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0讲植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植被
一、选择题
(2024·临沂月考)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挚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
”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椰子树B.樟树
C.榆树D.茶树
2.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绒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可知,该地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代表植被有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白桦树等,C正确;茶树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椰子树主要分布在热带,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故A、B、D错误。
第2题,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稍硬,A正确。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具有肉质的叶或茎属于干旱地区植被特点。
故B、C、D错误。
答案:1.C 2.A
(2024·济南期末考试)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
读图,完成3~4题。
3.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4.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四季常绿B.乙—根系发达
C.丙—叶宽而薄D.丁—叶呈针状
解析:第3题,甲为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浇灌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指示水湿环境,故A正确。
第4题,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结果、种子成熟等几个生长时间,因此不是四季常绿,A错误;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当地降水稀有,主要靠根系吸取地下水生长,因此根系发达,B正确;迎客松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叶子呈针状,C错误;椰林为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叶子呈线状披针形,D错误。
答案:3.A 4.B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起先生长了。
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
刚起先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改变,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
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树轮”,由于它代表树木生命中的一年,所以也称“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
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改变的因素主要是( )
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
C.海拔凹凸D.土壤肥力
6.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第5题,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新生细胞长得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故选B。
第6题,气候季节改变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才有明显的年轮。
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始终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故选A。
答案:5.B 6.A
(2024·永安期中考试)清明节期间中学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
在公园里,他发觉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起先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的树上起先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改变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树种最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8.张小明依据甲、乙两树种的树叶生长及脱落特征推断自然界有些树的树叶夏季停止生长,当秋雨起先时马上生长。
该树种最有可能位于( )
A.10°~25°大陆东岸
B.30°~40°大陆东岸
C.30°~40°大陆西岸
D.40°~60°大洋东岸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冬季几乎没有落叶,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
第8题,依据题干,该树种夏季停止生长,秋雨起先后再生长,可能与气候有关。
据此推想,当地夏季燥热干燥,树木缺水,停止生长,冬季温柔多雨,树木秋雨起先后再生长,这符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生长特点,故推断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C正确。
答案:7.B 8.C
位于青藏高原的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注入达布逊盐湖,该湖四周肯定范围内没有植被生长。
探讨发觉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关系。
据此完成9~11题。
9.格尔木河流域( )
A.植被属于针叶阔叶混交林
B.植被覆盖率高且分布匀称
C.植被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D.湖积平原北部植被较茂密
10.流域内各地貌区植被形态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B.气温
C.大气降水D.地下水
11.随着降水量增加,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的改变是( )
A.山麓地带植被削减
B.冲洪积扇植被削减
C.湖积平原植被向北延长
D.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
解析:第9题,格尔木河流域具有西北内陆盆地的一般特点,因此植被为荒漠,A错误;流域内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匀称,因此流域植被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匀称,B错误;植被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C正确;据图可知,湖积平原北部靠近盐湖,植被较稀疏,D错误。
故选C。
第10题,据材料可知,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据图可知,图中信息有地下水位的差异,因此可推断流域内各地貌区植被形态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下水。
故选D。
第11题,随着降水量增加,盐湖湖面水位上升,则盐湖将向湖积平原扩展,导致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
故选D。
答案:9.C 10.D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24·北京昌平区期末)2024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旁边动身,沿20°E旁边向北行进,途中发觉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改变。
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
(3)推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改变特点及缘由。
解析:(1)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所在地区
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甲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所在地区纬度低,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植被特征为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困难)。
(3)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降水丰沛,草木茂密;干季降水稀有,草类枯黄。
答案:(1)甲:热带雨林。
丙:热带荒漠。
(2)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困难)。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足够)。
(3)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草木茂密;干季降水较少,草类枯黄。
13.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属于自然植被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与其他图中的植被相比,乙图中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3)指出丙图中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
(4)指出甲、丁两图中植被的显著区分。
解析:(1)读图可知,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均属于自然植被;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均属于人工植被。
(2)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
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困难,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根等现象。
(3)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4)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
显著区分是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答案:(1)乙丙甲丁
(2)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困难,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根等现象。
(3)特征:树叶缩小为针状。
成因: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
(4)甲图中植被秋冬季落叶,丁图中植被四季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