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励志文章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励志文章精选5篇
高傲自大只能让你止步不前,但是正直和谦虚可以引领你走向成功。
下面由小编
与大家分享7月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文章1:别丧,生活终究是自己的
自媒体红人木汁,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我为什么每天变得这么丧》。
有一句话,感触颇深。
“你每天加班加到深夜,又赶项目赶到面容枯槁,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以为你刚刚
吸完毒。
”
莫名觉得好心丧,又很写实。
更丧的是,有一位读者留言说,“我才十六岁,我看到窗外的晚霞第一个念头是跳
下去它会更红。
”
够丧,够狠。
01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说,我们90%以上的人每天都在笑,可是事实上80%+的我们
并不快乐。
因为丧。
可能大家都有过那么一段时间,生活真的好不顺:考证糊了,工作业绩漂了,女
朋友跑了……真的不是说笑,更惨的是,房东像做仪式般很庄严地告诉你,明天要开
始涨租金了。
是的,除了接受,你完全没有办法。
有时候是真的想纵身一跃,了却身后烦恼,但有些人真的好舍不得:
可能儿子才刚刚学会叫爸爸,可能老家的奶奶,正想着这个春节给你准备点什么,可能最亲爱的导师,正愁着怎么把你不成气候的论文,一改再改改到最好……
一想到他们,就觉得生活还很长。
你怂了,真的丧不起来。
02
丧的一批:
拿起手机就丧
坐上工位就丧
看到日渐减少的银行卡余额更丧……
我明白,你是真的不开心,但是说不出来,你只能用丧来告诉大家,你过得并不
如意。
就像我,每次看到别人穷游日志的感悟都是:那么穷就别TM出去浪了。
但是我没有说出来,我会点个赞并留言:这地方真美!
毕竟人家已经够丧了,有些事就别拆穿了。
03
有的人,以前他说跪着挣钱很少,于是他也模仿那些优秀的人,试着站起来,结
果饭碗就丢了。
有的人,明明知道别人长得好看,确实可以当饭吃,但就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老
饿了。
有的人,整天对着娱乐头条bb:“哎呀这个明星好可怜啊,天天要赶通告,上节
目练习假笑”,因为他从来没有对比过,自己和别人的银行卡余额。
明明心里羡慕别人,边丧还边活得很好,可我们就是要继续装着可怜别人丧。
装着装着,不小心自己活成了别人眼里的真丧。
生活忙碌,只不过我们互相丧着,关于有意义的丧,关于没意义的丧。
记得有一个富翁接受采访时说,你很难想象我年轻时候,吃过多少苦,当过黄牛,搞过搬运……
记者问:“我们都看到这些历练,让你走向成功了。
”
富翁说:“不是,后来我终于娶了一个有钱的老婆。
”
是吧,生活曾经那么丧,你开始不丧了,那是因为你有了底,厚实的物质的底。
我们凡人,大抵运气都没有富翁那么好,大抵家里都是没有矿的,大抵,也没有
亿万家产要继承吧。
就像小时候,你被教育说不要追求金钱,还嘲笑那些有钱人,说他们穷的只剩下钱。
长大后你会发现,现在自己穷的连钱都没有。
承认吧,挣钱要紧,顾不上去丧了。
04
攒够了丧,就离开吧!
总不能再去把生活不下去的念头,也给攒够了。
你总要明白,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你分享丧的生活,你必须把自己活精彩了。
别再温水煮青蛙了,你煲不起剧叫不起外卖玩不起游戏,因为vip很贵,因为配
送费很贵,因为正版游戏很贵。
亲爱的,别丧了。
想到有一天,爸妈会变老,那个让你觉得最踏实的港湾,再也没有了的时候,你
再好好生活,好好奋斗,都来不及了。
你要跑很远的路,你还要去见一个很爱很爱的人。
不能丧。
05
不努力的女孩,会有买不完的地摊货,还有顺带逛不完的菜市场。
我超怕这句话。
又一天过去了,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脱单了吗?别告诉我单身没有关系,以后你单身的日子还长着呢。
毕业方向定了吗?不要再说服自己,条条道路通罗马了,你最好的朋友同学乃至小师弟小师妹,他们就生在罗马。
你是不是要学比尔盖茨,休学创业啊?你知道吗,人家休的是哈佛大学。
过来,给你个拥抱。
算了,我开玩笑的,说的好像给你一个拥抱,就能助你立刻登上人生巅峰,迎娶
白富美似的。
但你一定要相信,你来人间一趟,一定一定不是来丧的。
你该好好享受阳光、雨露和你的爱。
这句话,是真的。
励志文章2: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1
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本是一个人类终极大命题,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可能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真的过好了这一生。
于是乎,这个命题貌似成为了一
个一般人不敢触及的话题,顶多是打打插边球,写写人生感悟之类。
近来遇事颇多,
虽有些许感慨,但并非小子我狂妄,敢下什么真理断言,而是想通过此文做个简单的
人生梳理,也好擦亮眼睛,明辨前路。
每个人的一辈子,必定要有一两件事作为他毕生的追求。
人生呐,其实是一条不
太快乐的路,甚至于很多时候是寂寞之途(特别是于心灵来讲)。
我们在这一程旅途中,
寻寻觅觅,有的是在寻找自我价值,有的是在寻找前因后果,有的是在寻找简单快乐,还有的是在寻找人生超脱。
总之,我们活一世,就要有一世的意义,我们要明白为何
而活,去向何方。
简单来讲,一个人活着,除了拥有这一辈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工作学习生活之外,还应追求并建立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
这个精神世界可以是诗意的、可以是高
山仰止的、可以是触及灵魂的,但唯独不应该是虚幻沉迷的。
都说岁月如歌、岁月无痕、人生如戏、人生如梦。
其实人生是有底蕴的,是需要你我倾心静神、细细把握和
琢磨的,生活是一本真经,不可简单错过。
区别于前三十年的年少轻狂,如今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已经清晰可见,那便是无灾
无病活于世间,通过一股子勤勉好学之劲头,读一些振聋发聩的明白书、理解一些必
须要明白的大道理,遇见一些真正有趣的人,再做一些真正有趣的事。
如能全部达成,余愿足矣。
至于什么黄白之物、功名利禄,早已不大放在心上了。
一个人会在还年轻的时候,觉得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跟自己有关,都是自己的事,天天折腾着忙得不亦乐乎。
而行至中年,诸多事情稍微明白之后,会觉得这世间的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世间的人,除了家人都是过客。
在最终明白了很多的因果后,
才会真正踏上学习和思考的道路,心无旁骛的专注于自己要追寻的“道”。
一心只做一
件事,只想着做好这件事,这便是成功的诀窍!
2
随着科技高度发展,当今社会,人类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提高。
每个人的选择
越来越多,生活享受越来越丰富,然后相比于过去,似乎幸福指数并无巨大提升。
现
代社会,交通出行日益方便,然而很多人的自由度感官也无巨大变化。
那么新的问题
就来了,我们所谓的人民富裕起来,生活好起来,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人生在世,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我们的祖先总结的好,那便是“活得简单,
方能活得自由。
过简朴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之自由。
”人的基本需求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限度便是奢侈享受,而人的享乐是没有界限区分、无限膨胀的。
你永
远不会满足,不得不为此去挣更多的钱。
长此以往,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你便
成为了金钱的奴仆。
如何看待和衡量一件事物有无意义呢?很简单,只需要看这件事物在生活中是否有存在意义,而非做这件事能带来多少利益。
如果一本书不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更加不会被人接受和喜欢。
如果你也有特别喜爱的书籍或别的
什么物品时,不管过去多少时光,这件东西永远会像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样,在你的脑
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甚至永生难忘。
一生之中,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觉得的必需品,只因为我们此刻正在拥有着它们。
只有在我们向往一种极简生活,必须清理掉很多物品时,我们才会真正辨别出哪些东
西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同样,做事也是如此,很多事情我们往往难以取舍。
但是当我们逼迫自己只能选择做一两件事情时,我们还是会确定出真正有意义和无意
义的事情出来。
人生就是如此,你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是的,保留一些精力,觉醒自己,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吧!此生,也许我不必思
考是否要成为一名管理者、或是一名作家。
我只希望自己可以深度挖掘自己的灵魂需要,保持一份生命的本真,时刻可以安静凝听这个世界的纯粹与美好。
因为当自己在
做一件感觉很美好的事情时,这件事情本身是有巨大吸引力的,自己心甘情愿为其倾
注心血,内心无限充实,能够走心一回,毕生无憾矣!
3
一个老话题:人为什么需要学习呢?王小波同志有一句话,我觉得此言甚是有理“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
这话没毛病!人在年轻时,可能
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如果一个人在思考中
逐渐想明白了很多问题和道理,并从中得到了快乐,那么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深度
欲望”,就是不断学习、明白道理、收获快乐!
让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建立“深度欲望”的最佳时期就是童年,其次是读书时代,再
次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的痛定思痛、涅槃重生。
这便是一个人如果能够越早建立自
己的追求和信仰越好的原因。
学习文学和历史,可以成为一个知古鉴今、有修养的人。
学习新科技新思想,可以成为一个有前瞻性思维的人。
如果你什么都不学,那就只能
生活在眼前一个狭隘的小圈子里,目光短浅,对生活无解。
昨天,我跟一个人生阅历丰富、写文章很好的文友探讨了一个话题,我提到:人
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同样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长时
间的多读、多写、多背诵、多思考、多总结,不断培养自己的成长性思维和终生学习
能力,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通过这个话题,似乎提供了如何帮助一个人建立“深度欲望”的新思路,那就是不
断推陈出新、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尝试建立自己的新阵地,也许每个人最终都会
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甚至超越这个时代的“猛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掰着指头算一算自己到底走了多少步,接下来该怎么继续走,才
算真正过好这一生。
我好像有答案了,你有了么?
励志文章3: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
不过是愚蠢导致。
最开始读它时,总觉着有些激进。
后来才明白,有些努力,真的挺让人焦虑。
我们用力地往手里筛一大把沙,以为拼尽全力就能握住,可它还是会不留情面地流。
人呐,总是什么都想要,也为此拼了命。
最后,得到的不在意,得不到的又在妄想。
我们总说付出与结果不成正比,不断努力却得不到收获。
可是究竟什么样的结果
才会让你满意,怎样的努力才算收获。
我们不断地向前奔跑,却也总是忘记为什么出发。
做不完的努力,来不完的焦虑。
1
大一上半学期结束了,以前高中的朋友也陆陆续续地从各个地方奔回家过年。
前
不久,朋友小许约我出去吃了一顿饭。
席间,我和她聊了聊彼此的大学生活。
我们说了很多。
可对于小许的大学,我只
想用九个字概括:
大忙人,很努力,却焦虑。
在暑假,小许就听学长学姐说,在大学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于是刚
进学校,她就加了两个社团,一个学生会。
一学期下来,小许每天都在忙着做这做那,不是什么决策方面的事,而是一些搬
椅子搬凳子的体力活。
最开始,小许以为每件事都需要从基层做起。
所以即使每天起早贪黑,她还是忙
得不亦乐乎。
后来,她却变得越来越焦虑。
每天夜晚,她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她觉得自己已
经很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什么都得不到。
可世间事哪有这么容易让人明白,在忙人眼里,瞎忙也算忙,还能美其名曰充实
生活。
2
即使焦虑,小许也没有停下。
既然学长嫌她资历不够,那她就多做点事填补空缺。
在剩下的一小半学期里,小许看着别人考教师资格证,她也跟着一起报名。
看着
别人准备考研,她也买了一大摞复习资料,一头栽进了图书馆。
跑步,学习,考证,社团。
小许每天都在这四个地方打转,每个地方都想做到面
面俱到,尽善尽美。
想做的事太多了,到最后一样也做不好。
人呐,总要有自己的主见。
你眼红别人做出的成绩,开始盲目的跟风,却不知道
那是别人的有备而来。
其实那些被人牵着走的努力,全都是在白费力气,还身心俱疲。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四只手四只脚,一个人的身体始终做不了两
个人的事。
记得记录片《寿司之神》的主角二郎先生曾经说过:
“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
”
近年中国一直强调的“匠人精神”,就是希望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迷茫忧虑也会随之消散。
那些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的人,其实都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
3
向来缺少理科神经的我,数学就一直是软肋。
于是,在高三那年的寒假,我下了
一次狠心,一连买了好几本复习资料,在家疯狂地刷题。
等到寒假结束的时候,题确实也刷的差不多了,精力也耗够了。
我满怀信心地等
着入学考试。
拿着数学试卷,准备做后面的大题时,一样不会做,半路卡壳,一脸懵逼。
成绩
永远是爬不上的及格线。
二十天时间,我刷了四套题,夜熬到凌晨一点,可这个数学成绩怎么就提不上去?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其实是自己太急于要一件事的结果了,渐渐忽略了事情本身
的乐趣。
到最后,恨不得直接跳过过程见结果。
可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立竿见影,想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过程也许默默承受。
原来,那不是努力,是浮躁。
4
我们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焦虑,只不过此时的努力是为了掩盖内心的焦虑。
心理学家研究说,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往往会习惯性地默认这样一个原则:努力就一
定能成功。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带着压力。
我们负重前行,塞满了太多的束缚。
本来很纯粹
的追逐变成了各类欲望的占有。
为了满足这些占有欲,你只能不断地努力。
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却不
知道,最后这些表层的占有欲更多转换成了本质上的焦虑。
但凡有一天你松懈了,就会觉着自己弄丢了什么,你习惯了瞻前顾后,非逼着自
己把它找回来。
然后你惶恐不安,开始看别人怎么做。
别人做出了点什么,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去
尝试,自己也一定会成功。
你还没有评估过自己怎样,就对结果期望太高。
把自己压着,逼着,从未给过自
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所以你会累,会崩塌,直至最后崩溃。
其实,我们都可以给自己一个空白期,既然跟不上别人的步伐,何不停下来坐坐,静下心来为自己的下一步做规划。
你看,“努力”这两个字是有空白的,它们不需要被焦虑塞得满满当当。
每一阶段发生的事都有它本身的意义,现在的自己也很好,别太着急努力,也别
急着要结果,很多时候,激进是一种退步。
从今以后,愿你忘掉努力,爱上现在的自己。
励志文章4: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01.
晚上无事可做,我将电脑抱过来,暖暖地坐在被子里,打开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视频,带着一股学习的心态,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了很久,对他眼光的
长远、知识的广博而感到敬佩。
过程中,他提到某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这句话就像是一个棍棒,瞬间将我敲醒:在这个所有人都在快速进步的时代,我
们只有拼命往前跑,才能勉强维持住目前这个局面,而一旦我们停止,别人的飞速前
进将就我们的停滞不前变成了退步。
生活中,公路上同方向行驶的两辆车,将高速车辆作为参照物,低速车辆就是在向后退,我们只有速度和它差不多甚至相等,才能保持我们停留在原地的状态。
你停下来或者慢下来的每一天,其实都在退步。
02.
高三第二次模拟,由于前段时间的踏实加上考试的超长发挥,我考了班级第二,比第一名只差一点点,被各科老师夸奖照顾,更是被班级同学羡慕称为学霸,一时间有点骄傲小浮躁,复习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认真,第三次模拟虽和上次考的一样却被排到第十名,被老师喊去谈话:你稍微不留意,别人就追上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相差的并不大,你不进步,别人的进步就把你的原地变成了退步。
那时候我用实际经历懂得骄傲使人退步的道理,也看见了周围同学的锲而不舍:关键时刻从来都不给你休息的机会,就像八百米冲刺阶段一样,前面拉开的差距有可能在这里实现大反转,关键在于你的奔跑持续力够不够久。
奔跑确实很累,事实也像毒鸡汤里说的那样: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罗振宇提到豌豆公主效应,说真正的公主是细皮嫩肉的,她能感觉到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子下面的一粒豌豆,说明了体验是一种可训练的能力,一旦达成,就再也退不回去了。
那些强迫自己一直奔跑的人,跑的足够久,就再也不会停下来了。
意识到长久奔跑意义的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这样说道: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
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
村上将写作跑步两件事作为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地坚持了这么多年。
03.
这个时代人们都在追求快,求教高人指点后希望能一步登天追上一些人,却忘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马拉松也不是靠着一时激情跑完的。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里提到事业成长法则,归纳为三点:卖点、认可点和普及点。
卖点是你能拿得出来的东西,跟这个社会进行交换,认可点是市场、老板接受你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普及点,即能够迅速地、大面积的认可。
市场普及面有个标准时间,常态是三年,即一件事必须坚持三年才能做出个样子,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冲刺,而是保持匀速地奔跑,等那些准备不足的竞争对手们,纷纷
倒在前行的路上,等自己的气势逐渐养成。
我们不需要跑到最前面,他人的止步就会让留在原地的我们成为领先者。
古时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到如今别人逆袭后引来的大跌眼镜,无一不是别人
在我们看不见的日子里持续奔跑的结果。
坚持下去,境况就会和当初大不一样,李彦宏说,人生就像挤公交汽车,你上去
的时候感觉很挤,但只要你不怕晃荡,挤来挤去总能找到不挤的地方,偶尔还会有一
个座位。
04.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前任3》感动了一票人,各种情感文章刷屏,其中有个观点
很是独特:爱情在往前跑,你却还停留在原地,自然会落下来。
电影中林佳说自己陪着男朋友打拼,对方事业越来越成功,人也越来越优秀,只
有自己还是当初的模样,已经做不到像当初那般自信地再去支持他了,因此当她看到
另一个女生那种坚毅的眼神时害怕了。
对方变好的时候,你却还在原地,感情自然也无法留在原地,像当初般简单。
一切的结果都有它发生的理由,可能此时一方的示弱都挽救不回来。
没有谁会在原地等你,没有什么成就值得夸耀一生,昔日的人和昔日的辉煌都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你不随着他向前奔跑,注定维持不了最初的模样。
生活的意义就是,我们深知死亡终将来临,却仍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远方,那
里不只是远方,还有最初的自己、最初的梦想。
励志文章5:那些年,我认真背过的书
1
最近一段时间,看书较之以往少了,目前手头仍在坚持反复翻阅的书有周国平老
师的《人生哲思录》、拉塞尔西蒙斯的《用安静改变世界》、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
时我在想什么》,以及星云大师的《人生就是放下》。
看上去,这些书完全属于不同
类型,其实书中的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有共通之处,值得反复阅读和揣摩。
我平时看书的习惯比较独特,遇到很喜欢的、有一定深度的书,我会放在手边时
不时反复阅读,如同吃饭反复咀嚼一般,有些段落句子我会抄在笔记本上。
这些精选
的段落句子经常一个人拿出来朗读一番,甚至是背诵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当时
不一定能深入掌握这些背下来的文章词句,但早晚有一天这些文章词句会如同突然打通的“任督”二脉一般,内化为你的文学素养,提升你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品位。
将好的文章词句背诵下来,此习惯甚好,对于一个人文学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大有帮助。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背书的经历,我个人平生很喜欢背书,从小到大背过的书籍和文章有很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领域。
对此,我的看法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句子和文章,很值得背诵下来,这些内容将会在你的脑海中长期潜移默化,不断深入地影响着你,是大有裨益的“文化灵丹”,值得我辈参考。
很多时候,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脑海里经常会蹦出一些名人名句,这应该都得益于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的抄写和背诵文章金句的好习惯,这些不断积累下来的文章金句如同一条条支流一般,不断在我脑海里蜿蜒连接,并最终汇同在一起,形成万里大江,奔流不息。
不少书中有警示真言,读来常常令我醍醐灌顶,唯有认真背下,时时回顾,方能做到文为我用,文入我心。
在我需要写作时、抒情时、思考时、甚至是在聊天中需要据理力争时,这些文字都成为了我的“思想武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现在看来,长期坚持背书,其方式虽不甚高明,但效果却甚佳。
在摇头晃脑的背诵之间,那些优美的文章词句不断印入脑海、字字入心,即使在很多年以后我也依旧可以倒背如流。
这些文字的海洋将在这一生中,时时敲打我的心间,照亮我的前行路。
2
早在四、五岁时,我那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父亲大人就开始锻炼我的背诵能力了,最巅峰的时候,我能够将唐诗三百首中的绝大部分倒背如流。
如果那时有《中国诗词大会》,想必我也有一战之力吧!这段背诵唐诗宋词的启蒙经历,开启了我的读书背书经历。
从此“文史哲英政地”一路背下去,背得不亦乐乎。
小学期间,多以读书识字增长见闻为主,背书方面并不见长,真正开始发力的,是从初中开始的一段疯狂背书经历。
记得初中时候,我喜欢背诵《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古文,《背影》、《陋室铭》、《岳阳楼记》、《过秦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还有那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襟三江而带五湖”等名句。
除了语文课文,那时的历史、地理、政治,基本上都是课本全文背诵,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基本都在95分以上,可见坚持背书的威力之大。
及至入读高中,那时文理已分科,当时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县高的传统优势也是理科,文科却很弱,一个年级只有一个文科班,并且高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