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精神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把中央红军 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余里的长征”。
24
(一)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领导,临时党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全靠军事 顾问李德指挥。 “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指挥上的 一系列重大错误,使红军在反“围剿”一开始就完全 陷于被动地位,屡战不胜,越打敌人越多。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遭到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 行战略转移,离开瑞金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一 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 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25
红军长征 —血战湘江,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1934年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 续苦战,红军锐减。(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减至3 万余人。)
26
红军长征—强渡乌江
强渡乌江天险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红军 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贵州进发。
红军“强渡乌江” 瓮安江界河战斗遗址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海拔在 4000米以上,一上一下要走70里。高山缺氧,积雪终年不化, 行人翻越十分困难,有人坐下休息就再也起不来。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34
红军长征—懋功会师
懋功会师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 军的会师。懋功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将红军各主力各个 歼灭的企图,鼓舞了全党全军的胜利信心,为后来开 创新局面创立了有利条件。随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 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 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15
4、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 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 红军,在井冈山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之所以受到人民 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始 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16
政策上密切联系群众
1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说句老实话,长征真是辛苦啊!”路正品感慨万千地说。他回忆, 四周全是雪山,遇到下坡的地方,战士们把枪一抱,坐在雪上一溜滑下 去。很多人的手脚上全是冻疮,疼得不行。到了山下,天气暖了,长冻 疮的地方又痒得不行。战士们的行囊很简单,除了武器,别在腰上的, 就是一个茶缸,一个米袋。茶缸虽小,煮饭、洗脸、烧水可全靠它了。 米袋子里的粮食吃完了,就把山里的牦牛赶回来杀了。逮不住牛,就只 能吃草根。
32
红军长征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在红四团的火力掩护下,由第2连的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 队,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泸定桥头攻击,最终胜利占领泸定 桥。飞夺泸定桥战役后,中央红军越过天险大渡河,摆脱了 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至此,蒋介石歼灭红 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 图彻底破产。
33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
长征
37
线路
38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9
(二)内涵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 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 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 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 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 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 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 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 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 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 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 困难的精神。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遵义会议的其他参加者
28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参加者
朱德
刘少奇
陈云
博古
邓小平
刘伯承
邓发
凯丰
洛甫
林彪聂荣臻彭德怀 Nhomakorabea29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 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四渡赤水出奇 兵”就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1935年,在四川和陕西交界处,兄弟俩意外相遇了。 “当时两个部队迎面碰上,我听见似乎大哥在叫我的名 字,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伸长脖子张望,才看到我大哥在 另一个队伍里。‘你要不要钱用啊?’大哥大声问我。我心 想兵荒马乱的,有钱都买不到什么,拿钱做什么,于是大声 说不要钱,脚下还跟着队伍往前走。这句话回答完就看不到 大哥的影子了……”就这样,弟兄俩从此永远失散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5
三、中国红色精神的特性
科学性 时代性 民族性 大众性 创新性 开放性
6
第二节 缘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 红色精神
一、井冈山精神 二、长征精神 三、延安精神 四、西柏坡精神
7
一、井冈山精神
8
(一)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
4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二中国红色精神的形成55三中国红色精神的特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创新性开放性66一井冈山精神二长征精神三延安精神四西柏坡精神一井冈山精神二长征精神三延安精神四西柏坡精神7788一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1927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四一二一二和和七一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35
红军长征—过草地
历时7天穿越草地是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 的右路军完成的。右路军战胜了严重饥饿,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1935 年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 坝地区。
红军 走过 的 水草地
36
红军长征—胜利大会师
红1方面军夺取腊子口,翻越六盘山,1935年10月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先期结束了长征。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 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 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 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 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 四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 军会师。
42
红军长征小故事 绑腿牛皮也煮了吃
“1935年,南下攻打成都天泉县,那时候我已经是班长了,领着班 里战士过泸定桥。我的腿再次受伤,于是转移到靠近草地的一处医务所 里养伤。战事混乱,我们与主要部队失去了联系,直到后来碰上了贺龙 带领的红二方面军。贺龙说,我们可以加入他们红二方面军,也可以选 择拿了盘缠去追红四方面军。我于是加入了红二方面军,跟着他们继续 前进。”
二万五千里长征,道路之艰险是史无前例的。 红军面临着人数众多、装备优良、凶恶无比 的敌人,红军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 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一往无前、前赴 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狠狠地打击敌人、 战胜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创造了军事史 上空前的奇迹。
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
31
红军长征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 群山险峻,地势十分险要。
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 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 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 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 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大部 队通过极其困难。蒋介石企 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北围 歼。
40
1、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革命信念
惊心动魄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规模之大、行 程之远、历时之长、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 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中国 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观,是中国革命传统的一块丰 碑。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与天斗、与敌人斗, 战胜困难、打败强敌呢?是对革命的忠贞不渝, 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长征途中留下了 无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长征是珍贵的革命理 想教育教科书。
3
一、中国红色精神的内涵
何谓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 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 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包含了中国共产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各类精 神形态。
第 11章 构4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中国红色精神的形成
27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 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 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 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在行军中成立了由毛泽东、周 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行动。
导言: 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恤生死、
不畏艰险,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 设和改革,并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就,建 立了丰功伟绩呢?
1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缘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红色精神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红色精神
2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红色精神的内涵 二、中国红色精神的形成 三、中国红色精神的特性
23
“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 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
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 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 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 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 “红军万里长征”一词。
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常常挖了野葱野菜吃。到最后,连绑腿的 牛皮也煮了后往嘴里塞。到村庄的时候,我们的头发都长长的,脸上身 上黑乎乎的,衣服也破得全成了挂在身上的碎条子。一身衣服穿几年, 里面全是虱子,一晃就会响。“村里的老百姓都笑话我们还没土匪穿得 好。”
43
2、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13
2、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 割据”,逐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 的革命道路。
14
3、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自力更生,发展生产 其次是艰苦奋斗,克服困难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 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9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 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10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 农民武装起义。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前往长沙,领 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11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 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 的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 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 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二)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1、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其中二渡赤水后,毛
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灵 活地改变作战方向,中央 红军以出其不意的运动战 一举歼敌两个师八个团, 俘虏敌军3000余人,取得 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 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动的光辉战例。
30
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
1937年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 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
1972年11月,邓小平登上井冈山,一再 强调:“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该发扬。”
20
1989年,江 泽民来到井冈山, 写下了“继承和 发扬光荣的井冈 山革命传统”的 题词,并告诫全 党“井冈山的革 命传统一天也不 能忘掉!”
21
2003年9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
22
二、长征精神
(一)长征过程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三)长征精神的意义
41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兄弟长征中偶遇即永诀
路正品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一个农户家中。童年的他与 母亲和大哥相依为命,过着贫穷的日子。路正品的大哥年长 许多,从小对他照顾有加,哥俩感情很好。大哥十七八岁就 在地主家做长工,身板壮,种庄稼是一把好手。大哥被地主 压榨狠了,打土豪劣绅时第一个就出来革命了。兄弟俩先后 参加了红军,但不在一个军团。
三项纪律是: 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打土豪要归公 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八项注意: 上门板 捆铺草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洗澡避女人 不搜俘虏腰包
18
1965年,毛泽东 重上井冈山时挥毫 写下的壮丽诗篇中 就洋溢着这种勇于 胜利的精神: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