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4-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答案C
2.某地区大气中SO2含量较高,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应多种植的树木是()
A.山毛榉和黑核桃
B.柳杉和银杏
C.法国梧桐
D.橙和柠檬
答案B
3.下列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害污染物是()
A.人畜粪尿
B.脂肪、塑料
C.生活污染水
D.纤维素、农药
答案D
4.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
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答案D
5.下图为污水处理厂的某个部分。
图中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
A.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
B.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物质
C.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
D.给微生物供氧
解析空气进入污水是给污水中微生物供氧。
答案D
6.(2016·山东模拟)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大部
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故B项正确。
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项均错误。
答案B
7.目前世界上的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人类排放的废物增加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解析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说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答案D
8.无机物污染水源后,将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无机污染
物是()
A.重金属盐
B.DDT
C.传染性病原体
D.热能污染
解析重金属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引起人中毒。
答案A
9.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流水中甲基汞含量高3 000倍左右。
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
是()
A.饮水
B.食物链
C.通过鳃的呼吸
D.皮肤主动吸收
解析水中的甲基汞是通过食物链进入鱼体内的。
答案B
10.在生物净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D.高等动物和病毒
解析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
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某河流中生活着多种生物,但自从其上游地段中开办了一个采矿厂后,将采矿中的浑浊黏土水排放到
河流中,使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下图是有关人员根据采矿厂下游河流中多个不同距离的氧浓度以及pH绘制而成的(均在中午取样统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发现,该河流与采矿厂最近的100 m范围内,溶解氧量突然改变,出现了下降,其中最有可能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100~400 m的范围内溶解氧的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最为恰当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不同河段河水pH的测定所得的β曲线来看,由采矿厂开始的100 m范围内pH升高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之,在100~400 m的范围内pH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同样表示了水生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所有测量为何都要在中午进行读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题图曲线可知,采矿厂最近的100 m范围内溶解氧突然减少,可能是矿厂的排污导致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随着矿物质沉淀,水质变清,光合作用增强,溶解氧含量上升。
河水污染使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导致pH上升;随着矿物质沉淀,水质变清,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pH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
答案(1)浑浊的河水妨碍了河流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2)随着河水矿物质颗粒的沉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氧气释放量增加(3)河水被污染,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减少,导致pH升高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4)第一,便于对比,减少因时间不统一引起的测量误差;第二,对水生植物而言,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光合作用较强,取值容易且明显
12.下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
P)处理技术。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等,它们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位于
该生态系统的第________营养级。
(2)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________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________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的有机物。
(3)若要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________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________含量的差
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
(4)该水域生态系统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不受损害,这表明生态系
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芦苇、香蒲等植物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
(2)湿地中的微生物能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植物根系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并且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由图可知,要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
(4)生态系统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生产者一(2)N、P(或矿质元素) 微生物(或分解者)(3)进水口和出水口(缺一不可)N、P(4)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13.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它们向河流中排放的工业污水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
为此,环保部门配合有关单位对污水进行了处理。
(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变黑、变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污水与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后通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多种细
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
处理污水的曝气池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工厂,其中的多种细菌充当着________,它们在________中起主要作用。
(3)通过翼轮的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与已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稀释,还能提高水体中
________的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通过________这一生理过程而降解。
好氧性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________。
答案(1)有毒物质排放到水中,水中氧气减少,使需氧型生物大量死亡,厌氧微生物发酵,使水体变得又黑又臭(2)分解者物质循环(3)氧气有氧呼吸异养需氧型
14.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
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
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作用下会大量减少。
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________,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的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快速繁殖起来,
2和NO-3还原成N2。
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________。
通过无氧呼吸把NO-
解析该题考查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生物新陈代谢的特点。
在1级反应池内,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空气,在细菌、原生动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使有机物减少,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这个角度分析,它们属
2和NO-3,并利用氧于分解者。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在1级反应池内分解者产生的NH3,使NH3氧化成NO-
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但是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分解者大量繁殖,与硝化细菌形成竞争关系,同时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等物质使pH改变,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
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产物是丙酮酸和还原性的[H],因此反硝化细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为还原反应提供了氢。
答案(1)异养需氧型分解(2)能量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了硝化细菌生长、繁殖(4)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