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初探
摘要: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人们在每时每刻都会接受到来自社会各
方的信息。

正是由于信息的海量性及复杂性,要求公众必须具备从纷繁复杂的信
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而对学生来说,也就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尤其在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中,更需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善
于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渗入。

本文主要分
析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以期学生获得收集处理信息
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正面临科技大发展、经济全面
开放及多元价值观融合的严峻挑战。

而在这一时期,时代及社会的发展都会教育
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它的主旨在于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使得学习者学会学习,掌握与他
人合作的方法。

在信息化社会,社会更新速度加快,掌握好学习方法对人们之后
的生活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

而对学生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
力进行培养,会有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管理
大师彼得·圣吉提出,在21世纪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整体环境是竞争与合作并
存的环境,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并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取决四方面:首先,企业能否以最短时间在资源中获取新知识,并获取相应的信息。

其次,企业员工
是否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再次,能否开展整体学习。

最后,能否以最快速
度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于企业发展中。

其中一四两点都提出,提取信息,获取知
识的能力。

可以看出,在现今时代下,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4]。

而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
得学生掌握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环境下的基本素质,帮
助学生在未来走上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都开始变
革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对理科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理论
学习、实践探究的能力,并强调学生应具备一定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我国现行的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开展化学学习时,要求学生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一定的信息,并利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对
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可以看出,在化学学习中,明确要求了学生应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及运用能力[5]。

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知识,不仅继承了以往化学研究的精髓,
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进行加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
适应未来发展。

而要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学校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就需要改
变以往课堂教学时采用的单一被动方式,提倡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多样性。

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一)阅读教材,分析教材
通过对化学教材中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不仅掌握大量化学知识,还能
获取到一些间接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扩展。

化学课本中学生可利用的
素材较多,如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插画及表格入手,使得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
促使学生更积极探讨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信息。

而学生自主在教材学习中进
行思考,也可以使得学生独立构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获得知识学习的信心。

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在实验探究后得出质量守恒的规律,这时教师可
引导学生从质量守恒规律中获得其他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质量守恒,在
其他方面质量守恒不起作用。

还如所有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都发挥作用等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使得学生对知识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际运用时,也
可以更加灵活使用。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信息素养
化学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化学学科中含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因此学生需要从
化学实验中获取大量信息,才能起到完善知识获取的作用。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从
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6]。

在开展实验时,不仅对学生获取目标知识做具体要求,还要求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一切有用信息,从而使得实验信息更为丰富,为后续的
学习打下基础,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三)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有价值问题是帮助学生获取有用信息
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验开展情况设置问题,使得学生在化学学
习中沿着正确的思路学习,且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增强。

设置问题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课前学生在预习时,老师就需要设置相关内容的问题,使得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了学习内容,也使得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教材
中的信息,并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课中,老师可根据课程进度,就特定内容设置问题,使得学生在讨论及分析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及理解,更迅速地获取教材中的有用信息。

课后,老师需要
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设置拓展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
等方式获取新的信息,补充原有信息的不足,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个更为深入
的理解。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
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信息面,对于学生之后阶段
的成长及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总结:总的来说,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长期过程,必须
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真正参与其中。

通过学生自身参与信息资源的分析、处理、收集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提高。

参考文献:
[1]谢辉.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纵横信息码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22.
[2]沈旭东.从信息素养标准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信息化课程资源的设置及教学建议[J].教育信息化,2005,(01):28-29.
[3]杨涵雄.论化学特长生的培养与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关系——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同学成长侧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62-68.
[5]陈绍官.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以化学方程式为主线的复习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23-25. [5]曾兵芳,胡红艳.贵州省高中化
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以毕节市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
报,2014,06:117-121+142.
[6]李金云,王嘉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及对策——甘肃省课程改
革样本学校跟踪调查之一[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02-107.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