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4-8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四、友谊的发展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 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五、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关注内容的转移:幼儿阶段是游戏、生活自理、
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 如画树状图和网络图。
巧妙加工策略
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的主导
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思维类型的转折期:9~10岁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 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性成熟
女孩大约13岁左右出现初潮(第一次月经的时间), 但没有排卵。第二年,随着乳房发育的完成和腋毛的出 现,性发育告一段落;
男孩的睾丸13岁左右开始增大,大约14、15岁时首次 遗精但无精子。伴随着喉结发育和声带变宽而出现的声 音低沉现象。
少儿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一、生理发育高峰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又称为“困难期”、 “危机期”。
身心发展不平衡 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二发展加速期)
身体成长的加速 生理机能的加速 性的发育和成熟
1.1 身体外型的变化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利用动机理论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开始时,如果没有任何内部需要进行某一活动, 那么采用外部刺激使其产生活动的动机是无害的;
当人缺乏必要的活动技能时,最初的外部奖赏往 往是必需的,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活 动上,从而使其内部兴趣得以发展;
对外部奖赏和物质刺激的使用越少越好,只在绝 对必要时才用,并且,一旦有可能不再使用,就 立即停止。
帮助被拒绝儿童
直接干预、提高学习成绩和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同伴接纳
四、友谊的发展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玩伴
单向帮助关系(6~9岁):自我 中心
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互惠 互利,但不能“共患难”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约12岁以后):同甘苦、共患 难
重要原则:活动越复杂,外部奖赏的害处就越大。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复述策略
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 童自发运用此策略进行记忆。
组织策略
识记材料按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可按功用、颜色、 图形,最后是概念等标准组织材料。
系统化策略
身高
青春期之前,身高年增长3-5厘米;青春期间,身高年 增长6-8厘米,甚至10-12厘米。
女性少年12岁为最快增长期,13~13.5岁时速度回落到 较慢水平;男性少年14岁为最快增长期, 16岁回落到 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
体重
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年增加4.5公斤左 右;男性少年高峰期14岁,年增加5.5公斤左右。
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 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
忆。 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形象记忆在初中阶段最高 抽象记忆在初中阶段的比例很高 抽象记忆的发展量高于形象记忆
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二、思维的发展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形象抽象、本质抽象三 个阶段。
词语概念的发展:不能理解、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 描述、接近本质定义三大类。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 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作用体现在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比如转移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培养儿童独立
自主的、宽松而又民主的教育类型。
并且不再使用强制策略为止; 找到儿童不当行为,然后建立一个积分制度。如协商制定
“行为契约”; 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用温和慈爱的态度做出反应。 失控行为源自父母和儿童相互影响的家庭系统。 小故事“钉钉子”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 义
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 需求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 交往技能的发展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评价内容范围广: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 动能力、社会接纳等
社会支持因素的作用:父母和同学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
系。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12.5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47.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特点是( )
13.5
A 未掌握守恒 B 掌握守恒
C 思维A不C 可逆 D 不能把握本质
100.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
13.11
A 复诵
B 无意识记
C 组织
D 机械加工
47、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前道德阶段: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 配(规则不能改、依结果而非动机评定好坏) 自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规则是相对的,注重主观动机或意图)
方式
恒等性 可逆推理 两维互补推理
第二段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9岁后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
心的影响 8岁组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
青春期身体外型的个体差异
1.2 生理机能的变化
男孩肌肉强健,肩膀加 宽,女孩身材丰满,乳房
轮廓和臀部的变宽;
脑重量接近成人,脑神 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 于平衡;
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 心脏功能增强;
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 速增加。
1.3 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puberty来自拉丁语pubertas,意思是 开始变得多毛,此时,个体达到性成熟并开始具 备生育能力。
1.3 性的发育和成熟
个体差异:有些男孩直到17、18岁还未到达青春 发育期。
在中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体形,从完全孩子气到完全 成人化。
成熟变早
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的进步使孩子们更早达到遗 传潜能所允许的成熟程度。
青春期提前使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危机与困难更 加明显。
身材高大、体重超标的女孩倾向于早熟,而一些舞 蹈专业、体操专业以及其他经常参与剧烈体育运动 的女孩初潮时间则晚得多。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也 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求助 等。
条件:有道德动机、移情能力和助人的知识和 技能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表现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情绪和兴趣;小学阶段是学习、同伴交往、情绪 和兴趣。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和儿童自理管理的消长变化
父母控制(6岁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后)
亲子关系的特点:共同调节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理论真题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是不平衡,二是极端性或偏 执性。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和 “自治需求”出现。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发生变化
大约11-13岁,青少年会变 得更加独立,与父母的亲 近减少,经常与父母吵架。
青少年早期的荷尔蒙变化 可能导致这些冲突的发生, 以及喜怒无常、抑郁和烦 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 学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三、童年期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被拒绝—攻击和被拒绝—退缩。 受忽视的儿童 有争议的儿童
影响同伴被A、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 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初中 阶段。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展 第四单元
少儿期的心理发育加速 少儿期的认知发展 少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 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急速发育产生陌生感与不平衡感 生理发育上的不协调和功能性紊乱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危险期或困难期 易出现心理疾病: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
2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控制策略
改善环境 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增加后果认识 榜样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欺负)
特征: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如造谣离间、社会排斥等
43、“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
(A)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100、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
(
B(CCD))延。迟满足
(D)自我的约束 12.5
(A)参加奥数学习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C)学会思考 101、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DA)学BD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20%,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言语欺负频率最高,其次身体欺负,间接欺负发生率最低; 性别差异:男生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主; 欺负行为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如何帮助那些敌意、反抗和失控的儿童?
不要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 当孩子态度强硬时,不要让你自己的控制行为升级; 运用“隔离”程序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直到他平静下来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低年级:物理经验;中年级:掌握间接经验;高年级:数理逻辑经验。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思考、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习规则方法技巧、策略和 记忆策略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四、友谊的发展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 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五、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关注内容的转移:幼儿阶段是游戏、生活自理、
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 如画树状图和网络图。
巧妙加工策略
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的主导
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思维类型的转折期:9~10岁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 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性成熟
女孩大约13岁左右出现初潮(第一次月经的时间), 但没有排卵。第二年,随着乳房发育的完成和腋毛的出 现,性发育告一段落;
男孩的睾丸13岁左右开始增大,大约14、15岁时首次 遗精但无精子。伴随着喉结发育和声带变宽而出现的声 音低沉现象。
少儿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一、生理发育高峰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又称为“困难期”、 “危机期”。
身心发展不平衡 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二发展加速期)
身体成长的加速 生理机能的加速 性的发育和成熟
1.1 身体外型的变化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利用动机理论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开始时,如果没有任何内部需要进行某一活动, 那么采用外部刺激使其产生活动的动机是无害的;
当人缺乏必要的活动技能时,最初的外部奖赏往 往是必需的,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活 动上,从而使其内部兴趣得以发展;
对外部奖赏和物质刺激的使用越少越好,只在绝 对必要时才用,并且,一旦有可能不再使用,就 立即停止。
帮助被拒绝儿童
直接干预、提高学习成绩和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同伴接纳
四、友谊的发展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玩伴
单向帮助关系(6~9岁):自我 中心
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互惠 互利,但不能“共患难”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约12岁以后):同甘苦、共患 难
重要原则:活动越复杂,外部奖赏的害处就越大。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复述策略
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 童自发运用此策略进行记忆。
组织策略
识记材料按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可按功用、颜色、 图形,最后是概念等标准组织材料。
系统化策略
身高
青春期之前,身高年增长3-5厘米;青春期间,身高年 增长6-8厘米,甚至10-12厘米。
女性少年12岁为最快增长期,13~13.5岁时速度回落到 较慢水平;男性少年14岁为最快增长期, 16岁回落到 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
体重
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年增加4.5公斤左 右;男性少年高峰期14岁,年增加5.5公斤左右。
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 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
忆。 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形象记忆在初中阶段最高 抽象记忆在初中阶段的比例很高 抽象记忆的发展量高于形象记忆
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二、思维的发展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形象抽象、本质抽象三 个阶段。
词语概念的发展:不能理解、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 描述、接近本质定义三大类。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 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作用体现在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比如转移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培养儿童独立
自主的、宽松而又民主的教育类型。
并且不再使用强制策略为止; 找到儿童不当行为,然后建立一个积分制度。如协商制定
“行为契约”; 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用温和慈爱的态度做出反应。 失控行为源自父母和儿童相互影响的家庭系统。 小故事“钉钉子”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 义
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 需求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 交往技能的发展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评价内容范围广: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 动能力、社会接纳等
社会支持因素的作用:父母和同学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
系。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12.5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47.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特点是( )
13.5
A 未掌握守恒 B 掌握守恒
C 思维A不C 可逆 D 不能把握本质
100.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
13.11
A 复诵
B 无意识记
C 组织
D 机械加工
47、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前道德阶段: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 配(规则不能改、依结果而非动机评定好坏) 自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规则是相对的,注重主观动机或意图)
方式
恒等性 可逆推理 两维互补推理
第二段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9岁后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
心的影响 8岁组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
青春期身体外型的个体差异
1.2 生理机能的变化
男孩肌肉强健,肩膀加 宽,女孩身材丰满,乳房
轮廓和臀部的变宽;
脑重量接近成人,脑神 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 于平衡;
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 心脏功能增强;
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 速增加。
1.3 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puberty来自拉丁语pubertas,意思是 开始变得多毛,此时,个体达到性成熟并开始具 备生育能力。
1.3 性的发育和成熟
个体差异:有些男孩直到17、18岁还未到达青春 发育期。
在中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体形,从完全孩子气到完全 成人化。
成熟变早
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的进步使孩子们更早达到遗 传潜能所允许的成熟程度。
青春期提前使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危机与困难更 加明显。
身材高大、体重超标的女孩倾向于早熟,而一些舞 蹈专业、体操专业以及其他经常参与剧烈体育运动 的女孩初潮时间则晚得多。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也 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求助 等。
条件:有道德动机、移情能力和助人的知识和 技能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表现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情绪和兴趣;小学阶段是学习、同伴交往、情绪 和兴趣。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和儿童自理管理的消长变化
父母控制(6岁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后)
亲子关系的特点:共同调节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理论真题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是不平衡,二是极端性或偏 执性。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和 “自治需求”出现。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发生变化
大约11-13岁,青少年会变 得更加独立,与父母的亲 近减少,经常与父母吵架。
青少年早期的荷尔蒙变化 可能导致这些冲突的发生, 以及喜怒无常、抑郁和烦 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 学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三、童年期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被拒绝—攻击和被拒绝—退缩。 受忽视的儿童 有争议的儿童
影响同伴被A、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 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初中 阶段。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展 第四单元
少儿期的心理发育加速 少儿期的认知发展 少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 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急速发育产生陌生感与不平衡感 生理发育上的不协调和功能性紊乱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危险期或困难期 易出现心理疾病: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
2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控制策略
改善环境 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增加后果认识 榜样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欺负)
特征: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如造谣离间、社会排斥等
43、“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
(A)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100、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
(
B(CCD))延。迟满足
(D)自我的约束 12.5
(A)参加奥数学习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C)学会思考 101、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DA)学BD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20%,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言语欺负频率最高,其次身体欺负,间接欺负发生率最低; 性别差异:男生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主; 欺负行为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如何帮助那些敌意、反抗和失控的儿童?
不要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 当孩子态度强硬时,不要让你自己的控制行为升级; 运用“隔离”程序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直到他平静下来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低年级:物理经验;中年级:掌握间接经验;高年级:数理逻辑经验。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思考、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习规则方法技巧、策略和 记忆策略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