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破坏土地资源,影响水资源,污染大气,破坏地质结构等方面。

在坚持相应保护治理原则的前提下,可通过加强行政干预和法律监管,加强科技研发,推广清洁生产,推动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综合治理新模式等措施来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导致环境问题频发。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其保护和治理措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
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矿山开采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主要源自露天开采和废石堆积对土地资源的侵占。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煤矸石,粉煤灰是世界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

在我国仅金属矿山的尾矿每年就达50亿吨左右,并以每年4-5亿吨排放量不断增长,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等宝贵土地资源。

同时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植被被破坏,造成大量的土地裸露,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1.2水资源受到影响
矿山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对当地的水资源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雨季,大量泥沙被冲刷,淤积河道、山塘、水库,污染水源,造成区域生态需水量锐减,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矿区和尾矿堆渗出的酸性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存在巨大的威胁。

据相关统计,我国各类矿山年排放废水达30亿吨,这一庞大的基数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另外,对当地居民人畜饮水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大气遭受污染
矿山开采产生的悬浮颗粒引致雾霾,进而造成天空灰暗,人们不能正常进行呼吸,严重影响人类呼吸系统的健康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矿山的植被系统被严重破坏,加上大规模的开采作业以及矿石运输,产生了大量的浮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同时由于大量使用炸药、采用柴油机作为设备的动力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影响对大气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1.4严重影响地质结构
在矿山开采中,大量的矿物被开采,导致地下形成大量的空洞,矿洞回填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和陷落现象频发。

同时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塌陷的现象,据统计每采万吨煤要塌陷土地0.2公顷。

2.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
2.1基本原则
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要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即开发与保护工作要同步进行,决不能允许先破坏后治理的事情发生;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即是充分利用资源,整合项目,降低矿物的生产成本,就近进行加工处理以及提高尾矿废渣的回收再利用;三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即是进一步明确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归属,加大对开采企业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完善矿山修复工作机制。

2.2具体措施
2.2.1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在源头审批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批,落实“三同时”制度,对于资质不合格的企业,开采工艺落后的企业拒绝办证,从行政许可上把好关,严格控制。

在执法过程中,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率,不定时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检查,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要及时制止,严重危害环境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顿后不达要求的,依法吊销其开采证。

要从根本上杜绝各种滥伐滥采的行为,保障矿山开采作业在法律的监督下正常运行。

2.2.2加大科技研发和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
笔者以为,更高水平的开发利用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因此,必须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工作环境。

鼓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资源开采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回采率、矿体综合开采技术和共生、伴生矿物分离技术研究、资源生产中环保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尽快将理论转变为生产力,有效改善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同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如,加固地下采空区综合利用技术、充填采空区控制地面沉陷技术、离层注浆技术、条带开采技术、钻孔溶解开采技术、原位浸出开采技术、无尾矿选矿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等。

2.2.3加大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综合开采和利用新模式
为有效控制地质环境破坏带来的连锁反应,加大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具体来说,就是要组织落实好排土场、露天采场、尾矿库、矿区道路、矿山工业场地、沉陷区等地段的生态修复,结合物理、生物等多种有效措施,减少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破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这些地段进行回填,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保障其生态功能基本得到恢复。

另外,积极探索综合开采利用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鼓励企业对矿山资源进行综合开采和利用,尤其是在矿物开采过程产生的尾矿,煤矸石,粉煤等固体废物,要加大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在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对土壤、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的前提下,通过生产建筑材料、筑路、充填(包括建筑填充、低洼地和荒芜地填充、矿井采空区填充)等方式充分利用煤矸石,减少露天堆放。

3.结语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面对当前形势严峻的矿山环境破坏问题,其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行政干预和法律监管的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推广清洁生产。

此外,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综合开采和利用新模式对于生态可持续、生产可持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承德市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王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探讨[J].商业文化,2012(12).
[3]何民华.鸿鑫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