方案:
原料:涤纶长丝(选择原因:三角形截面,大小不一样,长度不一样,直径0.33-1.66dtex)
纱线:紧密纺-纱线
织物:丝绸
后加工:减量处理
(二)技术措施:
(1)采用非圆型截面纤维(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少(三)理由;
(1)异性纤维-获得闪光、色散效果(2)异截面纤维-闪光、色散均匀(3)长度不同-异收缩(4)细化:a、抗弯刚度小,手感柔和b、光泽好、细腻c、舒适度改善(5)减量后处理:a、弯曲刚度交织压力减小,柔软b、光泽度白,内部反射光增多(6)紧密纺-纱线很光洁,毛羽少
4.自选材料设计高仿真毛料,写出工艺方案与技术措施并说明理由。
一、方案
原料:涤纶长丝,切断,卷曲,长度(精纺64-104mm,平均88mm,粗丝51-89mm,平均65mm,线度2.2-6.6dtex,截面接近,圆形或椭圆形)
纱线:在毛纺设备上,用赛络纺纺出纱线
织物:呢绒
二、技术措施
1.采用自发卷曲
2.按所需长度切断
3.采用异收缩—缩绒性
三、理由
1.赛络纺—纱线松散。
2. 采用异收缩—风格模拟.
3.长度、线密度、截面选择—形貌模拟。
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d p f值)尽量减小(细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