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2
标志着科学的心理学诞生。
3
4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大好时机或最佳年龄,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那么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5、危机期
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6、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7、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8、儿童发展包括的四个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
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1、言语动觉(别名:言语运动觉、语言运动觉、语言动觉)
人在发音说话时,对自己发音器官的运动和发音器官各部分所处的位置状态的感觉。
2、客体永久性(实例)(记忆的再现能力)
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知其存在。
实例:藏猫猫
3、客体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距离、形状、大小、颜色、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常性)
N 4、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实例)
“视觉悬崖”实验及早发现孩子的立体视觉问题
5
1
2
3
幼儿园教育应是感知教育
6、触觉的发展(口腔探索)
儿童触觉出生就有(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试探性啃咬现象。
触觉探索:口腔探索(2岁之前)手的探索(2~6岁)
7
1
2
3“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
4
5
8
、知识经验3、语词
9
(1)配对法(2)指认法(3)命名法
多教儿童颜色名称
10、幼儿注意分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2、疲劳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措施:教师: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家长:1、制定并严格执行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2、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3、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4、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11、判断幼儿注意是否集中的外部表现有哪些
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等)、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变化、有些会面部表情紧张
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
1、习惯化
当刺激多次出现后,主体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变化或是反应下降,这种定向反应的消失或下降成为“习惯化”
2、延迟模仿
不立即就出现的模仿,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的模仿
3、记忆缺失现象(早期教育的意义)
人类无法保持任何有关婴儿时期的经验
4、记忆恢复现象
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5、幼儿记忆的特点(还包括机械识记不是意义识记)
无意识记忆为主、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记忆缺失现象
(1)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2)对事件的记忆能力发展较早,对单纯的图片等材料,特别是语词进行记忆的能力发展晚(3)记忆容量有限,一次记忆的内容不应太多
6
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
1、幼儿想象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1
2
3
,画画比例不当
4、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把想象当现实
表现为无中生有(说谎话)
原因:(1)认知水平差,抓不住事物的本质
(2)情绪对想象过程影响大
(3)幼儿认知水平不高,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
2、直观行动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或动作)思维,是思维发展初级阶段,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
3、具体形象思维
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态思维的初级形态,也是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
4、守恒
守恒是指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数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5、自我中心思维
定义:自己的立场、观点;他人的立场、观点;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
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6、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实例)
(1)相对具体性(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拟人性(5)绝对性
7
8
(1)概念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某个或某些事物。
(2)能指出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
9
(一)分类法
4岁以前不能分类、5岁物体的感知特点和具体情景
6—7岁物体的功用、7岁以后:本质属性
(二)排除法
情景和情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物体对自己的用途
(三)解释法(定义法)
(四)守恒法
数量守恒(6—7岁)长度守恒(7—8岁)液体质量守恒(7—8岁)
面积守恒(8—9岁)体积守恒(12—13岁)重量守恒(9—10岁)
10、幼儿对概念的解释表现出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具体实例水平的解释、直观特征水平的解释
11、幼儿判断的特点(实例)
(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幼儿以直接判断为主要形式
1、守恒实验
2、对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的认知:沉浮实验
3、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好人、坏人
4、事物之间的关系:汽车、飞机
(二)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
幼儿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为主要依据,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
1、主观化、拟人化、游戏逻辑、生活逻辑
给书包上皮、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小鸟死了、做算术题、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三)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幼儿常常意识不到判断的根据
1、一些幼儿,或年龄大的幼儿,有论据:一只哈巴狗,冲我点头笑。
12
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1、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具体行为表现)(实例)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表情日渐社会化
(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情感的丰富:情感过程分化,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性情感
①告状;撕挖图书(道德感)
②鲜艳;整齐(秩序敏感期)(美感)
③炫耀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问;喜爱智力游戏;破坏行为(理智感)
(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3)情感的深刻化,情感指向事物的性质从表面到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冲动)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不稳定、易变、易受感染)
(3)情绪情感逐渐从外露到内隐(外显性、外露)
2、怕生(认生)
(1)7~9个月后,婴儿见到陌生人会感到害怕,这种反正被称为陌生人焦虑
(2)怕的对象:生人、黑、声音、妖怪、动物(华生的恐惧实验)、上幼儿园
第八章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移情
(1)一般意义: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物、文学艺术作品或人等对象中去加以感受和体验,又叫
(2
情绪成分:个人在情感上体验他人的内部情绪。
(3)心理学上常用意义: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突出认知成分)
2
2、交往双方平等
3、同伴的反馈直接而坦率
2、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12、交流讨论3、听取别人的观点
(四)发展自我意识
1、为自我评价提供标准
2、为自我调控提供标准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1、刘文和杨丽珠提出的气质类型有哪些
活泼型、专注型、抑制型、均衡型、敏感型
2、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3、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成人对幼儿的评价为什么必须客观公正。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
4、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会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