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3ab1c043323968001c92b8.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篇一: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doc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李艳捧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摘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各方关注,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为了社会能够稳定发展,应当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上,看到当下所呈现出的问题,并通过多方努力,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完善缺失的福利项目,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的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保障全体公民的福利权,提高福利水平。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公正的大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应该看作是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民工子女”这个称谓,本身是因为”农民工”而得来。
正是由于存在”农民工”这个特定的身份群体,才会有”农民工:子女”这个特定的群体。
无论是着眼于农民工子女本身,着眼于其父母还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其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既与公民个体的国民待遇和自身权利有关,也与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有关。
一、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早在20xx,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指导思想。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e3218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9.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资源不足、学业成绩滞后、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便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学校资源不足由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寻找学校并不容易。
在一些城市中,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通常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质量都相对较差。
与此他们在城市中的户口问题也给就近就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针对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增加城市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多并且更好的学校,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应该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就学的户口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
二、学业成绩滞后进城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在城市的学习环境也不够适应,因此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滞后。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在学业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学业成绩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帮扶力度。
可以开设专门的辅导班、补习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三、心理健康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长期在城市务工,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偏远社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面临孤独、自卑、适应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低教育水平人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常常滞后于城市家庭。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10551a050876323012127e.png)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
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b58ed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孩子也跟随而来,这些孩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
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却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不好,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难题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在城市并没有户口,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正规学校就读,很多时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女班,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3. 教育成本高昂进城农民工一家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就读学校需要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教育成本的高昂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就业歧视由于进城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他们经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当孩子成年后想要在城市找工作时,也会受到身份歧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边缘地区和城中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放宽户口政策政府可以考虑放宽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户口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就读于城市正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减免学杂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提供相关的教育补助,减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职业培训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成年后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身份歧视,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4d6a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a.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与方法02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入学率普遍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较低。
农民工子女辍学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不稳定等。
辍学率入学率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时,往往面临入学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管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030201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03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担子女教育所需的经济支出。
家庭经济条件部分农民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农民工家庭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也不同。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1a2d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5.png)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不高、心理适应困难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然而,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城市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导致部分孩子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无法接受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随迁子女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城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农村有所不同,使得他们在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性问题突出。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市本地孩子相比,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学校存在对随迁子女的歧视现象,如分班不公、待遇不公等,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织、深层次矛盾凸显的结果。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8b59c79e3143323868932e.png)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民工的子女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篇一:一、基本情况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
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目前,中国约有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寻宁波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于2013年7月中旬,对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份,有效问卷130份。
除调研问卷以外,调研队员也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了解情况。
本次调研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情况、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感受和课余、假期学习安排等多个方面调研,综合反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二、问卷分析(一)被调研者基本信息图1.影响孩子学习因素比例图农民工子女对于选择是否会一直待在所在城市,58%表示目前来说会留,38%的表示暂时还不知道,剩下的4%正在做离开的准备。
其中,表示会留下来的原因,也主要因为父母还将继续在目前的城市打工而无奈选择会继续留下来。
在调研中,受访者比较矛盾,既表示对环境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担忧,但又对目前的情况无法改变的无奈。
图2.选择会否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比例图受访时,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当地的朋友。
当被问及到和当地小朋友交流少的原因,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与他们没有共同话题,语言沟通的不流畅也成为其中一个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其他的23%中,多数孩子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成为跟当地孩子交往有阻隔的重要原,这一方面体现了受访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表现出孩子内心急需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12b29d7aeaad1f347933f34.png)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报告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班级: 工商学号:姓名: 陶永朋卢安超魏名俊徐坤王成成赵宇豪任课教师: 高璐时间: 至学年度第学期年月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前言:此次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合肥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真实而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那就是农民工的子女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合肥市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
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
、就学渠道。
()在合肥某些小学借读。
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农民工子女借读。
学校安排儿童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
公办中小学师资正规、管理科学、教学条件好,是农民工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学校。
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愿意把子女送往这类学校。
() 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
针对某些流出地的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流出地政府经流入地政府同意,自投资金、人力,在流入地办学,吸收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入学。
这类学校已成为吸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 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这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就学形式,即由企业出资修建校舍,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而管理上由自己运作,费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政府) 负担,按正规学校进行管理,学生需交纳少量的借读费用。
这种学校既有公立学校的优势;又有企业的支持,因而是一种较好的办学形式。
() 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
为自己的子女选择这类学校的家长大多数是出自经济方面的原因,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要便宜得多。
除了便宜,照顾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也是这些学校受欢迎的原因。
农民工一般早上五六点钟就把孩子送来了,晚上到七八点才来接,学校早晚都有人看管,这大大方便了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2b3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a.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农民工子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聚焦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首先,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不平等。
由于户籍和城乡分割,农民工子女管辖范围以外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他们通常只能进入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资源相对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种不平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和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工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学校,通过改革户籍政策等方式,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此外,可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让城市学校的资源和经验能够辐射到农村学校。
其次,农民工子女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心理压力。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子女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
他们往往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关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机制。
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扶持,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
此外,可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和关爱,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并健康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子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他们通常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缺乏获得更高学历和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可以改善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民工子女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f9a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4.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农民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然而,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仍然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寻找解决方案,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益,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需要我们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时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方面,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差,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另一方面,他们通常无法获得与城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待遇。
他们面临着学校招生、进入重点中学和高等学府的限制,以及良好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匮乏。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普遍面临教育差距和失学风险,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农民工子女所在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和补助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消除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待遇,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部门或组织,提供特殊的辅导和关怀,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通过开设更多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农民工子女班级,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和交流渠道。
此外,学校还应注意培养师资力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努力中。
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经济困难。
同时,社会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最后,农民工家长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子女教育中。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6c0a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4.png)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子弟上学难、教育质量差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本报告旨在调研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1、了解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分析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3、探讨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
2、实地调研法:走访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社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五、研究结果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一)入学难部分农民工子弟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面临入学门槛。
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教育质量差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
农民工子弟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学生。
(三)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弟面临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一)政策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资源紧张。
部分地区存在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弟入学困难。
(二)经济因素农民工家庭收入较低,难以承担子女教育费用。
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较高,增加了家庭负担。
(三)社会因素社会对农民工子弟存在歧视,影响其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弟自身适应城市教育环境存在困难。
(一)政策层面完善教育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层面建立农民工子弟教育基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子弟教育,提供资助。
(三)社会层面加强社会宣传,消除对农民工子弟的歧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子弟适应新环境。
(四)学校层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1e2c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e.png)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一线城市,他们的下一代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这些孩子在城市环境中长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调查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经常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城市一般学校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舍设施简陋。
2. 学业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环境较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需要自谋生计,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兼职工作,导致学习时间不足。
3. 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与城市孩子所面临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感到自卑或挫败,对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
二、困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层面: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福利。
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一个壁垒。
2. 经济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在学业上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3. 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长期身处于陌生的城市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政策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破户籍限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权益。
2.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解决师资力量和校舍设施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 建立关爱机制: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起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社会互助: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援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5. 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不良适应问题的研究
![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不良适应问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ef1b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7.png)
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不良适应问题的研究国家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出生或者随父母一起迁往城市,并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回乡就读,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农民工子女年纪尚小,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的剧烈环境变化,未能成熟身心和形成完整人格,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工的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而流动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一系列挑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将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农民工因各种原因不得不返乡,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回到农村学习,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重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个人的问题。
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为这个群体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返乡农民工子女与班级集体教育方面返乡农民工子女成为学校招生的一部分。
这些孩子与普通插班生不同,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与其他学生有很多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转学后出现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农民工子女严重不适应。
例如,老师的上课速度慢了很多,讲的内容比较浅显,考试的题型也和以前不同。
自己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找不到自己的“坐标”,缺乏归属感,老师与家长沟通不方便等。
老师非常关心如何解决这些紧迫的难题:在帮助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地区差距,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并融入新的集体中,以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在处理班级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做一些探索。
1.1 大处着眼,营造博爱的集体文化氛围(1)用爱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使学生们有归属感通过实践博爱精神,我们可以助于打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感到归属。
通过在班会课上开展主题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班会活动,引导大家学习和演唱刘德华演唱的歌曲《中国人》,以此让每个人深刻认识到我们之间的亲近关系。
我们共同拥有中华民族的血脉,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国家非常伟大,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广阔的领土,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家。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c7c05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8.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进城务工是许多农民工以及其家庭改变命运、走向更好生活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
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面临着巨大的教育困境,这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寻找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城市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或者发达地区,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往往教学条件有限,教育质量较差。
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文化融合困难。
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在家庭、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中面临着与城市孩子融合的困难。
他们往往感到孤立,缺乏归属感,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经济负担重。
作为进城务工的家庭,他们往往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学杂费,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加困难。
四、心理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适应城市生活、与他人相处、学业压力等,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我们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室、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来增加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民工子女学校任教,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熏陶和融合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
可以开设农民工子女特色的课程,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57e5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6.png)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 引言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的农民工家庭。
问卷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职业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子女教育情况等。
3. 农民工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他们工作的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
许多农民工居住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社会保障。
4. 子女受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流动性大,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不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5.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资待遇。
-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力度,提供资助、补贴和奖助学金等政策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民工子女,包括教育设施、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6. 结论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只有保障他们的权益和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dc58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d.png)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人数迅速增加。
农民工在祖国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教育状况也备受人们关注。
针对农民工的教育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实地调研。
一、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通常会比较艰苦。
我们了解到,他们通常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另外,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会很长,有时甚至需要连续工作一周,经常加班到深夜。
二、农民工的教育状况1、接受教育的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7.9%的农民工接受过初中教育,15.7%的农民工接受过高中教育,只有0.2%的农民工获得过本科以上学历。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更高。
2、教育程度对获得高收入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表明,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获得高收入的影响很大。
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在4000元以上,而只接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最多只有2000元。
3、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状况我们的调研还发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比较困难。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25.3%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过学。
有36.8%的农民工子女只上过小学,有18.6%的农民工子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三、促进农民工接受更好教育的建议1、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农民工们普遍呈现出长时间工作的状态。
为了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我们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
2、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农民工需要有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我们建议政府提供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计算机技能、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培训,这有助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3、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帮助这些家庭的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b7432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f.png)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
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
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
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
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3fd0b8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a.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3a1a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1.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完善对策分析报告(附问卷)10000字(论文)】
![【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完善对策分析报告(附问卷)10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7a5f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3.png)
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完善对策分析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意义 (2)(-)研究背景 (2)(二)研究意义 (2)二、随迁子女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3)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调查 (5)(-)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现状调查 (5)1.问卷设计 (5)2.调查过程 (5)三、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1.家庭教育的教育支持不够 (7)2.学生自身理解能力落后 (9)四、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1)(-)提升农民工家庭生活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改变农民工教养方式 ............................................. H3.提高家庭对教育的资金投入 (12)(二)增强随迁子女学习兴趣 (13)结论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一、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进入教育系统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专门为接收外来随迁子女的公立学校,如何办好合适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陪同工人进入城市的随迁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被称为“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的概念提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概念不仅限制了工人的身份,而且客观地对待了随迁儿童与留守儿童的身份。
这项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的是那些离开农村地区,搬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家人,但还没有得到城市户口,在6到15岁之间必须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且与父母一同住在工作所在地。
加速工业化进程,将发展重点转向城市,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农民不断向城市迁移。
2013年,外来务工农民总数达到2.7亿,移迁儿童特别教育群体也在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究竟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那么,就上述体制矛盾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政府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政府应着力解决导致教育领域受教育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的体制性问题,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赞助费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证流动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其次,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部分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消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杭就读的准入条件,切实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消除偏见,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恳逦窠逃ψ识游楣芾砗徒ㄉ瑁岣咭逦窠逃健2槐氐P呐┟窆ご罅康挠咳氤鞘校岽闯鞘械牟话捕āR蛭萁┠甓耘┟窆さ牡鞑楦伲┟窆さ牧鞫鸵敌形峭耆硇缘模⒎敲つ康摹R蛭┟窆ひ残枰鸵档奈榷ǎ乇鹗切优呐┟窆ぜ彝ァH绻挥形榷ǖ氖杖牒途鸵堤跫┟窆ず苣蜒≡翊牌拮佣ナ艿吲媪骼搿K窃诩蚁缁褂幸豢橥恋刈魑怯谰玫纳缁岜U虾吐阄卤サ氖杖胩跫W魑泄┟窕褂幸桓鍪志炝导以暗拇场4游蠢椿Ъ贫雀母锏姆较蛏峡矗┟褚灿Ω孟碛姓飧龉椅拿骱统鞘形拿鞯恼Hɡ馐窍芊ǜ秤璧娜ɡ5比徽馐撬孀懦钦蚧痰耐平鸩揭饩龅某窍绶指钐逯频母久埽幸桓隼饭獭?/P>最后,应加快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首先具有“义务”性质,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普及和落实这项目标。推进义务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应真正落实研究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监督和实施,应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职责,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解决城乡基本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而不能实行两种国民待遇。因此,应确定中央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教育问题。在过渡期间,政府应对在城市内私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并严格监督不得乱收费,防止增加农民工的负担。 流入地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补助政策。这种补助,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的补助,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的资助。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可以以政府财政资助、补贴等形式加以资助,体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避免把农民工子女往民办学校一推了之。而在我们的调查发现,45.83%的学校没有设立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助学金或补助,这是教育部门应当切实做好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部政策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孙霄兵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民办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首要责任。政府要把这些子女安排到公办学校当中,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受教育。在政策运用上,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农民工子女学校,使他们的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而不能采取达不到标准便取消的方式。事实上,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因为地位,因为父母的艰难处境,农民工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 引起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软歧视”。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二是民工家庭的负面影响。民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由于生活环境比较复杂,他们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我们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烦恼,其中学习基础不好,难以接受老师教的知识,有个别老师有偏心现象,有受同学排斥的情况,没人辅导作业等情况都有呈现(见图一)。调查同时显示,有10位受访者表示在学校曾因为自己是农民工子女而遭受过老师或者城市的同学的不公平待遇。“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说话城里的孩子就笑话我,而方言又听不懂,很难和他们沟通。所以我在学校很少开口讲话。”这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无奈地表示。 另外,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9%的父母偶尔辅导他们的学习,而5.1%的家长从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于孩子在学习中无助的表现,家长调查中也同时表明,有12.5%家长表示“从来没有” 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70.83%家长表示“有,但时间不是很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方面产生影响。 调查表明,有39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父母务工地点或学校接收等方面的原因转过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26人,转学2次的有8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5 人(见图二)。而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也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这些无疑都对孩子的学校教育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在我们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情况分析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选择同学为第一倾诉对象的比例为59.18%,第二为父母,比例为37.76%,而第三则是老师,比例为 3.06%。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并不高,而老师就更低。孩子与家长老师缺乏沟通,而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而上述问题并未引起家长重视,甚至在学校方面对这些问题也了解甚少。城市里的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由于学习遇到困难而不知向谁请教的现象。我们的访谈结果表明,农民工跟孩子间沟通的话题主要是学习方面。其他各个方面的沟通都相对欠缺(见图三)。 这一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很忙,有的家长须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有诸如情感、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也未能重视他们的心理教育。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体现,25%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家庭教育较为重要,而有62.5%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