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及其特色。

2. 掌握描述和区分各种民居的专业术语。

3. 能够在讨论或描述各国传统民居时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及其特点。

2. 民居建筑的风格、材料和构造特点。

3.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材料介绍各种民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各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色,分别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进行分类和讲解,重点阐述不同建筑风格、材料和构造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构造、材料、特色等方面,撰写简短的报告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比各国传统民居的异同之处,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5. 拓展:鼓励学生了解当地传统民居,并与家长一起探讨并拍摄图片或视频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各种民居建筑。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居建筑。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

2. 课程结束后,通过学生撰写的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3. 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积极地了解更多有关民居建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受益匪浅。

通过本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民居建筑的同时,培养其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之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特色民居的形态、结构、装饰等特点,培养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对各地民居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能够理解传统建筑的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能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并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2.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些例子,体验不同地区民居的风格特点,并开始对比不同的民居。

2. 阅读课文(3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该篇课文,并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结构和特色。

3. 分享发现(20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东西,并指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特点和细节。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4. 分析和评价(3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各民居的外型、结构和装饰特点。

2.学生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如文化历史、文化符号等)民居。

5. 总结(10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中重点学到的内容和技能,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不同民居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深入的认知,并且通过讨论和分析的方式,学生发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

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

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⒈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⒉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⒈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⒊简介中国民居(见附录)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⒈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⒋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⒉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⒊初步交流: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理解民居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特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与特点2. 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特色。

2. 讲解民居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民居建筑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居建筑特色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2. 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分析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如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等。

第三章:民居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 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如客家围屋、土家族吊脚楼等。

第四章:民居与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如云南蘑菇房、西藏碉房等,展示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智慧。

第五章: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理解民居建筑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如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

2.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域民居的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民居建筑的美。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增进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2. 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民居建筑特点和风格的具体运用。

2. 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居建筑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民居建筑特点和风格的相关资料。

3. 准备与民居建筑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如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典型的民居建筑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民居建筑案例,从建筑特点、风格、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及其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民居建筑的美,能够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学生也培养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进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特色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

2. 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民居建筑特点的观察和分析。

2. 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第一章:民居建筑概述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民居建筑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民居建筑的特色。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民居建筑,记录其特点。

第二章:北方民居建筑教学内容:1. 分析北方民居建筑的特点。

2. 了解北方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方民居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收集有关北方民居建筑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章:南方民居建筑教学内容:1. 分析南方民居建筑的特点。

2. 了解南方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南方民居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收集有关南方民居建筑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第四章:西北民居建筑教学内容:1. 分析西北民居建筑的特点。

2. 了解西北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西北民居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西北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收集有关西北民居建筑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

2. 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

难点:1. 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2. 民居建筑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各种民居建筑的图片、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材料。

3. 制定评价标准,准备奖品。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居建筑。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民居建筑有何特点?它代表了哪种文化?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几种民居建筑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课堂交流: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民居建筑的保护”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为自己家乡的民居建筑写一份保护建议书。

2. 拍摄一组自己家乡的民居建筑照片,并配以文字介绍,展示家乡的民居特色。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民居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居建筑的特色和价值。

2. 开展一次民居建筑模型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民居建筑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7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7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7篇)《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对各具特色的民居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民居是指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建筑,包括房屋和附属设施。

2. 民居的重要性:民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起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民居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民居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章:中国民居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特点和特色。

2. 引导学生对中国民居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地域性: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包括木构架、砖石结构、瓦屋顶等。

3. 布局和空间:中国民居的布局和空间设计体现了家族和社会结构。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地区的中国民居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民居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第三章:北京四合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北京四合院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北京四合院的定义: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

2.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结构和使用功能。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章:云南丽江古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丽江古城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云南丽江古城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云南丽江古城的定义:云南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而闻名。

2. 云南丽江古城的特点:古城的建筑风格、布局和使用功能。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云南丽江古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丽江古城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学会观察、分析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结构,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居的特点。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居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学生保护古建筑、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民居建筑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结构。

如何激发学生对民居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如福建土楼、安徽宏村、山西平遥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民居有什么特点吗?它们为什么各具特色?2.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既能防风沙,又能节省土地。

”3.民居欣赏展示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欣赏。

4.民居探究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居进行深入研究。

各组展示研究成果,如:窑洞的建造过程、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民居的文章,介绍其特点和历史文化。

以“我心中的民居”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四、板书设计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安徽宏村、山西平遥等民居。

2.提问:民居特点。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

2.分析关键句。

3.分组讨论:民居特点。

三、民居欣赏1.展示图片。

2.发表看法。

四、民居探究1.分组研究。

2.展示研究成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欣赏并评价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探讨民居建筑的特色及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珍惜传统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节: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分类1. 引导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如实用、坚固、美观等。

2. 讲解民居建筑的分类,如北方四合院、南方园林、客家围屋等。

第2节: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分析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2. 举例说明民居建筑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如通风、采光、保暖等。

第3节:民居建筑的风格与特色1. 介绍我国主要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如北方风格、南方风格等。

2. 分析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如雕刻、彩绘、砖雕等。

第4节:民居建筑的传承与保护1. 讲解民居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民居建筑。

第5节:欣赏与评价民居建筑1. 组织学生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图片或实物。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民居建筑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民居建筑作品欣赏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民居建筑图片或实物资料。

2. 与民居建筑相关的视频资料。

3. 民居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知识资料。

六、教学步骤第1节: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分类1.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的特点和分类。

2. 讲解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对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和特点。

2. 民居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民居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民居的重要性和特点。

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民居的图片或资料,准备进行分享。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著名的中国传统民居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展示著名的中国传统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国传统民居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欧洲民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对欧洲民居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内容:1. 欧洲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著名的欧洲民居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欧洲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2. 展示著名的欧洲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欧洲民居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民居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民居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教学内容:1.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1. 向学生介绍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研究其民居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居文化。

教学内容:1. 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保护和传承民居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民居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民居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民居分别位于哪个国家或地区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民居特点(1)以我国民居为例,讲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如:南方民居的通风、采光、防潮等特点,北方民居的保暖、防寒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各组成员代表不同地区的民居,分享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世界各地民居资料。

(2)强调民居与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的关系。

5.布置作业(2)观察身边的民居,了解其特点,并尝试为家乡民居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们对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不足之处(1)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在讲解民居特点时,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可适当增加趣味性。

4.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丰富教学方法,如:引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

(3)结合家乡民居,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民居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居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居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居图片、民居模型、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民居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民居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民居进行研究。

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包括民居特点、建筑风格、地理环境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会有不同的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福建土楼、陕西窑洞、云南竹楼等。

2.学生分析案例中民居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民居建筑模型。

2.各组介绍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奖。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2.收集其他地区的民居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分析民居文化内涵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民居,深入了解民居文化。

2.开展民居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邀请专家进行民居文化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

2.学生能够分析民居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深入理解民居特色的形成。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概述•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了解不同民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并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和包容。

•年级:初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2.掌握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3.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重点•比较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机;•黑板和粉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民居建筑吗?”步骤二: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1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如中国的传统四合院、日本的传统木屋、阿拉伯的沙漠帐篷等。

•介绍每种民居建筑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关系。

步骤三:学习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3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的民居建筑进行研究。

•学生用课堂时间自行查找资料,了解该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包括建筑结构、材料、颜色、装饰等方面。

•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或地理教科书进行查找和研究。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研究的民居建筑特点,并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民居建筑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有什么关系?–该民居建筑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和装饰?–你认为这种民居建筑有何特殊之处?•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醒学生要尊重和珍惜各种民居建筑的特色,并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态;•回顾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教学片段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

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

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

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民居的特色。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居建筑与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及成因。

2. 民居建筑所体现的民俗文化。

难点:1. 民居建筑特点的比较分析。

2. 民居建筑与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民居建筑的纪录片或短视频。

3. 教学道具:模型或实物道具,展示民居建筑的特色。

4. 教学PPT:制作民居建筑特点、案例分析等内容的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一张具有特色的民居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2 简要介绍民居建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的特点。

2. 课堂探究:2.1 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2.2 分析民居建筑特点的成因,如地理、文化、民俗等因素。

2.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案例分析:3.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2 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探讨民居的特色。

4. 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4.1 展示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如节日庆典、民俗活动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5. 保护与传承:5.1 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的保护现状,提高保护意识。

5.2 探讨民居建筑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6. 课堂小结:6.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居建筑的特点及价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的我国幅员广阔, 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 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 建筑材料千差万别, 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 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各具特色的民居》。

(板书课题)2.阅读文前的“连接语”, 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 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开说明这些特点的。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三、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简单说说。

(客家民居: 圆形围屋或土楼, 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呈正方形, 防热、防潮, 简单、别致, 是绿色的世界。

)四、自主研读, 小组合作梳理。

1.给每个小组成员各发两张卡片, 研读要求如下:①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读后整理, 归纳到所发表格中。

2. 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 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五、集体交流, 感受民居特色。

1. 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你认为客家民居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这些特点的?哪些词或者句子体现了客家这种土楼的特点?请读一读。

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总结;据说,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 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广东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 或圆或方, 美国的间谍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 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

直到中美建交后, 美国人才如梦方醒: 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客家民居的体现。

这么多人聚居, 居然井然有序, 毫不混乱。

这也是客家先辈对文化的崇尚。

怪不得被誉为是——世界奇葩。

2. 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课文资料袋一组图,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同学们,以上民居只是我国民居类型中的其中几种,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俗话说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去领略一番吧。

二、通过自学,整体感知。

1、通过自学,我们知道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呢?
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2、那么你们能说说它们分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师:下面老师想把全班同学分为A、B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作用、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特征几方面研读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和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出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代表介绍“傣家竹楼”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

让我们细心观察,作者分别从民居的建筑作用、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为我们具体描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

五、体会说明方法
1.与此同时,作者在介绍民居特色的时候还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

下面请你们再回文中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一定不少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这些民居。

(出示邮票)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1986至1991年,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

这些民居我们都认识了,通过查找资料,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民居吗?
2、学生介绍其它民居。

(模仿作者从建筑作用、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特征几方面介绍)
3、小结:大家都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带我们参观了那么多具有特色的民居,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家会对我国的民风民俗更感兴趣吧!
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
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

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

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

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

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说明这节课的意图:这类课文就如课外阅读一样,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所以整节课我把所有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思考,而老
师就从旁指导。

而这篇课文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他们还认识了更多的民居,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长会流程:
一、谢雪娥上课。

二、小结这节课的情况,并请家长指导。

三、请韩老师说说毕业班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家长自由交流或向老师询问报考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