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转变,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防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依然还有很多的社会矛盾没有解决,所以还要迈向更快更好的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及对新时代新矛盾的理解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迈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70年来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目前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是由新中国成立后要大力发展工业,改变旧中国农业大国的历史而决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现代化生活需要的增长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的矛盾。
1981年,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因为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不景气,所以,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
这是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之后30多年来的主要社会矛盾,也是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当今,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大大提高,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的基本
需求,但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要实现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新矛盾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
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性的飞跃,而每一阶段的飞跃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都是在党的带领下不断认识现状、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成果。
(二)对新时代新矛盾的理解
新矛盾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了很多领域,不再仅指在生活中对吃穿住行等物质上的要求,而指更高层次上的对公民民主权利的要求,对国家法治建设的监督,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改善,对社会热点事件上的正义维护,对食品、旅游等的安全保障与监督,对庸俗腐朽文化的抵制与对优良文化的发扬,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监督,对我国新型外交关系的关注与世界和平的期待等多方面的要求。
而这些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靠的是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改善和解决。
目前,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不同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贫富差距悬殊等,因此,今后的工作目标依然是抓住发展实体经济的这个突破点,在促进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补齐短板,促进协调发展。
二、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一)不平衡发展的内涵
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
1.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大力发展工业时,缺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例如,乱砍乱伐,排放大量重金属污染物等行为普遍存在,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一些动物濒临灭绝等。
近年来,环境恶化也给人们带来了相应的报应,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地球是唯一共同家园,都是命运共同
收稿日期:2019-11-18
作者简介:刘馨宇(199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活动研究。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刘馨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应用更大的发展来解决。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0)01-0012-03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长久发展、科学发展。
保护环境也不能只靠个人对自我的约束,政个人的发展。
而在当今社会,一方面,还有不少人处于低保水平之下,贫困人口对物质的需要还远不够,再加一些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占有,造成了生产更重视带来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社会公平,造成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商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益的最大化,使得资本占居主导,从而又拉大了贫富差距。
还有人为了金钱利益不顾原则底线,这些都是人与社会的不平衡的体现。
3.人与自我的关系的不平衡
人存在于社会中,懂得追求理想信念,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懂得探索世界改变世界,却常常忽略了对自我认识。
要做到外求和内省的统一,就是要通过劳动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反思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做人,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素质修养,不断反省自己。
如若总是无所事事,不去创造人生价值,人生就失去了意义;有的人懂得学习知识文化,却不懂得如何做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等;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忽视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有失道德风范。
人与自我的平衡,就在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不充分发展的内涵
人在社会生活中本应发挥自我的主导地位,现阶段的人对自我主体性的发挥还不够,主要体现在范围和程度两个方面。
第一,在范围上,一些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片面强调主观的发挥,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只顾及自我利益,使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等行为,使主客观总是处于对立状态,都是人的不充分发展。
第二,在程度上,人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初期落后的生产力,使人民物质生活缺乏,第一要做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人们对物的依赖很大,人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我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法制等一些观念还不成熟,个人认为与己无关,相关制度法律也够不完善,人缺少自主性和独立性;另外,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很好的从事实践活动,对一些事物难以认识,缺乏对科学规律方法的掌握,如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相适应等。
三、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1.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很大的差异,乡镇会明显比城市落后很多,例如,在楼房建筑、基础设施、居民文化程度素质等方面。
表现在基础设施上的差异,如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方面的建设;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农村远不及城市。
在居住水平上的差异,表现在落后房屋待拆迁等安全问题。
在经济发展情况和商业化程度上的差异上,如乡镇的商场电影院等商业圈的罕见;在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差异上,城市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总体情况都要比乡镇好很多,而乡镇因为经济条件及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总体不高,较城市相比有些落后。
2.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目前,我国不同省份、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还是较大,如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经济发达,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而像新疆、青海、西藏及广西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就相对落后;普沿海地区遍发展速度快,前景好;另外,如东北地区和一些内陆城市发展速度减慢。
因此,现阶段的发展不仅要看总体发展水平,还需各区域的经济状况好才是根本。
只有贫困欠发达地区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等项目依然是需要加大力度建设的任务。
3.居民收入水平与分配不平衡
收入的不平衡,主要是指不同地区、行业、岗位收入差距大。
同一岗位在西部地区就远没有东部发达地区收入多;同一地区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也很大;另外,同等收入下在不同的地区生活带来的条件也远不同。
在我国首都北京,工资过万,也会因高额房价而生活艰难,而在普通城镇,就会在当地享有富足的生活条件。
此外,人们在财产占有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一部分较为富有的人可以通过钱生钱,利滚利,即使不劳动也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近年来,我国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反而被拉大,这个问题需要人们加以重视,这不仅要靠政府的再分配促进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也要靠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财富,带动他人。
4.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有限,教育事业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如我国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与年数比发达国家低;城市与农村在教育水平上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村镇,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差,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一些贫困生会因经济问题无法继续接受教育;教育还不够面向全面多元化,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上还存在着差距,以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践行不到位;人民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够,距离学习型社会还存在着距离;此外,教育体制也需要改进,教育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培养出的高技能型人才较少。
5.经济发展与生态保障不平衡
不平衡还表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存。
前些年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没有很好地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很多政策项目计划都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不佳、水污染、生活垃圾未
13
14
On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Our Society in the New Era
Liu Xinyu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growing need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contradiction has very rich connotation and manifestations. Imbalances and inadequacies of diversity represent imbalances and inadequaci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y should be addressed through grea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contradiction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adequat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万红]
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而且人们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受到应有的惩罚。
因此,笔者认为,应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政策纳入基本国策中,完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以及加大惩罚措施,使之更加法律化严格化,更加具体全面。
(二)发展不充分的表现1.对外开放不充分
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走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虽取得快速进展,但当前还存在不充分的问题。
第一,我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的能力还不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第二,我国的竞争力在全球还不强。
当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出口也面临竞争挑战,在“走出去”方面还不到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多;自然资源与能源的供给量也相对紧张。
第三,我国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开放程度不高。
此外,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海、陆、空多方位及东西南北联动的开放格局,这些都体现了对外开放的不充分。
2.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除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产业,如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旅游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不高,发展效率比较低,依靠自我的发展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够先进,金融房地产业等非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等。
实体经济的不充分发展,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包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失衡、实体经济和房地产的失衡三方面。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关键部分,要先通过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去带动其他行业的深入发展。
3.依靠创新动力带动发展不充分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电影等科技水平及产品品牌设计的创新都十分重要。
很多发达国家制造的产品都在于运用创新能力去开发先进的核心技术,而我国却作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地,一些厂商总是制技术的人并不多。
我国在创新能力上一直有待提高,长期以来一贯重视量的生产,而很少具有创新意识,所以,要加强动力。
4.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
不充分,问题也很多,如房价过高,一些普通百姓难以支付高额房价;看病贵,对于一些人来说小病去医院也要花费高价钱,有病治不起的现象也时常存在;食品卫生方面也大不如以前安全,频繁出现地沟油、食品中毒等新闻出现,一些商家为了获取金钱利益而不考虑食品安全卫生;失业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民生方面应迫切解决的问题。
5.推进市场化改革不充分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很多领域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改革不够,制度体系不完善,如油气、电气行业的垄断现象还很普遍存在,供水供暖等公共领域的市场监管还不到位。
这些都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外交国防及党的建设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矛盾纵横交错。
只有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找到解决对策,才能更好地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终将在党的带领和人民的奋斗下,实现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