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品官人法 为基础选官。 _____________ 封闭 性的特征, (2)评价:从考选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_______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其形式都是_________
3.科举制 (1)实施:隋朝创立,唐代完善,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 (2)实质: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 制的制度。 (3)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 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令出一 1. 创立: 嬴政开始采用“皇帝”称号, 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 于一身。 (2)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独断性 ,随意性。 (3)具有_________ 皇权 、服务 3.影响:影响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都以维护______
2.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 败。 (2)局限: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 2.察举制 (1) 实 施 : 汉 武 帝 曾 下 诏 策 试 贤 良 ;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以
2.元代行省的设置
行中书省 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 (1)创立:元代创立的以_________
制度。 (2)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 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的行政区 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②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 枢密院。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
3.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 南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 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 国古代一项很有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 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 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 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 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 单位担任职务。
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_________
(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 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制度为
省制 的开端。 明清所沿用,成为我国_______
【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运作模式
【细微点拨】 唐代中书省与元代中书省不同 唐代的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元代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分别设御史大夫 秦 在_________
代 和监御史负责监察 ①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 刺史 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汉 每州部设_________ 代 ②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 构 监察机构 发 汉代以后历朝都有_________的设置,如唐代设御史台、 展 宋代设提点刑狱司、元代设御史台等
【轻巧识记】 用三个“二”记忆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图解历史】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误区警示】 行省制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上设行中书 省,简称行省或省,但不能就此认为行省就是地方机构。行 省起初是临时性的中央机构的派出机构,即代表中央行使权 力,后来才逐渐演化成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的 军政要务。
1.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 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 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皇帝年幼时, 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武帝晚年立小儿 子刘弗陵做太子, 命其母钩弋夫人自尽, 就是为防外戚干政。 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 汉的结局。
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君权和相权 1.调整原因 (1)防范宰相擅权。
行政效率。 (2)加强统治,提高_________
(3)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调整措施
中朝 ” (1)西汉: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 打击相权。 组成“_______
参与决策,削减“外朝”势力。
(2)唐代
中书省 、 ①中央设_________ 门下省和尚书省, 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
是宰相。
政事堂 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②设_________ 后来
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 所分散。
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 (3)宋代:增设“___________
权力。 3.结果:君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分散和削弱。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
中国历代朝政不乏外戚参与朝政的情况,但外戚干政之弊常 因皇权、宦官、士阀之间争权导致政权不稳,危害社稷安定 而为后世批判。有些外戚干政亦会伴随后宫干政情况。明朝 虽严令限制外戚干政,但仍难以有效遏止宦官擅政。清朝前 期则是严格限制外戚与宦官擅政。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 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 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 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 仆。
【图解历史】 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
[答题术语] 1.秦朝开创皇帝制度,汉承秦制,确立内外朝制度,皇权加 强。 2.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此后历朝基 本沿袭。 3. 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为以后地方行政区 划奠定了基础。 4. 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 选官方 式趋向严密科学,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选官制度日趋完 善。
公平公正 ; 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___________ 明
清八股取士,压抑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着 人们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行省的设置 1.历代行政区划
州 。 (1)秦汉:秦郡县两级,汉在郡之上又设置了_______
(2)唐代:实行道、州、县三级。
路 、州、县三级。 (3)宋代:实行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