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泰安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季度泰安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基本方针,围绕省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提升年”要求和双基建设、“三大活动”等工作重点,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年活动,部署系列专项整治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
现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在用特种设备情况:截止2010年9月底,全市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787家,在用特种设备21449台(其中锅炉1961台,压力容器11630台,电梯1562台,起重机械5773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481辆,客运索道7条,大型游乐设35台,压力管道390.92余千米)。
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各县(市、区)分布情况如图一、图二。
20004000
6000800010000
12000
数
量
(
台
)
图一 全市特种设备分类统计图
单 位(台)
22252902
图二 全市特种设备地区分布图
(二)生产单位基本情况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情况:目前,全市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07家。
其中锅炉制造企业11家,压力容器制造企业36家,特种设备附配件制造企业4家,起重机械制造企业48家,厂内机动车辆制造企业15家。
(三)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情况:截止目前,2010年已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1300台;考核发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7408人(其中压力容器作业1118人,锅炉作业849人,压力管道作业107人,电梯作业118人,起重机械作业2620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162人,焊接作业1575人,特种设备管理859人)。
另外,2010年已办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1380份。
(四)特种设备行政执法情况:2010年已办理特种设备行政执法100起,其中非法生产17起,未办理注册登记27起,作业人员无证上岗15起,未定期检验24起,其他17起。
全市特种设备行政执法统计及分类如图三、图四。
单
位
(
件
)
图三 2010年特种设备行政执法统计
未定期检验
24%证上岗15%27%
图四 2010年特种设备行政执法分类统计
二、检验检测情况
(一)监督检验
共完成制造、安装监检:锅炉1041台,固定式容器2194台,车
载气瓶2110只,管道22.21公里,部件19273个,电梯195台,起重机2074台,厂车98台。
(二)定期检验
共检验在用特种设备7108台,设备平均报检率78.79%,定检率
99.27%。
(其中:锅炉435台,固定式容器2308台,汽车罐车27台,气瓶1299只,电梯836台,起重机1904台,厂车209台。
)各县市
区及设备分类定检率情况分布见图五、图六。
单
位
(
%
)
图五全市特种设备定检率统计
单
位
(
%
)
图六设备分类定检率统计
三、管理重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管理规范年”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省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总局“质量提升年”及省局加强“双基”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市局党组高度重视,确定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年”活动。
以“突出执行力、培养学习力、强化协调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市县局安全监察机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一是全市监察机构内部全面推行了科务会制度、业务管理三级审
核制度、行政许可告知制度和工作补位制度,出台了《泰安市质监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制度》,开展了档案管理达标活动,加强了监察机构内部工作管理。
二是加强了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与检验综合办公室建设。
市局开工告知、注册登记等业务与特检院报检大厅联合办公,实现了市局特检业务的集中办理、阳光办理,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效率,强化了监督。
开通了金质检验管理系统报检查询功能,为稽查局开通了设备系统公共帐号,实现了特种设备监管、检验业务的信息化联系沟通,初步建立了监管各方沟通协调、综合监督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三是进一步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
出台了《泰安市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动态变更管理办法》,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许可委托要求,对注册登记、动态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系统规范;制定出台了《泰安市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定期检验和检验后处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及检验工作和执法监察才、工作实施步骤要求,使相关工作更加合法规范和清晰明确,有力的提高了设备报检率和定检率,整体报检率由年初的61.05%提高到8月份的84.4%。
,设备平均定检率达98.79%。
四是加强了监察机构培训教育力度。
选派21名同志参加了监察员培训取证,目前全市监察员数量已达84人;组织36名同志参加了监察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局组织了集中培训活动,每季度一次对县局监察机构全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着力提高监察人员能力素质。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大力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工作。
进一步了推进工业压力管道专项整治、电梯维保专项整治行动,根据上级部署和泰安实际,组织各县区局开展了节假日专项安全检查、游乐设施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专项行动、液化气石油气掺混二甲醚专项整治等系列安全大检查和督查活动,进行了
气瓶充装单位年审、气瓶检验单位全面检查、生产单位监督抽查、常压罐车普查建档等工作。
在以上工作中,通过排查摸底,明确整治重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检查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方案和检查细则并认真贯彻实施,同时局领导也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工作督导检查,取得了良好成效。
突出做好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客梯等涉及公共安全设备监管为重点的春节、“五一”、“六一”和“十一”安全大检查,对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天庭乐园游乐设施、泰山莲花山索道和医院商场电梯实施重点监控,增加检查频次和力度,实行安全监察人员节日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三)紧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积极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等形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和主动预防、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形成全社
会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先后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危化品管道泄露、甲醇泄露着火、医院电梯和游乐设施困人事故等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最重要、最关键和最核心的环节,各县市区局积极探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在对制造单位开展全面检查、监督检查的同时,以省市《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规范》出台实施为契机,大力宣传引导,着力强化了对使用单位的使用管理行为的规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二是强化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管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先后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培训83期,培训3130人,使相关单位的安全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是泰山区局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率先提请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考核内容,将组织领导、经费支持
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主要指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检率等项目指标纳入了考核细则,有力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四)继续推进攻坚克难,开展工作创新
一是通过组织县级局开展攻坚克难创新试点工作,督促县级局及时强化了薄弱环节监管,锻炼了基层队伍,提高了基层的工作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目前岱岳分局停用设备验证封存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并予以推广;宁阳县标识管理制度试点、泰山分局电梯维保监管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二是市局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体系二合一创新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已批准发布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制造环节基于RFID技术监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启动;气瓶检验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安全监察机构的共同努力,前三季度我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继续保持了平稳态势。
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一是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仍然突出。
特别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中个体经营户和中小私营企业的安全法制意识较淡薄,存在“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管理”的经营理念,无视法律和安全规范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量大面广的特种设备与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三是是监管工作还有盲区和死角,尤其是对流动式起重机械、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等设备的监管还缺乏有力的手段。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围绕省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工作要求,继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规范年活动”,重点是制定完善安全监察、鉴定评审、考试机构、检验机构考核制度,开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对现有制度整合,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质保手册和程序文件,健全
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质保体系。
(二)着力推进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认真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加强特种设备法规及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应变能力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心教育、宣传督促企业增强安全意识,推广实施《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努力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宣传贯彻落实《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工作规范》,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模板,实行企业法人安全隐患和安全责任告知等制度,开展企业落实《规范》监察和评价工作。
(三)不断探索和完善加强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的具体措施,继续深化监管薄弱环节和事故多发设备的专项整治。
稳步开展锅炉房节能达标试点工作,加强高耗能设备监管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加快车用气瓶、工业气瓶及电梯维保电子监管系统推广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