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讲义5(教师版26-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6-30回(教师版)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情节梳理填空】
颜良被斩后,沮授说是关羽所为,袁绍大怒,欲斩备。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信之而责沮授。

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沮授认为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乃为上策,袁绍不从,沮授叹息,遂托疾不出议事。

玄德随文丑同往。

(目的是探云长实信)
操为关羽请功,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并铸印送他。

操使计(弃粮、弃马以诱敌,设下伏兵,此计只有荀攸识破)击文丑,文丑军大乱,文丑挺身独战,射翻辽马,徐晃亦不敌,关公只三合,脑后一刀便斩文丑于马下。

(衬托手法)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

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将领龚都不战而败,愿让汝南于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羽得到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操。

操为留住关羽,先令辽来探其意,继而悬回避牌于门。

无奈,关羽挂印封金,将操馈赠之物全部留下,留下书信一封,带着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出北门往寻备。

【经典情节复述】
1、斩颜良诛文丑
备暂时投靠袁绍,绍欲进兵赴许都为之复仇。

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

颜良横刀立马,斩宋宪,劈续,败徐晃。

程昱举荐关公。

关公奋然上马,径奔颜良。

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云长一刀刺于马下。

颜良被诛,袁绍心痛,欲为颜良报仇,文丑应声而进。

关云长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操,解了操白马之围,操大驱人马掩杀。

关羽于战后得知备在袁绍处,义无反顾前去追随。

2、挂印封金
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立功,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关羽得知兄长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备亲笔信。

关羽把备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操告辞。

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操。

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

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

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备了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关公离开操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战场上和龚都演双簧,让对方诈败,夺得州县;瞒住两位夫人,
恐消息泄漏;给备写信,表达“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之意;离开时和操、辽告别(二人避而不见),光明正大。

挂印封金,护二位夫人出北门往寻备。

思考题2:关公离开时“挂印封金”,表明他什么时候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有忠义之心,“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

不贪图荣华富贵,不留恋浮夸虚名,忠肝义胆、光明磊落的英雄。

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情节梳理填空】
操见关羽去意已决,就索性送个人情给他,不让蔡阳阻关公,自领十骑相送,赠云长锦袍一领,黄金一称。

黄巾余部廖化降关公。

因为没有操的关文,各关守将均不敢放行。

关公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斩太守福、牙将孟坦;过池水关斩将卞喜;在荥阳斩太守王植;经滑州界到黄河渡口,斩夏候惇部将琪。

渡过黄河到袁绍地方。

乾报说玄德离绍往汝南投辟去了。

【经典情节复述】
1、千里走单骑
关羽降前与之有三约,其中言明他日寻得备即辞去。

当得悉备兵败后投在袁绍处,即挂印封金,留下书信辞别操,从出发,护送备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寻备。

因未得到操的文书,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迫不得已勇闯东岭、等五座关口,斩了孔秀、福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

(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终于与备兄弟主臣相会。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操得知关公离去,采取什么举动,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不让蔡阳阻挡关公,自领十骑相送。

赠云长锦袍一领,黄金一称。

操深敬关公不忘旧主的忠义之心。

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情节梳理填空】
关公欲斗追己之夏候惇,操连差二使及辽,令放关公。

关公一行经过卧牛山时,得黄巾宝部下关西大汉周仓。

关羽行至芒砀山,听说飞消息,十分高兴,立即前往古城会见飞。

飞以为关羽负义投降操,只接嫂嫂,却攻关羽。

忽然,蔡阳追兵又到,为表真心,关羽砍死蔡阳,兄弟俩才消除了误会。

关羽来到汝南见辟,备却又回到了冀州。

关羽到了冀州,备设计(以结连表为之计)从袁绍军中脱身。

关公中途收关平为义子,一行人取道卧牛山回古城,途中正好遇见了云。

此时公瓒已兵败身亡,云不愿跟袁绍,一直四海飘零,从此便跟了备。

备回到古城,兄弟三人才得以重逢,重新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袁绍见备领众往汝南而不回,大怒,想派兵讨伐。

谋士郭图告诉他,备还不足为患,操才是劲敌,不得不除。

绍派震为使往结策,攻打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飞在古城见到关公时为何举矛便刺?反应了飞什么样心情?关公是如何表自己清白的?
参考答案:因为关公背了备降,封侯赐爵,他误认为现在前来是招降自己,违背了当初的结义之情,也反映了飞的忠义之心。

关羽斩操将蔡阳以释。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情节梳理填空】
建安四年,策取庐江,败勋,招降豫州太守华歆,声威大震。

操见策羽翼渐丰,势力强盛,便将仁之女嫁给策幼弟匡,两家结亲。

操想方设法控制策。

策想当大司马,操不许,策恨之,常有袭许都之心。

吴郡太守许贡暗中派人给操送信,不料信使被策守江的士兵抓获并杀死。

不久,策在西山狩猎,被许贡的三位门客用毒箭射中,受伤而归,急忙派手下人找神医华佗医治,不想华佗去了中原。

袁绍派使震结连东吴拒操,策喜。

琅琊宫道士于吉为百姓散施符水,性急暴躁的策认为他妖言惑众,就将他斩杀。

受伤后本应静养的策因此急火攻心,疮口迸裂,不治身亡,临终前对权说:“事不决问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向权荐鲁肃(字子敬)。

鲁肃要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荐琅琊人诸瑾。

权拜诸谨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

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操封权为将军,兼任会稽太守。

【经典情节复述】
1、策之死
吴郡太守许贡暗中遣使赴许都上书操,言不可使策居守外镇,以除后患。

使者被防江将士抓获。

策观书大怒,假意请许贡议事,趁机绞杀之。

许贡有家客三人,欲为之报仇,趁策引军会猎于丹徒西山之时,行刺策。

策身被数枪,血流满面,被伤至重。

加之不满于吉妖言惑众,金创迸裂而死。

年止二十六岁。

临终前,召昭等人及母、弟至卧榻前嘱付,取印绶与权。

嘱曰:“倘事不决,可问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此后,权承父兄之志坐领江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结合全书相关容分析策的形象。

参考答案:策,字伯符,坚之子,权长兄。

三国时吴国的奠基者。

作为东吴的开山鼻祖,策心高志大,能屈能伸,敢于问津帝王之霸业(以玉玺借兵创下江东基业);礼贤下士,善于用人,江东人才乐于为其所用(太史慈、周瑜);骠悍刚烈,武艺出众,勇于身先士卒,绰号“小霸王”。

但其性情急躁,嫉恶如仇,勇而少谋,固执而听不进意见,最后终因麻痹大意,死于非命,寿祚不永。

思考题2:结合本回情节,分析鲁肃的形象。

参考答案:鲁肃“胸怀韬略,腹隐机谋”:鲁肃要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鲁肃所见,高瞻远瞩,与孔明隆中对之言,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鲁肃孝亲笃友,轻财好施:早年丧父,事母至孝。

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

瑜为居巢长之时,将数百人过临淮,因乏粮,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

肃即指一囷相赠,其慷慨如此。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怯乌巢孟德烧粮
【情节梳理填空】
袁绍得知权接受操的封号,怒而起兵七十万进攻,操派七万军队迎敌。

操军中无粮,困难重重,而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不宜速战的意见。

第一次交锋,操军大败。

两家在官渡对峙,各施攻术。

袁绍虽粮多将广,但人心不齐,他自己也优柔寡断而多疑,多次坐失良机。

袁绍派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守乌巢屯粮之所;不听许攸分军击的建议,反疑责许攸子侄作奸犯科,许攸弃绍而投奔操,献计操领兵火烧乌巢,操从之。

沮授急谏袁绍派重兵守乌巢,绍不听。

袁绍只派奇领兵一万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因郭图从中挑拨,郃、高览败而降操。

袁绍军损兵折将,又失了粮草,军心惶惶。

操从许攸计,作速战起兵,大破绍军。

袁绍全面溃败,只带着八百单骑,回到冀州。

操获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而尽烧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杀而厚葬之。

【经典情节复述】
1、官渡之战
建安5年,袁绍屯军于乌巢,70万大军逼至官渡。

操守官渡,军力渐乏,粮草不继。

这时袁绍谋士许攸献计分兵攻,其计未被采纳,反而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而受袁绍怀疑,一怒之下投奔操。

操得知乌巢屯粮大将淳于琼好酒,于是采纳许攸之计火烧乌巢。

袁绍得知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操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

操烧毁乌巢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郃投降了操。

军乘势大败袁军。

袁绍仓皇地带了八百骑兵退走。

2、跣足迎许攸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袁绍很冷淡。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信给袁绍,说许攸家人犯法被逮。

袁绍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操。

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

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

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3、许攸问粮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操。

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

攸说明来由,并问军军粮多少。

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为奸雄。

操就附耳说只有此月粮。

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

而后,攸出谋取乌巢,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使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高考真题•2010】《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一方面,操礼贤下士(xiǎn跣足——赤脚),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思考题2:试总结“官渡之战”袁双方胜败的原因。

【袁绍】
1、性格、能力缺陷:外表宽容,心猜忌(怀疑许攸、忌杀田丰);好谋无断(沮授、田丰、许攸的进言均未被采纳,却偏听偏信郭图谗言。


2、用人不当(用酒徒淳于琼驻守乌巢重地),反而使谋士、大将纷纷投奔操。

3、部不团结:门下的谋士们互相嫉妒、互相谋害,不能齐心协力共事袁绍。

废长立幼更加重了危机。

【操】
1、善于用人,善于决断:毅然采用了许攸的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速战起兵,大败袁绍。

2、善于获得人心、稳定军心:焚书宽赦暗通袁绍的手下,不予追究;对不降的沮授、审配,操杀而厚葬之。

思考题3:“官渡之战”大获全胜后,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将所得金银缎匹,给赏军士;
获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而尽烧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杀而厚葬之。

作用:收笼人心,让手下人死心踏地替他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