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五自主”项目式议题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如何变革育人方式,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成为学科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

作为有35年教龄的思政教师,笔者融合多年的探索经验,在充分发挥实践指导作用的同时,将议题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创建了课内外相结合的“五自主”项目式议题学习方式。

即以时政热点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设定议题方向,然后学生自主进行项目式学习。

其包括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呈现(撰写)、自主展示五个方面。

这种学习方式,既不是简单地用议题带动问
题的课堂活动,又不是单一问题探究的项目式学习,而是用议题引领项目,用项目实践议题、解决议题,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新闻播报提出议题,生成项目,然后通过设计项目问卷、走访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汇总观点、撰写论文等过程有序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即用生成的观点解释议题,最后通过展示答辩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观察、开放思辨、团结合作、人际交往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同时还落实了道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以项目“关于未成年人网吧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为例,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五自主”项目式议题学习。

一、时政播报激发兴趣,自主选择提出议题议题来源于问题,道法问题离不开时政,时
许晖
(石家庄市第九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议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有机结合,创建了用议题引领项目,用项目实践议题、解决议题,课内外相结合的“五自主”项目式议题学习方式。

项目式议题学习方式包括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呈现(撰写)、自主展示五个方面,对变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落实道法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项目式议题;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23)17-0061-04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思政课议题式活动型课例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编号:2104012)研究成果。

政资源来自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将搜集到的与课本相关的时政热点内容进行“时事播报”,然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如此可生成可探究的议题。

在学习八年级(上)第5课“做守法公民”的时候,有学生找到了“疫情封控下,爸爸为孩子买奶粉闯卡,被罚100元”的内容进行播报,并迅速引发学生争论。

有学生说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罔顾法律吗?也有学生说爸爸为了孩子买奶粉是情有可原的事,是不是应该对他网开一面,不再处罚?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经讨论确定了“做守法少年”项目议题方向,生成了“在生命和法律法规面前,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未成年人怎样做守法少年?”“如何防止校园暴力?”等系列议题。

在讨论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法律保障生活;与法律同行,公民要树立法治意识,做守法公民。

以上的知识建构和对议题的思考为项目的生成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自主发现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知识、能力。

这种“自主提出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对教材的初步认识去搜集和展示时政热点,如此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形成政治认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政议题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价值判断,进而形成健全人格。

二、结合课标梳理议题,自主生成项目
自选议题转化成可供调查研究的项目是一个思维博弈的过程。

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对各小组提出的议题进行适当引导、点拨、评判、梳理,然后通过师生思维的反复碰撞,达成共识,如此可先生成可研究的项目,然后最终生成“关于未成年人网吧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关于中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对策的调查”等调查项目。

议题生成项目的价值就在于其项目以时政为背景,以知识为支撑,让学生产生了认同感,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触发了学生完成项目的内驱力。

三、认真搜集资料,自主设计调查问卷
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是完成项目式议题的基础。

一份好的问卷是基于教材认知促进议题解决的预设问题。

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资料,设计了未成年人网吧犯罪调查问卷12项,其内容包括:去网吧的时间、频次、家庭关系、浏览的内容与犯罪的关系等。

问卷的设计从仿写起步,到问题贴切、逻辑顺畅,是一个不断思考、实践、修改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学习、交流探讨、深度思考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在其中必不可少,但必须由学生自主提出、自主修改,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四、实地走访调查,自主完成调查分析
调查活动及分析是完成项目式议题的关键。

走访调查、问卷发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来到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了因网络诱发犯罪的未成年人,共计310名。

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和讨论交流,他们发现并生成了很多创新观点。

诸如:未成年服刑人员在服刑前绝大多数频繁、任意出入网吧;未成年人长期浏览黄色暴力网络内容与违法犯罪有直接关系;未成年服刑人员绝大多数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等等。

然后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了立法、宣传、教育等多项建议,这些观点的提出不仅解决了议题问题,突破了本章节教材的难点,还纠正了学生对网络的错误认识,同时更是融合了“生命、法治、责任、制度、文化”等整个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如此可提高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五、项目展示问辩,师生共同评价
展示交流既是整个项目式议题学习的高潮,又是完成评价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项目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举行“做守法公民”展示问辩活动以做最终评价。

即学生手捧沉甸甸的成果报告,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然后用数据说话,用
活动流程图
图片、视频佐证观点,并围绕议题侃侃而谈,接受问辩落落大方。

此时,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此外,在此过程中,议题项目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道法学科“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六、总结
“五自主”项目式议题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既有课内的质疑思辨活动,又有围绕议题的课外综合探究活动;既有对时政大事的分析探讨,又有对身边社会情境的融入;既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过程,又有合作互动的交流体验;既有探究过程的障碍和沮丧,又有柳暗花明的兴奋和喜悦。

通过这些年对学生的观察和对比,笔者发现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多数有比较明显的积极变化:由被动变主动,即主动求知、主动思考、主动搜集整理提炼信息;由内向变自信,即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交往,善于沟通合作;由随意变严谨,即所获数据更准确,调查更科学;由线性思维到发散思维,即思考的角度更宽泛,更有深度。

除此以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也都有所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也对学校和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掌控全局的能力,还要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

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
(一)处理好学生的承受度和项目议题难度的关系
基于学情的教学变革才是有效的。

项目式
议题学习不仅包含简单的课堂听课学习,还包含走向社会开展的调查研究,因此对初中生来说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同时更需要学生具备完成项目的韧劲、克服困难的勇气等优秀品质。

对此,教师要做好动员、铺垫、规划和培训工作,特别是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项目式议题学习培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项目式议题学习共同体,然后以掌握研究方法为目标,共同研究一个议题。

随后逐渐加大难度,直到学生具备个性化自主研究能力为止。

同时,教师还要以评
价的视角设计每个环节,以使学生能自我监控探究进程,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议题活动链条。

如此既可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议题的思考和项目的实践中来,又可使学生于活动中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进度和项目议题进度的关系
做项目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势必会与国家课程的课时要求产生冲突。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技巧。

对此笔者建议采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即充分整合教材资源,打破章节甚至年级界限,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关注其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即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同时使用学历案,鼓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并提出问题,然后阶段性安排好课时以便及时分享项目成果。

除此以外,加强小组建设,建立制约评价机制也是很好的解决途径。

(三)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关系课堂依然是实施议题教学的主渠道,而课外、校外的学习探究活动则是一种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课内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讨论议题、生成项目、展示项目。

课外教学则要求教师
项目式议题调查活动内容参考
教材课程规划
议题方向议题研究示例
(部分)七年级上
议题研究培训
小型共性项目调查研究
生命的意义社会中的我①中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及态度调查
②“双减”背景下关于初中学生身心状态及交友态度的调查七年级下
自由选题
开展项目式议题调查研究
融入集体情绪法律保护①疫情下中学生网课心理状态的调查
②关于人际关系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及对策③关于中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对策的调查八年级上
违法犯罪利用网络服务社会国家安全
①关于未成年人网吧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②关于市民对公益活动认识的调查③关于青少年国防意识培养的调查八年级下
权利义务宪法意识批评建议公平正义①关于城市宠物管理规范与完善的调查②关于市民对宪法认识和了解状况的调查
③关于市民对“见义勇为”
态度的调查九年级上
改革发展人民生活知识产权资源环境传统文化
①关于居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
②关于石家庄市老年人生活的调查
③石家庄“井陉拉花”
的保护和发展调查研究④关于中学生对正版文化产品与盗版文化产品选择的调查⑤关于家风传承和影响的调查研究
⑥关于农民工现有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⑦关于电动车节能与安全问题的调查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例如家委会、团委、心理教研室等等开展调查实践。

(四)处理好课标大议题与项目小议题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项目的确定如果偏离了新课标的方向,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确定项目时应依标据本,以新课标议题引领,但不能拘泥于新课标。

课标议题具有综合性、导向性的特点,是整个板块教学活动的统领,但不适于学情。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在深度钻研、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将课标议题分解为一些小而精的单元议题、框题议题乃至段落议题,以使议题更精准、更贴切、更好操作,如此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
成共鸣,并将其转化为可探
究的项目。

(五)处理好跨学科、跨年级知识板块的关系跨学科的主题性学习是新课程方案的重要原则之一。

项目式议题源自学生的新闻播报,既可能涉及历史、经济、法学、哲学甚至理化等多学科领域,又可能综合初中三个年级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
既要具有宏观掌控的能力,以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搜集整理信息,又要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时政事件,树立大政治观,从掌握碎片化知识走向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如此可提高学生分析整合跨学科、跨年级知识的能力,进而可形成体系化知识。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项目议题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考试评价和展示评价的关系等。

在议题中思考,在项目中实践。

“五自主”项目式议题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又实现了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核心素养外化于行的目标,是新时期提高道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这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人才的同时,助推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就一定能够使“作为德育的主导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进而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