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0a39eb763231126fdb11a2.png)
2.袍 :上 衣下裳连 裁连制 , 并是一种 有夹里、 可絮棉的 长衣 。
3.裘:毛皮制成 的衣服,并且 皮毛露于外。
4.襦:短衣 。
Hale Waihona Puke 5.裲裆 : 亦称背 心、坎 肩、马 甲。
6.裤褶:早 朝为一种胡 服。上短衣, 下裤。
7.半臂:半袖 的上衣,对 襟,短下摆, 穿时在胸前 结带。
5.赐服:凡因有特殊功绩或在特殊大 典上,由皇帝颁赐的较荣贵之服饰 叫赐服。
6.燕服:指养老之服,后世那么将在 家居时所穿的一般服饰称为燕居之 服。
7.野服:指不在朝会及公位时的服饰, 它不受官定服饰所限,在野之士或 退职后家居均可穿着。
8.戎服:战争时所着的军服,即盔铠 类。
9.丧服:指用于丧事时所穿的服装。
第四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第一节 首 服
一、首服在中国服饰中的特殊地位
各种首服的戴法、戴的人、戴 的场合,都有严格的规定或俗成模 式,以区别人们身份的上下与贵贱。
黥面
二、首服的种类 〔一〕冠
〔二〕弁
〔三〕冕
〔四〕巾
〔五〕帻 〔六〕其他
第二节 衣服 上衣下裳制几乎延续中国古代服
二是古时的鞋鞋头多高高隆起其隆起的高低隆起部位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同时也依此使许多鞋而得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 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8.背子: 对襟开衩 外衣,小 袖、对襟、 衣长至膝, 衣两侧开 高衩。
〔三〕依用途区分 的上衣种类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c359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9.png)
汉服的配饰
•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 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
• 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帔、香囊(香包)、剑、印、笏、牙牌、革带、玉带、腾蛇等。
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印 扬州玉雕、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金石篆刻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 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 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 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
法 服
常 服
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 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 筒靴等
清朝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 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 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汉服运动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 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 山装。
儒学家夏震武束发着深 衣。
大收藏家王季迁身着汉 服游遍美国,宣传汉文 化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 音韵学家、中国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 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出 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科 员时,亲自穿上自制的 “深衣”、“玄冠”, 腰系“大带”前去上班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 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 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普通的短曲裾不 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 银人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特点: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主 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 男子: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 女子:发饰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be5e2312b3169a451a4fe.png)
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 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 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阳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 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 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 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 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 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 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 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 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 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 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 ,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 还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 小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 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 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
“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 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 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 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甚至现今的连衣裙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 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 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 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 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 、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 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 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 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 风格。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 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 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阳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 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 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 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 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 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 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 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 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 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 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 ,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 还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 小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 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 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
“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 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 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 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甚至现今的连衣裙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 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 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 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 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 、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 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 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 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 风格。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https://img.taocdn.com/s3/m/55542f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6.png)
主。
冕冠上使用了传统的珍珠和玉 石,同时也有吉祥图案如龙、
凤、日月等。
在服装的细节上,袁世凯时期 的冕服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
当代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场合的冕服
当代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着的冕服,上衣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褶裙,颜色 仍以玄色为主。 冕冠上常饰有金龙、凤凰、祥云等吉祥图案,同时也有珍珠和玉石。
05
保护与传承
保护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01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
工艺有助于维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
维护文化多样性
02
冕服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
技艺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促进传统工艺发展
03
保护传统工艺资源,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
冕服的制作工艺精湛且复杂,涉及刺绣、镶嵌、染色等多种传统技艺。现代社会应加强对 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服饰文化创新
虽然现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冕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 一,仍然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可以创造出更具 特色和创新性的服饰文化。
艺术审美
冕服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华美的纹样 、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服 饰审美,也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政治权力的象征
统治者的标志
在古代中国,冕服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皇后等统治者才能穿着。 冕服及其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等,都与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03
现代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较有特色, 上衣多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 褶裙,颜色以玄色为主。
冕冠上使用了传统的珍珠和玉 石,同时也有吉祥图案如龙、
凤、日月等。
在服装的细节上,袁世凯时期 的冕服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
当代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场合的冕服
当代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着的冕服,上衣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褶裙,颜色 仍以玄色为主。 冕冠上常饰有金龙、凤凰、祥云等吉祥图案,同时也有珍珠和玉石。
05
保护与传承
保护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01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
工艺有助于维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
维护文化多样性
02
冕服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
技艺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促进传统工艺发展
03
保护传统工艺资源,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
冕服的制作工艺精湛且复杂,涉及刺绣、镶嵌、染色等多种传统技艺。现代社会应加强对 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服饰文化创新
虽然现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冕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 一,仍然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可以创造出更具 特色和创新性的服饰文化。
艺术审美
冕服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华美的纹样 、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服 饰审美,也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政治权力的象征
统治者的标志
在古代中国,冕服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皇后等统治者才能穿着。 冕服及其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等,都与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03
现代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较有特色, 上衣多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 褶裙,颜色以玄色为主。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cec8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2.png)
清代服饰
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剃发易服”,禁止汉族传统服装和强 迫汉族改穿 HYPERLINK 满族 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清时代和清 末近代, HYPERLIN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代服饰
汉族 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汉族妇女依旧保持明代上衣下裳式的袄裙,清代 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手笼、抹胸、 腰带、眼镜等等。旗装由满洲旗人设计制作,并作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统一的 一种袍式服装,所以叫旗装,满语称“衣介”。“旗装”又叫“旗服”,分为单、 夹、皮、棉四种。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脚着长筒白丝袜,穿花盆 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 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民国服饰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 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 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 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中山装、旗袍流传时间果 断,且西式审美布料裁剪风格明显,并不属于传统服饰行 列。
谢谢
汉族男子服饰
演讲人
目录
01
汉族男子服饰
02
汉族女子服饰
03
汉族传统鞋履
04
清代服饰
05
民国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服饰之代表,是中华民族乃 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2]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 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 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 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 HYPERLINK 甘肃 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 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200ab02768e9950e73802.png)
• 玄端 为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 侯、士大夫皆服之,为上衣下裳制,是华夏 礼服“衣裳制度(上衣下裳)”的体现
2021/3/26
27
礼服图示
婚服
玄端服
2021/3/26
28
成人礼
• 冠礼 是汉民族男子的成年礼,于二十岁时举行 • 笄礼 是汉民族女子的成年礼。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
体和冠礼相同。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 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汉服按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制、上下 连裳制(深衣制)、上下通裁制、上衣 下裤制等 按其功用,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上衣下裳制:襦裙 *深衣制:曲裾深衣、直裾深衣 *上衣通裁制:圆领袍,道袍 *衣裤制:短打
2021/3/26
4
汉服分类图示
上衣下裳制
2021/3/26
上衣下裳制-襦裙
5
汉服分类图示
2021/3/26
深衣制
通裁制
6
汉服单件分类体系
注:本图为简化版,部分少见款式已略去
2021/3/26
7
2.1上衣下裳制-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分为 中腰襦裙(齐腰襦裙)、高腰 襦裙、齐胸襦裙;
* 按上襦的领型分:可分为 交领襦裙、直领襦裙(对襟 襦裙)。
2021/3/26
2021/3/26
12
直裾深衣图示
2021/3/26
13
曲裾深衣图示
2021/3/26
14
2.3通裁制汉服
通裁制汉服主要有圆领袍、道袍等
* 圆领袍 自隋唐开始盛行,主要为男子穿着。 * 道袍、直裰、直身 道袍、直裰、直身都是 只有领子有边缘的交领长衣。直裰特点是两侧 开衩,不必加摆;直身与直裰的区别是摆在外 面两侧;道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2021/3/26
27
礼服图示
婚服
玄端服
2021/3/26
28
成人礼
• 冠礼 是汉民族男子的成年礼,于二十岁时举行 • 笄礼 是汉民族女子的成年礼。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
体和冠礼相同。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 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汉服按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制、上下 连裳制(深衣制)、上下通裁制、上衣 下裤制等 按其功用,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上衣下裳制:襦裙 *深衣制:曲裾深衣、直裾深衣 *上衣通裁制:圆领袍,道袍 *衣裤制:短打
2021/3/26
4
汉服分类图示
上衣下裳制
2021/3/26
上衣下裳制-襦裙
5
汉服分类图示
2021/3/26
深衣制
通裁制
6
汉服单件分类体系
注:本图为简化版,部分少见款式已略去
2021/3/26
7
2.1上衣下裳制-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分为 中腰襦裙(齐腰襦裙)、高腰 襦裙、齐胸襦裙;
* 按上襦的领型分:可分为 交领襦裙、直领襦裙(对襟 襦裙)。
2021/3/26
2021/3/26
12
直裾深衣图示
2021/3/26
13
曲裾深衣图示
2021/3/26
14
2.3通裁制汉服
通裁制汉服主要有圆领袍、道袍等
* 圆领袍 自隋唐开始盛行,主要为男子穿着。 * 道袍、直裰、直身 道袍、直裰、直身都是 只有领子有边缘的交领长衣。直裰特点是两侧 开衩,不必加摆;直身与直裰的区别是摆在外 面两侧;道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中国服饰文化 ppt课件
![中国服饰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6878b85ef7ba0d4b733b57.png)
把粉米作为首章,即为希冕。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 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一)象征和寓意
主观创造类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多种动物
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氏族图腾, 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风唤雨, 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最高统治者 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7、明
补服与官阶
补服,在唐宋圆领袍的胸背部位, 各附缀上一块方形补丁,因这块补丁 是在缝制成衣之后在补缀上的,所以 称之为“补子”,补子上绣有各色禽 兽的图案,以分别标志出他们的官阶 等级。
8、清
A、顶戴分品 B、花翎辨级 C、马蹄箭衣
中国古代冕服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的国 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都有 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在。作为统治 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就连服饰也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 具代表性,古代冕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 浓郁的身份与等级文化制度。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七旒(14)
七、元
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 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 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 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一)象征和寓意
主观创造类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多种动物
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氏族图腾, 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风唤雨, 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最高统治者 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7、明
补服与官阶
补服,在唐宋圆领袍的胸背部位, 各附缀上一块方形补丁,因这块补丁 是在缝制成衣之后在补缀上的,所以 称之为“补子”,补子上绣有各色禽 兽的图案,以分别标志出他们的官阶 等级。
8、清
A、顶戴分品 B、花翎辨级 C、马蹄箭衣
中国古代冕服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的国 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都有 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在。作为统治 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就连服饰也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 具代表性,古代冕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 浓郁的身份与等级文化制度。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七旒(14)
七、元
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 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 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7322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1.png)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上下连裳制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 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 ,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因为“被体深邃”,因而 得名。即上衣和下裳相连 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 料作为边缘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Q版汉服演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影响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 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 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 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 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 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 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不过,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在男尊女 卑的几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 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很多年后,在历 史已经屏弃了性别局限的时代,我们开始汉服复兴 ,倒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反而应该欣喜地看到 :首服文化也弥补了男式汉服相对样式单调的缺憾 。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200ab02768e9950e73802.png)
2021/3/26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 铜人
31
汉服历史-秦汉
• 秦汉服装仍然以深衣为主 ,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 种,男女均可穿着。此外, 亦有着襦裙者,一般上襦 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 很长,下垂至地。
2021/3/26
汉代曲裾
32
汉服历史-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服比 先前宽大,女子一般上身 穿衫、袄、襦,下身穿裙 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 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 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 长曳地,下摆宽松。男子 多穿大上衣下裙的 传统形制。传统的深衣制 已不被男子采用,女子仍 有穿着
• 钗,又称发钗,呈双股状,形 似叉,多为女子使用。
• 披帛:长条形状的巾子,搭在 肩上,缠绕在手背间,一般都 是薄薄的纱罗裁成。
簪、钗
2021/3/26
25
足衣
汉服足衣即鞋袜 • 鞋:有靴、木屐、绣花鞋
等数种
唐代云头纹鞋
2021/3/26
翘头履
26
2.8礼服
礼服,是指在某些重大场合上所穿着的庄重而 且正式的服装,包含婚服,祭服等
深衣制
通裁制
6
汉服单件分类体系
注:本图为简化版,部分少见款式已略去
2021/3/26
7
2.1上衣下裳制-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分为 中腰襦裙(齐腰襦裙)、高腰 襦裙、齐胸襦裙;
* 按上襦的领型分:可分为 交领襦裙、直领襦裙(对襟 襦裙)。
2021/3/26
• 元代汉族民众然以汉服为 主,只是风格上多少受到 一些蒙古族的影响
2021/3/26
左上:穿褙子 的女子(宋·瑶 台步月图) 左下:宋徽宗 听琴图 右:苏轼画像
传统汉服文化简介讲座辅导ppt
![传统汉服文化简介讲座辅导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0908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1.png)
在 未 有 考 古 实 物 支 持 的 年 代 之 前 , 汉 服
衣前认已一 服,为有些 ,未“独古 营有华特籍 殡衣夏的的 葬裳衣服观 ,屋裳装点 万宇为体认 民。黄系为 故及帝了, 免黄所。汉 存帝制例族 亡造”如( 之屋“,及 难 宇 黄 《 其 当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 按钮时 ,Powe rPoint 将会显 示一个 使用默 认的设 计幻灯 片。其 实,完 全可以 更改这 个设计 以使它 总是包 括一些 常用元 素,这 样就不 需要每 次创建 演示文 稿都去 更改这 些内容 了,带 来很多 方便: 单击“ 常用” 工具栏 上的“ 新建” 按钮。 然后选 择“视 图”→“母版 ”→“ 幻灯片 母版” 。接着 ,就能 在幻灯 片母版 上进行 更改了 。做完 更改后 ,在“ 幻灯片 母版视 图”工 具栏上 ,单击 “关闭 母版视 图”。 最后, 选择“ 文件”→“另存 为”。 在“保 存类型 ”框中 ,选择 “演示 文稿设 计模板 ”;在 “文件 名”框 中,键 入“bl ank”, 再单击 。,帝史先 ”制之记民
华 夏
法 系
响
影
响
了
整
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汉
文
化
圈
当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 按钮时 ,Powe rPoint 将会显 示一个 使用默 认的设 计幻灯 片。其 实,完 全可以 更改这 个设计 以使它 总是包 括一些 常用元 素,这 样就不 需要每 次创建 演示文 稿都去 更改这 些内容 了,带 来很多 方便: 单击“ 常用” 工具栏 上的“ 新建” 按钮。 然后选 择“视 图”→“母版 ”→“ 幻灯片 母版” 。接着 ,就能 在幻灯 片母版 上进行 更改了 。做完 更改后 ,在“ 幻灯片 母版视 图”工 具栏上 ,单击 “关闭 母版视 图”。 最后, 选择“ 文件”→“另存 为”。 在“保 存类型 ”框中 ,选择 “演示 文稿设 计模板 ”;在 “文件 名”框 中,键 入“bl ank”, 再单击 当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 按钮时 ,Powe rPoint 将会显 示一个 使用默 认的设 计幻灯 片。其 实,完 全可以 更改这 个设计 以使它 总是包 括一些 常用元 素,这 样就不 需要每 次创建 演示文 稿都去 更改这 些内容 了,带 来很多 方便: 单击“ 常用” 工具栏 上的“ 新建” 按钮。 然后选 择“视 图”→“母版 ”→“ 幻灯片 母版” 。接着 ,就能 在幻灯 片母版 上进行 更改了 。做完 更改后 ,在“ 幻灯片 母版视 图”工 具栏上 ,单击 “关闭 母版视 图”。 最后, 选择“ 文件”→“另存 为”。 在“保 存类型 ”框中 ,选择 “演示 文稿设 计模板 ”;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200ab02768e9950e73802.png)
深衣制
通裁制
6
汉服单件分类体系
注:本图为简化版,部分少见款式已略去
2021/3/26
7
2.1上衣下裳制-襦裙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 下裙组成,一般为常服
*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分为 中腰襦裙(齐腰襦裙)、高腰 襦裙、齐胸襦裙;
* 按上襦的领型分:可分为 交领襦裙、直领襦裙(对襟 襦裙)。
2021/3/26
• 玄端 为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 侯、士大夫皆服之,为上衣下裳制,是华夏 礼服“衣裳制度(上衣下裳)”的体现
2021/3/26
27
礼服图示
婚服
玄端服
2021/3/26
28
成人礼
• 冠礼 是汉民族男子的成年礼,于二十岁时举行 • 笄礼 是汉民族女子的成年礼。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
体和冠礼相同。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 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2021/3/26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 铜人
31
汉服历史-秦汉
• 秦汉服装仍然以深衣为主 ,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 种,男女均可穿着。此外, 亦有着襦裙者,一般上襦 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 很长,下垂至地。
2021/3/26
汉代曲裾
32
汉服历史-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服比 先前宽大,女子一般上身 穿衫、袄、襦,下身穿裙 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 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 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 长曳地,下摆宽松。男子 多穿大袖翩翩的衫子。受 北方鲜卑等影响,上衣下 裤形式的裤褶一度盛行, 但南朝仍习用上衣下裙的 传统形制。传统的深衣制 已不被男子采用,女子仍 有穿着
• 元代汉族民众然以汉服为 主,只是风格上多少受到 一些蒙古族的影响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8361fa7f28ea81c759f5788a.png)
(1)大裘冕:穿大裘而戴冕冠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制
作而成。其穿用场合是祭天。
(2)衮冕:穿以﹝卷﹞衮龙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古
代汉语中“卷”通“衮”,故施卷龙的衣服也叫“衮龙 衣”,并因首章的形状而得名。其所施纹章为九:上衣施 龙、山、华虫、火、宗彝之五章,下章施藻、粉米、黼、 黻之四章。
(3)鷩冕:穿以华虫﹝雉﹞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其
二、冕服的种类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 射,则鷩(bì)冕;祀四望山川,则毳 (cuì)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 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 服。凡甸,冠弁服。
• 周礼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
所施纹章为七:上衣施华虫、火、宗彝之三章,下裳施藻、 粉米黼、黻之四章。
(4)毳冕:穿有毳毛的虎蜼﹝宗彝;蜼(长尾猴)﹞为
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虎蜼是有毳毛的动物( 《尚书·益 稷》孔疏:“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 故以毳为名。”),因首章特征而得其名。
其所施文章为五:上衣施宗彝、藻、粉米之三章,下章施 黼、黻二章。
• “仓癝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 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史记·管晏列传》
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保暖就懂得 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的制度,六亲就 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如果不 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文化韵味
• 1、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 2、祈祷平安 • 3、注重礼仪 • 4、权利和等级的象征
(6)玄冕:穿上衣无纹的衣服而戴冕冠的礼服。因上衣
无纹章,所以因其颜色(玄色)而得名。其所施文章只有 下裳黻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旒(14)
毳冕五章 七旒(14)
五旒(10)
希冕三章 五旒(10)
四旒(8)
玄冕一章 三旒(6)
三旒(6) 二旒(6) 冕而无旒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十二纹章: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黻(fú)。
2.纹章含义
古人认为,衣服上的纹样具有“德”的象征。 而冕服作为隆重仪式上所穿的礼服,衣服上的纹章 从蕴含的寓意来说,表示穿着者的仁德,同时也强 调人们内在的素养;而在外表上,又以冕服纹章等 内容来体现等级差别,并通过这种形式显示身份, 强调等级,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其最主要的 目的可以说是区别等级。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冕服上所施的纹章有很严格的制度。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冕服是
古代大夫及 以上举行重 大仪式时所 服用的礼服。 因等级和场 合不同,冕 服样式及其 纹章有所不 同。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构成:冕冠、玄衣、纁(xūn)裳、充 耳、大带、蔽膝、中单、赤舄(xì)、 旒(liú)、玉笄(jī)、交领右衽、 袖、袂、纹章等。
• 充耳:本来指“塞”和“满”。据说佩挂 充耳是为了“止听”,与旒的“视而不见” 相对应,即“充耳不闻”。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 风唤雨,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 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2)宗彝是古代祭祀时常用 礼器的总称。十二纹章 所施的宗彝,特指以虎、雉为图饰,或以虎、雉为图饰的 祭器图纹。祭器为杯形,杯上画有虎纹和雉纹。
(1)华虫,即雉鸡,是一种有五彩的鸟。 周代以玄鸟为图腾崇拜,是一种图腾表现形式。
(2)火是物体燃烧所发出的光、焰和热。火纹, 是古代以火为题材的装饰纹样。冕服上采用火纹, 取其明亮之寓意。
(二)实用
(3)粉米,形状如白米的装饰图案。冕服上采用粉米纹, 据《周礼·司服》贾疏:“粉米共为一章,取其洁,亦取养 人。”米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的主食,对于以农业种植为 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中国而言,米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在 冕服上的文章中,粉米是唯一的食物类,便反映了这一点。 同时,粉米作为装饰图案,也显示了人们祈愿食禄丰厚的愿 望。
其所施文章为五:上衣施宗彝、藻、粉米之三章,下章施 黼、黻二章。
(5)希冕:穿以刺绣粉米为首章的衣服而戴冕冠的礼服。
“希”本义为刺绣。按郑玄的解释,上衣的文章皆为画绘, 下裳的文章皆为刺绣。但是希冕上衣所施的粉米并非画绘, 而替之以刺绣,显示了与其他冕服不同的特点。这样一来, 衣和裳都无画而皆以刺绣,并以其首章的形式特征而得名。 其所施文章为三:上衣施粉米一章,下裳施黼、黻二章。
把粉米作为首章,即为希冕。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 等部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主观创造类
(一)象征和寓意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
多种动物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 氏族图腾,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 周礼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 玄冕。
(1)大裘冕:穿大裘而戴冕冠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制
作而成。其穿用场合是祭天。
(2)衮冕:穿以﹝卷﹞衮龙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古
代汉语中“卷”通“衮”,故施卷龙的衣服也叫“衮龙 衣”,并因首章的形状而得名。其所施纹章为九:上衣施 龙、山、华虫、火、宗彝之五章,下章施藻、粉米、黼、 黻之四章。
与龙相仿,宗彝也是人们主观创制的一种动物形象, 并被赋予特殊含义。冕服上采用宗彝纹,取虎之威猛和雉 之有智,有避不详之意和不忘祖先之意。
以宗彝为首章,即毳冕。
(二)寓意类饰纹
1.黼 取其斧形。斧对古人来说,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 的生活工具,也可用作武器来防卫和杀敌,更是一种权力 的象征。
黼纹是通过黑白相间的方式而形成的花纹,刃白身黑。 冕服上采用黼纹象征临事能断。
2.黻 在纹章中意为青黑相间的“亚”形图纹。用青黑 线绣两“己”而相背。
在冕服中采用黻纹隐含着君臣离合以及背恶向善之意。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 飨,射,则鷩(bì)冕;祀四望山川,则 毳(cuì)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视 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
自然临摹类
(一)因崇拜观念而临摹 日、月、星辰代表天象,故为“天子”独 用,亦统称为“三辰”。 (1)日是太阳,也被视为“太阳之精”, 故象征与天有关的诸物的代表。象征“阳”。 (2)月是月亮,也指“太阴之精”。象 征“阴”。 (3)星辰是星的统称,也指“万物之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实用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150708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服饰的起源 • 1、避寒说 • 2、保卫说 • 3、蔽体说 • 4、装饰说 • 5、身份说
原始需要
文化意识 文化理念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 的国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 成,都有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 在。作为统治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 就连服饰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 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具代表性,古代冕 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浓郁的身份与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3)鷩冕:穿以华虫﹝雉﹞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其
所施纹章为七:上衣施华虫、火、宗彝之三章,下裳施藻、 粉米黼、黻之四章。
(4)毳冕:穿有毳毛的虎蜼﹝宗彝;蜼(长尾猴)﹞为
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虎蜼是有毳毛的动物( 《尚书·益 稷》孔疏:“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 故以毳为名。”),因首章特征而得其名。
毳冕五章 七旒(14)
五旒(10)
希冕三章 五旒(10)
四旒(8)
玄冕一章 三旒(6)
三旒(6) 二旒(6) 冕而无旒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十二纹章: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黻(fú)。
2.纹章含义
古人认为,衣服上的纹样具有“德”的象征。 而冕服作为隆重仪式上所穿的礼服,衣服上的纹章 从蕴含的寓意来说,表示穿着者的仁德,同时也强 调人们内在的素养;而在外表上,又以冕服纹章等 内容来体现等级差别,并通过这种形式显示身份, 强调等级,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其最主要的 目的可以说是区别等级。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冕服上所施的纹章有很严格的制度。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冕服是
古代大夫及 以上举行重 大仪式时所 服用的礼服。 因等级和场 合不同,冕 服样式及其 纹章有所不 同。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构成:冕冠、玄衣、纁(xūn)裳、充 耳、大带、蔽膝、中单、赤舄(xì)、 旒(liú)、玉笄(jī)、交领右衽、 袖、袂、纹章等。
• 充耳:本来指“塞”和“满”。据说佩挂 充耳是为了“止听”,与旒的“视而不见” 相对应,即“充耳不闻”。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 风唤雨,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 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2)宗彝是古代祭祀时常用 礼器的总称。十二纹章 所施的宗彝,特指以虎、雉为图饰,或以虎、雉为图饰的 祭器图纹。祭器为杯形,杯上画有虎纹和雉纹。
(1)华虫,即雉鸡,是一种有五彩的鸟。 周代以玄鸟为图腾崇拜,是一种图腾表现形式。
(2)火是物体燃烧所发出的光、焰和热。火纹, 是古代以火为题材的装饰纹样。冕服上采用火纹, 取其明亮之寓意。
(二)实用
(3)粉米,形状如白米的装饰图案。冕服上采用粉米纹, 据《周礼·司服》贾疏:“粉米共为一章,取其洁,亦取养 人。”米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的主食,对于以农业种植为 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中国而言,米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在 冕服上的文章中,粉米是唯一的食物类,便反映了这一点。 同时,粉米作为装饰图案,也显示了人们祈愿食禄丰厚的愿 望。
其所施文章为五:上衣施宗彝、藻、粉米之三章,下章施 黼、黻二章。
(5)希冕:穿以刺绣粉米为首章的衣服而戴冕冠的礼服。
“希”本义为刺绣。按郑玄的解释,上衣的文章皆为画绘, 下裳的文章皆为刺绣。但是希冕上衣所施的粉米并非画绘, 而替之以刺绣,显示了与其他冕服不同的特点。这样一来, 衣和裳都无画而皆以刺绣,并以其首章的形式特征而得名。 其所施文章为三:上衣施粉米一章,下裳施黼、黻二章。
把粉米作为首章,即为希冕。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 等部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主观创造类
(一)象征和寓意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
多种动物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 氏族图腾,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 周礼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 玄冕。
(1)大裘冕:穿大裘而戴冕冠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制
作而成。其穿用场合是祭天。
(2)衮冕:穿以﹝卷﹞衮龙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古
代汉语中“卷”通“衮”,故施卷龙的衣服也叫“衮龙 衣”,并因首章的形状而得名。其所施纹章为九:上衣施 龙、山、华虫、火、宗彝之五章,下章施藻、粉米、黼、 黻之四章。
与龙相仿,宗彝也是人们主观创制的一种动物形象, 并被赋予特殊含义。冕服上采用宗彝纹,取虎之威猛和雉 之有智,有避不详之意和不忘祖先之意。
以宗彝为首章,即毳冕。
(二)寓意类饰纹
1.黼 取其斧形。斧对古人来说,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 的生活工具,也可用作武器来防卫和杀敌,更是一种权力 的象征。
黼纹是通过黑白相间的方式而形成的花纹,刃白身黑。 冕服上采用黼纹象征临事能断。
2.黻 在纹章中意为青黑相间的“亚”形图纹。用青黑 线绣两“己”而相背。
在冕服中采用黻纹隐含着君臣离合以及背恶向善之意。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 飨,射,则鷩(bì)冕;祀四望山川,则 毳(cuì)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视 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
自然临摹类
(一)因崇拜观念而临摹 日、月、星辰代表天象,故为“天子”独 用,亦统称为“三辰”。 (1)日是太阳,也被视为“太阳之精”, 故象征与天有关的诸物的代表。象征“阳”。 (2)月是月亮,也指“太阴之精”。象 征“阴”。 (3)星辰是星的统称,也指“万物之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实用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150708
中国古代冕服及其文化意蕴
服饰的起源 • 1、避寒说 • 2、保卫说 • 3、蔽体说 • 4、装饰说 • 5、身份说
原始需要
文化意识 文化理念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 的国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 成,都有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 在。作为统治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 就连服饰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 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具代表性,古代冕 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浓郁的身份与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3)鷩冕:穿以华虫﹝雉﹞为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其
所施纹章为七:上衣施华虫、火、宗彝之三章,下裳施藻、 粉米黼、黻之四章。
(4)毳冕:穿有毳毛的虎蜼﹝宗彝;蜼(长尾猴)﹞为
首章而戴冕冠的礼服。虎蜼是有毳毛的动物( 《尚书·益 稷》孔疏:“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 故以毳为名。”),因首章特征而得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