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四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试题(8科8份..)(1)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坻四校联考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读表完成以下问题
1、具有X国人口特征的国家多分布于、()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2、造成X、Y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
3、对于一个地区某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基本不起作用的是()
A 、文化教育水平 B、经济技术的发展 C、连年自然灾害 D、地形分布的特点
4、下列各项城市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城市道路
B、城市建筑
C、城市饮食
D、城市交通工具
5旧金山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6、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确定某地区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淡水、土地、矿产资源都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C、环境承载力是无限的,因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环境承载力强调生存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
7、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流动人口的变化
8、近几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B、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自然环境的变迁
D、政治中心的改变
9、对于我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率的特点的主要形成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快-------------------社会安定,医疗水平提高
B、20世纪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较快------ 贯彻计划生育政策
C、20世纪8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出现反弹-----------经济发展、人口素质下降
D、1960年左右人口出现负增长-------------------------三年自然灾害
10、对于一座新建城市来说,影响其各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A 、居民的宗教信仰 B、地租的差别 C、土地利用的历史基础 D、地域内的自然环境
11、当今世界的城市化特点是()
A 、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B、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普遍很高
C、进程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大城市化与郊区化并进
1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B.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3、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消费水平
14、曲阜因为孔子的故乡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因此在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时要考虑继
承和保持城市特色是由于()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15、北京四合院是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通常长辈住中间正房,晚辈住两侧偏房,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其反应的文化内涵是()
A 、结构封闭,安全舒适 B、尊老扶幼,长幼有序
C、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D、坐北朝南,顺应自然
16、美国很多老年人口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阳光地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态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1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十年前相比,14岁以下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了7.8%,65岁以
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8%,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

因此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8、造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改善 B、出生率明显下降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两次社会大分工
19、合理人口容量是指某地区()
A 、表示人地关系的“警戒值” B、长期稳定不变的人口数量
C、比环境承载力更多的人口数量
D、认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数量
20、关于城市功能分区,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都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
B、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
D、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同种功能地区结合,不同功能地区分异分异的结果。

21、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目标环境承载力定为16亿左右,其主要依据是()
A、淡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耕地资源
22、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水平
C、生产能力
D、消费水平
23、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 B、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无序状态
C、城市人口素质低下
D、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
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称为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B.c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 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图中哪种情况( )。

A.a B.b C.c D.d
读右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水稻
27.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在我国长江三角洲某镇拟建一个化工厂,下列四种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A
B C D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此图说明该地区( )。

A .城市化程度很高
B .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 .大约有15%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 .人口密度较大
30.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如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读图完成31~32题。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 .①时期
B .②时期
C .③时期
D .④时期
32.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 .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 .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33.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在迁出城市若干年后又返回城市,是由于( )。

A .乡村用地日益紧张
B .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D .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34~35题。

34.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带 D.工业区
35.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向北流 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 D.西南风向北流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36~37题。

36.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37.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38.关于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书店等级低,数量少,彼此距离远
B.书亭等级高,数量多,彼此距离近
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6倍
D.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级低、数量多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39~40题。

39.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20年代后40.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

A.基本持平 B.差距继续扩大 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
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41~42题。

41.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图完成43~44题。

43.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4.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沪宁杭地区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5~46题。

45.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注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属于( )。

A.模式一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46.下列工厂的区位选择中,属模式三的是(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北京首钢在河北迁安建炼铁厂 D.世界一些汽车生产集团在中国建汽车生产基地
下图为“新华网2010年7月23日所引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资料图片”。

读图回答47~48题。

4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4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的人口成活率高
C.是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提高,高龄化累积了老年人口
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49~50题。

4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30% 鼓励人员出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51.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人321)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

(1960年)(198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B 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及变化
(1)A 图中乙代表_____________国家,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大致从____________年起突然加速。

另一类国家在70年代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相比而言增长速度变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1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

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来看,70年代以后____________国家上升较快。

目前_____________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3)对照图A 和表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___________,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_____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B 图资料回答问题。

①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超过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可见,_____________国家中大城市化现象更为突出。

③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_______________向城市迁移为主。

5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2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 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53.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规划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图中▲、□、△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三类企业。

假设这些企业的布局是合理的,那么,在这些企业中,污染性最小的是________(选题中符号填空)。

(1分)
(2)a、b、c、d四地中,环境质量最好的应该是________。

其判断理由是什么?(5分)
(3)现假定要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一处建设一个高档生活小区,那么该小区应选择在何处?为
什么?(4分)
5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国家共投入约80亿元。

结合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
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此次普查投入巨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________管理制度,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一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频率加快,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从内地迁往________,从山区迁往________,从农村迁往________,从贫困地区迁往________地区。

(4)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出的省区主要有:________、贵州、________、________、河南、山西和湖南等省区。

(5)民工流入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等省市。

(6)我国的人口迁移有何重要意义?(3分)
高一地理答题纸
5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分)
(3)_____________。

(1分)
52.(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3.(1)_____________。

(1分)
(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4.(1)_____________。

(1分)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分)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分)(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分)
(5)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