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介入栓塞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申东峰,李培永,李鹏,山西省中医院介入血管科
患者,女性,32岁,无诱因出现咯血,实验室检查示:结核抗体IgG(-),白细胞7.59×109/L,红细胞4.28×1012/L,血红蛋白13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85.1%;胸部CT:左肺下叶高密度改变,考虑炎症,曾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效果不佳。

后行胸部CT增强检查示,左下肺内基底段异常增粗供血动脉,考虑为动脉畸形,遂行胸主动脉及肺动脉造影。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插入造影导管至胸主动脉,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行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胸主动脉下段左侧壁一异常增粗的供血动脉,直径约1 cm,向左下肺内基底段走行,分支后可见左下肺动脉显影,并汇合形成粗约1.2 cm异常回流静脉汇入右心房;经右侧股静脉插管行肺动脉造影示:左下肺基底段肺动脉缺如。

结合患者CT检查征象,考虑为左下肺肺隔离症。

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动脉,经导管送入直径为12~14mm血管封堵器,在供血动脉主干内释放封堵器,造影证实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满意,引流静脉消失。

术后拔管,压迫、包扎穿刺点。

术后患者常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4h,给予广谱抗生素、抑酸等对症治疗。

血管造影结果:血管造影证实该患者胸主动脉下段左侧壁一异常增粗的供血动脉,血管走形迂曲、增宽,分支血管明显增多、增粗(图1a),引流至右心房(图1b),肺动脉造影示左下肺动脉缺如(图1c),血管造影结果符合肺隔离症的诊断。

栓塞术后疗效:对异常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后(图1d),患者咳血症状消失,术后7d复查胸部CT可见病变部
位组织实性改变,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出现咯血症状。

栓塞术后反应: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疼痛感逐渐减轻;术后出现轻度的发热现象;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多于1周左右好转。

图1 患者行血管造影表现(a:明显扩张迂曲的供血动脉;b:引
流至右心房;c:肺动脉造影示左下肺动脉缺如;d:栓塞后异常供血动脉消失)
讨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肺隔离症有多种学说尚不统一。

肺隔离症是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也称为有异常供血动脉的肺囊肿症,简称“隔离肺”。

肺隔离症的传统治疗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也有相关学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肺隔离症患者进行治疗。

肺隔离症
为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发病学说目前尚不能统一。

根据其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分型为叶内型、叶外型,叶内型肺隔离症又根据其与支气管是否相通进行分类。

肺隔离症患者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反复的咯血、感染,临床诊断困难,常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

肺隔离症患者的反复感染多为病变部位引流不畅、分泌物排出困难引起;由于隔离的肺组织直接由体循环供血,压力较高,是正常血液循环压力的6倍左右,因此肺隔离症患者常伴有咯血症状。

肺隔离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常规的胸部X线诊断较为困难,多采用胸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也可以采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既往的研究中也有学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肺隔离症患者进行诊断。

关于肺隔离症的金标准诊断多认为是血管造影检查。

结合本研究对肺隔离症患者可以首先进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可以对病变进行初步的诊断,观察异常血管的起源、走形情况,对诊断困难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行血管造影检查。

肺隔离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但异常供血动脉管径粗、走形复杂、分支多、管壁韧性差的特点可能会导致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另外,手术后患者恢复较慢,且治疗费用较高。

近年来也有学者应用胸腔镜技术治疗婴幼儿肺隔离症。

Van Raemdorck等研究证实肺隔离症患者诊断明确后应尽早的治疗。

随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应用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介入技术将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使隔离的肺组织缺血、实变。

关于栓塞剂的选择,一般多选用微钢圈、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氰
丙烯酸丁酯等。

本研究中应用血管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栓塞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未出现特殊不适症状。

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栓塞不彻底、异位栓塞等,对于反复感染的肺隔离症患者可选择外科切除治疗。

尽管如此,相比于传统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仍然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和无明显症状的肺隔离症患者。

来源:申东峰, 李培永, 李鹏. 肺隔离症介入栓塞治疗一例[J]. 实
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 18(3):271-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