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一)(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Al-27 S-32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金属氯化物制备Na、Mg、Al
Fe(NO)溶液时需加入稀硝酸防止水解
B.配制
32
C.“一带一路”中的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牙齿的矿物质Ca 5(PO4)3OH+F Ca5(PO4)3F+OH-,故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的形成
2.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说“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SO2,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D.交警用含橙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仪器检查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
3.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纳米反应器,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和氢气反应获得EG。
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纳米颗粒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反应过程中生成了MG和甲醇
C.DMO分子中只有碳氧单键发生了断裂
D.EG和甲醇不是同系物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Cl 2=2Fe 3++2Cl -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CO 32-+2CO 2+H 2O=2HCO 3-
C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3H 2O 2+I -=IO 3-+3H 2O
D .向CuSO 4溶液中通入H 2S :H 2S +Cu 2+=CuS↓+2H +
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22Na O 或22H O 作反应物制氧气
B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C .蒸干4CuSO 溶液制备42CuSO 5H O ⋅
D .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6.下列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
A .沸点:HF>HCl>HBr>HI
B .一定条件下4NO 2(g)+O 2(g)2N 2O 5(g)可以自发进行,则H 0∆<
C .常温下,3CH COONa 溶液加水,水电离的()()
+-c H c OH g
保持不变 D .标况下,1mol 分别与足量Na 和3NaHCO 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2:1 7.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操作
解释 A 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 2,蓝色褪去
SO 2具有还原性 B 配制SnCl 2溶液时,先将SnCl 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 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抑制Sn 2+水解,并防止Sn 2+被氧化为
Sn 4+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
D 向含有ZnS 和Na 2S 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 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K sp (CuS )<K sp (ZnS )
8.TⅠ时,分别向10mL 浓度均为0.1mol·L -1的CuCl 2和ZnCl 2溶液中滴加0.1mol·L -1的Na 2S 溶液,滴加过
程中-lgc(Cu 2+)和-lgc(Zn 2+)与Na 2S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K sp (ZnS)>K sp (CuS),lg3≈0.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 ~b ~d 为滴定ZnCl 2溶液的曲线
B .对应溶液pH :a <b <e
C .a 点对应的CuCl 2溶液中:c(Cl -)<2[c(Cu 2+)+c(H +)]
D .d 点纵坐标约为33.9
9.邻甲基苯甲酸主要用于农药、医药及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物
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能与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 .该物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水解且含有甲基的共5种
C .1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 2生加成反应
D .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10.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2Cu Te )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2TeO 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浸出”时为使确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
B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C .“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423422SO Te 4OH Te 2SO 2H O -+--++=↓++
D .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2BaCl 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11.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小于20。
W 、X 、Y 、Z 的族序数之和为12;X 与Y 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 溶液中滴入少量胆矾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WY 是离子化合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B .晶体X 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W)r(X)r(Y)r(Z)<<<
D .热稳定性:42XW W Y >
12.25C ︒,改变30.01mol /LCH COONa 溶液的pH ,溶液中33CH COOH,CH COO ,H OH -+-,浓度的
对数值lgc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a a pK =-lgK 。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pH=6时,()()()-+
33c CH COOH >c CH COO >c H B .3CH COOH 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510
C .图中点x 的纵坐标值为-4.74
D .30.01mol/LCH COONa 的pH 约等于线c 与线d 交点处的横坐标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3题~第16题4个大题,共64分。
13.(16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I.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a. CH 4(g)+H 2O(g)⇌CO(g)+3H 2(g) ∆H 1=+216.4kJ/mol
b. CO(g)+H 2O(g)⇌CO 2(g)+H 2(g) ∆H 2=-41.2kJ/mol
则反应CH 4(g)+2H 2O(g)⇌CO 2(g)+4H 2(g) ∆H= _____________。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 、3mol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
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2N 和2H 的转化率相等
B .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C .()()23H NH c c 保持不变
D .()()
32NH 2N c c = ②P 1_____P 2 (填“>”“=”或“不确定”,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B 点_______D 点。
③C 点2H 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A 、B 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氮气的平均速率:υ(A)__________υ(B)。
Ⅰ.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 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H 为2mol 时,吸收柱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L 。
14.(16分)C、O、Na、Cl、Fe、Cu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
(1)F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C和O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C的电负性比Cl的________(填“大”
或“小”)。
(3)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_________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_________个C原子。
②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__________个六元环,六元环
中最多有________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
(5)刻蚀印刷电路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了使FeCl3循环利用和回收CuCl2,回收过程如下:
①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若常温下1L废液中含CuCl2、FeCl2、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1,则加入Cl2和物质X后,
过滤。
为使溶液铁元素完全转化为Fe(OH)3,而CuCl2不产生沉淀。
则应控制pH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已知:K sp[Fe(OH)3]=1.0×10-38、K sp[Cu(OH)2]=2.0×10-20、lg5=0.7。
15.(14分)BE是现代有机化工重要的单体之一,工业上采取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制备:
(1)已知:
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1
⋅。
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kJ mol-
(2)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汽发生催化脱氢反应。
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用a等符号表示)。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控制反应温度600Ⅰ,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
H以外的行反应。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2
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图所示:
a.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_。
b.控制反应温度为o
600C的理由是___________
CO等杂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4)在逆过程苯乙烯加氢制乙苯的操作中,如果氢气中混有CO和2
因此必须除去。
在常温下,可以用银氨溶液来检测微量的CO,其原理与银镜反应相似,有银析出,写出银氨溶液与C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苯乙烯废气在工业上常用电催化氧化处理,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I为______________
16.(18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铜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的问题和过程如下:
I.探究不同价态铜的稳定性
进行如下实验:
(1)向2Cu O 中加适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一种红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由此可知,在酸性溶液中,+2价Cu 比+1价Cu 更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2)将CuO 粉末加热至o 1000C 以上完全分解成红色的2Cu O 粉末,该反应说明:在高温条件下,+1价的Cu 比+2价Cu 更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II.探究通过不同途径制取硫酸铜
(1)途径A :如下图
①杂铜(含少量有机物)灼烧后的产物除氧化铜还含少量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②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纯度:
某小组同学准确称取4.0g 样品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取1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 ,用2230.1000mol /L 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
22314.00mLNa S O 标准溶液。
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2--2-2223462Cu +4I =2Cul +I ,I +2S O ==2I +S O ↓。
则样品中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B :如下图
①烧瓶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烧杯中反应:
23222NaOH 2NO NaNO NaNO H O +=++)
②下图是上图的改进装置,其中直玻璃管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探究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22CuCl 2H O ⋅。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2Cl 反应转化为固体l(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 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________(填“是”或“否”) (2)将溶液2转化为22CuCl 2H O ⋅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
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Cu(H 2O)4]2+(aq ,蓝色)+4Cl -(aq) CuCl 42-(aq ,黄色)+4H 2O(l),
该小组同学取氯化铜晶体配制成蓝绿色溶液Y ,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够证明2CuCl 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已知:较高浓度的24CuCl -溶液呈绿色)。
a.将Y 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
b.在Y 中加入2CuCl 晶体,溶液变为绿色
c.在Y 中加入NaCl 固体,溶液变为绿色
d.取Y 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Ⅰ.探究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
取6.4g 铜片和12mL18mol/L 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20mL 至锥形瓶中,
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你认为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