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政治经济学概述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随着经济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它自己的演进与发展历程和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本章将对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介绍。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虽然经济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已经出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

在西方近现代经济学著作中,“经济学”( economics)和“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两个词的词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为了简要起见,许多经济学家就直接使用“经济学”( economics)来表达“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的含义。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往往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含义
“经济”这个词有悠久的历史。

在古汉语中的“经济”,原意是指“经世济民”或“经邦济世”,意为“国家的统治和救济人民的措施”。

“经济”在中国古代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它和古代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

古代名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①中,“经济”即具有经世济民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polic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

“经济”(economics)这个词,源
①该对联为左宗棠题南阳诸葛草庐的一副著名对联,意即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于古希腊语中的词“οικονμια”,它原本的词义是指“家政”、“持家”、“家庭管理”,是奴隶主家庭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后来这个词逐渐有了一般意义上的“管理”、“领导”、“安排”等词义。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也有类似的含义,他将政治经济学视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并提出双重目标:“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以及给国家和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①
在汉语中,现代含义的“经济”这个词是从日本语翻译过来的。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选择了中国古汉语中的“经济”、“经济学”这些词汇来翻译欧美的“economy”、“economics”或“political economy”。

20世纪初,中国人在翻译日文经济学著作的过程中,才赋予汉语中原有的“经济”、“经济学”这些老词汇以现代的新概念。

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生命,就会有经济的存在,因为人们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命本身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但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的学问,相对而言产生却较晚。

经济学与城市化、技术变革、人口增长、全球化、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及现时代的革命性变革一样,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出现。

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来说,之所以没有产生今天的许多经济学范畴,是因为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不过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之外几乎不存在经济活动,分工和交换的规模与范围都比较小,经济生活相对简单,无需借助特殊的经济学分析,也能很好地理解社会权力和财富问题。

相比之下,今天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经济工具,我们就无法厘清社会的状态。

比如,在中世纪,西班牙在拉美市场上获得的成功,可以充分解释为西班牙对拉美地区的军事占领和征服。

但是现代商业的成功和失败,需要利用经济学的框架才能加以阐释,如价格竞争、生产成本、创新等。

人类学家卡尔·波拉尼(Karl Polanyi)指出,前资本主义经济是嵌入在人类社会中的。

嵌入的经济是对前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描述,这一时代的经济与整个社会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它并不具有独立或专门的存在。

经济学要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就要变得更为独立于社会,又更加专业化。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虽然仍然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但是已经变得足够独立和专业化。

经济学的诞生只是思维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对这些新现实的反映。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397页。

生产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生产过程中,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谁来做这些工作。

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它就必然需要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量进行分配。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有限,不可能给每个人提供他们向往的最高的生活水平。

根据不同的规则,社会分配决定了谁将开法拉利谁坐公共汽车,谁住豪华别墅谁住贫民窟。

所谓经济学就被定义为,在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竞争的情况下,市场如何在总是需要更多商品的社会里合理地分配这些商品的科学。

阿玛蒂亚·森认为,“经济学所关注的不完全是收入和财富,还有运用这些资源来作为实现意义重大的目的的手段,而这样的目的则包括促成和享受寿命长久的和有意义的生活。


政治经济学可以分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制度条件下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交换和产品分配规律的科学。

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生产、交换和相应的产品分配的科学。

恩格斯认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

”只有在研究社会发展各个特殊阶段的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生产、交换和产品分配的普遍性规律。

从我们对“经济”这个词的使用上,我们通常在三种意义上使用:一是经济活动,泛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类行为;二是国民经济,主要指一国国民财富生产和分配的状况;三是成本与收益的对比,通常我们说某工程“经济”或“不经济”,主要是成本与收益的计算。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系统的经济理论,是在人类社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之后才形成的。

对资本主义经济最早作理论探讨的是西欧的重商主义。

这种经济思想,关注的是从商贸流通领域获得利益。

学界一般认为,“政治经济学”一词,就是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蒙克利钦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以后,这个词汇开始在英法等国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使用,并逐步从商贸流通领域向农业、工业等生产领域扩展。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近代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重商主义认为,商业是增加财富的唯一途径,财富的内容是金银货币,货币的多寡是衡量财富多少的标准;国家财
富只能通过国际贸易来增加,要多卖少买,尽可能多地增加货币流入;为了增加财富,必须实施国家的广泛干预,国家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获取金银,为实行对经济的有效控制,应强化中央集权,扫除封建割据;重商主义政策实质是国家保护主义,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

重商主义打破自古以来习惯于自然经济的人们对商人的偏见,宣扬商业资本对于谋求国家物质利益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初要求。

不过,重商主义思想还没有研究生产过程,没有进入经济形态的本质层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此,还谈不上成为一门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①这是因为,只有进入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形态的物质生产过程,才有可能揭示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和运动规律。

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产生现代经济理论或学科,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出现开始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十七世纪中叶产生,到十九世纪初完成。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②具体一些说,古典政治经济学早期的代表是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

此后,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产生了以魁奈和杜尔格为代表的重农学派。

在英国产业革命前夕的手工业时期,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到机器工业产生时期,英国以李嘉图为代表,法国以西斯蒙第为代表,使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科学成分上达到了发展的最高阶段。

19世纪30年代,它作为代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则脱离科学化的轨道,从总体上走向了庸俗化。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反对封建主义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体现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产业资本在早期谋求发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地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具有或多或少的科学性。

17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①《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1页。

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并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

斯密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政府不要试图对经济指手画脚,应该让经济尽可能自行其道,和法语中laissez-faire(自由放任)基本一致,从此,这个词就和斯密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斯密被广泛地认为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

斯密解释了竞争性市场体系是如何将个人的自利行为转化成对社会有利的结果的。

他认为,虽然农民或理发师可能是出于贪欲而从事自利的活动,但是出于自利的追求在适当的条件下交对所有人都有利。

因此,在组成了经济的人们的背后,界定清晰的产权和竞争性市场将产生对社会有益的结果。

斯密以“看不见的手”这个术语,用来指这样一种趋势,即市场引导着经济,以实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最佳利用。

这《国富论》发表是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在亚当·斯密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尽管已经开始把研究从交换领域转向生产过程,提出了不少科学的经济思想,但是,他们的理论具有局部性、片段性,还不能使政治经济学构成一门学科。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①。

因此,亚当·斯密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式,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此,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开始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进过程。

3、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也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开始登上人类的思想舞台,主要以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等为代表。

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代表人物的思想问世,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高峰,历经300多年。

但是。

由于其后继者坚持唯心史观,脱离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轨道而失去科学意义,走向了反面。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站在维护劳苦大众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提出消灭私有制是保证人人过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识到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用自己的思想阐述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必然性,并对未来人类社会提出了“计划经济”、“按劳动计酬”等猜测和设想。

英国的欧文当时甚至进行了组织具有公有制性质的合作工厂的经济实践,其成果一直流传到今天。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81页。

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尽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留下许多具有科学性的思想资料,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4.庸俗经济学
19世纪30年代,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主流。

资本主义已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已掌握了政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已经明朗化、尖锐化。

因此,从这时起,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把“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①“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

”②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等。

5.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经济学”早已经被“经济学”所取代,而且演变为一门统一的但日益狭窄的学科。

以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思想成为了所谓的“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过于为政治立场、思维方式和主观臆测所约束,缺乏像物理学那样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妨碍了经济学的发展。

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按照自然科学的框架修正了经济理论。

经济学的新特点是广泛地使用数学,把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人曾经添加进去的政治、情感和哲学思想去除掉。

“政治经济学”也就变成了“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讲述了19世纪末到今天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成果。

自从经济学开始大量使用数学以来,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

始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积累、社会各阶级间的收入分配、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如衰退与繁荣的更替)这些重大问题在经济学中消失了。

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于个体研究,不再有社会的阶级划分,资本家或工人的概念没有了,人人都变成了企业家、卖方和消费者。

研究重点向受偏好驱使的个人行为方向转移。

这种趋势最终便利经济学发生了转变。

古典经济学谈判的是经济增长和衰退、收入不均与社会各阶层的经济角色,新古典经济学则更多的精力花在观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17页。

小规模的市场现象,如茶叶价格的波动上花费时间,相信市场会妥善地解决经济增长与失业之类的大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后,受欢迎程度随着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变迁而变化。

一般来说,新古典经济学在低失业率和相对稳定或繁荣时期比较容易获得认同,但是在市场失灵、发生大规模衰退时(如20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它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危机,变得十分脆弱。

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危机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并且重拾了古典经济学使用的一些概念:例如,对经济相当长时期内将持续失衡的确信,商品总需求的概念,非自愿失业、资本积累,对收入分配的强调等。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仍然存在许多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演变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两大主流经济思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等为代表,其共同的理论主张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反对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相信新古典模型根本上是正确的,即使是严重的危机也不会动摇他们对市场的信念。

新古典模型有着迷人的特性,它把资本主义刻画为一个完美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中,市场确保一切都“恰到好处”。

它是由精英而非社会制度下的权力和特权来统治的世界。

这种没有暴戾威权的社会愿景是迷人的,如此迷人,以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希望它是真的。

现实世界远不是这样。

相反,它总是处于非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的几乎所有理论都是在极为苛刻和似是而非的假设条件下才勉强可以成立。

他们“痴迷于这种思维方式,无视现实世界,编造杜撰出花言巧语来掩盖他们已经察觉的理论缺陷和漏洞。

”①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偶然出现的,而是对前人先进思想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同时,又是与形形色色不科学、反科学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划清界限的结果。

①斯蒂夫·基恩:《经济学的真相》,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76页。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
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
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841年把博士论文寄给耶拿大学审议,耶拿大学哲学系主任巴赫曼教授审阅了他的论文,称赞他“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
没有经过答辩就得到了博士证书。

当时马克思还只有
的哲学博士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人类科学经济思想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决不能把它理解为是某个天才的个人创作或凭空设想的结果,它是人类先进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果。

它是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经济思想成果,结合实践,分析现实,通过艰苦、诚实的科学劳动,才创立起来的。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结晶。

马克思对科学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人类科学思想的形成总是通过一系列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在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具备的条件下,通过马克思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创立的。

马克思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劳苦的精神和诚实研究的态度进行工作,最终才使《资本论》得以完成和出版。

从马克思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44年春立意要写一部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大体从这时算起,到他逝世的1883年,马克思为创作和出版《资本论》奋斗了40年,耗费了毕生的精力。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正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政治经济学这门独立学科才发展成一门科学;而政治经济学又证明和丰富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德语版《资本论》的销量在一年内翻了3倍。

《时代周刊》赞扬马克思为“一座在雾霭中俯瞰一切的巨塔”,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游行群众口中高呼:“马克思是对的”。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断言,如果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

因为马克思的现实性,正是资本自身的现实性。

他认为,“不去阅读马克思、不去反复阅读和研究马克思,那将是一个错误,一个不可忽视的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每门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确定的。

政治经济学既然认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既然经济规律只能存在于物质的社会关系或经济关系之中,既然这种关系是与物质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为了达到经济研究的目的,就必须把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以及由这种方式决
定的人们之间的物质社会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以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

《资本论》研究的就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①。

概念与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它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

农民种植粮食、工人纺纱、织布、建房等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料,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它可以为文化、教育、政治、宗教等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而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总以特定的生产方式来进行。

所谓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形式。

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为它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关键,在这背后是社会完成复杂的生产和分配任务从而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机制。

一定的生产方式包括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生存资料,而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必须就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形成基本的规则,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因此,生产方式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

概念与原理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