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噪音防治措施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道路噪音防治措施的探讨
[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
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本文分析了
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并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和实施运营阶段提出了相
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交通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
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群众投诉日益剧增,而后
期的补救措施难以有效根治,导致人民生活品质降低。

本文研究分析了城市交通
引起噪声污染的原因,并从规建管方面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前期规划布局不合理,未预留必要的防噪声距离,后期修建噪音敏
感建筑物时也未留出相应的间距,导致业主入住投用后发现噪声污染扰民的问题;
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已建城市交通道路无法满足现有交通流量而进行交通
道路扩建,扩建后交通道路与居民住宅距离减小导致噪音扰民;
三是由于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运行、维修等原因造成的环境噪声污染。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机动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使得交通噪声逐渐成
为城市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

负载过大时发动机的轰鸣声、车速过快时轮胎与路
面摩擦产生的噪声、驾驶员随意按喇叭产生的喇叭声以及碾压道路上检修井盖产
生的噪声等都成为了机动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

二、防治措施
针对交通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和实施运营阶段两个方面提出了交通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一)前期规划设计阶段
1.规划预留道路绿化带。

规划阶段主次干路两侧预留足够宽度的绿化带,增加高大常绿乔木的种植配合灌木等植物密植,能有效减少道路噪音的扩散。

有关资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时,树林深入30m可降噪5dB,如树林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dB[1]。

2.合理布局商住用地。

交通量较大、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次干路周边应尽量减少高容积率居住用地的临近布置,临街地块尽量布置商业地块等对噪音包容性较高的用地。

若避免不了临街布置住宅地块,应加大高层居民楼与此类道路的距离,可有效减小高楼层住宅的噪音污染。

3.整体考虑管线布局。

规划阶段应考虑人行道宽度需满足沿线管网布设空间的需求,有条件的高等级道路可考虑设置综合管廊减少检修井数量,避免检修井放置于车行道上,进而减少因检修井扰动及沉降引起的汽车行驶噪音。

(二)实施运营阶段
1.优先使用高性能降噪材料。

道路修建阶段可以考虑OGFC沥青路面、橡胶沥青路面等具备降噪性能的路面材料,可降低汽车胎噪等噪音污染。

临街建筑物可采用强化外窗隔声性能方式解决。

如可以采用更多构造层次的外窗,用三玻两腔玻璃取代现目前常用的双玻单腔玻璃;或采用系统门窗提高外窗工艺质量,提升气密性。

2.合理设置声屏障。

部分立交匝道可采用全封闭声屏障;隧道出口等临近居民区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声屏障,减少噪音污染。

在设计阶段时应重点考虑声屏障的材料和结构对隔音降噪效果的影响。

就超标较为严重的地段,如果交通道路两侧位置有敏感点,则需设置声屏障,以降低噪声污染。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全封闭声屏障是一个主流趋势。

就单侧直壁式声屏障而言,如果房屋建筑
的高度在声影区内,可以达到降噪效果[2]。

然而对高层建筑,尤其是多数楼层受到直达噪声污染影响时,基于噪声治理的技术角度考虑,单侧直立式声屏障两侧如果有高层建筑,则就没必要采取声屏障措施。

图1声屏障对交通噪声产生的影响示意图
3.加强运营部门联动。

在城市道路的日常运营中,城市管理部门及时修缮破损路面,交警部门合理设置禁鸣路段,布设鸣笛抓拍系统,合理设置密集居民区禁止重型车辆通行等措施都可以降低道路交通噪音污染。

随着城市的发展,主体纵横、网络式立体交通格局的日趋完善,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越来越严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只有在前期规划做好规划布局,并在实施运营过程中结合交通噪声的来源从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将城市交通噪声降到可控制范围内,才能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国峰.浅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265.
[2]阎青,王东.我国交通噪声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探索[J].四川水
泥,2015(10):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