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2
新疆矿山恢复治理要求
![新疆矿山恢复治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e8467d5acfa1c7aa00ccad.png)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规范规程和其它相关依据:(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2号);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8、•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9、•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10、•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14、•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1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07‟229号);18、•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和申报要求的紧急通知‣(新国土资发…2006‟277号);19、•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7‟322号文);20、•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办法‣(新煤规发…2002‟255号);21、•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新政办发…2007‟66号)。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3cab0cdc8d376eeafaa312a.png)
浙江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实施细则(国土资源厅)1 总则1.1 为保证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等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83号),特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管理。
1.3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主要参照技术要求目录见附录1。
2 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2.1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中小学校舍场址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查明全省中小学校址是否存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分析论证结果,提出治理或避险搬迁等处置意见。
2.2 主要任务:(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和现场调查,逐校排查本行政区内中小学校舍场址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场址,分析论证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定危险区范围,查明危险区内建筑物及其他设施;(3)提出地质灾害治理或避险搬迁等处置意见。
3 范围与灾种3.1 排查范围为全省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各级中小学校,重点排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已建中小学校舍场址。
位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但紧临丘陵山地边缘的和平原地区紧靠河、湖、库、海岸的中小学校舍场址也应列入排查范围。
3.2 排查灾种主要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4 基本要求4.1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查明校舍场址遭受地质灾害威胁情况,坚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4.2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采用资料搜集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勘查、治理等成果,必要时进行专项调查评估。
([2010]4号文厅正式文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要求
![([2010]4号文厅正式文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b2f6e24dd36a32d73758193.png)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规范规程和其它相关依据:(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8、《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9、《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10、《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14、《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1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07]229号);18、《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和申报要求的紧急通知》(新国土资发[2006]277号);19、《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7]322号文);20、《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办法》(新煤规发[2002]255号);21、《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新政办发[2007]66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评估报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评估报价](https://img.taocdn.com/s3/m/dba260a9f61fb7360b4c65c4.png)
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报价XXXXXXXXX有限公司二O一九年六月一、评估工作目的本次评估工作目的是为建设项目用地的申报、审批等事宜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对建设项目用地及其周边环境地质灾害情况、建设用地适宜性等做出评估;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对建设项目的危害,合理制定建设规划,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程建设用地审批和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包括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现状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
具体任务为:(1)确定评估工作的级别和范围。
(2)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
(3)查明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4)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加剧的和本身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小。
(5)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6)对工程建设区是否适宜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评估。
三、工作方法在区内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上,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总体布置,本次评估采用了资料收集利用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区域地质(1:200000)、地形图(1:50000)、气象水文资料以收集为主,评估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等资料以实地调查为主。
地灾评估报告【范本模板】
![地灾评估报告【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18f903876eeaeaad0f33058.png)
目录1、前言 (2)1.1、任务由来 (2)1.2治理区概况 (2)1.3目标及任务 (7)1.4项目区工作概况 (8)1.5、勘查工作执行的技术规范 (9)1.6、勘查工作概况 (10)2、地质环境条件 (11)2.1 气象水文 (11)2.2地形地貌 (14)2.3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特 (14)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7)2.5水文地质特征 (21)2.6、不良地质作用 (24)2.7人类工程活动 (27)3、泥石流沟特征分析 (27)3.1泥石流沟概况 (27)3.2暴发频率 (33)3.3、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34)3.4、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35)3.5、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区 (35)4、结论与建议 (36)4.1、结论 (36)4.2、建议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1、前言1.1、任务由来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
5级地震,地震对鲁甸县及其周边县份造成了巨大损失,地震共造成108.84万人受灾,8。
09万间房屋倒塌,617人死亡,对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曲靖市会泽县等部分村庄房屋、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水力设施、农田等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震后鲁甸县县域山地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区内原沟谷流域内因地震破坏导致物源的大幅增加,新增多条泥石流,形成区域性震后地震灾害集中、多发区,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威胁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经地质灾害主管部门批示,对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进行专项防治。
1.2治理区概况1.2.1交通位置昭通市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牛栏江北岸。
位于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2′,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市政府驻地27公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与会泽、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鲁甸县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为1487km2。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7b98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f.png)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评估对象的确定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对象。
地质灾害种类众多,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分类。
评估对象的确定将依据灾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确保评估的目标明确。
二、评估参数的选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来描述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和潜在危害程度。
参数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评估参数应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情况、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以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估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评估分析。
数据采集包括现场调查、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勘探、气象数据统计等方法,以获取评估所需的各类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以便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四、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了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分析、专家知识、数学模型等方法构建,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来评估不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模型的建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五、评估结果的表达和使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依据,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评估结果应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表达,以便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和使用。
评估结果的表达应直观清晰,并强调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以减少决策的风险。
六、评估的周期性和动态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周期性和动态的过程。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70c166f6c85ec3a87c2c5a5.png)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定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基本术语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
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13.4 图类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47134e23f111f18583d05abb.png)
2. 引用标准及规定
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 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
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4.5.2 水系图层
水系线图元属性表
序号 字段名
类型
1
统一编号 Char
2
图元代码
C
3
图元名称
C
长度 12 5 20
用户自定义 ID 图元代码 图元名称
说明
图元代码说明:21011:单线河流,22010:运河,22020:主要渠道,22030:一般渠道,22040: 废弃渠道,22050:干沟,22090:沟堑
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修订稿)》
3. 基本术语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 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 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 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 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6bddca34431b90d6d85c75f.png)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w. . .v目录一、总则 1(一) 目的 1(二) 任务 1(三) 基本要求 1(四) 组织形式 2二、设计编制 3(一) 基本要求 3(二) 设计书提纲 4三、野外调查 5(一) 野外调查记录方式 5(二)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 5(三)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 群测群防体系12(二) 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 工作内容14(四) 群测群防灾害体的选定14(五) 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 基本要求16(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18(四) 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 报告编制21(六) 报告附件24附件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附件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附件3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 w. . .v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1.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
2.“以人为本”,对所属县(市)的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
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
6.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三)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
地质灾害评估及应急措施工作大纲和报价
![地质灾害评估及应急措施工作大纲和报价](https://img.taocdn.com/s3/m/a98f6b264b35eefdc8d33367.png)
地质灾害评估及应急措施工作大纲和报价目录1 项目概况 (1)2 评估工作依据 (1)3 工作任务和内容 (2)4 工作思路 (2)5 工作计划 (3)6 所需资料 (3)7 时间及费用 (4)8 我院已完成的同类工程业绩 (4)9 技术负责人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概况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生产基地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KXC-F2地块。
项目建设用地77,432平方米,建筑规模为17828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为154900平方米,地下建筑为23383平方米。
场地一侧临近老人山和荔枝山,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据规定,新建项目前需要调查分析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已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受建设方的委托,我院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对广州生产基地项目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分析。
2 评估工作依据1、法规和政策依据1) 国务院29次常务会议通过《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2)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3)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号公告);4)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63号),2004年4月22日;5)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7]137号),2007年6月20日。
2、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之附件1),2004年3月;2)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粤国土资发[2004]237号),2004年10月10日;3)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6年4月);4) 《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GBD14003-8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9)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0)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1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5)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647ae4f7375a417866f8fd6.png)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办发〔2010〕4 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应资质单位:为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以下简称《编制与审查要求》)。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尽快将本通知转发所辖县(市)国土资源局,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单位要认真学习《编制与审查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编制与审查要求》自2010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关于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362 号)同时废止。
四、自2010年3月1日起提交审查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均应按照《编制与审查要求》编制。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二O—O年一月十八日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 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 -2009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 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036e73d376baf1ffc4fadfa.png)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一、目的任务整合集成1999年以来本区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全省(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综合研究,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育分布规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及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客观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果,结合政府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工作内容1、编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报告(1)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阐明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预测发灾条件和主要区域;全面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益,针对本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
(2)报告编写提纲序言本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基本情况(工作部署、完成的工作量、质量评述);概念界定(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等);主要成果等。
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植被生态;人类工程活动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模、特征、灾情、险情、稳定性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总体特征一、地质灾害概述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概述1、滑坡崩塌2、泥石流3、地面塌陷4、地裂缝5、不稳定斜坡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特征第三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阐明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灾条件(如降雨临界值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第二节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第三节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第四节地质灾害与地震第五节地质灾害与水系第六节地质灾害与降水第七节地质灾害与植被第八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第四章典型地质灾害本章重点介绍规模在大型以上、灾情险情在大型以上的灾害点的发育分布情况。
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关于下发新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
![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关于下发新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1ae7119a300a6c30c229fc9.png)
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应资质单位:为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以下简称•编制与审查要求‣)。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尽快将本通知转发所辖县(市)国土资源局,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单位要认真学习•编制与审查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编制与审查要求‣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关于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代土地复- 1 -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362号)同时废止。
四、自2010年3月1日起提交审查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均应按照•编制与审查要求‣编制。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2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45bc5360b4c2e3f57276341.png)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目录一、空间数据库建设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及规定 (1)3.基本术语 (1)3.1图元 (1)3.2 图素 (2)3.3 图层 (2)3.4 图类 (2)3.5 数据项 (2)3.6 数据类型 (2)3.7 属性表 (2)3.8 空间图形库 (2)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2)3.10 多媒体文档 (2)4.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3)4.1 基本技术要求 (3)4.2 图层命名规则 (3)4.3 ‘统一编号’规则 (5)4.4 空间图层划分 (6)4.4.1 图层划分原则 (6)4.4.2 地质灾害图图层划分 (6)4.5 图层内部属性表 (8)5.地质灾害数据库 (19)6. MapGIS工程文件命名规则 (20)二、输出图形建设 (21)1.基本技术要求 (21)2.专题图层编制要求 (21)三、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 (22)1.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 (22)2.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要求 (22)四、信息化成果存储 (29)1.标准文件夹结构 (29)2. DataBase文件夹 (31)2.1 易发分区图 (3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2.2 防治区划图 (31)2.3 实际材料图 (31)3.输出图形 (32)4.项目成果报告 (32)5.信息化工作文档 (32)6.照片 (32)五、备注 (33)附件1: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 (34)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一、空间数据库建设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ccdcdeae518964bcf847cd2.png)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办发〔2010〕4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应资质单位:为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以下简称《编制与审查要求》)。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尽快将本通知转发所辖县(市)国土资源局,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单位要认真学习《编制与审查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编制与审查要求》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关于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362号)同时废止。
四、自2010年3月1日起提交审查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均应按照《编制与审查要求》编制。
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附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代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7bf1c2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7.png)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06.10•【字号】•【施行日期】2009.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现将《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二○○九年六月十日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二○○九年六月)目录1总则1.1目的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2工作任务2.1调查对象2.2调查内容2.2.1一般性调查内容2.2.2具体内容2.3调查工作要求2.3.1一般性规定2.3.2调查工作对试验的要求2.4调查成果2.5建立群测群防网络3野外记录须知3.1野外调查记录要求3.2野外调查记录形式3.3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4成果资料4.1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4.2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4.3报告附表4.4报告附件4.4.1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调查报告4.4.2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4.4.3其它附件5组织形式及质量监控5.1组织形式5.2质量监控附件附表1 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程序附表2 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摸底调查表附表3 房前屋后高陡边坡野外调查表附表4 斜坡摸底调查表附表5-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5-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续表5-1)附表6-1 滑坡调查表附表6-2 滑坡调查表(续表6-1)附表7-1 崩塌调查表附表7-2 崩塌调查表(续表7-1)附表8-1 泥石流调查表附表8-2 泥石流调查表(续表8-1)附表9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附表10-1 地面塌陷调查表附表10-2 地面塌陷调查表(续表10-1)附表11-1 村(居民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附表11-2 村(居民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续表11-1)附表1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附表13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附表14 地质灾害点调查复核表附表15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点调查表附表16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附表17-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附表17-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续表17-1)附表18 县(市)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统计表1总则1.1目的通过开展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
![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aa7a4a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3.png)
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作者:沈仕沐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具体方法,论述1∶5万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案。
在充分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遥感、地面调查、地质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调查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不稳定斜坡(含人工边坡),本次调查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不稳定斜坡为调查重点。
关键词:地质灾害详查;南雄市南雄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属浈江水系。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较复杂,水系较发育,人类活动较频繁,使本来就较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有不良地质现象现在发展成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南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南雄市地质灾害背景南雄市东连江西省信丰县,东南邻江西省全南县,西南比邻始兴县,西北与仁化县接壤,北邻江西省大余县,东西极限84km,南北极限52km。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3°55′30″~114°44′38″,北纬24°56′59″~25°25′20″,全市面积2326.18km2。
全市管辖17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委会,2483个自然村。
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韶赣高速、G323、S224、S342以及韶赣铁路贯穿全境,县道、乡道通往各镇及行政村,“村村通”简易公路通往边远山村。
根据资料,截至2019年3月,南雄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0处,其中崩塌35处,滑坡20处,泥石流5处,共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损毁农田72.8公顷(1092亩),损坏房屋1530m3,直接经济损失185.33万元。
可见,进一步做好地質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对有效开展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d439778762caaedc33d44b.png)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1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1(二)任务1(三)基本要求1(四)组织形式2二、设计编制3(一)基本要求3 (二)设计书提纲4三、野外调查5(一)野外调查记录方式5(二)野外调查记录内容5(三)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群测群防体系12(二)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工作内容14(四)群测群防灾害体的选定14(五)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基本要求16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地质灾害危险区划18(四)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报告编制21 (六)报告附件24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附件3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2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1.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
2.“以人为本”,对所属县(市)的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
6.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三)基本要求1。
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
2.地质灾害调查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DZ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2
![DZ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2](https://img.taocdn.com/s3/m/cbaa81f26f1aff00bed51ee7.png)
精心整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精心整理目录一、总则 (1)(一)目的 (1)(二)名词解释 (1)(三)任务 (1)(四)基本要求 (2)(五)组织形式 (3)(六)质量监控 (3)二、设 (3)(一) (3)(二) (4)三、野 (5)(一)调 (5)(二)野(14)(三)野(16)(四)工(17) 四、地(18)(一) (18)(二) (20)五、室 (20)(一) (20)(二) (20)(三)(23)(四) (23)(五) (24)(六) (26)六、地 (27)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区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情)进行评价。
3、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6、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四)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表和有关原始资料等)均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光、磁盘)两种形式汇交。
所汇交的资料均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复制。
光(磁)盘数据资料,必须与纸介质成果资料内容一致。
8、每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应在一年内完成。
(五)组织形式1、成立由县(市)政府领导、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地质灾害详勘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勘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e16c048fe4733687e21aa15.png)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现将《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二○○九年六月十日附件:福建省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1总则1.1目的通过开展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中国地调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万DD2008-02)》2008年10月2、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2007年10月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2008年1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5、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内容与技术要求》2003年5月30日1.3术语定义斜坡:是指自然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地形。
斜坡坡高:是指调查点处第一重山坡的坡顶至调查点处的垂直高度。
斜坡坡度:是指调查点处第一重山坡自然坡度。
不稳定斜坡:是指出现裂缝、但又未贯通的斜坡。
高陡边坡:是指在人类工程活动中对自然稳定山体进行切坡、削坡形成的临空面。
高陡边坡坡高:削、切坡形成的临空面的垂直高度。
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二○○六年四月目录一、总则 (1)(一) 目的 (1)(二) 名词解释 (1)(三) 任务 (1)(四) 基本要求 (2)(五) 组织形式 (3)(六) 质量监控 (3)二、设计编制 (3)(一) 基本要求 (3)(二) 设计书提纲 (4)三、野外调查 (5)(一) 调查要点 (5)(二) 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14)(三) 野外调查记录形式 (16)(四)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 (17)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18)(一)群众监测网络建设 (18)(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20)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 (20)(一) 基本要求 (20)(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0)(三) 重点防治区的确定 (23)(四) 成果图件编制 (23)(五) 成果报告编制 (24)(六) 报告附件 (26)六、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27)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二)名词解释1、地质灾害: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隐患: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还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灾情:本细则所称灾情为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险情:本细则所称险情为地质灾害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数和威胁财产数(潜在经济损失)。
(三)任务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不稳定斜坡(变形斜坡)、泥石流潜在发育区以及潜在地面塌陷区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情)进行评价。
3、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6、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四)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
2、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它种类的地质灾害调查内容。
3、地质灾害调查应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关部门和群众报险与专业人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前人文献已有记载的以及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地质灾害点,必须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于主要的居民点,无论有无地质灾害分布,都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对于据地质条件判断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一般居民点,也必须进行现场调查。
4、地质灾害调查必须做到“一点一卡”。
按照卡片要求的内容逐一填写,对地质灾害的主要要素的描述不得遗漏。
5、地质灾害调查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
6、列入年度计划的县(市),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须编制调查设计书。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开展调查工作。
7、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含文字报告、图件、附件、附表和有关原始资料等)均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光、磁盘)两种形式汇交。
所汇交的资料均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复制。
光(磁)盘数据资料,必须与纸介质成果资料内容一致。
8、每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应在一年内完成。
(五)组织形式1、成立由县(市)政府领导、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的实施。
2、在协调小组领导下,由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和县(市)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成若干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
3、每个县(市)调查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少于2人。
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且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应少于1人。
4、在开展调查工作前,专业调查组应协助当地政府举办地质灾害调查基层干部培训班。
(六)质量监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应由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
2、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审批后的设计书要求组织实施,如需要对设计进行较大变更、调整,应报原审批部门备案或重新审批。
3、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时开展对项目实施阶段的自检、互检、专检的质量控制措施。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及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调查工作进行野外抽查和验收。
质量不合格者,必须返工,直至质量合格。
5、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成果报告送审稿,经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审批后,方可提供当地政府使用,并按规定进行资料归档。
二、设计编制(一)基本要求1、设计书应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尤其是收集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三级地质灾害年度防治预案和应急防灾减灾工作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书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确保调查成果的质量。
2、设计书应充分了解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需求和要求,使工作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3、设计书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条例及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
(二)设计书提纲设计书提纲包括如下内容:前言一目的任务二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三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三节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地质条件分析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三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一节工作方法第二节技术要求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六章经费预算第七章预期成果第一节成果报告第二节成果图件第三节附件第四节提交成果时间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
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
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2、滑坡调查要点(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
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
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见表2。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级标志可判别为古、老滑坡。
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
(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 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填表见附表2。
3、崩塌调查要点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