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第二学期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指出的文艺总方向。

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
总方针: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总方向: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本时期文学创作的人学观及主要的两个核心观念。

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学观:视阶级性为人的本质,以阶级取代个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判别人的身份、地为与性质,并满怀信心的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来完成对于“人”的种种文学现象。

核心观念: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3、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的两类新颖的作品。

时间:1956年5、6月间(5月2日开始)
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竞争。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两类新颖作品:干预生活小说。

加强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揭示时弊,关注社会的“阴暗面”(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爱情小说。

开掘文学中被忽视的个人感情(爱情、亲情、友情等)。

(宗璞《红
豆》)
4、8个革命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
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交响音乐:《沙家浜》
5、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根本任务论;“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与经济上的“大跃进”相呼应,也展开了文艺“大跃进”。

具体措施:一是充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大规模收集民歌;二是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6、“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的主要作品;
代表作家: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主要作品:《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小二黑结婚》
7、几部红色经典作品的内容梗概、主要人物、突出特色。

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
8.革命历史小说的分类。

以历史容量的广阔性、时代精神的纵深感为主要目标,呈现宏大叙事形态《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
另一类是革命传奇小说《林海雪原》(曲波)《铁道游击队》(知侠)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敌后武工队》(冯志)《烈火金刚》(刘流)
自叙色彩鲜明的革命小说《青春之歌》(杨沫)
9.了解王蒙的创作概况;分析《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创作概况:(1934---),生于北京,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调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来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因此被划为右派。

1958年下放到京郊改造,中止创作。

1963年到新疆劳动近16年。

1978年重新发表小说,称为新时期文坛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集《深的湖》、《相见时难》、《坚硬的稀粥》等,以及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恋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分析:小说的主题:揭露和批判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表层)以个人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智成长的精神历程(深层)
(理想的人生是永不衰退的青春热情加上成熟复杂的人生经验)
主要人物:刘世吾: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有能力,有经验,有魅力,也很懂得领导艺术,并且有时工作的也很出色,但在内心深处对于工作和生活却是麻木和冷漠的。

林震:热情、单纯,对未来充满理想;对工作有一种韧性和认真的品格,同时又有些幼稚和不成熟,对区委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很
不够。

10、郭小川为何被称为“战士诗人”;少数民族题材的诗歌主要诗人;“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诗人。

他的“战士”与“诗人”两种自我身份之间,具有特别复杂的关系,呈现为政治立场与艺术追求的难以协调。

在当时普遍缺失思考的诗潮中,郭小川努力地坚持是个的“思”的品格。

他的抒情与思考不可避免地留有那个特殊时代的印痕。

但由于自我执著,他的诗体现一种生命的激扬,显示出诗的良知和一种独特的富有历史感的诗意色彩,一定程度上与使用功利的诗的观念拉开了距离。

少数民族题材主要有两个方面:公刘、白桦、顾工、周良沛、梁上泉、高平、杨星火、高樱等人的西南边疆诗群的创作,以及以闻捷为代表的表现新疆生活的诗。

主要代表诗人:芒克(姜世伟)多多(栗士征)林莽(张建中)根子(岳重)宋海泉、方含(孙康)等。

11、“第四种剧本”的概念及代表作品。

概念:1956年出现的“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军事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

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是忠于生活、诚于写实、真正写人的剧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写工农兵的剧本。

被称为“第四种剧本”。

代表作品:《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
12、老舍建国后的主要作品;简论《茶馆》民族化特色及“叙情性”和特点。

《方珍珠》《龙须沟》《一家代表》《生日》《春花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神拳》《茶馆》
民族化特色:
1)活的“老北京”;
2)浓浓的北京味;
3)地道的中国人;
4)深沉的历史感。

情感整合了《茶馆》“人多事繁”“非冲突化”“开口就响”的外在形式,形成了它的独特的“叙情性”的戏剧体式。

特点:一是使用了“反描法”,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混战中的军阀民国社会和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通过对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的否定,让观众在反而否定的感受中,理解正面的主题。

二是使用了“侧面透露法”。

老舍精心选择了“茶馆”这个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典型环境,以小见大,侧面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变迁。

三是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方法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13、了解散文三大家各自的主要特点。

1)杨朔:讲究“诗意”“诗意散文”;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的政治
性主题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形成“杨朔模式”——“开头设悬念,
卒彰显其志”
2)秦牧:散文风格博大精深;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形散”与
“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具有情趣性与幽默性;
语言流畅酣畅,凝练生动直面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3)刘白羽:雄浑,豪放;格调高亢,具有炽热的共产主义理想色彩;
融情于景,借以抒怀壮怀激烈的诗情;以情感为经线,生活的事件为纬线,经纬交织,波澜四起。

14、“八个样板戏”的具体剧目。

同第4题
15、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进行大讨论的主要文章;“东方意识流”特征的代表作品;先锋文学的特征及主要作家。

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的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
代表作品:王蒙的《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等一系列小说。

特点: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
主要作家:残雪,莫言,马原
16、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人文精神讨论的主要观点及创作。

在中国的介绍始于1985年美国学者詹明信在北京大学所作的题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演讲,以及他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名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在中国的出版。

主要观点:P289(考题主要注重观点对应的提出作家)
创作:
17、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的会议。

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召开,邓小平《祝辞》坚持“双百方针”
18、伤痕小说的开山之作、名称的由来;反思小说、寻根小说的含义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开山之作:1977年11月,刘心武《班主任》
名字的由来: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反思小说:含义: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内容更为丰富深厚,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代表作家: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起步的标志)鲁彦周(《天云山传奇》)路遥(《人生》)古华(《芙蓉镇》)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寻根小说:含义: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超越了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名族性格进行了文化学的思考
代表作家: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阿城(《棋王》《孩子王》《遍地风流》)郑万隆(《异乡异闻》)贾平凹(《古堡》《远山野情》)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
19、了解改革小说的主要作家及作品。

主要作家纪及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贾平凹《腊月·正月》
路遥《平凡的世界》王蒙《坚硬的稀粥》何士光《乡场上》张贤亮《男人的风格》
20、寻根小说的主要特点及作家对“根”的态度。

主要特点: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风俗意识;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对“根”的态度:一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

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

三是持历史主义态度,冯骥才的《神鞭》,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
21、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
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探索小说叙述形式的更新,努力回归文学本体;以凌厉怪诞的形式书写荒诞、虚无、压抑的精神世界与体验;此外,还有在叙事方式与精神色彩都呈现独异状态的语言。

22、王蒙的主要作品并分析倪吾诚的人物形象。

主要作品:《活动变人形》《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深的湖》《相见时难》《坚硬的稀粥》《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
人物形象:全盘接受现代文明,极端迷恋西方文化的“香蕉人”。

他是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

从小就对对中国封建文化中“缠足”的野蛮,“拜祖宗牌位”等愚昧事宜深恶痛绝,并采取了种种极端行为向其发起挑战。

推崇现代西方文化的文明、科学、个性幸福等价值理念,渴望现代爱情,但他对西方文化以及现代文明的接受没能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囫囵吞栆,食而不化。

23、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代表作品:《烦恼人生》(池莉)《单位》《一地鸡毛》(刘震云)《艳歌》(叶兆言)《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黑洞》《落日》(方方)
特点:一、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和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二、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三、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事情感,隐匿、缺席式的叙述。

四、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五、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或无所适从的尴尬生活情境。

24、《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及语言特色。

(重点)
叙事策略及语言特色上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小说的展开是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

叙事策略:借鉴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和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打破时空秩序和情节逻辑。

在语言运用上,《红高粱》追求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一切都服从主题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

重视感觉,大胆运用丰富的比喻、夸张、同感,还有对于语言色泽的选择和气势的营造。

25、汪曾祺的主要作品及主要语言特色,并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主要作品:短篇《受戒》《大淖记事》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晚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茱萸集》等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晚翠文谈》《汪曾祺自选集》
主要语言特色(重点):语言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清新隽永,淡薄高雅。

26.谌容、张贤亮、陆文夫、高晓声、贾平凹的代表作品及主要人物。

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张贤亮:《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章永璘)《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陆文夫:《小巷深处》(徐文霞)《献身》《特别法庭》《美食家》《井》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贾平凹:小说集《山地笔记》《商州散记》《野火集》等,短篇小说《满月儿》,长篇小说《浮躁》(金狗)《废都》《白夜》《土门》《怀念狼》《病相报告》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27.《红高粱》的语言特色。

同24
28.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三驾马车”。

(填空)
谈歌、何申,关仁山
29、新历史小说的概念及特征。

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

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之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

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

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利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凸显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类创作是“旧瓶装新酒”,另一类是“新瓶装旧酒”。

30、90年代主要的长篇小说创作;90年代女性创作的特点。

主要作品:苏童的《米》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张炜的《九月寓言》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传》《故乡面和花朵》王安忆的《长恨歌》史铁生《务虚笔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阿来的《尘埃落定》曾维浩《弑父》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张承志的《心灵史》朱苏进的《醉太平》莫言的《丰乳肥臀》铁凝的《大浴女》等创作特点:1)以女性为叙述视角和中心来建构文本。

2)小说内容的边缘化书写。

3)小说的主题意蕴呈现超性别色彩。

31、分析人物形象:白嘉轩。

白嘉轩:是陈忠实《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他是一族之长,其道德人品完全符合宗法家长的规范,牢记古训,以耕读持家,积善积德,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

修祠堂、立族规、办学校、振兴家业,艰难地维持着整个家族的日常运转。

同时,他还是一个长者,有忠孝仁义、温柔敦厚的古风。

对大儒朱先生尊崇有加;以兄弟之礼对待长工鹿三;不论尊卑,视黑娃如亲子,而对自己的子女,则严格要求,其风范为时人所称道。

然而,他性格中还有保守、虚伪乃至残酷的一面。

对鹿子霖以利相诱。

当上族长以后,又处处以宗法纲常教化约束村人言行,俨然一个卫道者形象。

当白孝文、黑娃等触犯族规时,他不悯亲情而施以严刑,果敢严明中夹着专断和冷酷。

特别是对田小娥,更显出他的残忍。

32. 王安忆的主要作品;其创作的两大题材;分析王琦瑶人物形象。

(重点)
主要作品:《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
两大题材:一、对现代都市的文化性格的追问和探索。

《长恨歌》《纪实与虚构》等。

二、对现代男女情感关系的描述与剖析。

“三恋”,《岗上的世纪》等。

人物形象:是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女主人公,小说通过王琦瑶人生的三个阶段,抒写了她40年的情与爱、伤感与痛苦、绝望与希望。

在小说中王琦瑶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她既是一种精神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又是上海和历史
的某种象征。

她的身上体现了大上海的风貌情调,作者通过王琦瑶的故事来讲述一个城市的故事,试图从中寻找上海的真正的灵魂与精神。

33余华的主要作品,其创作风格的转变。

(转变后的小说)
《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
34、9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的不同的创作倾向。

以女性为叙述视角和中心来建构文本;小说内容的边缘化书写;小说的主题意蕴呈现超性别色彩;90年代女性写作即呈现出女性固有的细腻精致,又有一种忧伤而平和的情感味道和舒放而凝重的气韵格调。

构成90年代女性写作另一极的,是陈染、林白、徐小斌、徐坤、斯妤、张欣、张梅等在9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

她们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①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语化;②以徐坤、斯妤为代表的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
35.了解王朔、王小波的主要作品。

(选择)
王朔主要作品:《等待》《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

王小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其中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小说集,《黑铁时代》及杂文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另有学术论著《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36、总结教材上提到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路遥)、《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少年天子》(凌力)、《第二个太阳》(刘白羽)、《都市风流》(孙力金小惠)、《长恨歌》(王安忆)、《白鹿原》(陈忠实)、《尘埃落定》(阿来)
37、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舒婷、顾城、芒克、食指、多多、江河、杨炼、梁小斌等
“归来者诗群”的代表诗人:50年代右派诗人:艾青、公木、吕剑、苏金伞、公刘、白桦、邵燕祥、流沙河、昌耀、周良沛、孙静轩、高平、胡昭、梁南、林希
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牵连者:牛汉、绿原、曾卓、鲁藜、彭燕郊、罗格、胡征
因艺术观念不合时宜,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人:辛笛、陈敬容、郑敏、唐湜、唐祈、穆旦、蔡其矫
38、巴金的《随想录》包括几部作品。

(填空)
《随想录》:是巴金1980-1986年间出版的散文总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文集包括杂文和抒情小品。

巴金在文中大声疾呼讲真话,针砭时事,抨击“文革”,重铸散文精神,是新时期散文的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