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河道演变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河床具有自动调整作用。
调整方向是从输沙不平衡向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改变 河宽、水深、比降、床沙组成使挟沙力与来沙相适应。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演变基本原理

如上所述,河流内部矛盾的发展和外部条件的变化 都可能使输沙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河床变形。同 时河床又具有向平衡状态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使 得河床演变得以持续进行。这就是河床演变的基本 原理。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当河段内有若干次实测大断面成果时,则可进行河 道断面的冲淤计算: 1)每个断面选择一个定常的、比较高的控制高程 作为断面冲淤计算的基准面; 2)分别计算各断面历次实测控制基准面以下的断 面面积; 3)计算各断面相邻两个测次的断面面积之差,再 根据上下相邻两个断面的间距,计算其间的冲淤量; 4)根据计算所得冲淤量,绘制沿程冲淤变化图。
2
缺点:需要长期观测,可能不易识别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2)、以河道内泥沙的输运过程为依据 河道形态达到均衡的根本原因是水沙输运过程达 到了动态平衡。上游来水来沙恰好不冲不淤。 麦金(Mackin)(1948)提出的定义:“一条均衡河 流是在经过一定的年月以后,坡降经过精致的调整, 在特定的流量和断面特征条件下,所达到的流速恰 好使来自流域的泥沙能够输移下泄。均衡河流是一 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变量中任一个变量的改变都 会带来平衡的位移,其移动的方向能够吸收这种改 变所造成的影响。” 不足:仅把河道比降作为关键变量,没有考虑断 面型态(比如河宽)的调整。
第一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平滩水位(bankfull stage)和平滩流量(bankfull discharge) 平滩水位指淹没稳定主槽、到达新生河漫滩表面的 水位。 平滩流量指水位达到平滩水位时的流量。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1)、以河道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为依据 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和边岸 抗冲性是稳定不变的,则河流会在自动调整自身的 空间形态,其宽度、比降和弯道形态在平均意义上 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尽管天然河流的均衡河道形态,是由随机变化 的流量过程所塑造出的,但是从理论上说,还是 可以通过在河道中恒定施放某个中等流量和相应 含沙量而塑造完全相同的均衡河道型态。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无论是河床的稳定系数,还是河相关系,都要 使用单一的所谓造床流量作为特征流量。 造床流量——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作用相 当的某一种流量。 不等于最大洪水流量,(流量大,但历时短) 不等于枯水流量,(历时长,但流量小) 造床流量应该是一个较大但又并非最大的洪水流量。 工程中常常依据造床流量来设计常年河流(有时 也包括间歇河流)的断面和平面形态,如河宽、水 深、弯道形态等。为此,需要对造床流量的大小进 行定量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河流具有比较规则的河槽断面形状,其平滩水 位一般可以从水位-宽深比(B/H)关系曲线的最低点 (或dB/dH的最大值)判断得到,并进一步从水位-流 量曲线求出平滩流量。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优点:比较易于应用 缺点: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来确定其准确值, 需要综合考虑造床过程和具体河段的形态特征进行 判断。不适用于没有明显中水河槽或主槽变动频繁 的河流。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平滩流量标志一个转折点

河道形态的演变并不是对所有的流量级都作出同样的反应, 只有当流量达到某一个特征值时才会有明显的形态变化, 而平滩流量正好用了来作为这样一个特征流量。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演变基本概念


1、输沙不平衡是产生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

① 动床水沙两相流的内在矛盾 外部条件恒定、整个河道输沙平衡,局部河段仍可能处 于输沙不平衡状态 沙波的存在,动床平直状态的不稳定性 输沙不平衡的绝对性,河床演变的绝对性 ② 外部条件的不恒定性 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进口水沙条件;出口侵蚀基 点(包括侵蚀基面和水流条件如潮汐);河床周界条件 如沙波运动。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为什么选择平滩流量作为造床流量? 平滩前:水流只塑造主槽 漫滩前,水流在主槽中集中流动,流速大,挟沙力 较强。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平滩后:滩地也受到塑造。 漫滩后,滩面上水深小、阻力大,流速降低十分显 著,泥沙大量落淤在滩地上,其中靠近主槽的部位 淤积较厚、淤积颗粒较粗,形成沿主槽的自然堤。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什么是冲积河道演变中的均衡状态(相对稳定状态)


(1)在数百年内(准衡时段)河道的主要几何尺寸基本不变。 (2)存在一各自动调整的负反馈机制,能够消除对平衡状态 的偏离。 (3)莱茵(Lane)的完整性图解:输沙率Qs、来沙中值粒径 D50、流量Q和河道比降J 互动调整趋向于达到如下平衡: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③综合稳定系数 由于河流是否稳定,既决定于河床的纵向稳定, 也决定于河床的横向稳定,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将这 两个稳定系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综合的稳定系 数。 0.5
D Q h1 ( b1 ) ( 0.2 ) 2 hJ BJ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根据历年水位、流量实测资料,可绘制同流量下 的水位过程线,分析河段年际冲淤变化。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当河道上设有多处水文站并有历年实测输沙量资 料时,可以根据输沙平衡原理,计算某时段内上 下水文站输沙量之差,据此判断该时段内河床的 冲淤变化及其冲淤量。

计算思路: 造床能力不仅与流量有关,还与输沙能力有关, 同时与该流量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有关。 前者可认为与流量Q的m次方及比降J的乘积成正 比,后者可用该流量出现的频率P来表示。因此,当 QmJP的乘积为最大时,其所对应的流量的造床作用 也最大,这个流量就是所要求的造床流量。
计算过程: (1) 将历年或典型年的 流量分级; (2)确定各级流量出现 的频率; (3)绘制河段的Q~J关 系; (4)计算每级流量的 QmJP (5)绘制Q~ QmJP关系; (6)从图中查出QmJP 最大值的Q。
河流动力学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河相关系及其理论 蜿蜒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分汊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演变基本概念
一、河道演变的概念 河道演变 (fluvial processing):自然条件及人类 活动影响下河床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广义上:从河源到河口流经河谷的形成及发展的整 个历史过程。 狭义上:近代冲积河床的变化。 河床演变是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以 泥沙运动作为纽带。 河床演变实质: 泥沙的冲刷、搬运、沉积。 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关系

能够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 期作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 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在这种均衡状态的有关因 子(如水深、河宽、比降等)和表达来水来沙条件 (如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径等)及河床地质条件 的特征物理量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 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或均衡关系。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上述各种均衡河流的定义中都存在一些不确定之 处。实际中应用这些定义来检验一条河流是否处于 平衡状态时还有一定困难。 由于河道形态不断在断面、平面、纵向上进行三 维的调整,来水来沙条件又逐日、逐月、逐年变化, 所以河流的均衡不可能是完善的、瞬时意义上的, 一般是只能在准衡时段内、在平均意义上实现。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一、均衡状态

3)、以河道的输沙耗能效率为判据 对于恒定流量和恒定含沙量的情况,河道的最优 运行效率表现为在可能的范围内使输运这一来沙量 所消耗的水流机械能最小,也就是通过自我调整、 最后得到允许范围内的最小河道比降。 不足:水流的机械能的消耗并不都用于输运所挟 带的泥沙。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1、来水来沙资料分析; 来水来沙条件是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的数 量、过程及水沙组合,直接关系到河床演变的结果。因此, 确定水、沙典型年往往是探求河床演变原因的重要途径 主要包括: 来水来沙量及其过程,来沙级配。 年内变化、多年周期性变化、典型水文年确定。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实测资料分析



1、来水来沙资料分析; 来水来沙量及其过程,来沙级配。年内变化、多年周期性 变化、典型水文年确定。 2、对水道地形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河道平面变化;岸线变化,断面变化,主流变化;通过 收集历年河道地形及有关河道变迁资料,对地形图套绘。 •河道纵向变化及冲淤量估算:深泓线、动力轴线、河段 冲淤量 利用水道地形图可以分析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预 估其发展趋势。 3、对河床地质资料的整理分析 河床边界条件:地质资料、地貌资料等。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确定造床流量,目前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工 作中,一般多采用下述方法。 (1)马卡维也夫法 (2)平滩水位法 (3)采用某一频率或重现期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 (4)有效输沙流量法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3 河相关系与造床流量 二、造床流量

①纵向稳定系数——河床在纵深方向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泥沙
抗拒运幼的摩阻力与水流作用于泥沙的拖曳力的对比。这个比 值可用希尔兹数的倒数 来表达,比值越大,河床越稳定。

②横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与河岸稳定密切相关。从问题的
物理实质来看,决定河岸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主流的顶冲地点及 其走向和河岸土壤的抗冲能力。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演变基本原理



来水量及其变化过程 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 河段出口处的侵蚀基点高程,即河段的比降; 河床周界条件,即河段所在区域的地貌条件。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河道演变的分析方法




1、实测资料分析;河演分析 2、理论分析:运用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及河床演变 基本原理; 3、模型试验研究;河工模型或物理模型 4、类比分析; 5、数学模型计算; 6、新技术的运用;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演变基本原理
第六章 河道演变规律
§6-1 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演变基本原理


流域中对河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影响因素就是气候 对实际工程有重要影响的泥沙输运问题一般其时间 尺度都限于百年以内。从而流域内的气候、地形、 植被、岩性可视为确定的自变量,河流沿程地质构 造的升降运动可以忽略,侵蚀基准面(内陆湖泊水 面,海平面)也可视为是稳定的,河道形态(包括: 流量、输沙率、泥沙粒径、河谷比降、岸壁阻力等) 是因变量,它是由其它自变量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