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西汉中后期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征和二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巫蛊之狱
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充既知上意,因胡 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 充入宫。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 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 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秋 七月壬午,太子使客诈为使者,收捕充等。……庚寅,太 子兵败……诏……收皇后玺绶,后自杀。……太子亡,东 至湖,公开泉鸠里……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 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轮台之诏
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 不行追悔。自今事有损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今又请远田轮台, 欲起亭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当今 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 武备而已。”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二、昭宣中兴
反霍联盟 燕王旦 上官桀 上官安 桑弘羊
鄂邑盖长公主 丁外人
霍光 上官桀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汉宣帝 霍皇后
霍女 上官安
上官皇后 汉昭帝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 为天子。事觉察,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 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 实,四夷宾服。
轮台诏并未全盘否认武帝数十年的开边事业,更未否 认其全部事业。疗养生息是为了积蓄力气,即使不为日后 再战,至少要维持既得战果。
武帝遗诏是要求昭帝及霍光等人继承他的事业,并连 续执行他晚年定下的政策。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2、霸王道杂之
二、昭宣中兴
霍
光
的
卫妪
身
郑季
世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二、昭宣中兴
2、霸王道杂之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进展丧让财,表孝弟有行, 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接待下吏, 恩施甚厚而誓约明。
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 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 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领先退。”是 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 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 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 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言者。 推其至诚,吏民不忍欺绐。
王温舒:为河内太守,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馀家。上书 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捕郡中豪猾论报,流血十余里 也。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穷奢极欲
汉武帝茂陵
1、亡秦之迹
茂陵现存封土高46.5米,周长240米。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
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
皇者无几矣!
二、昭宣中兴
霍光废立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 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 自安。郎有上书言“广陵王不行以承宗庙”,言合光意。…… 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 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 昌邑王不行以承宗庙状。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穷兵黩武,国家消耗巨大。
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长期战斗消耗大量钱财,赏赐将士不计其数。
屡次征调民工到边疆筑城;迁徙内地居民充实边疆。
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
《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
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行胜计。
至于用度缺乏,乃榷酒酤,筦盐铁,铸白金,造皮币,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 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 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 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 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汉书·宣帝纪》
二、昭宣中兴
第八讲 对霸王道的探究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二、昭宣中兴 三、西汉后期政治与社会 四、短暂的新莽朝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2、巫蛊之祸 3、仁圣之悔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笃信神仙方术
《史记·封禅书》:今日子即位,尤敬鬼神之祠。 李少君:善为巧发奇中 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封文成将军 栾大:敢为大言,处之不疑。拜五利将军 汉武帝外出祠神、巡行、封禅共29次,其中远程出巡、 祭祀达13次。 武帝大量赏赐神仙方士,仅给栾大的赏赐,一次就有 十万金。
——《汉书·昭帝纪》
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 辟,颇有积蓄。
——《汉书·食货志》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霍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推行武帝晚年确定的方针
武帝对霍光以周公相期,除辅佐幼主外,也包含着继承并完成 其未竟事业之意。
武帝所建各项制度,包括最受诟病的经济制度,霍光起初都沿 用不改,盐铁会议后,也只废除了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皆照旧。
3、轮台之诏
臣光曰: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 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 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正,付托得人,此其所 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征和 四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汉武帝作为早期的专制皇帝,实际上 是在探究统治阅历,既要尽可能地进展秦 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统一国家, 又要力图不蹈亡秦覆辙。在西汉国家大进 展之后继之以轮台罪己之诏,说明汉武帝 的探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 哉!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武帝遗诏 制诏皇太子:朕体担
忧,今将绝矣!……善遇 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 圣,必聚谞士;表教奉先, 自致天子。胡亥自圮,灭 名绝纪。审察朕言,终身 毋久〔改〕。
甘肃玉门花海所出七棱觚
3、轮台之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消失了社会安定的转机
卫长君
卫君孺 公孙贺
卫少儿 霍仲孺 卫子夫 汉武帝 卫步广
卫青
霍去病 霍光 刘据
二、昭宣中兴
霍光与民休息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大臣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金日䃅:车骑将军 上官桀:左将军 桑弘羊:御史大夫
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 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2、霸王道杂之
〔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 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 沉着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 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 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 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巫蛊之狱的缘由
武帝曾因太子不类己,动过改嗣的念头。后来放弃, 是由于他考虑到身后需要一个守文之主。
由于需要完全掌握西域,使武帝未能按时实现政策的 转折。政见分歧的武帝父子长期并处一朝,导致朝廷分成 对立的两派。
巫蛊之狱是针对卫氏而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换继嗣 和后宫,江充所行,是为了武帝这一目的。
武帝晚年要更换继嗣,是想要一个类己的继承人来完 成其未竟事业。
轮台诏能够奏效,是由于它颁行于局 势有可挽回之际,而且有可挽回之方。
——田余庆《论轮台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轮台诏所悔
陈苏镇:武帝真正懊悔的是服食求仙,不包括出师征 伐。对出军,他只悔征和三年之役,悔误信军候弘之言而 做出错误决策;更懊悔在海内虚耗的状况下,没有准时转 变政策,因而招致沉重损失,使国家雪上加霜。
——《汉书· 元帝纪》
二、昭宣中兴
2、霸王道杂之
汉宣帝兼用儒法、霸王道杂之的制度,是武帝时形成的。 王道霸道之说,在汉人观念中主要指用法的宽严、施政的缓 急、赋敛的轻重而言,而不是先秦常说中严格意义的王道与 霸道。
《朱子语类》:“宣帝不识王伯,只是把宽慈底便唤作 王,严酷底便唤作霸。”
黄霸字次公,少学律令,喜为吏。会宣帝即位,闻霸持 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霸力行教化而 后诛罚,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 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 是之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执法苛严,以酷吏治民,深文峻法
杜周: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 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 法,专以人办法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 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 何古之法乎!”……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诏狱逮 至六七成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
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
盗并起,道路不通。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执法苛严,以酷吏治民,深文峻法
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宁见乳虎,无 值宁成之怒”。
张汤: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 杰等,死者数万人。
——《资治通鉴》汉武帝后元二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汉武帝 卫青 卫子夫 王夫人 李姬
李夫人 赵婕妤
太子 刘据
史皇孙
宣帝 刘询
齐王 刘闳
广 陵 王 刘 胥
燕 王 刘 旦
昌邑王 刘髆
昌邑王 刘贺
昭帝 刘弗陵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守文与用法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
昭帝时仍旧用桑弘羊前议,欲屯田轮台,并屡次对西域和匈奴 用兵,最终在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置西域都护府。
在内政方面,霍光也厉行法治。宣帝连续霸王道杂之。 汉朝的内外政策在武帝死后,甚至霍光死后,大体照旧,武帝 开创的事业仍在向前进展。
二、昭宣中兴
盐铁会议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始元六年〔前81〕,执政者以 昭帝名义公布诏书,命御史大夫桑 弘羊、丞相田千秋,召贤良文学60 多人于朝廷,争论“民所疾苦,教 化之要”。争论内容被桓宽整理为 《盐铁论》一书,是了解西汉中期 政治、经济和思想的重要史料。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巫蛊之狱的缘由
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行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 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 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 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
——《资治通鉴》卷二二臣光曰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汝,不亦可乎?”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
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
群臣宽厚长者附太子,而用法深酷者皆毁之。邪臣
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资治通鉴》征和二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 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 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 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之 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 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担忧之意,岂有之 邪?可以意晓之。”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霍光〕党亲连体,依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 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 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 假设有芒刺在背。……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 “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奉 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二、昭宣中兴
公孙病已立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孝昭元鳳三年〔前78〕正月,……是時昌邑有枯社木 臥復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独立生,有蟲食 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眭〕孟推春秋之意, 以為“石柳皆陰類,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嶽,王者易 姓告代之處。今大石独立,僵柳復起,非人力所為,此當 有從匹夫為天子者。枯社木復生,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 者也。”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巫蛊之狱
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充既知上意,因胡 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 充入宫。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 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 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秋 七月壬午,太子使客诈为使者,收捕充等。……庚寅,太 子兵败……诏……收皇后玺绶,后自杀。……太子亡,东 至湖,公开泉鸠里……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 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轮台之诏
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 不行追悔。自今事有损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今又请远田轮台, 欲起亭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当今 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 武备而已。”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二、昭宣中兴
反霍联盟 燕王旦 上官桀 上官安 桑弘羊
鄂邑盖长公主 丁外人
霍光 上官桀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汉宣帝 霍皇后
霍女 上官安
上官皇后 汉昭帝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 为天子。事觉察,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 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 实,四夷宾服。
轮台诏并未全盘否认武帝数十年的开边事业,更未否 认其全部事业。疗养生息是为了积蓄力气,即使不为日后 再战,至少要维持既得战果。
武帝遗诏是要求昭帝及霍光等人继承他的事业,并连 续执行他晚年定下的政策。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2、霸王道杂之
二、昭宣中兴
霍
光
的
卫妪
身
郑季
世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二、昭宣中兴
2、霸王道杂之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进展丧让财,表孝弟有行, 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接待下吏, 恩施甚厚而誓约明。
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 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 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领先退。”是 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 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 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 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言者。 推其至诚,吏民不忍欺绐。
王温舒:为河内太守,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馀家。上书 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捕郡中豪猾论报,流血十余里 也。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穷奢极欲
汉武帝茂陵
1、亡秦之迹
茂陵现存封土高46.5米,周长240米。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
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
皇者无几矣!
二、昭宣中兴
霍光废立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 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 自安。郎有上书言“广陵王不行以承宗庙”,言合光意。…… 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 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 昌邑王不行以承宗庙状。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穷兵黩武,国家消耗巨大。
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长期战斗消耗大量钱财,赏赐将士不计其数。
屡次征调民工到边疆筑城;迁徙内地居民充实边疆。
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
《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
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行胜计。
至于用度缺乏,乃榷酒酤,筦盐铁,铸白金,造皮币,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 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 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 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 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汉书·宣帝纪》
二、昭宣中兴
第八讲 对霸王道的探究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二、昭宣中兴 三、西汉后期政治与社会 四、短暂的新莽朝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2、巫蛊之祸 3、仁圣之悔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笃信神仙方术
《史记·封禅书》:今日子即位,尤敬鬼神之祠。 李少君:善为巧发奇中 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封文成将军 栾大:敢为大言,处之不疑。拜五利将军 汉武帝外出祠神、巡行、封禅共29次,其中远程出巡、 祭祀达13次。 武帝大量赏赐神仙方士,仅给栾大的赏赐,一次就有 十万金。
——《汉书·昭帝纪》
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 辟,颇有积蓄。
——《汉书·食货志》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霍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推行武帝晚年确定的方针
武帝对霍光以周公相期,除辅佐幼主外,也包含着继承并完成 其未竟事业之意。
武帝所建各项制度,包括最受诟病的经济制度,霍光起初都沿 用不改,盐铁会议后,也只废除了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皆照旧。
3、轮台之诏
臣光曰: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 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 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正,付托得人,此其所 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征和 四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汉武帝作为早期的专制皇帝,实际上 是在探究统治阅历,既要尽可能地进展秦 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统一国家, 又要力图不蹈亡秦覆辙。在西汉国家大进 展之后继之以轮台罪己之诏,说明汉武帝 的探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 哉!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武帝遗诏 制诏皇太子:朕体担
忧,今将绝矣!……善遇 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 圣,必聚谞士;表教奉先, 自致天子。胡亥自圮,灭 名绝纪。审察朕言,终身 毋久〔改〕。
甘肃玉门花海所出七棱觚
3、轮台之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消失了社会安定的转机
卫长君
卫君孺 公孙贺
卫少儿 霍仲孺 卫子夫 汉武帝 卫步广
卫青
霍去病 霍光 刘据
二、昭宣中兴
霍光与民休息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大臣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金日䃅:车骑将军 上官桀:左将军 桑弘羊:御史大夫
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 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2、霸王道杂之
〔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 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 沉着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 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 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 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巫蛊之狱的缘由
武帝曾因太子不类己,动过改嗣的念头。后来放弃, 是由于他考虑到身后需要一个守文之主。
由于需要完全掌握西域,使武帝未能按时实现政策的 转折。政见分歧的武帝父子长期并处一朝,导致朝廷分成 对立的两派。
巫蛊之狱是针对卫氏而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换继嗣 和后宫,江充所行,是为了武帝这一目的。
武帝晚年要更换继嗣,是想要一个类己的继承人来完 成其未竟事业。
轮台诏能够奏效,是由于它颁行于局 势有可挽回之际,而且有可挽回之方。
——田余庆《论轮台诏》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3、轮台之诏
轮台诏所悔
陈苏镇:武帝真正懊悔的是服食求仙,不包括出师征 伐。对出军,他只悔征和三年之役,悔误信军候弘之言而 做出错误决策;更懊悔在海内虚耗的状况下,没有准时转 变政策,因而招致沉重损失,使国家雪上加霜。
——《汉书· 元帝纪》
二、昭宣中兴
2、霸王道杂之
汉宣帝兼用儒法、霸王道杂之的制度,是武帝时形成的。 王道霸道之说,在汉人观念中主要指用法的宽严、施政的缓 急、赋敛的轻重而言,而不是先秦常说中严格意义的王道与 霸道。
《朱子语类》:“宣帝不识王伯,只是把宽慈底便唤作 王,严酷底便唤作霸。”
黄霸字次公,少学律令,喜为吏。会宣帝即位,闻霸持 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霸力行教化而 后诛罚,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 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 是之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执法苛严,以酷吏治民,深文峻法
杜周: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 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 法,专以人办法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 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 何古之法乎!”……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诏狱逮 至六七成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
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
盗并起,道路不通。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1、亡秦之迹
武帝执法苛严,以酷吏治民,深文峻法
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宁见乳虎,无 值宁成之怒”。
张汤: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 杰等,死者数万人。
——《资治通鉴》汉武帝后元二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汉武帝 卫青 卫子夫 王夫人 李姬
李夫人 赵婕妤
太子 刘据
史皇孙
宣帝 刘询
齐王 刘闳
广 陵 王 刘 胥
燕 王 刘 旦
昌邑王 刘髆
昌邑王 刘贺
昭帝 刘弗陵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守文与用法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
昭帝时仍旧用桑弘羊前议,欲屯田轮台,并屡次对西域和匈奴 用兵,最终在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置西域都护府。
在内政方面,霍光也厉行法治。宣帝连续霸王道杂之。 汉朝的内外政策在武帝死后,甚至霍光死后,大体照旧,武帝 开创的事业仍在向前进展。
二、昭宣中兴
盐铁会议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始元六年〔前81〕,执政者以 昭帝名义公布诏书,命御史大夫桑 弘羊、丞相田千秋,召贤良文学60 多人于朝廷,争论“民所疾苦,教 化之要”。争论内容被桓宽整理为 《盐铁论》一书,是了解西汉中期 政治、经济和思想的重要史料。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巫蛊之狱的缘由
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行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 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 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 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
——《资治通鉴》卷二二臣光曰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汝,不亦可乎?”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
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
群臣宽厚长者附太子,而用法深酷者皆毁之。邪臣
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资治通鉴》征和二年
一、武帝晚年的转变
2、巫蛊之祸
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 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 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 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之 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 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担忧之意,岂有之 邪?可以意晓之。”
二、昭宣中兴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霍光〕党亲连体,依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 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 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 假设有芒刺在背。……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 “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奉 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二、昭宣中兴
公孙病已立
1、霍光秉政时的政局
孝昭元鳳三年〔前78〕正月,……是時昌邑有枯社木 臥復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独立生,有蟲食 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眭〕孟推春秋之意, 以為“石柳皆陰類,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嶽,王者易 姓告代之處。今大石独立,僵柳復起,非人力所為,此當 有從匹夫為天子者。枯社木復生,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 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