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综掘机机械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安全警示
1.操作
1.1掘进机启动顺序:打开外来水阀门→预警→打开内喷雾水阀门→油泵电机→转载机→中间运输机→星轮→截割电机;
1.2开动机器前,须发出警报,确认周边人员处于安全状态;
1.3机械设备和人身处于危险状况时,应迅速按动紧急停止按钮;
1.4严禁司机进入空顶区作业;
1.5进行顶板支护、检查、更换截齿作业时,必须先将截割急停按钮(操作台前)锁紧;
1.6所有液压元件及其接合处,严禁在泄漏状态下工作;
2.维修保养
2.1易损件更换时,应保持液压系统清洁,加工配合面不许污染、划伤;2.2整机润滑按润滑图要求,由专人定期对各润滑点进行注油;
2.3关键部位的紧固螺栓应加紧固力矩,并符合设计要求;
2.4人员必须进入机器下方维修时,要用木垛等物垫牢,经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入内进行维修;
2.5维修电气系统时,要严格按照警示牌“严禁带电开盖”操作。
先清扫外部,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的环境下,打开开关箱或操作箱,在高温及恶劣环境下尽量不要开箱;
2.6机械、电气系统裸露部份的护罩,应安全可靠;
3.安标控制件应具有安全标志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二.机械、液压部分
1. 概述
1.1产品说明、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EBZ160掘进机是为适应煤矿中、薄煤层资源的开发而研究设计,它具有机身矮、功率大、适应大倾角、破岩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在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方面,采用国际化高品质配置,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在技术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并为此创新研究了6项专利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EBZ160型掘进机主要适用于煤岩硬度f≤7.5的半煤岩巷以及软岩巷道、隧道的地质条件,可广泛用于中薄煤层、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巷道的掘进,也适用于类似条件的隧道掘进。
最大定位截割断面为25.4㎡,纵向工作坡度≤±18°、最适宜截割高度2.5~4.0m 。
与转载机、皮带机、梭车配套可实现连续切割、装载、运输作业。
EBZ160型掘进机是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该产品的投入使用将提高我国掘进机技术水平,提升煤矿巷道、工程隧道的综掘机械化能力。
执行标准:MT/T238.3-2006 悬臂式掘进机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Q/CL015-2006 EBZ160悬臂式掘进机
1.2、产品特点
1.2.1、掘进机结构紧凑、机身矮、重心低、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大;1.2.2、掘进机刚性好、强度高、支撑跨距大、破岩能力强;
1.2.3、具有内、外喷雾灭尘系统,内喷雾具有漏水检测及保护功能;1.2.4、截割头可伸缩,减少掘进机调动频次,截割断面范围广;
1.2.5、液压、电气、轴承等元部件国际化高品质配置,技术水平高、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1.2.6、行走减速器与马达高度集成,履带有防侧滑功能;
1.2.7、铲板底部大倾角,地隙大,利于装煤和清底;
1.2.8、中间运输机底板呈直线状、龙门高、运输顺畅,溜槽及刮板使用寿命长;
1.2.9、具有液晶汉字动态显示功能,提示操作与维护;
1.2.10、液压系统具有恒功率、压力切断、负载敏感控制功能;
1.2.11、各部件拆装方便,利于运输;
1.2.12、袖珍型本安操作箱,高度集成阀组,操作方便;
1.1.13、技术先进,专利技术多达6项:
(1)、掘进机龙门式中间运输机专利号: 200720067456.5;
(2)、截割头内喷雾装置专利号: 200720067436.8;
(3)、掘进机直通冷却装置专利号:200710037632.5;
(4)、掘进机铰接式护板专利号:200720067438.7;
(5)、掘进机机体与支承体复合联接结构专利号:200720067437.2;
(6)、掘进机刮板链张紧装置专利号:200720067455.0 。
1.3 产品型号、名称
1.3.1 名称:EBZ160型掘进机
1.3.2 型号:
1.4 使用环境条件
1.海拔高度:≤2000m;
2.环境温度:-5℃~+40℃;
3.周围空气相对湿度:≤90%(+25℃);
4.在有甲烷、煤尘或其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
5.在无强烈震动的环境中;
6.在无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集中的环境中;
7.在无长期连续淋水的地方;
8.污染等级: 3级;
9.安装类别:Ⅲ类。
1.5安全保护
EBZ160具有下述安全保护性能:
1.整机电控系统、喷雾灭尘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本的规定;
2.电控系统的设计、制造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4的标准;
3.具有内外喷雾灭尘系统,内喷雾具有漏水检测和保护功能;
4.安标受控部件均取得煤安标志证;
5.油泵电机、切割电机、转载机电机之间的启停顺序,设置闭锁装置;
6.设置起动报警装置;
7.设置总急停按钮、切割急停按钮;
8.具有机载(电控箱内置)低浓度甲烷断电保护装置;
9.切割电机具有热敏保护功能;
10.行走制动系统及防滑保护装置;
11.装载、运输系统液压驱动,具有过载保护;
12.截割机构的传动系统有过载保护装置;
13.液压系统由二级过滤装置,还有压力、油温、油位显示装置;
14.具有前后照明灯;
15.具有液晶汉字动态显示提示操作功能。
2.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2.1整机结构
EBZ160掘进机主要由截割部、铲板部、机架、行走部、中间输送机、后支承、液压系统、水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件组成。
2.2截割部
截割部主要由截割头、伸缩筒、二级行星减速器、截割电机组成。
由截割电机输入动力,传动至二级行星减速器,经伸缩部将动力传给截割头,从而实现破碎煤岩的目的。
见图1
截割部用电机的两个支撑铰轴联接在回转台上,通过与回转台之间的两个升降油缸、回转台与机架支架之间的两个回转油缸,实现升、降、回转运动。
2.2.1截割头为圆锥台形,设计有大、小两种规格(标配为小截割头)供客户选择,截割头的圆周螺旋线性分布截齿,内喷雾喷嘴在截齿的下方,形成迎前喷雾,截割头与主轴用花键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2.2.2伸缩筒位于截割头和二级行星减速器之间,内有主轴和旋转配水装置,通过花键套与主轴、内筒与外筒之间的滑移实现截割头伸缩。
见图2。
缩筒和电机相连接。
见图4。
2.2.4截割电机为双电压水冷却电机,客户可根据实际供电条件,在660V、1140V两种电压中进行切换,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联接。
2.3铲板部
铲板部是由主铲板、侧铲板、驱动装置、从动装置等组成,通过两个液压马达驱动星轮,从而实现装载煤岩的目的。
见图5。
2.3.1铲板由主铲板、侧铲板组成,铲板装在机器的前端,通过一对铰轴和铲板油缸铰接在机架上,在铲板油缸的作用下实现升、降运动。
铲板设计有宽、窄两种规格(标配为2.9m),供客户选择。
2.3.2驱动装置通过二个控制阀分别控制两侧的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星轮,实现均衡流量,确保星轮在平稳一致的条件下工作,提高装载效率,降低故障率。
见图6。
2.3.3侧铲板为组焊结构件,用高强度螺栓和销轴与主铲板连接。
2.4机架和回转台
2.4.1机架是整个机器的骨架,在机器的组成中起着中心梁的作用,承受着来自截割、行走、装载的各种负荷力,其右侧装液压系统泵站,左侧
装操纵台和电控箱,左右下侧分别装行走部,后部装后支承。
见图7。
2.4.2回转台座在机架上,用于支承、联接并实行切割机构的升降、回转运动,通过回转轴承和高强度螺栓与机架联接。
2.5行走部
行走部主要由液压马达、减速器、驱动轮、履带架、履带链、张紧轮组、张紧油缸等几部分组成。
见图8。
2.5.1行走通过液压马达、减速器、驱动轮驱动履带链实现,液压马达与
减速器高度集成、国际化先进配置。
2.5.2履带链支重形式采用滑动摩擦形式。
2.5.3履带张紧机构由张紧轮组和张紧油缸组成,张紧油缸推动张紧轮组来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实现履带张紧,油缸为单作用形式,油缸伸出后用卡板锁定。
油缸、卡板均在履带架外侧安装,方便实用。
2.5.4履带架设计为组焊结构件,采用挂钩结构和平键与本体连接,用M30高强度螺栓紧固在机架的两侧,减速器用高强度螺栓与履带架连接。
2.6中间运输机
中间运输机位于机体中部,由前溜槽、后溜槽、刮板链、驱动装置、张紧装置组成。
中间输送机见图9。
2.6.1运输机溜槽采用分体式,分前溜槽、后溜槽,前后溜槽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运输机前端通过销轴与铲板和机架连接,后端用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机器在该处设有可拆装垫块,通过增加垫块可适当提升运输机卸货高度。
2.6.2刮板链采用边双链刮板形式,由二个液压马达直接驱动链轮,带动
刮板链实现物料运输。
张紧装置采用丝杠加弹簧缓冲的结构,对刮板链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
驱动装置见图10.
2.7后支承
后支承由后横梁、支撑器、回转架组成,主要是用来减少机器切割时机体的振动,提高工作稳定性并防止机体滑动。
见图11。
2.7.1后横梁为组焊结构件,前端用高强度螺栓和键与机架连接,后端用销子与回转架连接,通过回转架实现转载机搭接,电控箱、泵站固定在后横梁上。
2.7.2支承器装在后横梁两侧,通过油缸实现支承。
2.8液压系统
本机除截割头的旋转运动外,其余所有动作均通过液压系统实现。
液压系统主要由泵站、马达(行走、铲板、运输、内喷雾马达)、阀组、油缸、操纵台、油箱、过滤器、仪表以及相互连接的配管等组成。
液压系统见液压原理图12。
各子系统见《EBZ160掘进机装配图册》
2.8.1液压系统功能
1.敏感控制功能
2.系统保护功能
3.机器行走、制动
4.履带张紧
5.驱动铲板星轮转动
6.驱动中间输送机
7.驱动内喷雾泵
8.截割头上、下、左、右运动
9.铲板升降运动
10.截割头伸缩
11.支撑器升降
12.可为锚杆机提供两个液压动力接口(用户选装)
2.8.2泵站主要由75KW电机、组合变量双泵组成,通过阀组将压力油分别提供给液压马达和油缸。
2.8.3油箱采用封闭式,通过二级过滤(吸油过滤、回油精过滤),有效控制油液污染。
油箱容量500L,其上配置液位液温计,显示液位、油温,当液位低于工作油位或油温超过规定值时,应停机加油或降温。
2.8.4操纵台主要由换向阀、压力表、本安操作箱组成,液压操作通过换向阀手柄进行,实现各油缸及液压马达的动作,各回路油压通过压力表
检测。
2.8.5油缸共有11个,其中截割头升降、回转与铲板油缸以及后支承油缸装有安全型平衡阀。
同时为防止油缸过负荷损坏,液压系统有过载保护功能。
(1)升降油缸 2个
(2)回转油缸 2个
(3)伸缩油缸 1个
(4)铲板油缸 2个
(5)后支承油缸 2个
(2)张紧油缸 2个
2.9水系统
水系统承担机器的液压系统、截割电机、截齿冷却,同时具有灭尘作用。
水系统主要由泵站、冷却器、阀、过滤器组成,分内、外喷雾水路。
外来水经一级过滤后分为二路,一路直接通往喷水架,由雾状喷嘴喷出,另一路经二级过滤、减压、冷却(冷却液压油)再分为二路,其一经截割电机(冷却电机)喷出,其二经水泵加压,由截割头内喷出,起到冷却截齿及灭尘效果。
水系统原理图见图13.
注意:截割头截割前,应先启动内喷雾,避免喷嘴堵塞,影响灭尘效果。
3.主要技术参数
3.1、整机参数
型号: EBZ160
总体长度(m): 9.44
总体宽度(m): 2.90
总体高度(m): 1.65
机重(t): 45
地隙(mm): 260
卧底深度(mm): 200
龙门高度(mm): 450
适应坡度:±18°
截割硬度(Mpa):≤75(非经济状态可达100 MPa)总功率(KW): 246
定位截割高度(m): 4.8
定位截割宽度(m): 5.4
定位截割断面(㎡): 25.4
3.2、截割部
截割头形状:圆锥台形
截割头转数(r/mim): 46/23
电动机功率(KW): 160/80
伸缩行程(mm): 550
截齿(把): 41
喷雾:内、外喷雾方式
3.3、铲板部
装载形式:星轮式
装载能力(m 3/min): 3.4
装载宽度(m): 2.9
星轮转数(r/min): 33
铲板卧底(mm): 355
铲板抬起(mm): 342
3.4、中间运输机
形式:双边链刮板
运输能力(m 3/min): 4.4
溜槽断面尺寸(mm): 532×360(宽×高)链速(m/min): 61
张紧形式:弹簧、丝杠张紧
3.5、行走部
形式:履带式
行走速度(m/min): 0~6
履带宽度(mm): 520
制动方式:一体式多片制动器
对地压强(MPa): 0.14
张紧形式:油缸张紧、卡板锁定3.6、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压力(MPa): 18
柱塞变量双泵(mL/r): A11VO130/130
行走部液压马达(mL/r): A2FE125
铲板部液压马达(mL/r): IAM1200 .H4
中间运输机马达(mL/r): IAM400.H2
内喷雾马达(mL/r): CMFDA-E310-ALPS
油箱容量(L): 500
油泵电动机(KW): 75
换向阀:手动式
冷却方式:水冷却式
油缸数量(个): 11
3.7、水系统
灭尘方式:内、外喷雾
流量(L/min): 100
外喷雾压力(MPa): 1.5
内喷雾压力(MPa): 3.0
冷却部件:截割电动机、油箱3.8、电气部分
3.8.1主回路
额定电压(V): AC1140/660
额定电流(A): 183
额定频率(Hz): 50
输出分路数(路): 4
额定功率(KW): 300
3.8.2操作箱
规格型号: CX4-4/12E
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
额定电压(V): DC12
额定功率(W): 4
3.8.3开关箱
规格型号: KXJ4-246/1140(660)E
防爆形式: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额定电压(V):主回路: AC1140/660
控制回路AC220、120、100、24、
DC24、DC12
额定电流(A): 183
3.8.4截割电机
型式:隔爆、水冷、双鼠笼异步电动机
规格型号: YBUD-160/80-4/8(绝缘等级H级)
额定电压(V): AC1140/660 Y/△
额定电流(A): 95/62/165/108
3.8.5油泵电机
型式:隔爆、风冷、双鼠笼异步电动机
规格型号: YBU-75(绝缘H级、工作方式S1)
额定电压(V): AC1140/660 Y/△
额定电流(A): 80/46
3.8.6截割急停、总急停按钮
型式:矿用隔爆型
规格型号: BZA24-0.1/24-1 附带锁紧装置
额定电压(V): DC24
额定电流(A): 10
内部按钮为常开
用途:总急停按钮:用于紧急停机
截割急停按钮:用于截割电机停止3.8.7电铃
型式:矿用隔爆型
规格型号: BAL1-36/127-150
额定电压(V): AC127
额定电流(A): 0.35
用途:开机信号,启动报警
3.8.8照明灯
型式:矿用隔爆型
规格型号: DGE20/24B
额定电压(V): AC 24
额定电流(A): 3
数量(盏): 3
3.8.9甲烷传感器
规格型号: GJC4
4. 使用操作
掘进机操作分为液压、电气两部分,电气部分操作详见,《KXJ4-258/1140(660)E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使用说明书》和《CX4-4/12矿用本质安全型操作箱使用说明书》。
以下主要介绍液压部分的操作。
开机前的检查、准备、操作启停程序、注意事项,详见“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4.1 使用时的安全防护
(1)进行顶板支护或检查、更换截齿作业时,可将截割部作为脚踏台利用,此时要严防截割头转动,否则非常危险,为防止误操作造成的危险,须在作业
前锁紧操作台前方的安全锁紧开关。
如图28所示。
(2)操作台前方的安全锁紧开关只锁定截割电机,此时,油泵电机还能启动,各换向阀也能操作,因此在作业时,必须充分注意安全,严防随意操作。
注意:锁紧开关与油箱前面的紧急停止开关结构相同,但功能不同,锁紧开关只控制截割电机启动,而油箱前的紧急停止开关控制整机的运转。
图28 锁紧开关
4.2 操作程序
液压启停程序:启动油泵电机→操作换向阀手柄→手柄复位(停止)→停止油泵电机。
操作换向阀手柄主要有两组,设置在操作台上,上侧四联阀、下侧六联阀,在手柄旁边有操作指示牌,如图29所示。
图29 换向阀控制手柄
4.2.1行走运转
(1)行走有两个控制手柄,左侧手柄控制左侧行走,右侧手柄控制右侧行走,如图30所示;
(2)手柄置于中位停止;
(3)将手柄向前推,即向前行走;
(4)将手柄向后拉,即后退;
(5)弯道时,根据弯道的转向,两个手柄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动。
注意:①在较狭窄的巷道转弯时,严防机器前端、后部碰撞两侧的巷道或设备;
②机器行走时,衔接好电缆的跟进与后移。
图30 行走运转
4.2.2履带张紧
(1)履带张紧油缸与内喷雾马达共用一片换向阀,如图31所示;
(2)将铲板和后支承落下,抬起履带;
(3)将换向阀手柄缓慢向下拉动,张紧油缸伸出,观测履带中心的下垂度,其值应为50-70mm;
(4)装上卡板,手柄置于中位,油缸卸荷;
注意:推动手柄时,严防将手柄推到最大位置,否则因该阀的流量过大,而油缸行程较短,导致张紧油缸运动速度过快,液压冲击破坏油缸密封。
4.2.3张紧油缸回缩
(1)张紧油缸张紧,取出卡板;
(2)将铲板和后支承落下,抬起履带;
(3)将换向阀手柄置于中位;
(4)履带自重将油缸活塞杆压缩。
4.2.4截割头升降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2所示;
(2)将手柄向前推,截割头上升;
(3)将手柄向后拉,截割头下降。
4.2.5截割头回转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2所示;
(2)将手柄向前推,截割头向左摆动;
(3)将手柄向后拉,截割头向右摆动。
图31 履带张紧
图32截割头升降与回转
4.2.6铲板升降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3所示;
(2)将手柄向前推,铲板向上抬起;
(3)将手柄向后拉,铲板落下。
图33 铲板升降后支承升降4.2.7后支承升降: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3所示;
(2)将手柄向前推,后支承落下,机器抬起;
(3)将手柄向后拉,后支承抬起,机器下降。
4.2.8中间运输机运转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4所示;
(2)将手柄向上抬,运输机正转;
(3)将手柄向下压,运输机反转。
注意:运输机最大通过高度为420mm,当有大块煤岩时,须破碎后再运送;
图34 中间运输机
4.2.9星轮运转
(1)星轮有两个控制手柄,左侧手柄控制左侧星轮,右侧手柄控制右侧星轮,如图35所示;
(2)手柄置于中位停止;
(3)将手柄向上抬,星轮正转;
(4)将手柄向下压,星轮反转。
4.2.10内喷雾泵运转
(1)手柄置于中位停止,如图31所示;
(2)打开外喷雾用的阀门;
(3)将手柄向上抬,喷雾泵启动。
注意:①内、外喷雾应同时使用;
②开始截割前,须启动灭尘水系统;
③喷雾泵启动前,须先将外喷雾用的阀门(司机席后侧)打开,并确认
是否有外喷雾,否则会造成喷雾泵的吸空、损坏。
图35 星轮运转
4.2.11压力表
压力表装在操作台与机架的侧面,可随时检测各子系统的压力状况。
注意:①行走制动压力不超过5MPa;
②严防压力表开关处于常开状态。
4.2.12液位液温计
液位液温计装在油箱外侧,用来指示油箱的油量和油温。
注意:液位低于工作油位或油温超过70℃时,须停机加油或检查冷却水系统。
4.2.13紧急停止开关停止、打开
紧急停止开关,分别装在操作台、油箱的前部和操作箱上。
其中油箱前部和操作箱上的开关,用来紧急停止所有电机运行;操作台前的开关只停止截割电机运行,形式如图28所示。
(1)当机械设备或人身安全处于危险时,应迅速按动紧急停止开关;
(2)确认安全后,旋转打开紧急停止开关。
4.2.14锚杆机接口控制(选装)
锚杆机供油接口控制与星轮控制使用同一对换向阀,通过操纵台内球阀切换。
(1)锚杆机供油接通、星轮运转停止:
①将左、右星轮的控制手柄置于中位;
②将两个球阀(在操纵台内)切换到锚杆机接通位置;
③将星轮控制手柄向下压,给锚杆机供油。
(2)锚杆机供油停止、星轮运转接通:
①将左、右星轮的控制手柄置于中位,停止锚杆机供油;
②将两个球阀(在操纵台内)切换到星轮接通位置。
4.3 掘进程序
4.3.1启动顺序
(1)启动顺序为: 打开外来水阀门(机器后侧)→预警→打开内喷雾水阀门(司机席右侧)→油泵电机→转载机→中间运输机→星轮→截割电机;
(2)无须启动装载时,在启动油泵电机后,可直接启动截割电机。
注意:装载作业时,必须先启动转载机,否则会在中间运输机与转载机的搭接处造成堆积和落料现象。
4.3.2截割
通过截割头旋转,截割臂升、降、回转运动,进行截割作业,可形成矩行、梯形及拱形顶断面,同时完成打柱窝作业,若截割断面与实际所需要的形状、尺寸有差别,可进行二次修整,以达到断面尺寸要求;
图36 截割方式
(1)截割作业尽可能采用自下而上、逆铣法方式,如图36所示;
(2)截割较软的煤壁时,宜采用左右循环向上的截割路线,如图37所示;
(3)截割稍硬岩石时,宜采用自下而上左右截割的路线;
(4)遇有硬岩状况,避勉强行截割,应先截割其周围部分,使其坠落,并对大
块坠落体采用适当方法破碎,然后再装载;
(5)割柱窝时,应将铲板降到最低位置,然后向下掘,并需人工清理柱窝。
注:掘进较软煤壁,掘出断面容易超过理论断面尺寸,而掘进较硬煤岩壁时,所掘断面容易小于理论断面尺寸,因此,在掘进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掌
握让刀、超进给的规律,熟练操作掘进机。
图37 截割路线
4.3.3 喷雾
(1)内、外喷雾同时使用;
(2)开始截割前,先启动灭尘水系统;
(3)内喷雾喷嘴易堵塞,须经常检查维护。
注:在掘进过程中,控制粉尘非常重要。
4.3.4输料衔接
(1)启动机器运输系统前,应确认后续搭接送料系统是否启动;
(2)适时调整转载机与后续搭接送料系统的搭接长度。
5.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切实做好日常维护保养,须设备操作者、维护人员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发现异常并排除故障。
表3 故障现象表
6.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分为:日常检查保养和定期检查保养。
维护保养须作记录,为后续维修、改进、大修理等积累基础资料。
6.1日常检查保养
日常检查保养,能早期发现机器的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机器性能。
表4 日常检查保养
6.2 定期检查保养
定期检查保养见表5,并参照各部的构造说明及调整方法进行维修。
表5 定期检查保养
续表5 定期检查保养
6.3 液压油与润滑
机器液压系统采用负载敏感控制,系统对油液、油质要求较高,应慎重保管和使用油脂,防止煤尘、水对油脂的影响,避免因粉尘或水的混入而造成液压系统的故障。
6.3.1 注意事项:
(1)液压系统用油管理不善,是造成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
(2)严禁杂物混入液压油内;
(3)发现油质不良,应尽快更换新油;
(4)加新油前,用洗油洗去箱体底部沉淀物;
(5)过滤器更换应符合表5的要求;
(6)冷却器内应有足够水通过,防止油温异常上升;
(7)机器运转前,要认真检查油箱的油位,保证油量要求;
(8)遵守油质选定标准;
(9)遵守润滑要求。
6.3.2 油质选定标准
图38 液压油参数图
(1)液压油(油箱用)环境温度> -5℃:
①适合用于高压系统的油类;
②具有耐磨耗性、抗氧化性、润滑性等特性,见图38;
③抗磨液压油或极压抗磨液压油YB-N68;
④性能指标:运动粘度:37~43mm2/S(50℃)
凝点:≤-25℃粘度指数:≥90 环境温度在 -20℃~ -5℃
①低凝液压油YC-N68 。
(2)润滑油(截割减速器用)
①重负荷工业齿轮油N320;
②性能指标:运动粘度: 288~352mm2/S(50℃)
闪点(开口):≥200℃
(2)润滑油(行走减速器用)
①重负荷工业齿轮油N220;
②性能指标:运动粘度: 200~240mm2/S(50℃)
闪点(开口):≥250℃
(3)润滑脂
①电机轴承用的润滑脂按生产厂规定执行;
②锂基润滑脂ZL-3;
③物理特性:针入度(1/10mm):265~295
滴点:≥180℃
6.3.3液压油现场检测
(1)每月从油箱内抽取1升油样,分别注入清洁的数个试管内保管;
(2)存放10天、1个月分别与新油对比观测、检查;
(3)观测油样的颜色、透明度、杂物的混入程度及沉淀物;
(4)用滤纸过滤油样、滤出杂物,并根据滤纸颜色判断油样的清洁度;
(5)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更换液压油的时间。
注:严格检测,应依据国家标准,对粘度、抗氧化、水分的含量、沉淀物、色相、比重、闪点进行检测。
根据检查结果及抽样时间,确定换油时间。
6.3.4润滑油更换
润滑油质量直接影响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润滑油的目的:一是向齿轮副、轴承等磨擦表面提供润滑剂、降低磨损;二是起散热作用。
(1)首次更换:新机器运转250~300小时;
(2)正常更换:机器每运转1500小时或6个月。
注意:加新油前,用洗油洗去箱体底部沉淀物。
6.3.5液压油更换
(1)机器每运转1500小时或6个月,更换一次;
(2)油量低于油箱液位时,应及时追加油量;
(3)当液压系统中发现异物,应将全部油量排放掉,并对液压系统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