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方法(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上册说明⽅法(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积累展⽰。
1.看拼⾳,写词语。
mó fàn xún jǐnɡ chénɡ chǔ tuī jiàn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画“ 。
惬(qièjiè)意删(shān sān)掉燥(zào zhào)热
崛(juéjúe)起摇曳(yèzhuài)肖(Xiào Xiāo)复兴
3.补全词语。
灯( )酒( ) 筋疲( )( ) 患难( )( )
和睦( )( ) 铿锵( )( ) 风( )⽇( )
受益( )( ) 形单( )( )
4.按要求写句⼦。
(1)⼩鸟在树上叫。
(改为拟⼈句)
(2)在外国租界⾥,谁⼜敢怎么样呢? (改为陈述句)
⼆、阅读
⼀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个红⾊的苹果,请⼤家闻闻空⽓中的味道,⼀个同学说:“我闻到了苹果的⾹味。
”苏格拉底⼜⾛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前⾛过,并嘱咐说:“⼤家再仔细闻⼀闻,空
6、你是如何理解题⽬“春之曲”的含义的?⽂中哪些语句与题⽬相呼应?
7、请同学们谈谈,阅读本⽂后你有什么收获?
⼀、1.模范巡警惩处推荐
2.qièshān zào juéyèXiāo
3.红绿⼒尽与共相处有⼒和丽匪浅影只
4.(1)⼩鸟在树上唱歌。
(2)在外国租界⾥,谁都不敢怎么样。
⼆、(1)坚定的信念 (2)反问你应该能闻到什么。
(3)② (4)做事不能⼈云亦云,要有⾃⼰的想法,要会独⽴思考,认真观察
三、【参考答案】
1.琵琶歌喉迸裂
凋谢吆喝滋润
2.(1)⾔字; 9;和谐,诙谐等
(2)⼥字;11;嫩绿;
(3)L;lěi;花蕾,蓓蕾
(4).春意盎然(⽣机勃勃);欣喜、热爱、赞美春天
4.C
5.(1)⽂中下划线部分;
(2)①⽐喻,“柳树则吐出鹅黄⾊的嫩芽,就像⼀只只刚刚啄破蛋壳⼉的⽑茸茸的⼩鸡雏”;
②拟⼈,“⼩草探出了翠绿的⼩脑袋,喜看雪花的凋谢”
春天的歌曲;例如:弹出⼀⽀和谐的绿之曲,百鸟听了争着亮开圆润的歌喉;⼩溪就⾼兴地唱起绿⾊的歌;春姑娘的琵琶弹绿了⽥野,绿了草地,绿了杨树,绿了万物,绿了希望……
7.⾔之有理即可。
指纹的奥秘
⼈的⽪肤由表⽪、真⽪和⽪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1指纹就是表⽪上突起的纹线。
A_____⼈的遗传特征,B____指纹⼈⼈皆有,C______各不相同。
○2伸出你的⼿,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的指纹也分好⼏种类型:不同⼼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中漩涡的,叫⽃型纹;有的纹线是⼀边开⼝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线像⼸⼀样,叫⼸型纹。
各⼈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
即使是⽗⼦、母⼥、孪⽣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
【学科问题】
说明⽂的考查内容包括信息的把握、说明⽅法的判断及其作⽤分析、语⾔的准确性。
课标要求学⽣“阅读说明性⽂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的基本说明⽅法”,可见说明⽅法是说明⽂阅读中的重点。
【学⽣问题】
1.学习风格
2.先⾏知识分析:
(1)整体感知不够强,审题不明确。
(2)分析词义能⼒较弱,对细节分析不到位。
(3)没有掌握做题⽅法,答题格式不规范。
学习⽬标:能够准确判断说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法,并分析说明⽅法的作⽤。
⽬标分解:
1.认识说明⽂,了解说明⽂基本知识。
2.了解并熟记说明⽂之说明⽅法。
3.根据说明⽅法的释义及其⽰例,准确判断⽂章中所使⽤的说明⽅法。
4.熟记说明⽅法的作⽤,灵活运⽤到说明⽂阅读的答题当中。
教学过程:
⼀、说明⽂阅读的知识
(⼀)说明⽂的分类
说明⽂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种。
1.事物说明⽂
事物说明⽂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如《中国⽯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
2.事理说明⽂
事理说明⽂重点在于阐明事理。
(⼆)说明⽂的结构形式
1.并列
2.连贯
3.递进
4.总分。
⽽总分结构⼜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三)说明⽅法
1.举例⼦: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说明。
这是最常⽤的说明⽅法,例⼦⾯前常⽤⽐如例如等标志语。
举例⼦的作⽤是:反映⼀般情况,真切、有⼒地说明事物。
2.分类别:是按照⼀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类加以说明。
3.列数字:⽤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
⽂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法。
4.作⽐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较。
作⽐较包括类⽐或对⽐,同类事物的类⽐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例如《⼈类的语⾔》共三段,每段都运⽤了作⽐较的说明⽅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路的对⽐,对⼈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等动物相对⽐,⼜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类的特征。
⽤作⽐较的说明⽅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画图表:指⽤⽰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
6.打⽐⽅:是借助⼤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
作⽤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动性。
(⼀)晕——⼤⾃然的天⽓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会⼉,太阳周围现出⼀道彩⾊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彩
排列是内紫外红,⽽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我国晚了⼀千多年。
③⼈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百年的事。
1666年,⽜顿做了⼀个很简单但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的实验。
他让⼀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青、靛、紫的七⾊彩条。
这使⼈类第⼀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不同,才显⽰了各⾃的本⾊。
这⼀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如蚕丝的云幕,其⾼度都在距地⾯5000⽶以上,是由六⽅柱体状的⼩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样,能把阳光分成七⾊彩条。
当⽆数兆亿⼩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光按⼀定⾓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彩,⽽且由于它是天⽓变化的⼀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经出现过1025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等显著天⽓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之兆。
⽓象⼯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时~36⼩时内会出现风或⾬;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天⽓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然的天⽓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作和⽣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的(每个答案不超过5个字)
⑴⑵
体内⽜黄酸不⾜,以保持和提⾼⾃⾝的夜视能⼒,正常的⽣存下去。
穆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
原来,⽬前医学界对⼀种”顽固性夜盲”仍束⼿⽆策。
这种夜盲并⾮常见的由缺少维⽣素A引起的,因⽽⾄今不明⽩它的发病机制。
于是,医⽣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黄酸,因⽽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些⿏⾁。
经眼科⽣理检测发现,⾷⽤⽼⿏⾁以后,病⼈眼睛中视⽹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因此也增强了。
1.为“束⼿⽆策”的“策”选择⼀个义项。
()
A.计谋,主意
B.古代的鞭⼦
C.同“册”
2.下⾯有两组词语,把能够搭配的⽤线连起来。
解开揭⽰消除
秘密隐患谜团
3.猫为什么要吃⽼⿏,你搞懂了吗?⽤⾃⼰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科医学家给“顽固性夜盲”的病⼈吃⿏⾁的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的说法,与短⽂内容不符合的⼀句是()。
A.⽜黄酸能够提⾼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
B.猫不能在体内合成⽜黄酸,⽼⿏体内有⽜黄酸
C.眼科医⽣已经证明⽼⿏⾁可以治疗夜盲症
【参考答案】
1.A
2.解开谜团解释秘密消除隐患
3.猫只有不断捕⾷⽼⿏,才能弥补体内⽜黄酸不⾜,以保持和提⾼⾃⾝的夜视能⼒,正常的⽣存下去。
4.⾷⽤⽼⿏⾁以后,病⼈眼睛中视⽹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因此也增强了。
5.B
(三)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次?每次幅度有多⼤?鱼⼉在⽔⾥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回?每回幅度⼜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的游鱼不是完全⾃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拘⽆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看上去⾃由⾃在、⽆拘⽆束的飞⾏动物和游⽔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
科学家们通过⼤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动物和游⽔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0.4之间。
出各种⾼性能的飞⾏器。
说明⽅法:
1.举例⼦: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说明。
这是最常⽤的说明⽅法,例⼦⾯前常⽤⽐如例如等标志语。
举例⼦的作⽤是:反映⼀般情况,真切、有⼒地说明事物。
2.分类别:是按照⼀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类加以说明。
3.列数字:⽤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
⽂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法。
4.作⽐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较。
作⽐较包括类⽐或对⽐,同类事物的类⽐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例如《⼈类的语⾔》共三段,每段都运⽤了作⽐较的说明⽅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路的对⽐,对⼈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等动物相对⽐,⼜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类的特征。
⽤作⽐较的说明⽅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画图表:指⽤⽰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
6.打⽐⽅:是借助⼤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
作⽤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动性。
塞伦格蒂(di)国家公园
塞伦格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原上,海拔1500⽶,⾯积1.48万平⽅公⾥,地表平坦,为⼀⼴阔的热带草原。
它东连恩⼽罗野⽣动物保护区,南与马斯⽡特狩(sh6u)猎区相接,1921年辟为国家公园。
塞伦格蒂国家公园的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散⽣着乔⽊和灌⽊。
整个草原最明显的⽓候特征是⼀年内有明显的旱季和⾬季之分。
3~5⽉为⼤⾬季,12⽉为⼩⾬季,其他⽉份则为旱季。
⾬季植物⽣长茂盛,草可⾼过1⽶,整个草原郁郁葱葱,⽣机盎(àng)然。
⼀到旱季,草⽊枯萎河溪断流,草原
⼀⽚枯黄。
旱季⼀过,⾬季到来,⾬⽔唤醒⼤地,草原⼜是⼀⽚⽣机。
公园内野⽣兽类达170多种,总数300多万只。
其中⾮洲特有的⾓马达150多万只。
鸟类有1500多种。
兽类除狮、象、羚(líng)⽺、长颈⿅、野⽜、斑马以外,还盛产世界上最善于奔跑的动物⼀猎豹,它的奔跑速度最快可达每⼩时90公⾥。
其中⾓马物—猎豹,它的奔跑速度最快可达第⼩时90公⾥。
其中⾓马⼀年⼀度迁徙(xǐ)的场⾯相当壮观,被认为是地球上伟⼤奇景之⼀。
⾓马的迁徙跟季节的变化有关。
每年6⽉,塞伦格蒂平霉掌⼊旱季,草⽊稀疏,⽣活在草原西部的⾓马开始向东⾮草原湖区⽔源地迁徙。
它们为了避免⾁⾷
动物的捕⾷,往往成群结队前进。
⾓马群在草原上风驰电掣(chè)⽽过,队伍绵延⼗⼏公⾥,响声地动
1.(1)√ (2)X (3)√ 2.(1)× (2)√ (3)× (4)√ (5)× (6)√ (7) √(8)X (9)√ 3.A 4.地理位置:位于坦桑尼亚北部⾼原上;地貌:海拔1500⽶,⾯积1.48万平⽅公⾥,地表平坦,是热带草原;历史:1921年辟为国家公园。
5.3~5⽉为⼤⾬季,12⽉为⼩⾬季。
⾬季植物⽣长茂盛,草可⾼过1⽶,整个草原郁郁葱葱,⽣机盎然。
其他⽉份则为旱季。
草⽊枯萎河溪断流,草原⼀⽚枯黄。
6.⼀到⾬季,草便疯长起来。
不过两个⽉,就长没⼤⼈的腰了,野狗钻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风⼀吹,草原上掀起层层波浪,叶⼦⽐赛似的翻着个⼉,花朵耷拉着脑袋,⼀副惹⼈怜爱的模样。
7.公园内野⽣兽类达170多种,总数300多万只。
其中⾮洲特有的⾓马达150多万只。
兽类除狮、象、羚⽺、长颈⿅、野⽜、斑马以外,还盛产世界上最善于奔跑的动物——猎豹,它的奔跑速度最快可达每⼩时90公⾥。
好处:准确地说明了公园内野⽣兽类数量之多,同时对猎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8.总领下⽂。
⾓马的迁徙跟季节的变化有关。
每年6⽉,塞伦格蒂平原进⼊旱季,⾓马开始向东⾮草原湖区⽔源地迁徙。
它们往往成群结队前进,队伍绵延⼗⼏公⾥,响声地动⼭摇,异常壮观。
⾓马最后越过边界进⼊肯尼亚,⾏程⼤约500多公⾥。
到了11⽉份,⾓马⼜长途跋涉,返回原地。
(⼀)⼈体⾥的“军事学校”——胸腺
在⼈体的胸⾻后⾯,有⼀对颜⾊灰红、质地柔软的长梭形器官。
这时还不到两重的“家伙”到底于⼈体有何作⽤,多少年来医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60年代末,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胸腺的功能才逐渐被揭开。
原来,在⼈体防御“外敌”⼊侵和平
定“内奸”战⽃中,它⽴下了汗马功劳,被医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
很多⼈知道,⼈体内有⼀种淋巴细胞,是保护⼈体健康的主⼒军。
当它们发现有病原微⽣物侵⼊⼈体时,便会⽴即同⼊侵者展开殊死搏⽃,直⾄把⼊侵者消灭为⽌。
但说来使⼈感到惊奇的是,当这些淋巴细胞刚从⾻髓⾥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完全没有战⽃⼒的,新⽣的淋巴细胞必须进⼊胸腺这所“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训练”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
由此可见,胸腺对于⼈体健康是⽣死攸关的。
⽼年⼈的胸腺逐渐萎缩,胸腺机能衰退,抵抗能⼒⽇渐低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笔者曾做过⼀个有趣的实验,⽤⼿术的⽅法切除了⼀批刚出⽣的⼩⽩⿏的胸腺。
⼏个星期后,⼤部分⼩⽩⿏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
有两只虽长⾄成年,但后来都患上癌症,终归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胸腺对保障健康和维持⽣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斑。
⼈体内还经常会有⼀些越轨的细胞,它们常常“改头换⾯”,⽆视⼈体的统⼀指挥,占⼭为王,⽆休⽌地⽣长。
这些变异的细胞是酿成肿瘤的隐患,如果不把它们及时消灭的话,那是会危害⽣命安全的。
⽽经过胸腺“培训”的淋巴细胞,除能消灭⼊侵之敌外,还学会了识别内奸异⼰的本领,它们游⼷全⾝,癌细胞即使乔装打扮,它们也能发现,及时把这些“叛逆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绝⼤多数⼈不会患肿瘤的原因。
相反,据调查,在⼤部癌症病⼈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
以上事实给了医学家们很⼤的启⽰——能否通过增强这些淋巴细胞的功能来治疗肿瘤呢?他们从动物的胸腺⾥提取出⼀种叫胸腺素的物质,⽤作肿瘤患者的实验治疗,现在已取得令⼈⿎舞的初步成效,这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胸腺”被医学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