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7 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 (1)1991 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 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________。 (2)1991 年 8 月 19 日的________失败——大权落入叶利钦 等人手中,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政权发生质变。 (3)1991 年 12 月 8 日,“________”成立。 (4)12 月 21 日,俄罗斯等 11 国签署《________》,苏联完 全解体。
[拨云见日]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失败。 [巧学巧记]
[参考答案] 考点 1 1.(1)斯大林模式 2.(1)①种植玉米 ②地方权力 个人崇拜 3.(1)改革 开创性 (2)理论指导 考点 2 1.(1)工业 (2)军事实力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提出了 “加速发展战略”,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 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 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问题]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对苏联经济改革历程的理解,淡谈 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1)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曾有力地推 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明显。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 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纲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要求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 考点
革的内容、影响及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 聚焦
的比较
基础攻关
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1)________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2)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 可能。
2.改革措施 (1)经济上 ①农业方面:扩大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 税,提高收购价格;垦荒________。 ②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________。 (2)政治上: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 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________,平反 冤假错案。但没有找到个人崇拜的根源,把错误归于斯大林 个人的品质,使苏联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淖。
(2)改革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搞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 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
(5)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
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1)经济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________”。 (2)政治上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 “____________”。 ②推出“________”和“________”,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_______。
他的玉米种植计划。
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他认为,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发展 畜牧业,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但是,他不顾自然条件的 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 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比较保守,习惯于因循 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 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 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 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2.后期改革 (1)原因: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 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 降趋势。 (2)结果:使苏联各种矛盾滋生和积聚,陷入困境。 [拨云见日]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 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模 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2.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 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 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苏联解体 1.时间:____________。 [拨云见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走向高考·历史
人民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第 25 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目标定位 基础攻关 史料探究
技能突破 随堂巩固 强化作业
目标定位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
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 展示
技能突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选择题答案组织技法 第一,注意限制性关键词: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 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 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第二,注意第一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 题不是一个问题,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的。往往答对了第 一问,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3.评价 (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 开了苏联社会主义________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________。 (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________、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 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前期改革 (1)重点内容:改革________,推行“新经济体制”。 (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________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 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考点 3 一、1.(1)加速发展战略 (2)①科学社会主义 ②民主化 公开性 ③多党制 二、1.1991 年 12 月 25 日 2.(1)邦联 (2)“八一九”事件 (3)独联体 (4)阿拉木 图宣言
史料探究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史料] 材料一 右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一次陪同外宾参观 的过程中,赫鲁晓夫手持玉米,正在兴高采烈地向外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