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

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

’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

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

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

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

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

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 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

或14cm。

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

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

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运用幽
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

“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

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

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

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

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
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