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文言文复习材料——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二、主要活用类型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 名词+名词 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 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 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一)动宾关系 例:(1) 范曾数目项王。 (2) 籍吏民,封府库。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狐死首丘 (5)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6)舍相如广成传舍
(四)时间词作状语 1、用“而”或“以”连接时间词和动词 2、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发生的频数或 经常 例:朝歌夜弦 岁征年间 3、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变化发展 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4、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 ,用来追溯过去 例: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 类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也是相对稳定的。在古汉 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 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 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常用作状 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二)、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2)东向坐,西向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虏使其民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常识之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常识之词类活用课件

(二)分类
(2)分类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 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三)条件 6、名词后面用介宾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介宾结构→动+介宾结构 例:请勾践女女于王。《国语·勾践灭吴》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三)条件 7、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而+名→(动)+而+动 例: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4)表示比喻。译为:像+名+一样 例: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一》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雁鹜行以进,平立。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熊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柳宗元《熊说》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2)表示工具或依据。译为:用、依照+名 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起义》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名+的态度 例: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三》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1-3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1-3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中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整理一册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词作名词,才能)4、冠者五六人(冠:名次作动词,戴帽子)5、风乎舞雩(风:名次作动词,吹风、乘凉)6、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二、《报任安书》1、孙子膑脚(膑:名作动,受膑刑)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三、《劝学》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曲: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弧度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直: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往下;一:数次用作形容词,专一6、登高而招高:形容词做名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名词用作动词,走得快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9、积善成德善:形容词做名词,善行四、《石钟山记》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动用法,使……鸣响2、微风鼓浪鼓:名词做动词,振动3、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做动词,命名4、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名词做动词,敲钟击鼓5、磔磔云霄间磔磔:名词做动词,磔磔地叫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形容词作动词,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7、不知其浅深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做状语,乘船9、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做状语,在旁边10、事不目见耳闻目:名词做状语,用眼睛耳:名词做状语,用耳朵11、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二册一、《师说》1、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高职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职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
4、形容词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 或状态
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利:认为……有利可图。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乐:以……为乐。
邑人奇之 《伤仲永》 奇:以……为奇。
四、数词的活用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数作名,一体 六王毕,四海一。 数作动,统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数作形,专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有贰心,背离 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译为 把……当做……,以……为……,
认为……是……。
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渚,水中的小块 陆地。 孔子师郯(tán )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①把郯子……当作老师;②认为郯子……是老 师;③以郯子……为老师。
二、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 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 有了名词的特点。
(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 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 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 它便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 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 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 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
如: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 “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文言词类活用(职高)上课共114页文档

文言词类活用(职高)上课共114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言词类活用(职高)上课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高职高考 (四)词类活用

高职高考 (四)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是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词类的变化,名词、形容 词作动词使用是最重要的现象。任何语言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 象,汉语更为常见,而古汉语尤为突出。辨识的根本方法就是分析 语境,弄清语结构。
(四)词类活用
【考情分析】
根据近几年高职高考的情况,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考 点。继2011年仅作为一个干扰项出现后,单独对词类活用进 行考查的题目接连在2014年至2016年出现。尽管2017年换成 考查的是虚词,但不排除以后还会考查词类活用的可能性。
目录 编辑 第一章 算法初步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 割圆术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统计 [3] 2.1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复习参 考题 第三章 概率 3.1 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3 [1]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 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 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 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 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文言文专题复习总结(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总结(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总结(词类活用)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石青:用石青。

《核舟记》4、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观沧海》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①/ 6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举行宴会。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三峡》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望岳》19、皆指目陈胜指:用手指示意目:用眼睛示意。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2、“晨读”21-28课、实词强化练习 2份的第2-4组、200练
3、明天上交“晨读”、周日晚上交 “检测”
二月草已芽
名作动,发芽
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名作动,砌台阶
动词活用为名词
吾射不亦精乎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为动用法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动词出现 在主语或 宾语的位

可译为“主语 使宾语怎么样”
可译为“主语 为宾语怎么样,逃跑的人
而其见愈奇
动作名,看到的景色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动作名,饮用的水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使……争斗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处在主 语或宾语的位 置
形容词带了宾 语,处在谓语 的位置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王必欲急臣 臣请完璧归赵
使动,使……变绿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诋毁
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总结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动词活用
数词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 活用为意动 直接做状语 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
活用为意动
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使动
活用为动 活用为一般动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宾语, 表示主语使宾语
怎么样,译为 “使----”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宾语,
主语把宾语看
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成怎么样,译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 2.以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4.销锋 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十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 丹以荆卿用法归类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师郯子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得兄事之 ④朝歌夜弦 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择善而从之 ⑦俊采星驰 ⑧燕赵之收藏 A、③④⑤/①②⑦/⑥/⑧ B、 ③⑤⑦⑧/①②④/⑥ C、③⑦/④⑤/①②/⑥/⑧ D、 ③④/⑤⑥⑦/①②/⑧
一、名词作状语
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主语和宾语,有 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 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 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 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十、以下句子中不含意动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先破秦 入咸阳者王之 十二、选出语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不耻相师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 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
活用形式和用法。
提高词类活用运用能力
多读多背
通过多读多背文言文名篇名句, 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对词类活用
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勤查字典
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认识的词 或不确定的词义时,要勤查字典, 掌握其准确含义和用法。
刻意练习
通过刻意练习文言文翻译和写作等 练习,可以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和运用,提高语文水平。
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本为数 词,此处活用为动词,意为“统一”。
词类活用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表达需要来确 定词类活用。
方法
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意、掌握 词语基本含义等方法来判断词类活用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词类活 用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02
名词的活用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 语境来理解词义,避免望 文生义。
根据语法分析词类活用
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 成分,可以判断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 用法。
注意词类活用的特殊形式
有些词类活用形式比较特殊,如名词 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等,需要特别 注意。
判断词类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类型
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可以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如使动 用法、意动用法等。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苦”“劳”就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受苦”“使……劳累”。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 是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为“认为……奇异”或“对……感到惊异”。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名词+代词”时,句中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动宾关系。
青 衣
规律三
①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隧(挖隧道)而相见。
“名词+而+动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青 衣
规律四
①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 ②顺流而东(向东流)也。 “动词+而+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
——词类活用
青 衣
词类活用概述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 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 法功能。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青衣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青 衣
规律五
①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何。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明)者。 ③五十者可以衣(穿)帛也。
“能愿动词+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主要能愿动词:愿、欲、敢、肯、得、获、 能、可青、足

规律六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世也。 ②范增数目(递眼色)项王。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赐福)也。
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 •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青 衣
规律一
①范增数目(用眼示意)项王。 ②籍(登记)吏民,封府库。
“名词+名词”时,如非并列关系、修饰关系,则其中 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
青 衣
规律二
①女幸而偶(匹配)我。 ②其后名(取名)之曰:“褒禅”。 ③树(种植)之以桑。
如:贼人蜂拥而上(蜂:像蜜蜂一样)
青 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活用?本来一个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一定词类的,而不兼其它类,可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可以属于另一词类,即具有另一词类的语法功能和作用,它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

第一节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的具体情形1. 名+代(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例: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从左右,皆肘之用胳膊肘碰公子怒,欲鞭之用鞭子打他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用火把照父曰:“履我”穿上鞋买五人之函之用木匣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2. 名+名(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同位时,其中一个用如动词)例:大楚兴,陈胜王称王许子冠乎戴帽子使天而雨珠下雨麦于岐山之阳下衣素衣而出穿(有时可构成动补关系,此时后一名词多为方位名词)例:沛公军霸上驻扎(在)欲王关中(在关中)称王晋军函陵3. 副+名(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的)例:既而弥月不雨不(下)雨晋灵公不君不(行)君道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归咎上天秦地可尽王也全部统治子墨子不听,遂北就往北走了秦师遂东就向东出发了(注意:“非”后的名词不用如动词,因它本来就是修饰名词谓语的)例:非我即他不是我就是他天又大风(刮大风)皆玄衣白刃(都穿黑衣,提着雪白的刀)4. 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能游泳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应当在关中称王左右欲刃相如想要杀相如王曰:“吾亦欲东耳”想向东进击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识其本名5. 名词+介宾(这个名词又不是句子的主语或另一动词的宾词,用如动词)例: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筑屋居住6. 介宾+名例:亭以雨名西与韩境由山以上五六里7. 所+名例: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用网捕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住所住)馆:修理客人住的地方8. 名+者例:赵王之子孙侯者(侯爵封侯)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雉兔者往焉(打鸡猎兔的人)9. 连词“而”前后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用如动词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臣:使……臣服都:定都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蚕:养蚕衣:穿衣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做官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向西进军去今之墓而葬焉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进城梯而下之梯:放上梯子下:使动(当这个名词前虽无动词,但可以和“而”后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时,不为动词,如“人而无信”。

所以只有当“而”前的名词既非主语又非宾语时,此名词才用如动词)二、名作活用后翻译方法(一)动宾式(一般出现于陈述句中)对译公式:动+名如:1、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认罪2、而此独以钟名(《游褒禅山记》)——取名3、当时虽梦幻想(《祭妹文》)——做奇异的梦,有虚幻的想象4、嫁为畿辅某官某妻(《记王忠肃公翱事》)——做妻子5、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治贫篇》)——有曾孙,有玄孙6、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下雨7、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友帮惊诧”论》)——成为国家8、阿品远官河南(《蔡妹文》)——为官9、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成为齑粉10、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11、山水之乐(《醉翁亭记》)——欣赏山水12、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争霸称王13、武夫力而拘诸原(《之战》)——竭尽全力1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穿着旧棉袄,破衣衫15、过秦论(《过秦论》)——指出……的罪过注意:这种类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频率最高的一种,但有的使用了借代等修辞手法因此,翻译时不能硬套。

如“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句中的“弦”,不能译为“奏弦”,而应译为“奏乐”。

(二)凭借式(作为动作凭借的工具或使用的材料手段等)对译公式为:介+名+动如:1、左右欲刃相如(《谦颇蔺相如列传》)——用刀杀2、尝贻余核舟(《核舟记》)——用桃核雕刻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用板印刷4、用讫再火令药熔(《活板》)——用火烤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用马鞭打(驱使)6、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之战》)——用草料喂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用瓦瓮做,用绳子系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六国论》)——以礼对待9、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用木匣装10、椎杀晋鄙(《信陵君窃符救赵。

)——用锤击(三)趋动式(活用的名词一般是表方位的)对译公式为:方名+动如:1、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指2、并力西向(《六国论》)——向西进军3、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或东或西流击4、负势竞上(《朱元思书》)——向上升5、秦师遂东(《之战》)——向东进发6、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群英会蒋干中计》)——纵横摆开(四)动补式对译公式为:动+介+名如:1、匣而埋诸土(《工之侨献琴》)——装在匣子里2、子路从而后(《荷丈人》)——落在后边3、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捕蛇者说》)——靠后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坚持到最后(五)陈述式对译公式为:名+动(形)如:1、中古之世,天下大水(《五蠹》)——水泛滥2、明月半墙(《项脊轩志》)——明月照着3、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挂4、手长(《左忠毅公逸事》)——手拿5、袖四十斤铁椎(《信陵君窃符救赵》)——袖里笼着6、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法律规定(六)比喻式对译公式一般为:比喻词+名词如:1、静影沉璧(《岳阳楼记》)——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像东流水3、蜂房水涡(《阿房宫赋》)——像蜂房,像水涡4、檐牙高啄(《阿房宫赋》)——屋檐突起,犹如牙齿5、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像从筛孔映落(七)连谓式对译公式为:动+名+动(两个谓语一般为“方式”和“目的”的关系)如: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拿丰厚的礼物贿赂2、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嗣同》)——出头告发3、季文子相三君(《训俭示康》)——任宰相辅助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建舍定居(八)特性式(翻译出来的动词是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所具有特性)如:1、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统领(都督处于军中统领的地位)2、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柳敬亭传》)——看待(目之功能是看)3、岂意其至此哉(《促织》)——料想(心之官则思)4、明烛天南(《登泰山记》)——照耀(烛的功用是照明)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之战》)——做买卖(市场乃买卖之地)6、则事污蔑,厉兵,秣马矣(《之战》)——磨(砺是供磨刀剑等器具的)(九)关联式(直接译为一个动词,但常与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有关联)如:1、冠切云之内崔嵬(《涉江》)——戴(帽子是戴的)2、汝幸而偶我(《与妻书》)——嫁(嫁出的女子是丈夫的配偶)3、以旌其听为(《五人墓碑记》)——表彰(旌有光彩鲜艳等特点)4、乃簪一花(《训俭示康》)——插(簪是插在发髻上的)5、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穿(衣服是穿的)6、不耻相师(《师说》)——学习(老师与教学、学习有关)7、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约束(绳与捆搏有关)8、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登上(登与脚、鞋有关)9、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推究(与追根溯源有关)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侍奉(侍奉是“做事”的从属概念)第二节形容词、数词活用作动词一、形容词用如动词(一)形容词后有名词,它不构成修饰关系,而构成了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作如动词。

1、乃以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

(用红色染)2、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少有,少见)(二)形容词前有“所”字,这个形容词用如动词。

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称颂作漂亮的人)2、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卑视的那些人,尊重的那些人。

)(三)形容词活用动词,如果在形容词后边能译成时态助词“了、着、过”,或趋向动词“起来、上去、下去”等,这个形容词用如动词。

苟富贵,无相忘。

(富有尊显起来了)二、数词用如动词数词用如动词,数量很少。

1、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2、夫金鼓旄旗者,所以一人之耳也。

(统一)3、此三者,……与臣而将四矣。

(成了四个)第三节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者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

它含有“使它怎样”,“让他怎样”,“把他怎样”的意思。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或行为。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这是普通规律,而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的比较少。

1、土地,朝秦楚,蒞中国而抚四夷。

(使……来朝贡)2、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使……尝到,使……吃了)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随)(三)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

用图表示:主谓宾(怎么样)使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容易判断,这里无须赘述。

动词的使动用法有时较难辨别。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大多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高启《书博鸡者事》)例一“活”,本不是及物动词,但当它后边带上宾语“之”,就有了“使之活”这样的使动意义。

例二“死”也不是及物动词,但它涉及了“而父”这一宾语,即有“使而父死”的意义。

这两个例句的共同特点都是动作行为是由宾语发出的,而宾语发出这一动作行为又是受主语支配的。

由于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属于特殊现象,所以它的使动意义还较为明显,较易判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