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郴州市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影响我国从南到北,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B.温度C.阳光D.大气
3.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大豆与菟丝子之间的关系是()
A.吸收B.寄生C.捕食D.竞争
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
5.设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 ,如果其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那么,分裂3次后,将得到细胞的个数和细胞体内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3、2 B.8、2 C.3、1 D.8、1
6.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6 条染色体,1 个体细胞连续分裂 2 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4 个、6 条B.4 个、3 条C.4 个、12 条D.8 个、6 条
7.在一相对封闭环境中,有一条食物链A→B→C→D,若C因某原因大量死亡,B数量变化可能是()
A. B. C. D.
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 B C D E
0.2450.1240.1030.0450.006
A.A→B→C→D→E B.E→D→C→B→A
C.C→E→B→A→D D.D→A→B→C→E
9.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0.如图是绿色椬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④和⑥发育而来的
D.受精卵发育成图丁中的①②③
11.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
12.下列生物中,完全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A.葫芦藓B.马尾藻C.铁线蕨D.红豆杉
13.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
C.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种子中都有胚
14.科学家曾用变形虫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会复原失去的部分,还会活下来,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证明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线粒体
15.观察草履虫实验中,最好从表层吸取培养液。

草履虫大量聚集于表层的原因是()
A.食物充足B.氧充足C.温度适宜D.障碍物少
16.如图是人体细胞形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的变化是细胞在生长B.过程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C.过程c表示细胞在进行分裂D.过程c代表细胞已经发育到器官层次
17.下列各图按照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④B.⑤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
18.如图是小蔡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是()
A.步骤E中先滴一滴清水,再用镊子取一小块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
B.为了清晰看到细胞内部结构,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C.步骤A中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D.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须将载玻片向上方移
19.图是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几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B.②用镊子或解剖针展平洋葱内表皮,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C.④中所取的材料要求是薄而透明的
D.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
20.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21.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
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2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①暗处理②叶片脱色③光照④选叶遮光⑤清水冲洗⑥滴加碘液
A.①④③②⑤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⑤ C.①③⑤②④⑥⑤
D.②④⑥①③⑤⑥
23.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的液体是()
A.酒精B.清水
C.碘液D.生理盐水
24.图是叶的横切面示意图,叶内水分散失的部位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图中的[4] 气孔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26.松、竹、梅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而被誉为“岁寒三友”,得到古今文人的广泛赞美。

下列关于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
B.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竹和梅的叶片都具有平行状叶脉,茎中都具有形成层,能不断地长粗
D.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梅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7.下列植物中具有果实的是
A.银杏B.桃C.海带D.肾蕨
28.“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这是歌手杨宗纬《洋葱》里的一句歌词。

下面甲图是洋葱的实物图,乙图是用洋葱内表皮做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丙图是洋葱根尖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区域,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回答:
(1)图甲中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称为洋葱的______。

(2)图乙的操作过程是对实验材料进行______ 。

(3)“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________中。

(4)洋葱的根的不断伸长依赖图丙中的区域是_________(填字母)。

(5)图丙中箭头表示细胞的_________过程,通过该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6)a区内形成了吸收________的结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

这体现了生物体
________的观点。

29.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说明:图中CO2表示二氧化碳()
A.d点的光合作用强度比e点弱
B.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
C.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a点
D.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30.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向上运输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图一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和鸟,会导致___的数量增多,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__是有限的。

(2)图一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

政府正在大力宣传禁止在农田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减小环境污染。

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或生物肥料,最终被___分解供植物利用,从而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3)写出图一中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图二是其中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

3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____________。

(2)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_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33.春去秋来,周而复始。

许多植物从一颗小种子萌发开始,经过扎根、长高、长粗而变成一颗参天大树,再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

请同学们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种子萌发时,甲图中的[ ]__________率先突破种皮,发育成乙图中的[ ]__________。

(2)种子萌发成幼苗之后,根不断地向下生长,根的生长主要是丙图中 _______(填字母)共同作用的结果。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 ]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戊图中的[ ]__________发育成甲。

(5)无论是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________过程。

34.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关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

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可以确定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在做实验时,组选用5只鼠妇,兰组选用20只鼠妇,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___。

A、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 B.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
C.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误差 D.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
(3)在纸盒以中轴线为界,一侧用木板遮盖,一侧用玻璃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二组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32212
黑暗1718181918
应对上述数据怎样处理__________。

(5)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______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的环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详解】
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但不能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故符合题意。

B.调节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故不符合题意。

C.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故不符合题意。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

【详解】
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我国从南部到北部环境因素最大的不同就是水,南部多北部少,我国从南到北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分布,形成从南到北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植被特点。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我国的降水特点以及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B
【详解】
试题分析: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在一起,对一种有利。

对另一种(寄主)造成伤害的营养关系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由于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菟丝子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遮挡光线,影响了大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菟丝子主要靠吸收大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大豆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寄生关系。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4.B
【分析】
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详解】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B。

【点睛】
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析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5.B
【分析】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在分裂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故它们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

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

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因此一个细胞3次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3═8(个),因此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将得到8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因此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2,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A
【分析】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

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

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

如一个细胞2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2═4(个)。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因此,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条,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7.D
【解析】
【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假设该环境相对封闭,若环境中的C大量死亡,C以B为食,C是B的天敌,B因天敌的减少,数量将会逐渐增加。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书写并能在食物链中分析生物数量的变化。

8.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E0.006、D0.045、C0.103、B0.124、A0.245。

因此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是
E→D→C→B→A。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B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物质循环流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和在生物体内难易分解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

营养级别越高的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其书写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如:草→兔→狼。

【详解】
A.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

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因此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正确。

B.图示成分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上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才可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和在生物体内难易分解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

营养级别越高的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

图示生物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C正确。

D.根据食物链丙→丁→甲→乙可知,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
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的说法错误。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发育而来的,故B的说法正确。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的说法错误。

D、受精卵发育成植物的胚,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花的结构名称,种子的结构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要求学生熟记并能正确的填图。

11.A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
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错误。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发育而来的,故B正确。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正确。

D.大豆油是烹调是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因为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④子叶,故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据此作答。

【详解】
A.葫芦藓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马尾藻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符合题意。

C.铁线蕨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C不符合题意。

D.红豆杉不仅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种子,种子外的假皮不是果皮,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
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的分化,茎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都有输导组织,A错误;
B、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无关,B错误;
C、导管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

C错误;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形成种子,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都有胚。

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在细胞中起决定性作用。

【详解】
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所以变形虫的分割实验,有核部分会在指令下复原原来割去的部分,还会活下来,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因此证明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故选B
【点睛】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15.B
【分析】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有丰富的氧,草履虫大多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

【详解】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有丰富的氧,草履虫大多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因此实验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最好从表层吸取,这样能获得较多的草履虫。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

16.A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
A.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过程a中细胞的体积变大,表示细胞在生长,A正确。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所以,过程b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B错误。

C.过程c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表示细胞在进行分化,C错误。

D.过程c表示细胞在进行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D错误。

故选A。

17.A
【分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