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向10g灼热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9.2g固体,原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A.92% B.80% C.60% D.40%
2.如图装置有较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瓶内为空气,要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B.如瓶内装满水,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C.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有类似装置(瓶内装半瓶蒸馏水)。
病人吸氧的塑料管接在b
端
D.输氧时,可通过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3.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
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
水:吸收放出
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
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
水:冷却溅落
融熔物,防止
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
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
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
满
A.A B.B C.C D.D
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装置气密性良好。
经数小时后,U形管两端的液面情况是(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左端下降,右端上升B.左右两端都下降
C.左右两端两处都不变D.左端上升,右端下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集气瓶中不一定是纯氧6.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二氧化锰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也相同
B.水和冰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排列方式相同
C.过氧化氢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二氧化碳气体和干冰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性质相似
B.C、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C.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具有酸性
D.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9.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
C.D.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CO 和2N
B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2O
C .用酚酞试液鉴别蒸馏水和氨水
D .用点燃氢气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用石灰石、稀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等化学试剂和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塑料瓶、注射器等实验仪器,做了如下试验;
(1)第一步:用塑料瓶收集满一种气体,所用试剂为_____ ,仪器为_____。
(2)第二步:向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荡后塑料瓶变瘪了,所用试剂为_____。
(3)第三步:再向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塑料瓶又鼓起来 所用试剂为_____。
请你写出第二步塑料瓶变瘪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1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
(2)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
(3)碳酸分解______________;
(4)碳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
(2)图 1 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 2 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填空:
①图 2 中 m 的值为_________,n 的值为____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周期。
③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硒 化钠是由钠元素和硒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用微观知识解释下列生活、实验中现象:
① 金刚石很硬,石墨较软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
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该反应中 A、C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14.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如图1所示)中,利用了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了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_。
(2)炭雕(如图2所示)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
3CO2+4Na 一定条件
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
质的为_______(填化学式)。
15.鉴别物质的思路多种多样,请针对具体物质写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写出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_____
16.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B中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_____。
(4)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
氨水,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
请从上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H(填装置字母),H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
17.甲、乙、丙、丁4种物质,由氢、碳、氧、钙4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乙燃烧能生成丙。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下列反应可生成丁,请在方框中补全丁的微粒图示_____________。
18.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破坏,减缓生态恶化。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能导致_____。
(2)践行低碳生活,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
(3)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含藻类)吸收光能,通过叶绿素的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C6H12O6),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请配平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CO2+_____H2O
光照
叶绿素
_____ C6H12O6+_____O2
(4)为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该同学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9.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2)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
(3)自来水的硬度一般较大,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对身体健康不利,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水的消毒
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_____。
20.现有①氧气②氯化钾③铁④二氧化碳⑤氧化镁⑥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液态生成物⑦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⑧空气⑨氯酸钾⑩氮气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______________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填化学式,下
同)____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22.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这是应用了碳的_____.
2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1)请从下列三个方面比较CO2与CO的不同点:(每项只要求写一点)
A 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填写一种鉴别这两种气体的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写出CO 转化成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电解水过程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____________;
(2)在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2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看:二氧化碳和氧气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元素。
(2)从结构看: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______。
(3)从性质看: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性。
(4)从变化规律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一氧化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
2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鉴别空气、O2、CO2三瓶气体,最简单在方法是 _________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28.现在人们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即提倡“节能减排”,有计划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主要来源(实验室制法除外);
(2)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理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