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第4部分 专题3 考案2 记叙文、散文类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案二记叙文、散文类模板
1.时序发展类结构
这是最简单的结构方式,但写好不易,关键是对材料的裁剪。

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中秋这一天的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不同时间里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总分总式结构
比如朱自清的《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总分总式结构,有整齐之美。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我不远千里来到北平,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在皇城人海租一椽破屋,早晨泡茶静坐,看天,听驯鸽飞声,数日光,静对牵牛花,感觉秋意。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3.倒叙式结构
如《祝福》就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回忆她悲惨的一生。

4.蒙太奇式结构
蒙太奇是电影剪辑的一种手法,通过剪辑以高度精炼的手法达到1+1>2的效果。

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通过蒙太奇手法,剪辑参观者的感受,进而连缀成文,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曾经的惨无人道。

蒙太奇手法有很多:
(1)特写镜头式,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焚尸炉废墟上怒放的雏菊花,遇难者纪念墙上温和地
微笑的姑娘的照片都是特写镜头式剪辑。

(2)插叙式剪辑。

如《故乡》中就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大段回忆,其中有一个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就是插叙式剪辑:“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对比式剪辑。

如《范进中举》就以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人们对他的态度的瞬间变化表现世态的炎凉。

经典的课文还有契诃夫的《变色龙》。

(4)时空变换式剪辑。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由百草园“这个乐园”转入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以此空间的转换写出作者对少年生活的回忆。

如此之多的结构类型,其实熟练运用一两种就可以,因为高考作文从来没有文章结构的指令,文有法,但无定法。

不管什么样的结构,如果套进去的内容不是鲜活生动或者深刻的,那都没有实在的意义,结构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

在写作时这些又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候会融合在一起。

如《藤野先生》既有时间的推移,也有地点的转换。

《范进中举》是时间顺序又是前后对比。

文无定法,不可太拘泥。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写出记叙文的结构提纲。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景: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1)题目:
(2)中心句:
(3)整体结构
开头:
主体(层意):
结尾:
答案(1)题目:牵动心灵的声音
(2)中心句:轻轻的脚步声诠释着奶奶的爱,两代人的爱在脚步声时停时响中相应,让读者感受浓浓的亲情。

(3)开头:那阵脚步声渐近渐响,却传来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主体:①晚上,我在学习,奶奶亲自来探望。

(略)
②做完作业,回到卧室,猛然发现奶奶给我准备的夜宵。

(详)
③奶奶的脚步声又再次响起,而后渐渐远去。

(详)
结尾:梦里的脚步声是轻盈的……在这样的脚步声中,我慢慢长大了。

我也慢慢学会让奶奶的脚步声变得更轻了,因为奶奶的身边多了我的搀扶……(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