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四课 风筝 ︳湘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四课风筝︳湘美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风筝的制作方法。
3.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教学难点:
1. 风筝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
2. 学生自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风筝,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讨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1. 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 学生认真听讲,掌握制作风筝的步骤。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动手制作风筝。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风筝的制作。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生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风筝制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附录:
风筝的制作材料:
1. 纸张:风筝的主体材料,可以选择各种颜色和图案的纸张。
2. 竹条:用于制作风筝的框架,可以选择直径适中的竹条。
3. 胶水:用于粘贴纸张和竹条,可以选择无毒、快干的胶水。
4. 线:用于放飞风筝,可以选择结实、耐磨的线。
风筝的制作步骤:
1. 准备材料: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竹条、胶水和线。
2. 制作框架:将竹条剪成适当的长度,用胶水粘贴成风筝的框架。
3. 贴纸:将纸张剪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用胶水粘贴在风筝的框架上。
4. 装饰:根据个人喜好,可以用颜料、彩笔等装饰风筝。
5. 绑线:将线绑在风筝的框架上,注意线的长度和位置。
6. 放飞:在空旷的地方,根据风力情况,适当调整线的长度和角度,放飞风筝。
以上是一份关于《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四课风筝︳湘美版》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风筝的制作步骤
风筝的制作步骤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核心环节。
以下是风筝制作步骤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准备材料
风筝的制作材料包括纸张、竹条、胶水和线。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纸张:应选择韧性好、轻盈的纸张,如宣纸或风筝专用纸。
纸张的颜色和图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风筝设计来选择。
2. 竹条:应选择弹性好、不易折断的竹条。
竹条的粗细和长度需根据风筝的大小来决定。
3. 胶水:应选择无毒、快干、粘性强的胶水,如白乳胶或木工胶。
4. 线: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线,如棉线或尼龙线。
线的长度需根据风筝的大小和放飞环境来决定。
二、制作框架
制作框架是风筝制作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风筝的稳定性和飞行性能。
以下是制作框架的详细步骤:
1. 绘制设计图:在纸上绘制风筝的设计图,标出竹条的摆放位置和长度。
2. 剪裁竹条:根据设计图,剪裁出相应长度和粗细的竹条。
3. 烘烤竹条:将剪裁好的竹条进行烘烤,使其具有一定的弯曲度。
注意不要烤得过弯,以免影响风筝的稳定性。
4. 组装框架:将烘烤好的竹条按照设计图摆放,用胶水固定。
注意保持框架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5. 加强框架:在竹条的交叉处用线缠绕固定,以增加框架的承重能力。
三、贴纸
贴纸是风筝制作的美观环节,也是展现学生创意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贴纸的详细步骤:
1. 剪裁纸张:根据框架的大小,剪裁出适当大小和形状的纸张。
2. 装饰纸张:在剪裁好的纸张上,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装饰。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3. 贴纸:将装饰好的纸张平整地粘贴在框架上。
注意保持纸张的平整和对称。
四、装饰
在贴好纸张后,可以对风筝进行进一步的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以下是装饰的详细步骤:
1. 绘画:在纸张上绘制各种图案,如花草、动物、人物等。
2. 贴花:用彩纸剪裁出各种形状,如圆形、三角形、心形等,粘贴在风筝上。
3. 绑线装饰:在风筝的尾巴处绑上线,线的末端可以系上彩带、铃铛等装饰物,增加风筝的观赏性。
五、绑线
绑线是风筝飞行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风筝的稳定性和飞行高度。
以下是绑线的详细步骤:
1. 选择合适的线:根据风筝的大小和放飞环境,选择合适长度和粗细的线。
2. 绑线位置:在风筝的框架上,找到合适的位置绑线。
一般来说,绑线位置应在风筝的重心附近,以保证风筝在空中的稳定性。
3. 绑线方法:将线绑在竹条上,可以用结实的线或细绳进行捆绑。
注意绑线要牢固,以防风筝在飞行过程中线断开。
六、放飞
放飞是风筝制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检验风筝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下是放飞的详细步骤:
1. 选择放飞地点:选择一个空旷、风力适中的地方进行放飞。
2. 检查风筝:在放飞前,检查风筝的框架、纸张、绑线等是否牢固,确保风筝的安全。
3. 放飞方法:将线放长,双手握住线,逆风站立。
当风力适宜时,放开风筝,同时调整线的长度和角度,使风筝稳定飞行。
4. 飞行调整:在风筝飞行过程中,根据风力和风筝的飞行状态,适时调整线的长度和角度,保持风筝的稳定飞行。
5. 收线:当风力减弱或风筝飞行不稳定时,及时收线,以防风筝坠落损坏。
通过以上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动手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制作和放飞过程中的安全。
在详细补充和说明风筝的制作步骤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安全教育:在制作风筝之前,教师应强调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受伤。
2. 材料准备:确保每组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
3. 环境布置:制作风筝需要一个宽敞、整洁的环境,教师应提前布置好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操作。
4.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风筝的制作。
这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风筝不平衡:如果风筝在飞行时出现倾斜或旋转,可能是由于风筝两边的重量不均匀。
解决方法是调整风筝上的装饰物或绑线的位置,使风筝保持平衡。
2. 风筝易折断:如果风筝在飞行中容易折断,可能是由于竹条选择过细或框架结构不牢固。
解决方法是选择更粗的竹条或增加竹条的数量,确保框架的稳定性。
3. 风筝飞行不稳定:如果风筝在空中飞行不稳定,可能是由于风力过大或线太松。
解决方法是选择风力适宜的时候放飞,或者适当收紧线,保持风筝的稳定。
4. 贴纸不平整:在贴纸时,如果纸张不平整,可能会影响风筝的外观和飞行性能。
解决方法是在贴纸之前先用手将纸张抹平,确保贴纸时没有气泡和皱褶。
三、总结与反思
在风筝制作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风筝的制作技巧,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风筝的制作艺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意和美感的风筝作品。
总之,风筝的制作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还亲自动手制作了风筝,体验了创作的乐趣。
教师应继续挖掘风筝艺术的内涵,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