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渗漏处理论文

合集下载

岩溶地区水库土坝渗漏治理技术探索

岩溶地区水库土坝渗漏治理技术探索

岩溶地区水库土坝渗漏治理技术探索摘要:岩溶地区土坝常见的病险形式有坝体渗漏、坝基渗漏、绕坝渗漏等,其治理措施和技术工艺复杂多样,本文根据多年从事水库除险加固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以工程实例分析总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方法。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坝,防渗,灌浆Abstract: the main karst area of common forms of the dam seepage path have leakage, so that the leakage around the dam leakage, etc.,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and technical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actice problem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main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methods.Keywords: karst region, volumetric, seepage control, grouting1、岩溶地区土坝地质条件概述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贺州市北端,县境四周皆为群山环绕,西面西岭山属都庞岭余脉,从西北绵延至西南;东部属萌渚岭余脉,峰峦起伏;北面为黄沙岭;南面为金子岭和蚊帐岭主峰;中部平原、丘陵交错。

全境地貌属丘陵小盆地地形,地质结构属典型的石灰岩溶地区,故决定了其易于筑堤坝,又容易存在渗漏隐患的特性。

2、岩溶地区土坝常见的渗漏病险原因从我县筑起了70多座中小型水库情况调查发现,施工时对坝基未进行处理或清基不彻底,建坝技术含量低,填土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建坝后形成渗漏隐患。

岩溶地区渗漏分析与处理1.1

岩溶地区渗漏分析与处理1.1

岩溶地区渗漏分析与处理1.11 前言 (2)2 岩溶区水库渗漏的防渗方法 (3)2.1 岩溶发育特征 (3)2.2 岩溶区渗漏分类。

(3)2.3 岩溶区渗漏原因 (4)2.3.1 坝体渗漏主要原因 (4)2.3.2 坝基渗漏主要原因 (4)2.3.3 绕坝渗漏主要原因 (4)2.4 岩溶区渗漏分析 (5)2.5、岩溶区渗漏方法 (5)2.5.1 对坝基泉水的处理 (6)2.5.2 对坝基处溶洞、竖井及溶蚀裂隙的处理 (7)2.5.3 溶洞和漏斗的处理 (8)2.5.4 库区渗漏的常用处理措施 (11)3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岩溶地区渗漏分析1 前言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修建的大坝愈来愈多,地质条件良好的坝址也越来越少。

目前,许多大坝修建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在此筑坝,其基础处理、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极为重要,同时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

文章介绍了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措施,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岩溶地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以及岩溶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岩溶水库渗漏勘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勘测技术和理论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

其中水化学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流沙河中上游拟建的永定桥水库,为防止渗漏,在岩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坝区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特进行了坝区天然水水化学特征的调查,以便为进行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水化学综合研究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宏量组份、稀土元素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1]。

水库渗漏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这一问题更为突显。

对水库渗漏形式、渗漏发生部位以及渗漏量评价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效益,甚至成败。

工程地质条件对岩溶地区渗漏的影响甚是严重,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过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其中坝型为土石坝的居多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省投资因此挡水坝的型式多数是土石坝。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案例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案例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案例
岩溶水库是一种建于石灰岩储层中的水库,其建造相对于一般土质水库更加困难。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是建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某岩溶水库工程为例,来介绍一下这种类型水库的渗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某岩溶水库工程总体规划为蓄水量为50万立方米,大坝高度为33米,坝顶宽度为6米,坝顶长为315米的拱坝型水库。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水库坝体渗漏的情况。

经过检查,发现渗漏主要集中在坝体的岩溶裂隙、裂缝及剥蚀孔洞等地方。

为了解决渗漏问题,工程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采用了加固措施:对渗漏严重部位进行加固,采取了注浆、封堵、补缝、填洞等方法,加强了坝体的密闭性。

2. 采用了隔水措施:在坝体内部设置隔水帷幕,防止地下水渗漏到坝内。

3. 增加了监测措施:采用了高精度水准仪、压力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对坝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渗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岩溶水库工程也得以平稳推进。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建造这种难度较高的水库时,渗漏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需要工程师们全面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范和解决。

- 1 -。

灿柯水库岩溶区渗漏分析与治理措施

灿柯水库岩溶区渗漏分析与治理措施
作 者 简介 :卢晓鹏 (9 6 ) 16 年一 ,男 ,云南 昆明人 ,高 级工 程师 。 项 目:2 1 0 2年度 云南省 水利科 技 项 目。
水利 技 术 监 督
2 1 年 第 5期 02
主 要 为粉 质粘 土含碎 石 。库 区构造 较为 复 杂 ,节 理 裂 隙 发 育,岩石 较为 破碎 。库 区主 要 由碳 酸 盐岩 组
水 主 要 以岩溶 水为 主 ,其 次为基 岩 裂 隙水和 孔 隙潜 水 。由于库 区地 处盘 龙河 右岸河 谷 陡倾 斜地 形斜 面 上 的面积 稍稍 偏 小的径 流 区 内,并构成 完整 的水 文 地 质 单元 ,而斜 面上 地形 高差 较大 ,岩 溶发 育深 度 较 深 ,库 区地 下水深 埋 ,地 下水径 流 带深度 大 。库 区地质 情况 见 图 1 。
【 中图分类号 】 T 6 7 3 【 V9.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35 (0 2 5 0 5 — 4 0 8 10 2 1 )0— 0 6 0
在岩溶地区兴建水库工程 ,水库渗漏常常是其 主 要 工程地 质 问题 ,因此 应加 强对 前期 地质勘 探 的 投 入 和对 库 坝 区水 库 渗 漏 问题 进 行 专 门的 地 质 勘
灿 柯水 库库 区位于 盘龙江 河谷 斜面 上 ,峰丛 洼 地 、溶蚀 谷 地发 育 ,相对 高差 一般 约 2 0余米 ,库 5 东岸 为垄 岗状低 山,坝址 区溪 沟较 为顺直 ,河床 底
宽约 1 ~ 1m , 坝 址河段 呈不对 称 的 “ ”型 谷 , 0 5 V
库渗 漏处 理是 其 中典 型一例 。 灿 柯 水 库 位 于 云 南 省 马 关 县 北 面 坡 脚 镇 灿 柯 村 ,距 马 关县 城 直 线距 离 5k 。水库 原 设计 坝 高 0m

关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探讨

关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探讨

关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探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公路的建设中隧道的施工是整个公路建设的重点工作。

其中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地质问题就有岩溶的处理,隧道中存在的岩溶会使得隧道开挖面出现突泥或者涌水的现象,导致支护结构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等问题,则会阻碍公路施工的进程,妨碍施工的安全并且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所以要合理分析公路施工中隧道岩溶的处理技术,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完成。

标签:公路施工;隧道岩溶;处理技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溶岩是可溶性岩层受到了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沉积作用、化学侵蚀、机械的损坏以及崩解作用等损害,之后经过这些作用而形成的地下的或者地表的一种溶蚀现象。

在隧道施工中出现这种溶岩的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公路施工的进度且会降低施工的安全性能,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处理隧道中的岩溶。

本文主要分析岩溶处理的原则,以及处理岩溶的科学技术。

1隧道岩溶处理的原则分析对于出现在隧道施工中的岩溶现象,需要首先合理的分析岩溶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以找到科学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措施。

岩溶是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通过相关的化学作用、机械的沉积、搬运和破坏的作用以及崩解作用对可溶性岩层进行长期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地下溶蚀的现象。

通过分析岩溶的概念,可以得知岩溶产生所具有的条件是:一是地层结构以及地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由于在岩层的发育过程中溶岩的结构以及形状等,并存在断裂、节理或者褶皱等现象,以及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使得发育的程度有差别。

一般来说岩层具有的背斜结构发育的强度要低于岩层的向斜结构,其中背斜结构的核部岩溶的发育要低于两翼的发育程度,而向斜结构中两翼处的发育程度要低于核部的发育程度。

所以当隧道施工中经过溶岩的不连续面的时候,例如经过地层的断层处、节理或者有裂缝的地方,则会出现暗河或者溶洞等现象。

二是岩溶产生的物质条件是具有可溶性的岩石。

当隧道的施工经过具有石膏、白云岩、芒硝或者石灰岩的地层的时候,当这些物质和地下水发生化学作用之后会产生溶蚀的现象,其中的白云岩发生作用之后会产生严重的破坏。

202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与灌浆处理技术范文1

202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与灌浆处理技术范文1

202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与灌浆处理技术范文 0引言 岩溶又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

在岩溶地区建设水利工程,坝基渗漏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岩溶坝基的渗漏问题研究,但是,至今尚无有效的手段避免渗漏问题出现。

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岩溶坝基补漏技术,及时排除渗漏问题。

灌浆技术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补漏技术,尤其是在岩溶坝基中,其解决渗漏问题的效用十分明显。

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 1.1坝基渗漏坝基渗漏是岩溶坝基最常见最普遍的渗漏问题,其不仅会给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还会造成水资源流失,对坝底或岩土中的颗粒的冲刷作用加强,引起坝基底部部分岩体发生化学溶解,致使坝基受到侵蚀。

在长时间作用下,坝基就会出现失稳的情况。

比如,高岩水库、崔家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均存在坝基渗漏的问题,并且长期存在这一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效益都带来很大影响。

1.2绕坝渗漏绕坝渗漏从根本性质而言属于地质问题,其会降低坝肩岩体的稳定性,在某些不因素作用下,整个大坝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因此,需要对绕坝渗漏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精确计算渗漏导致的水资源渗漏量,从而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比如闹德海水库,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受到绕坝渗漏这一问题的困扰,虽然进行过帷幕灌浆补漏处理,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较长时间之后,绕坝渗漏的问题又重新出现,给相关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我国还有不少岩溶坝基受到绕坝渗漏问题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对帷幕进行处理,是难以根治渗漏问题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渗漏部位修复,才能切实排除这一问题。

2岩溶坝基灌浆处理常见技术 2.1高压灌浆岩溶坝基而言,由于其地层中黏土含量较大,部分还存在砂砾、砂石等,在长期高压作用下,难以保持稳定。

因此,需要采取高压灌浆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灌浆实验,在压力超过 40kg/cm2之后,部分溶蚀夹泥逐渐被推挤到帷幕的有效区域之外,少去的溶蚀夹泥的空间被水泥浆全部填充。

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通常情况下,在岩溶地区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由于受到该地区的地质特点限制及影响,需要加强对深基坑内的止水帷幕力度,通过提升深基坑止水及降水水平,提高深基坑支护水平的同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但由于受到部分因素影响,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因出现渗漏等情况导致整体支护过程及质量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对施工安全也产生极大威胁,导致工程及其周边环境出线工程事故。

本文通过结合实例分析后得出产生的渗漏主要部位多为支护桩与止水帷幕,因此本文根据实例对其渗漏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该渗漏情况提出几点处理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及安全水平提供有利基础。

关键词: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处理措施由于在具体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连通溶洞、软土地基以及岩溶塌陷等现象的影响,极易出现基坑渗漏等情况,施工单位不得不在进行止水帷幕、支护桩施工的同时加大对渗漏情况的重视与关注,一旦发现渗漏情况应立即对其渗漏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施工设计要点及其他相关资料及时找出防治措施并加以处理,进一步降低渗漏情况的发生概率,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顺利进行。

一、建筑工程概况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8087m2,总建筑面积193595m2,规划酒店、写字楼及公寓楼7栋,11-14层,高42-52m,有地下室3层(整体地下室),基坑深度14.7m,局部15.7m(电梯井),为桂林市少有的超深基坑,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场地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东侧和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北侧有建筑物,西侧为临时门面和道路,没有开挖放坡的空间。

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冲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

本工程场地分布特殊性土含卵砾石粉质黏土和含粉质黏土卵砾石,为细粒混合土和粗粒混合土。

该混合土分布广,厚度大,其成分复杂多变,各种成分粒径相差悬殊,其性质变化很大。

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渗研究综述

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渗研究综述

n s ,s e a e c a a t r t s a d s e a ec n i o c ,i e k r t r a An t d ut b e t a me t a u e f e k g im e p g h r c e si n e p g o d t n e t n t a s e . i c i h a d i ma e s i l e t n a r me s r so a a e l
Sum m a y O n Re e v i r t s e g nd a i— s e g e e r h r s r o r ka s e pa e a nt — e pa e r s a c
ZH A o Rui .X U 0 M
( tt e a oaoy o o a ad P e e t n & Ge e vrn n P oe t n fCh n Ge h z r rv ni o o n io me t rtci o e g u o iest o c n lg y
f r i i mpe ai e f rt e al d a a y i ft e la g ft e r s r o ra e o e, t s i r tv o he d t ie n l ss o h e ka e o h e e i r a,patc l ry i he r s r oi e k g e h — v ri u a l n t e e v rl a a e m c a
C e g u6 0 5 Sc u n h n d 0 9, i a ) 1 h Ab ta t T eK nt ra o rs ror e k g n f h jr n ie r gg o gc l rbe o s u t n o w tr s c : h a e f e ev i l a ei o eo ema g e n e l ia p o lms nc n t c o f a r a a s t oe n i o i r i e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相关推荐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1、工程概况岩口水库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火石岗乡团山村境内,距仁怀市城区57km。

水库座落于桐梓河左岸一级支流石门坎沟上,库区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为在岩溶洼地内利用粘土防渗层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而形成的岩溶水库。

水库无大坝,库首为低矮垭口;水库无泄洪建筑物;放水建筑物为库内渠道,渠道从库尾引水至库首后,通过垭口底部放水隧洞引出库外。

该水库流域面积0.3km2,总库容为17.0万m3,为小型水库,工程主要任务为集镇供水,解决火石岗乡集镇居民1750人的用水要求。

岩口水库四周及底部均通过防渗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蓄水,防渗铺盖为粘土料,现周边铺盖均有破损、开裂现象,跨塌严重。

水库蓄水后,部分铺盖被库水淘蚀、冲刷,且库底岩溶发育,铺盖防渗效果较差,现库水沿库底溶隙及库岸岩溶通道产生渗漏,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岩口水库库区中后部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受侵蚀作用的影响,岸坡支沟发育,局部形成侵蚀台地;库区中部至库首出露强溶岩层,该区地表溶沟、溶槽发育。

落水洞分布于水库库首岸边一带,与地下暗河相连。

地表水多就近潜伏为地下径流,为浅切中山岩溶洼地地貌。

库区中部至库首段出露二迭系下统栖霞组中至厚层灰岩等强岩溶层,地下发育有岩溶通道。

现场调查分析,库内发育有3个规模不等的落水洞(LD1、LD2及LD3),地表落水洞与地下暗河相连。

库水主要沿库盆底部岩层层面、溶蚀裂隙面及岸边落水洞渗漏至地下暗河,于桐梓河岸边的硝厂坝出水溶洞排出。

由于地表溶隙、洼地、落水洞等发育,溶穴孔洞等呈筛状分布,且与地表连通性较好,加之工程为典型的封堵地表岩溶通道和利用库岸粘土防渗铺盖的地表岩溶水库,填筑粘土铺盖时,对沉积在库底的密实粘土层大量取用,局部淘槽深挖致使库底粘土铺盖层被剥离。

库首及库岸粘土防渗层由于施工质量较差和库水长期反复淘刷,且长期暴露于水面以上,在人为活动和日晒雨淋共同破坏作用下,铺盖层破损、开裂、跨塌严重,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岩溶渗漏治理方案

岩溶渗漏治理方案

岩溶渗漏治理方案引言岩溶渗漏是指地下水在岩溶地质中的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溶地层的特性,地下水会通过岩层中的裂隙、孔隙或洞穴等途径进入地面表层,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岩溶渗漏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岩溶渗漏的治理方案,包括表面封堵技术和地下封堵技术两个方面,以期为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表面封堵技术表面封堵技术主要针对岩溶地貌表层的裂隙和洞穴,采用物理隔离和化学固化的方法来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常用的表面封堵技术包括:1. 岩溶裂隙填缝岩溶地层中的裂隙是地下水渗漏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填缝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填缝材料可以选择环保性较好、黏性强的聚合物材料或水泥浆料,将其注入岩溶裂隙中并固化,使裂隙密封,阻止地下水渗漏。

2. 表面覆盖通过在岩溶地表覆盖防渗材料,如聚乙烯薄膜、土工合成材料等,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防止地下水直接渗漏到地表。

此外,表面覆盖还可以起到保湿、抑制蒸发的作用,有效减少地表水分流失。

3. 洞穴封堵针对岩溶地貌中的洞穴或孔隙,可以采用填充物质、回填或喷浆等方法进行封堵。

常用的填充物质包括水泥、岩溶砂浆等,通过填充洞穴或孔隙,防止地下水通过这些通道渗漏,并加固地质结构,提高地下水的封闭性。

地下封堵技术地下封堵技术主要针对岩溶地层中的深部裂隙和洞穴,通过注浆、封堵等方法来修复并加固地下水渗漏点,控制地下水的渗漏。

常用的地下封堵技术包括:1. 注浆封堵注浆封堵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封堵技术,通过在地下水渗漏点注入聚合物注浆材料,填充深部裂隙和洞穴,形成固化屏障。

注浆材料可以选择力学性能良好、固化时间短的材料,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和注浆参数。

2. 预应力锚杆加固对于地下水渗漏点附近的深部岩体,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技术来加固岩体,从而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预应力锚杆通过在岩体内注入高强度钢筋,增加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降低渗漏风险。

3. 聚合物砌块封堵聚合物砌块封堵是一种创新的地下封堵技术,利用具有很高密实度和韧性的聚合物砌块填充洞穴和孔隙,形成连续的固化层,从而达到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浅谈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

浅谈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
自 &$ 世纪 "$ 年代起云南省先后在岩溶地区修 筑中小型水库八十余座但由于这些水库在修建时 限于当时条件多数未经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而修 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较薄弱大部分水库都存
在严重的渗漏问题 为了促使这些水库的水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更好地造福于民云南省在岩溶地区水库渗 漏处理上进行大胆探索采取了许多种方法对水库渗 漏进行处理取得了一些防渗处理的资料总结出了一 些成功的经验 本文结合近年来云南省岩溶地区水库 的防渗处理工程实践谈谈在岩溶水库防渗帷幕设计 施工上的几点体会
根据帷幕轴线与拦河大坝之间的位置关系防渗 帷幕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Z5#!平面帷幕布置方式 Z5#5#!直线式
直线式是 帷 幕 垂 直 于 河 谷 平 行 大 坝 轴 线 方 向
适用于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直接隔断渗水通道是坝 基防渗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往往达到立杆见影的效 果 如曲靖市花山水库师宗县溜子田水库寻甸风 龙湾水库蒙自县庄寨水库师宗县东风水库等防渗帷 幕轴线就是此种形式 Z5#5&!前倾式
中图分类号 #&..LN())))文献标志码 I))))文章编号 *++',(--(.+*/+0,++-,+(
$5:2@484=C3:3?852325O?:5:;<25;24D:=:>C :8P453>4524
/30122C:G6;M cd.HNH6;M 204U8H
:8$$%$ &%'()!*$+(),%$-.%$/ 0./)*1*2()5$6#$(()#$6 !*5 9'/5 ;8$<#$6 "-$$$$ !"#$%
&5Z!选择合理的防渗帷幕灌浆设计参数

东庄水库岩溶渗漏与防渗研究进展

东庄水库岩溶渗漏与防渗研究进展

坝渗漏,为溶隙型渗漏 ,对水库的防渗方案宜采用坝基 防渗与坝肩延伸 防渗 方案。
关键词 :东庄水库 ;岩溶 ;渗漏 ;防渗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 2 5 ;T V 6 9 7 .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1 2 1 1 ( 2 0 1 5 ) 0 5— 0 6 7 1 —0 6
李清波 ,万伟锋 ,王泉伟 ,周 益 民,戴其祥 ,邹剑峰
( 黄河勘测 规划设计有 限公 司,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3 )

要 :东庄水库渗 漏问题是制 约东庄 水库 建设 的三大技 术 问题之一。回顾 了 6 O余年勘 测设计历程及 各个
阶段 关 于岩溶渗漏 问题的认识 ,对 2 0 1 0年 以后新一轮勘测设计 工作取得 的成果进 行 了总结 :东庄水库 工程 区不具备发 育古、老岩溶的背景条件 ,主要 为 第四 纪以来 沿河谷发 育的近代 岩溶 ,没有连 通的 管道 系统 ,
大量的地质勘探和专题研究 , 对岩溶渗漏问题有 了一
些新的认识 , 进一步论证 了“ 东庄坝址具备成库建坝条 件” 这 一 重要结 论 引。
有6 0余年 , 种种原 因致使工程 6次停滞 或搁浅, 立项 之路艰辛而漫长。制约和影响东庄水库立项建设主要 有三大技术难题或问题 ( 开发任务、 岩溶渗漏 、 泥沙 ) , 其中, 东庄 坝址 前 2 . 7 k m 碳酸 盐岩 库段 的岩 溶 渗漏 问 题是 成 库建 坝 的关 键 技 术 难 点 。多 年 来 , 国 内勘 测 设
较弱 , 岩体 透水性 总体上 不强 , 岩溶 渗 漏 问题 不 大 。此 外, 对 于 工程 区所 处 水 文 地 质 单 元 和 区 域 “ 3 8 0 ” 岩溶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论文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论文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摘要:在岩溶地区建坝,岩溶水库的渗漏是首要的水库工程地质问题;而砾岩岩溶相对研究广泛的碳酸盐岩溶来讲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本文以铜头水电站水库为例,分析研究了砾岩岩溶的特点、发育规律以及水库渗漏评价。

关键词铜头电站砾岩岩溶水库渗漏1.基本条件铜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境内。

装机容量4×20MW,坝高75m,水库正常蓄水位760m,库容0.225亿m3。

水库所在河谷(宝兴河)自北西向南东流经工区,枯水期河水位为700m。

如图1所示,水库左右两侧分别有双石河及老厂河两条低邻谷存在,距水库的最短距离分别为7.0Km 及6.0~8.0Km。

图1 工区水系及岩溶水流向分析示意图2.与岩溶相关的地质条件概况工区位于龙门山前山褶断带内,主要构造有芦山向斜及双石断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西南段分支断裂)。

芦山向斜走向N25°E,延伸长度87Km,两以基本对称,岩层倾角21~30°,水库位于该向斜的北西翼。

双石断层总体产状N25°E/NW<45°,属压扭性断裂在库尾朱砂溪处横穿水库。

水库区库尾~库区中部出露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天马山组(K1t)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粘土岩、砂岩等非可溶岩石。

库区中部~库首依次出露白垩系夹关组(K1j)、关口组(K2g)及下第三系名山群(E1-2mn)为一套巨厚古洪积扇堆积的砾岩。

组成砾岩的砾石与胶结物含量分别60~70%及40~30%,孔隙式胶结;砾石成分以灰岩~白云岩类岩石为主,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或钙泥质为主,为一套可溶性岩石。

3.砾岩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工区白垩系及下第三系砾岩之砾石成分以可溶性的灰岩~白云岩为主,具粗粒结构的明显特征。

其岩石化学分析成果见表1。

工区砾岩化学成分表据有关资料,灰岩的CaO/MgO>22,白云岩的CaO/MgO<2.由表1可知,本区砾岩CaO/MgO为4.63-9.74,其可溶性介于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由此本区岩溶发育规模亦应小于灰岩地区岩溶。

岩溶地区某水库坝址渗漏检测及处理实践

岩溶地区某水库坝址渗漏检测及处理实践
云岩, 无构造发育, 岩层产状整体为 N8° ~ 12° E /
该水库于 2019 年完成渗漏处理。 目前, 下游
大; 输水隧洞内原渗漏点已完全消失, 帷幕上、 下
一定范围, 以 2 m × 2 m 的间距进行测试; 2) 右岸
在右岸斜坡帷幕线至库区以上 400 m 范围, 以 2 m ×
2 m 的间距进行测试。 根据检测范围建立两种不同
的电流场, 分别为左岸至坝后的电流场、 右岸至输
水洞的电流场。 在下游量水堰和输水洞内, 各布置
1 个供电感应器 A, 同时 在 库 区 内 离 查 漏 区 域 约
目前针对水库渗漏问题的处理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
的重视。 在工程实践中对渗漏部位、 渗漏原因的识
别以及处理方案的选择是渗漏处理的关键。 一般而
言, 水库渗漏类型主要为沿岩体层面渗漏、 构造破
碎带渗漏、 岩溶通道渗漏、 坝基肩接触带渗漏 [1] 。
本文以某水库为例, 在对水库区域进行充分的地表
地质调查后, 通过物探结合钻探、 由整体到局部、
围附近地表可见的渗漏孔洞进行自流灌注封堵处
理, 然后对右岸趾板区至灌浆平硐的帷幕质量进行
检查, 并根据压水试验情况进行补强灌浆处理; 重
点为①、 ②号伪随机电位差异常区, 即溢洪道及隧
洞两侧附近区域, 最终经钻探验证, 溢洪道中部钻
孔在 756.0 ~ 766.0 m 高程及溢流堰基础接触带 770.0
据本工程实际情况, 结合已有的工程经验, 选择采
用伪随机流场法同时辅以钻探方式进行综合检测,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伪随机流场法
3.1 基本原理
图 1 电极布置平面图
3.2.1 左岸—坝后渗漏关系

再论东庄水库的岩溶渗漏问题

再论东庄水库的岩溶渗漏问题
态历 时 1 . 4 Ma B . P左右 。有 史记 载 以来 泾河 下切速 率 达到 1 . 5 5 m m / 年, 泾 河 的快 速 下切 使流 域 内现代 岩溶 发育 始终 处 于初 级 阶段一 裂 隙扩溶 阶段 。岩 溶 侵 蚀 、 排 泄 基 准 面均 随河 流快 速 下 切 而下 降 , 来不 及 向深 部 发展 , 没有 时 间形 成水 平 岩溶
散, 程 度较 微弱 。 泾河 流 域 碳 酸 盐 岩 主要 为 寒 武一 奥 陶 系地 层 , 寒 武系 碳酸 盐岩 主要 为 白云岩 夹薄层 灰岩 、 页岩 , 分 布 于
第2 8卷 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Re s o u r c e s En v i r on me nt& En g i n e e r i ng
Vo 1 . 2 8, No . 4
Au g. , 2 01 4
再 论 东庄 水 库 的岩 溶渗 漏 问题
总库 容 3 0 . 6亿 m 。
水 系 。地 块稳 定 抬升 与渭河 盆地 断 陷带 多次 沉 陷与 堆
积 轮 回控制 泾 河下 切 速 度 , 并 发 育 了五 级 阶 地 。研 究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泾河 发源 于 宁夏 泾源 县 老龙 潭 , 由长 武 县 进 入 陕 西境 内 , 干流 由彬 县 至泾 阳县 张家 山 山 口峡 谷 段 总 长 1 2 0 k m。东 庄水 库 坝 址 位 于 碳 酸盐 岩 峡谷 段 内 , 北 侧
察 资料 , 结合 近 4年 来 大 量 勘 察 研究 工作 , 在《 论 东 庄
水库岩溶渗漏问题》 一文基础上 , 对水库岩溶渗漏问题
作进 一 步分 析论 证 。认 为工 程所 处 区域 可溶 岩 在 古地 理沉 积 建造 环境 具 唯一性 , 区域构 造 有其 独 特性 , 区域 水 文气 候 与 国 内其 它 可溶 岩 区相 比有 差 异 性 特 点 ; 泾 河 为一 条 年轻 河 流 且 下切 速 度 快 , 水 库 区具 有 独 特 的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总干干渠上古岭隧洞出口~加旦良马隧洞进口段(桩号Z1+662~Z7+432)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了隧洞产生岩溶及岩溶水的原因,针对隧洞地质缺陷采用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洞施工;岩溶;岩溶水;措施1 工程概况情况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位于红水河中下游两岸。

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128.79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55.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0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40.11万亩,保障当地蓄、引水源所灌溉面积10.45万亩。

灌区分南、北干渠两个灌片,取水口位于乐滩水库坝址上游左岸约1.2公里处,通过总干渠由乐滩水库引水灌溉。

2 岩溶及岩溶水对隧洞的危害主要分为4种类型:①洞穴的存在使建(构)筑物全部或部分悬空,极大地降低了隧洞的使用可靠度;②岩溶水,特别是当CO2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洞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洞的使用寿命;③洞穴堆积物因松软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洞的稳定;④隧洞中地下水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被破坏,也是造成隧洞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正确处理溶洞对隧洞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处理措施岩溶问题对隧洞施工而言,归纳起来是水、溶洞洞穴及其充填物的危害,应按其性质及其与隧洞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1 地下水的处理在隧洞施工中,以往对地下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大量地下水的`流失。

隧洞中地下水的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塌陷,造成隧洞结构的不稳定。

因此,必须对这种大涌水量的岩溶水进行防治。

采用以堵为主的防水原则,防止地下水在隧洞中渗漏和漏失。

主要技术措施是在隧洞防水地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全断面预注浆、裂隙注浆、喷射混凝土等,尽快将渗水通道堵住。

如地质预探含水量较大,可能有涌水出现时,宜采用全断面预注浆的方法,将水流封堵在开挖面之外,即在隧洞周边打孔,以高压的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注入岩石裂隙,使隧洞沿周边形成一个密封环;若含水量不大,开挖后在出水点进行局部裂隙注浆予以封闭;渗漏水不多时,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即可防止残余水浸湿。

岩溶区排泥库泄(渗)漏应急处置探讨

岩溶区排泥库泄(渗)漏应急处置探讨

岩溶 区, 为 了降低 选矿 产 生 泥 浆排 放 运 输 成 本 , 排 泥 库 只 有 就
近 建 在 矿 区 附近 且 库 溶 不应 小 于 2 0 0 0  ̄1 0 4 瑚 .岩 溶 区 选 址 建
库 是 矿 山 开 采 运 营 的前 提 条件 , 也 是 矿 山 企 业 生 存 的根 本 因



图 1 排 泥 库 与 应 急 池 平 面 示 意 图
泥库 泄 ( 渗) 漏应 急 抢 险 , 排 泥 库 的泄 ( 渗) 漏有两种方式 : ( 由 于建库库岸 ( 周边 ) 围岩 未得 到 彻 底 清理 或 施 工 工 序 不 当 . 如
环库 路 修 建滞 后 .在 环 库路 修 建 过 程 中需 要 爆 破 导 致 岩 体 滚 落或 爆破 振 动 导致 围岩 滚 落 造 成 将 已铺 好 的 土 工 膜 或 土 工布 破损 , 因而 引起 库 内的 泥 、 水往 地 下渗 漏 、 侵蚀 、 扩 展 与 下伏 岩
对 于 库 底 覆 盖 层 厚 度 一般 小 于 1 0 m 时, 下伏基岩岩溶、 地
次液 面 下 降 值 。 从2 0日 2 4 日每 天库 内液 面下 降 量 均 为 4 c m. 与 此 同时 , 调配灌浆设备 、 水泥 、 水 玻 璃 等 抢 险物 资 , 施 工 单 位 近 百 人投 入 抢 险 工 作 .立 即 成 立 抢 险 专 家 组 并 进 行 各部 门有
者 本 次重 点 研 究对 象为 排 泥 库 渗 漏
2 工程实例
2 . 1 工程 概 况
某 某排 泥 库 建 于一 天 然 的 岩 溶 洼地 内, 洼地 最低 处 标 高
为8 3 7 . 5 0 m.事 发 时库 内堆 载 标 高为 8 9 0 m ( 库 内液 面面 积 为 2 2 x l O a m ) , 拟 闭库 标 高 为 9 4 0 m( 库 内液 面 面 积 为 3 7 x 1 0 4 m ) , 总库 容 为 2 l 6 l × 1 0 4 m ’ 。 库 内设 有 3个 竖 井 与排 水 隧 洞 相连 。 在 隧洞 出 口设 有 应 急 池 ( 见图 1 ) 。 库 内主 要 出露 石 炭 系 中统 大

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探讨

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探讨

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探讨摘要:喀斯特岩溶地区虽然有着良好的水库修建地形条件,但是却必须要面临严重的渗漏问题,修建好的水库经常出现库底塌陷落水、库岸坍塌渗漏、渗漏淘浊坝体等问题,对于水库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水库;防渗处理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而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全国各地也加大了水库的修建和已建水库的除险加固。

但是很多水库在修建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地址勘察。

使得很多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水库渗漏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渗处理措施。

一、水库防渗方案类型一般情况下,针对水库的防渗处理主要有几种:粘土水平铺盖、垂直防渗帷幕、砂浆或混凝土封堵、围堤或围井等。

其中,如果坝基为砂卵砾石层,就要优先使用粘土水平铺盖进行防渗处理;如果是水泥灌浆形成的防渗墙体或者截水帷幕,就要优先使用垂直防渗帷幕进行防渗处理;如果是库区断层破碎带或者溶洞,就要优先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封堵进行防渗处理;如果要对库区落水洞或者其他垂直渗漏通道进行围堵,就要使用围堤或围井的防渗处理措施。

其中针对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水库的防渗处理,尤以防渗帷幕的施工效果最好。

二、防渗帷幕的设计原则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帷幕,指的是针对水库坝址区拟定的防渗轴线上,通过钻机钻孔、孔内注浆等方式对溶浊裂隙、洞穴、岩溶通道等的渗漏问题进行封闭,使岩石内部形成连续的阻水体,进而有效避免水库出现渗漏问题。

(一)全面调研水库渗漏部位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在正式开始进行防渗帷幕的设计之前,不仅要对水库的渗漏部位进行明确,还要对渗漏部位的地址条件以及水文条件,采取一系列勘察手段来了解喀斯特岩溶发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育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防渗帷幕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裂隙岩体渗流管理论文

裂隙岩体渗流管理论文

裂隙岩体渗流管理论文1、引言随着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加,其影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地下裂隙岩体,并且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与裂隙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使得人们对裂隙岩体的工程及开采特性备加关注。

随着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裂隙岩体所赋存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及其所诱发地质灾害的多变性,于是刘继山、仵彦卿、柴军瑞、黄涛等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裂隙岩体赋存地质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课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裂隙岩体中存有地下水,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随着时间、空间而发生着复杂的动态变化,其中裂隙岩体中渗流的热学效应(渗流对温度的影响机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方面。

2、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的基本理论对于裂隙岩体渗流的热学效应的分析,首先应先了解岩体渗流的基本理论。

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各个裂隙中均含有水,而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所谓渗流是指含空隙(孔隙、裂隙等)介质中流体(液体、气体)通过空隙的流动[1]。

地下水的流动是最典型的渗流现象,裂隙岩体中地下水的渗流特性体现了渗流理论的主体特征。

2.1达西(Darcy)定律达西定律的最初表达式[2](Darcy,1855年提出):式中,为渗流速度,K为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为渗透水头H沿渗流方向的梯度。

上式表明,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成线性关系,因此达西定律也被称为现行渗透规律。

假设岩体中的渗流以裂隙渗流为主,忽略其间岩块的渗透作用,那么裂隙的分布就相对比较密集,表征单元体比较小,视裂隙岩体为等效连续介质,用连续介质的方法描述岩体的渗流问题,并考虑岩体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以渗透系数张量来描述岩体裂隙的渗透性能。

本人根据矢量及张量的定义和连续性方程将达西定律进行了推广,可得下式:式中,为渗流速度矢量,为介质的渗流系数张量,为水力坡降矢量。

上式的展开式为:==-2.2费克(FICK)定律对溶质或压缩性较大的气体在介质空隙中的运动,可采用张蔚榛(1996年)关于费克定律[3]公式:=式中,为扩散通量或气体流量,为扩散系数,为浓度(或密度)沿扩散方向的梯度。

岩溶区运营期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案

岩溶区运营期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案

岩溶区运营期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案公路隧道与其他地下工程一样,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通过一定的通道渗入或流入隧道内部,出现衬砌表面渗水,淌水、滴水,甚至出现股状喷水、涌水等。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无渗漏的公路隧道很少,绝大部分隧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渗漏位置遍及隧道各个部位。

岩溶地区隧道运营多年后,由于结晶水的堵塞,容易导致排水系统堵塞,从而导致防排水系统的失效。

秀山隧道为分离式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按上下行分离式布置。

隧道左洞长3382m,右洞长3385m。

隧道左右洞轴线间距15.5~43.5m,进出口段均为小净距隧道。

隧道左右线均为人字坡;隧址区主要穿越平阳盖向斜,以易溶强溶碳酸盐岩为主,岩溶较发育。

洞身防水主要是在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铺设300g/m2无纺布和1.2mm厚EVA防水板,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隧道洞身排水主要是在衬砌背后喷射混凝土与防水层之间设Φ75HDPE 单壁打孔波纹管纵向盲沟、Φ75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环向盲沟。

2018年6月由于连续下雨,故秀山隧道洞内渗漏水情况较严重。

图1 秀山隧道渗漏水典型照121成因分析1.1地质条件渗漏水区域主要集中在平阳盖向斜核部及岩性变化接触带附近,基岩岩性主要为铝土岩、岩质页岩夹煤线及灰岩,该区域受构造影响较重,横张、纵张裂隙发育,层间结合较差,由于处于向斜核部地下水较丰富。

另外隧道段存在“大水井-岩门口”地下暗河,暗河管道高于隧道,由于向斜轴部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与暗河相通,在高水头及强降雨时期,导致隧道大量涌水。

图2 秀山隧道地质断面照1.2施工因素(1)隧址区岩溶发育,岩溶管道贯通,岩溶地下水结晶堵塞排水管道,导致衬砌背后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2)由于施工缝、变形缝处施工不到位、材料缺陷等导致防水失效;(3)二次衬砌结构自身存在一定裂缝,渗漏水由裂缝处渗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通天河水库防渗堵漏灌浆经验——欧阳尔璘1.工程概况通天河一库系涪江水系小安溪河支流,枢纽工程位于大足县古龙乡白石村一社,是一座以灌溉兼场镇供水、防洪于一体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距古龙乡场镇3Km,有村级公路至水库库区,交通及电力比较方便。

水库坝址处河床底部高程为371.88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41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85.78 m3,总库容96.0万m3,正常库容69.2万m3,死库容13万m3,设计灌面3585亩,有效灌面2648亩。

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流域范围呈现构造剥蚀与侵蚀堆积两种地貌景观。

地面高程376~630m,高差254m,为丘陵区向山区过度地带,区内河流及其支流河谷较开阔,多呈“U”型,河曲发育,第四系冲积物沿河流两岸分布,残坡积堆积于丘陵和槽地内。

从含水介质类型看,可将地下水分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两类;从赋存状态看,可将地下水分为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和孔隙潜水两类。

基岩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砂岩、粉砂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局部河水补给,由于岩体介质透水性的不均一,部分地段表现出局部承压性,水量不丰。

孔隙潜水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水量不均一。

区域为构造稳定性较好的川中台拱区,基底差异运动微弱,盖层褶皱平缓,岩层产状近于水平。

主要断裂有华蓥山断裂带,为逆滑(右行)断裂,其总体呈北东南西向,走向NE50°,倾向南东,倾角75°,北起万源以南,经合川东南,向南延伸至宜宾一带,全长600余千米,大部分隐伏地下。

该断裂带以东为川东褶皱带,褶皱紧密,并伴有小断层;以西为川中褶皱带,褶皱平缓,两翼对称,断裂少见,裂隙不发育。

而工程区处于川中褶皱带内,无明显的断层,主要为宽缓的背、向斜,轴向北东,岩层倾角1°~5°。

据地震资料记载,坝址区外围强震区主要有松潘~龙门山强震区及马边强震区,距离枢纽区均在200km以外,对坝区影响小,其影响烈度为Ⅳ~Ⅴ度。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2.坝枢存在主要病险评述2.1病史左坝肩内坡侧有一直径为5m的圆形大坑,垂直深度达4m,这是由于坑底深处系石灰岩层溶洞所致,该大坑未回填整治。

1981年左坝肩(即现在1#落水洞)庇邻的库内岸坡漏水,水库管理所多次用黄泥粘土夯填封堵解决了临时漏水问题,后县水电局派员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封堵,维持了几年的时间保证了水库能蓄满水。

从1993年起钢筋混凝士面板受溶洞发育扩展和相应水压力的作用而遭到破裂漏水,至今水库都蓄不上水。

2.2现场检查现状①2009年10月10日现场检查时库水位378.22m (比死水位低1.0m),大坝坝顶杂草丛生,存在沉降变形及塌陷坑;左坝肩(即现在1#落水洞)庇邻的库内岸坡已塌陷损毁,左坝肩(即现在大圆坑)庇邻的库内岸坡漏水严重;左坝肩1#落水洞附近处遇到最大溶洞高约14 m、宽约30 m,溶洞埋深约18m。

在通天河水库内的明流出水点(在通天河水库二库上游,殷家堰与廖家坟之间的垭口处)与上游1#落水洞水平直线距离约300 m,垂直高差约35m。

管道状溶洞与通天河库水直接连通,在出水点形成明流小渠(现一库库水位已降至死水位以下,明流小渠未见水流)。

2.3通过勘察最后对病险论证枢纽区内地层较复杂,枢纽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2l)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广布,间夹有少量砂、泥岩,上覆第四系黄色残积粘土层。

岩层产状300°∠47°,倾向左岸,倾角陡峻,倾斜多层状岩溶发育,左岸山体地下水除在近河谷区外,一般顺地层倾斜方向流动。

在原有的岩性、构造等地质条件下,由于碳酸盐岩溶蚀过程的不断进行而诱发的破坏现象, 存在有次生破坏的影响,主要是岩溶塌陷,在库左岸多见。

伴随着岩溶水流混合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强烈,岩溶出现明显的穿层发育现象。

尤其是在库左岸岩溶管道系统起伏转折部位或受裂隙切割的部位,岩体强度较弱,水流机械冲刷强烈,成为薄弱环节,易于产生塌陷破坏,沟通上下层岩溶系统。

因此本工程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存在库水绕左岸及左坝肩外流现象。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分院《大足县通天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物探测试报告》,在通天河水库(一库)左坝肩及左岸存在着的厅堂式、管道状溶洞,是本水库漏水量最严重地段。

左坝肩1#落水洞附近处遇到最大溶洞高约15 m、宽约20 m,溶洞埋深约16~18m。

在通天河水库内的明流出水点(在通天河水库二库上游,殷家堰与廖家坟之间的垭口处)与上游1#落水洞水平直线距离约300 m,垂直高差约35m。

管道状溶洞与通天河库水直接连通,在出水点形成明流小渠(现一库库水位已降至死水位以下,明流小渠未见水流)。

渠宽约2.0m,深约1.0m,水库在雨季蓄水时,渠水能满流,可见水库渗漏严重。

3水库防渗设计要点对于多层状碳酸盐岩岩层,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岩层中,在无构造切割破坏或次生塌陷破坏影响下,层间非碳酸盐岩层起着很好的隔水层作用,各碳酸盐岩层内岩溶系统独立发育,对水库防渗有利。

但是若由于存在构造切割或次生塌陷,破坏了隔水层,就会导致岩溶穿层发育,形成地质渗漏缺口,对水库防渗极为不利。

因此,对于这类地区的水库防渗设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需对层间非碳酸盐岩隔水层的厚度、岩体强度及构造切割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综合地质调查、钻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等多方面的资料,以求对库坝区隔水层的隔水性能有一个详细可靠的认识,查清各种可能的渗漏缺口或通道。

(2)由于层内岩溶发育的隐伏性,断裂切割或是层间塌陷破坏形成的地质缺口的确切位置、规模难以准确把握和实施工程处理,因此应对各种可能的地质缺口进行全面分析:那些分布高程较高、渗漏距离较远的缺口,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渗漏,可暂不做防渗设计;那些分布高程与库水位相当、渗漏距离较近的缺口,易引起严重渗漏,因此帷幕线路选择应最大程度地将其圈闭在防渗帷幕线之内,并填堵穿过帷幕的岩溶管道,切断库水外泻渗漏途径。

坝区的防渗设计主要针对左岸岩溶系统和左坝肩附近1#溶洞附近处的岩溶系统进行,兼顾其他方面需求,(3)对左坝肩附近1#溶洞岩溶管道采用石块、混凝土等进行封堵,并辅以帷幕灌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岩体裂隙溶隙渗漏量。

(4)对上坝洼地一带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应围绕洼地周边设立防渗帷幕,其中AB段为裂隙型渗漏,防渗下限为T1j泥岩隔水层;BC段存在岩溶管道式渗漏,应对线路经过的岩溶管道加以填塞封堵,并沿线路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其防渗下限至下部T1j灰岩岩层中岩溶弱发育部位(钻孔压水试验小于5Lu)。

(5)其他部位带来较大渗漏的可能性很小,故暂无需防渗处理,但考虑到岩溶发育的极度复杂性,建议适当布置渗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适度调整。

4.灌浆质量控制根据水库枢纽工程病险和防洪抢险的实际情况,本着既要防渗整治,又要尽量不或少破坏坝体结构、降低施工难度以及尽量节约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除险加固整治设计,最终达到“安全、经济、美观、实用”的整治目的。

大坝灌浆包括:大坝坝基、坝肩帷幕灌浆和坝体充填灌浆。

除了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灌浆工艺和技术措施外,通天河水库帷幕灌浆均应严格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的要求执行。

施工序次、造孔要求、压水试验、灌浆方法、灌浆压力、变浆原则、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等,均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通天河水库防渗堵漏灌浆应先进行试验性灌浆,采取边施工、边补充勘探、边调整灌浆方案的办法,灌勘结合,重点突破,及时监测,力求节约。

根据不同地段的岩溶渗漏特征,分析渗漏通道的位置及其与通天河中出水部位的联系,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

主要采用防渗堵漏灌浆方法有“浆冲碎石、砂填洞法、一次高压花管式灌浆法、间歇引流封堵法、浓浆粗料低压限流灌注高压复灌法”等。

灌浆材料为纯水泥浆,水泥标号为32.5,结合库水渗漏的差异性先分三步整治方案:4.1遇到厅堂式溶洞,可采用大口径钻孔(直径0.8~1.0m),对于无充填物时,用浆冲碎石、砂填洞法灌,采用调制好的水灰比为2∶1的水泥浆液连同碎石、砂充填溶洞,在灌浆压力、浆液、水流以及灌浆材料自重的作用下,可将碎石和砂冲将溶洞堵塞,再用高压复灌,可使溶洞充填密实。

对于溶洞内夹有大量黄色粘土及碎石堆积层可用高压花管式灌浆法将栓塞塞在溶洞顶部的完整岩石中,栓塞以下接灌浆花管,花管上有6排小孔,呈梅花形分布,灌浆时使用较大的压力,使水泥浆从花管的孔中高压射出,与充填溶洞的粘土混合,凝结成密实的水泥粘土结石。

对于半充填的溶洞,用浆冲碎石、砂填洞法灌浆与一次高压花管式灌浆法结合使用,即先用前法将未充填部分的洞穴填满,再用后法灌注使之密实。

以上几种灌浆方法加上浓浆粗料低压限流灌注高压复灌法在天然溶洞崩塌体的防渗堵漏处理比较有效。

4.2水库左坝肩倾斜的多层状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为了堵塞这些通道,采用两排孔帷幕灌浆控制,排距1.2m,孔距均为2.0m,帷幕灌浆应先灌下游排,后灌上游排,灌浆分三序施工,灌浆方式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注。

所有钻孔均深入基岩相对不透水层(Lu≤5)以下5.0m,施工时应通过先导孔压水试验进一步核实相对不透水层的界线。

4.3水库右坝段由相对完整的灰岩组成,岩体透水性相对较小,采用单排孔帷幕灌浆控制,孔距为 2.0m,灌浆分三序施工,灌浆方式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注。

所有钻孔均深入基岩相对不透水层(Lu≤5)以下5.0m。

通天河水库防渗堵漏灌浆结束后,坝址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在通天河水库二库上游,殷家堰与廖家坟之间的垭口处未再发现明流出水点,水库防渗堵漏初见成效。

5讨论总结通天河水库防渗堵漏灌浆技术,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不断探索、创造、试验、引进、总结出的独特的防渗堵漏灌浆新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有:(1)根据不同地段的岩溶渗漏特征,分析渗漏通道的位置及其与大龙洞中出水部位的联系,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

(2)先进行试验性灌浆,采取边施工、边补充勘探、边调整灌浆方案的办法,灌勘结合,重点突破,及时监测,力求节约。

(3)对浆液的耐久性、抗渗性、可灌性和结石强度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制浆技术,制成了稳定性、耐久性、抗渗性、可灌性均好的浆液,保证了帷幕的质量。

(4)独创了堵塞厅堂式、管道式溶洞的灌浆新方法,有“引滤反堵灌浆法”、“平压过滤反堵灌浆法”、“通道追源灌浆法”等。

(5)采用已有的防渗堵漏灌浆的先进方法,有“浆冲碎石、砂填洞法、一次高压花管式灌浆法、间歇引流封堵法、浓浆粗料低压限流灌注高压复灌法”等。

(6)此灌浆技术可在水库蓄水运行的情况下施工,不必放空水库,保证了施工期的发电和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