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煤田二1煤层赋存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行走 滑 断裂 沿轴 部破 坏 , 燕 山晚期 的推覆 逆 冲构造 , 使 转折端 部位 ( 蕨山、 郁 山井 田一带 ) 剧烈 形变 。 ( 2 ) 新 安 向斜 。 为一 不 对 称 的开 阔状 向 斜 构 造 。 轴 向北 西 西一 南 东 东 , 向西 收敛 , 核 部被 新 生 界 掩盖 。 北 翼 呈 宽缓 ( 倾角 7 o  ̄1 1 。 ) 状, 二 叠 系一 三 叠 系裸 露 较
新 安煤 田地 层 区划 属华 北 地层 区豫 西地 层 分 区渑 池一 确 山 小 区 , 区 内除 缺 失 奥 陶 系下 统 、 志留系 、 泥 盆 系、 石 炭 系及 侏 罗 系 、 白垩 系外 , 自震旦 系一 第 四系 均 有 出露 , 震旦系 、 寒武 系 、 奥 陶系 中 、 上 统 出露 区 内西 部
好, 构成新安煤 田的主体 ; 南翼呈窄陡状 , 零星裸露煤 系 的上 覆 地层 。该 向斜形 成 于 印支期 , 燕 山早期 的北 西 向左 行走 滑对 本背斜 有一 定 的影响 。
2 0 1 3 年第 1 0 期
西部 探矿 工程
1 0 5

地 质 与 矿 业工 程 ・
河 南省新 安煤 田二 煤层赋存规律
任 红 旗
( 河南 省煤 田地 质局 二 队 , 河南 洛阳4 7 1 0 2 3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新安 煤 田地 处河 南省 板 内构 造 区 中的太行 、 嵩箕 和崤 熊构 造 区的 交接 部位 。形成 了兼具 太 行赋煤带、 嵩箕 赋 煤 带 、 崤 熊赋 煤 带特 点 的三 大煤 层赋 存 区块 。造 就 了具豫 西地 区特 点 的 同一 沉积
新 安 煤 田地 处 河 南 省 板 内构 造 区 中 的太 行 构 造 区、 嵩 箕 构 造 区和 崤 熊 构造 区 的交 接 部位 。其 主 体 在 太 行 构造 区 。 以岸 上 一 襄 郏 断裂 与 崤 熊 构 造 区分 开 , 以常袋 断层 与 嵩箕 区分开 。故本 煤 田赋 煤构 造单 元 可
随着勘查 、 开发程度的提 高 , 煤 田的地质 、 构造特 征被逐步揭示 , 其规律性 的认识逐步完善 , 通过对其研 究, 以 期对 下 阶段 的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 发提 供 理 论 上 的
借 鉴及 指导 。
1 煤 田地层 特 征 1 . 1 地层
划分为 : ( 1 ) 太行构造区——狂 口断隆一 太行赋煤带 ; ( 2 ) 嵩箕构造区——洛 阳断陷一嵩箕赋煤带 ; ( 3 ) 崤熊 构造 区—— 崤熊 断隆一 崤熊 赋煤 带 。详见 图 1 。
及西北部 , 二叠系 、 三叠系则 出露于区内的中部和西南
部, 新 近 系及 第 四系零 星分 布 于 区 内。
1 . 2 含 煤 地层 及煤 层
区内含 煤 地 层 为二 叠 系下 统本 溪 组 ( P b ) 、 太 原 组 ( P £ ) , 中统 山西组 ( P z s ) 及 下石盒 子组 ( P ) , 上 统上石 盒 子组( P ) , 按 沉积特 征及 含煤 性共 划分 为 8 个 煤段 , 总
江村断层 ( F ) : 位 于 江 村井 田的南 界 , 走 向北 东 东, 倾 向南 南东 , 倾 角7 0 。 , 和前 述 3 条北 东 东 向断层 同 组 同期 次 , 均 为硖 石 义 马逆 断 层 的派 生 断 层 。2 0 0 9 年 的二维 地震 控制 了本 断层 , 落 差大 于 1 0 0 0 m。 ( 3 ) 燕 山 晚期北 东 向断 裂 。常袋 断层 : 位 于煤 田的 东南部 , 沿常袋 、 磁 涧呈 北 东 向延展 , 两 端均 伸外 , 倾 向
厚5 8 2 . 4 6 m, 含煤 2 7 层, 厚7 . 7 2 m, 含煤 系数 1 . 2 4 %。
图 1 新 安 煤 田 构 造 纲 要 图
二 煤 层 为 区 内主 要可 采煤 层 , 大部 分 可采 。一 、 二。 、 七 煤层局部可采 , 其 余 煤 层 均 不 可 采 。二 煤 层 结 构 属简 单类 型 , 一般 含夹 矸一 层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0 7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4 — 0 9
作者简 介 : 任 红旗( 1 9 6 2 一 ) , 男( 汉族 ) , 河南新安人 , T程 师 , 现从事煤田地质_ T 作。
1 0 6
西 部探 矿工 程
2 0 1 3 年第 l 0 期
2 煤 田构 造 特征
2 . 1 大 地构 造
2 . 2 褶曲
( 1 ) 陕新 背 斜 。为 区域 大 背 斜 , 呈宽缓开阔状 , 北 西 翘 起 南 东倾 伏 。核 部 为 震 旦 系 至 奥 陶 系 , 翼 部 为石 炭 一 三 叠 系 。 陕渑 煤 田居 于 南 西翼 , 新 安 煤 田处 于北 东 翼及 转 折 端 。该 背 斜 形成 于 印支期 , 燕 山早 期 的 F 勰
背景 , 不 同的构 造 演 变背景 下 的煤层 的赋 存规 律 。
关键 词 : 新 安煤 田 ; 构造 区; 赋煤带; 煤厚 ; 赋 煤 规律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 1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3 ) 1 0 — 0 1 0 5 — 0 4 新 安 煤 田位 于洛 阳市 西 北 约 3 0 k m处 , 隶属新安 、
孟 津 两县 所辖 , 东 西长 约 4 0 k m, 南北宽2 0  ̄2 5 k m, 面积 约1 0 2 0 k m。 。地 理坐 标 : 东经 1 1 1 。 5 1 0 4 ~1 1 2 。 2 8 2 4 , 北
纬3 4 。 3 7 3 3 ~3 5 。 0 4 2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