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b0fe0e5bb68a98270fefae6.png)
单选题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6分)(A) 670km处(B) 1000km处(C)2900km处(D)5157km处参考答案:C2。
下列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6分)(A) 大气圈(B) 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参考答案:C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6分)(A) 颜色(B)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
(6分)(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大理岩参考答案:C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壳,称为_____.(6分)(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风化壳参考答案:D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A)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水解作用多选题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
(6分)(A)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
(6分)(A)颜色(B) 条痕(C)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
(6分)(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碳酸化作用(D)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
(6分)(A) 岩浆岩(B) 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参考答案:A,B,D1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5分)(A) 构造运动(B)地形(C)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判断题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正确错误解题思路: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
其中,内能是否包括重力能、热能、太阳辐射能、结晶与化学能等?(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解理是否指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5. 由于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使岩石与外界接触的棱角部分逐步风化直至消失,最后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是否称为差异风化?(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填空题16。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6a44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2.png)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c076bbf121dd36a32d82ec.png)
地质构造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 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 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 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 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 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沉积岩
碎屑岩 盖层
粘土岩
储集岩层
碳酸盐岩
生油岩层
地质时代 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包括两 地质时代 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 个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由于地层是在不同时代里沉积的,先沉积的是老 地层,后沉积的是新地层。把各地大致相同时期沉积 的某一地层称为某某时代的地层,这种表明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 断裂 褶皱和断裂 褶皱 断裂。
褶皱
地质构造
断裂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堑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垒
地质构造
地层层序的基本概念
沉积层序:是一个地层单元,它由内部相对整 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界以不 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0fc764ec850ad02de804164.png)
序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球概况第二节地球的结构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第二章矿物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性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第三章火成岩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山岩的概念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第三节侵入作用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第四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第五章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第六章矿床第一节矿床的概念第二节内生矿床第三节外生矿床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矿床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第三节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第四节褶皱构造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第八章地震第一节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第三节地震波和地震仪第四节地震强度第五节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第六节地震预报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第一节地槽——地台说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第三节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层系统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一节太古宙第二节元古宙元古宙第三节震旦纪第十二章早古生代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早士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三章晚古生代第一节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第二节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四章中生代第一节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第二节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第三节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五章新生代第一节早第三纪第二节晚第三纪第三节第四纪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第三版后记附表地质年代表[1]。
《地质学基础》题集
![《地质学基础》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f75108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地质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固化后形成的?A. 砂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页岩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3.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背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B. 向斜是岩层向上凸起的构造C. 断层是岩层因受力而发生错动或断裂的构造D. 节理是岩层连续且未断裂的构造4.下列哪一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具有玻璃光泽B. 岩石结构紧密C. 常常含有化石D. 可能呈现出片理构造5.地层年代中,哪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时期?A. 寒武纪B. 奥陶纪C. 泥盆纪D. 前寒武纪6.下列关于地震波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B.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 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无关7.下列哪种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石墨8.下列关于火山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火山只能喷发熔岩B. 所有火山都是活火山C.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陆地D.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没有影响9.在地质学中,用来描述岩石抵抗被刻入或刻入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是?A. 硬度B. 韧性C. 脆性D. 延展性10.下列哪一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常常含有化石B.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 岩石结构紧密,颗粒粗大D. 岩石颜色多样,成分复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和地球________以及地球________演变规律的科学。
2.岩石循环从________岩开始,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埋藏、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再经过熔融形成岩浆岩,这一循环过程称为岩石循环。
3.地壳运动按照运动方向可以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两种基本类型。
4.矿物是自然形成的________或________,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工程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
![工程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c573f4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另一表也给出了同一种岩石(片岩,灰岩和砂岩)在不同 年代波速度的变化情况。现在给出四种最典型岩类的Vp 变化范围:
沉积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
1.6~6.0 Km/S 4.5~6.5 Km/S 4.5~8.0 Km/s 3.5~6.5 Km/s
二、影响地震波速的因素 1)岩石介质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波速值越高,沉积岩的岩石密 度与速度V的关系满足下式:
药的使用效率高,容易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潜水面距离地 面越近也是有利于地震激发的有利条件。 4)浅层地质剖面的均匀性:
的,当密度增大时孔隙度减小,弹性模量的增大的数量级远 远大于密度的增大,因此,速度仍然是增加的。第二点是实 际上岩土介质是一种粘弹性介质,这类介质的速度变化除了 与弹性常数有关外,还与介质的粘滞系数和波的频率有关, 上述的表达式仅是一种近似的关系。岩性的不同,各类岩石 介质的速度分布也不同,然而同样岩性的介质,由于其密度、 孔隙度及充填物的不同,也会导致速度的不同。因此,不同 岩性介质的速度值会在一定范围内重叠,如图1.1.45所示。
aVPn
0.25VP0.25
显然公式对于浅层的工程地震勘察中遇到的岩土介质来说是 不太适应的。图1.1.41和表1.1.1 给出了不同性质、不同时代 的松散岩土介质对应的参数相差较大,故地表浅层介质的密 度变化较大,从而使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率也较大。值得注意 的是在波速公式中:
Vp
2
;Vs
构差异,而且即使同一类型的岩石由于存在环境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 同的弹性特征,这些都会引起地震波传播条件的变化。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环境的地层、岩性、地表构造及地表条件
的不同,也会对地震勘探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当地表为沙 漠或丘陵山地,并且地下岩层构造又比较复杂时,则不仅测线长,施 工困难,而且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也会遇到很大的难度。
第二章 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 地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20d4b592e3f5727a5e96255.png)
(一) 矿物
1. 概念 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
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
是化合物。 2. 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依据光线照射晶体所表现的性质:顏色(Color)、条痕 (Streak)、光泽(Luster)、透光度(Diaphaneity)、透明度 (Transparency)及荧光性(Fluorescence)等。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板岩(slate)
石英岩(Metaguartzite)
片岩(Schist)
蛇纹岩(Serpentinite)
片麻岩(Gneiss)
大理岩(Marble)
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 地壳运动 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 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 成各种的形态。分两种: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碎屑矿物
母岩机械破碎后继承下来,抗风化力强的矿物,如石 英、白云母等。 粘土矿物 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产生 的新矿物,如高岭土、蒙脱石、铝土矿等。 化学和生物成因的新矿物 溶液中沉积的矿物,如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 母),磷酸盐矿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铝土矿)、硫 酸盐矿物(石膏)等。
依据矿物的晶系和集结性质: 晶系(Crystal System)、 習性(Habit)、解理(Cleavage)、断口(Fracture)、硬度 (Hardness)。 2)常用的简易定方法
颜色: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
孔 雀 石 菱锰矿 辰砂 锡石或水晶
硬度:不同矿物,硬度不同。莫氏硬度计 1:滑石(Talc)→2:石膏(Gypsum)→3:方解石(Calcite)→4: 荧石(Fluorite)→5:磷灰石(Apatite)→6:正长石 (Orthoclase)→7:石英(Quartz)→8:黄玉(Topaz)→9:刚玉 (Corundum)→10:金刚石 (Diamond) (3)显微镜鉴定 (4)化学分析:对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鉴定的。如对粘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bcbce4e2b160b4e767fcf9d.png)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Ⅰ.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该地区的理论重力值,得出的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分布;如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上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3℃左右。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其表现方式有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
岩浆运动: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
(1)喷出作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
(2)侵入作用:灼热熔融的岩浆并不一定能上升到达地面,往往由于热力和上升力量的不足,在上升过程就会把热传给与它相接触的岩石,而逐渐在地下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形象,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
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的。
(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地质作用。
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能等,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H2O、O2、CO2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8ae7f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b.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升降运动 (造陆、沿半径)(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范围范围(0㎞~70km )中源地震,中源地震,范围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2023年地质学基础试题库
![2023年地质学基础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64edb6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9.png)
地质学基础试题集地质题库一、填空题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2、矿井水旳重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3、矿井地质构造分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4、(褶曲)是褶皱构造旳基本单位,它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形态。
5、防治水害旳基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6、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7、矿井地质勘探旳手段重要包括(钻探、巷探和物探)。
8、井上下对照图是反应井下旳采掘工程与(地表旳地形地物)关系旳图件。
9、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10、生产矿井中旳岩浆侵入体重要有两种产状:(脉状岩墙)和(层状岩床)。
11、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和对生产影响旳程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12、断层面空间状态可以用(走向、倾向、倾角)表达。
13、岩层旳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14、自然界旳岩石种类诸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
15、矿井地质“三书”是(采区)地质阐明书、(掘进)地质阐明书和(回采)地质阐明书。
16、动用储量包括(采出量)和(损失量)。
17、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18、(损失率)是考核资源运用和开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
19、储量管理最重要旳两个年报表是(生产矿井储量动态表与生产矿井储量损失量表)。
20、在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旳(采出量与损失量之和),称为动用储量。
二、名词解释1岩石:矿物按照一定旳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多种岩石。
2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旳成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旳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
具有良好几何外形旳晶质体,通称为晶质体。
3指相化石:但凡代表特殊旳地理环境,并且指示特殊岩相旳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4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旳离子可以互相顶替旳现象。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3074927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b.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一、岩石相关。
1. igneous rock [ˈɪɡniəs rɒk](名词短语)- 释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例如花岗岩(granite)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火成岩。
2. sedimentary rock [ˌsedɪˈmentri rɒk](名词短语)- 释义: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sandstone)、页岩(shale)等。
3. metamorphic rock [ˌmetəˈmɔːfɪk rɒk](名词短语)- 释义: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大理岩(marble)是由石灰岩(limestone,一种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相关。
1. fold [fəʊld](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两种基本类型。
- 动词释义:使弯曲,例如:The layers of rock were folded by the tectonic forces.(这些岩层被构造力弯曲了。
)2. fault [fɔːlt](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 动词释义:挑剔,例如:You can't fault his work.(你不能挑剔他的工作。
)在地质学语境中主要用名词意义。
3. stratum [ˈstrɑːtəm](名词,复数strata)- 释义: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例如:The different strata tell the stor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不同的地层讲述着不同地质时期的故事。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0c566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e.png)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演化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了地球的各个层面,包括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过程、地球的历史记录等。
地质学的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和矿物学: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矿物的分类和特征。
岩石和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2.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地震波和地磁场等。
3.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成过程,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貌学研究地球的外部作用力和地表流动的水体对地形的影响。
4. 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地球内部力学过程。
地质力学为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等现象提供了
物理解释。
5. 地层学:研究地质记录的时间序列。
通过研究地层的堆
积规律、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
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6. 地球历史和古环境: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古环境变化。
通过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过
去的环境条件和生物演化过程。
以上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
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资源的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e21b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1.png)
地质基础知识第⼀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节岩⽯学基础知识⼀、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定的物理性质和⽐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然⾦、⾃然铜、⾦刚⽯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解⽯等。
某些⼈⼯合成的矿物,如⼈造⾦刚⽯、⼈造⽔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英、长⽯、⽅解⽯、⿊云母、⽩云母、⾓闪⽯、黄铁矿、⾚铁矿和铝⼟矿等。
⼆、岩⽯岩⽯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下聚集⽽形成的,⾃然界中有些岩⽯是由⼀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理岩是由⽅解⽯组成;⽽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英、长⽯、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物遗骸组成。
岩⽯具有⼀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较,岩⽯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属、⾮⾦属矿产(如煤炭、⽯油等)绝⼤多数蕴藏于岩⽯之中,与岩⽯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然界中岩⽯种类名⽬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称⽕成岩,它是地壳下⾯存在着⾼温⾼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煤系地层,是⼀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
岩浆岩侵⼊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业价值;③侵⼊体硬度较煤层⼤,会妨碍采掘⼯作的正常进⾏,增加⽣产成本;④侵⼊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作⾯布置困难,甚⾄造成废巷等损失。
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 作为
![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 作为](https://img.taocdn.com/s3/m/eb86a9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0.png)
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作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地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基础,它主要由岩石、构造、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组成。
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是指地质基础中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地质体系。
这种类型的地质基础在地球地壳的构造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构造形态的形成和构造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着重介绍关于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的相关知识。
地质基础的短语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地形地质基础和岩石地质基础两大类。
地质条件形成的不良地基可能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地表塌陷、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地质基础的评价类别有轻、中、重、特重4类。
不同地形地质基础性质对地基基础类型要求不同,在建筑地基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地质基础的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评价,结合规范要求,根据工程用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安排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指导地基基础施工。
【岩石地质基础】岩石地质基础是建筑地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起到重要的影响。
岩石地质基础主要包括各种岩石类型、岩性、岩层倾向、岩层裂隙、岩石结构面等。
在建筑地基设计及施工中,需要对岩石地质基础进行全面、准确评价,以有效避免一些岩石地质基础的隐患。
岩石地质基础的种类和特性对建筑物的选择和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岩石地质基础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如钻探、爆破、挖掘、处理和加固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及调整。
【地形地质基础】地形地质基础主要是指地质条件对地貌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地质基础与建筑物的选址、造型、周边环境协调和城市风貌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形地质基础中包括地貌类型、地形特征、地貌起伏、地貌发育时代等。
在建筑地基定位和规划过程中,需要针对地形地质基础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建筑地基基础类型。
对于地貌起伏大、地势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质基础,需要加强地基处理和施工加固,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的意义】短语结构类型地质基础的认识和处理对于建筑地基评价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基础-李四光
![地质基础-李四光](https://img.taocdn.com/s3/m/64e3ac5d312b3169a451a43d.png)
一、地质基础本区位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凹陷的交接地带,或淮阳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前侧,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较明显,地层较齐全,断裂发育。
1、地层庐山地区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堆积了本区最古老的双桥山群。
该地层为泥质碎屑岩,厚度超过3,000米。
在此期间,又多次火山喷发,喷出大量酸性物质,呈岩流产出。
双桥山群受混合岩化作用,变质成片岩、片麻岩、板岩及混和岩等。
前震旦纪与震旦纪吕梁运动,是该期地层发生褶皱、断裂,与上覆的震旦纪系南沱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从震旦纪到二叠纪,整个古生代堆积总厚度约5,000米的浅海夹滨海相沉积,因为受家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的影响,产生一些假整合。
震旦纪沉积了滨海相南沱组砂岩和浅海相西峰寺组灰岩、硅质岩。
寒武系下统为王音铺组灰质页岩,属海湾-泻湖相;中、上统为杨柳岗组浅海泥质灰岩和白云岩。
奥陶系下、中统为仑山群和汤山群前海相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晚奥陶系,本区受地壳运日动的影响,使志留系下统与奥陶纪中统之间形成一假整合面,缺失奥陶系上统地层。
志留系主要沉积了砂质页岩、页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志留系末,地壳上升,直到泥盆纪晚期,才开始沉降,堆积了泥盆纪上统五通组滨海相砂砾岩和砂岩。
到石炭纪、二叠纪,地壳下沉,主要沉积了石灰岩。
以后因地壳上升,缺失二叠纪上统到白垩纪下统的地层,使二叠纪地层与白垩纪南雄组之间形成不整合。
中生代燕山运动对本区地史的发展影响显著,使古生代地层受到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变动,同时,一片断裂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产生混合岩。
到白垩纪晚期,山麓地带多堆积了巨大厚度的南雄组,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砾岩,胶结物富含钙质和铁质,属于陆相沉积。
第三纪主要是一个剥蚀时期。
第四纪分布广泛,均为陆相沉积。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庐山为一大致东北-西南向延伸的断块山,身体呈肾形,主要由前寒武纪地层构成,向两侧山麓逐渐变新,地层以中部出露最宽,向两端有所收敛。
根据地质、地貌的差异,可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分为南北两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的解释、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件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
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32、矿床: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
33、矿石:若有用矿物含量达到为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所能利用的程度那么这种岩石就称为矿石34、矿产资源: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35、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3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37、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38、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开面叫做断口。
39、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40、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主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41、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42、变质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以及搬运沉积和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3、风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4、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为剥蚀作用。
45、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46、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再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47、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
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48、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49、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50、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51、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52、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53、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二、填空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
4、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志留纪。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7、岩浆分异作用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8、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倾向就可求知岩层的走向。
因为两者始终是±90°的关系。
9、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10、沉积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1、沉积作用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13、地质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
14、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期(阶。
15、古生代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16、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盛,到二叠纪末期全部灭绝17、由两条倾向相背的正断层组成,其间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由两条倾向相向的正断层组成,其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地。
18、按照工业用途,矿产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19、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20、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外生矿床可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21、火山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汽液矿床和火山沉积矿床22、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3、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24、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25、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P)。
26、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
27、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根据 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28、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29、火山构造又称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30. 岩层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31、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32、构造运动按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3、从岩层产状的来看,岩层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4、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
35、褶曲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向斜。
三、单项选择1、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2、花岗岩属于(A)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标志某两个地质时代之间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称为( C )。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4、世界最早的成煤期为(B )A.侏罗纪;B.石炭纪;C.寒武纪;D.泥盆纪5、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6、黄铁矿属于( D )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7、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D )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六、简答题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
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