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根癌农杆菌介导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癌农杆菌介导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1 柑桔材料的准备
不同品种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于MT固体培养基上,每20-25d继代一次。

侵染前转入悬浮MT(附加100μM乙酰丁香酮)培养基中培养4天后用于侵染。

2 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
1.农杆菌(保存在-70℃)在含有50 mg·L-卡那霉素的YEB选择培养基上划线
培养,28℃暗培养。

2.长出菌落后,挑取单菌落在新的选择培养基上涂皿。

3.取出培养24小时后的菌落群,再用不加卡那霉素的MT(附加100μM乙酰
丁香酮)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2个小时。

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的OD600值,并用MT液体培养基调整到 OD600=0.5~
1.0进行侵染。

3侵染实验
1.将悬浮培养4d的愈伤组织转入稀释菌液中浸泡20-30 min。

2.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菌液,转到MT基本培养基上,19℃共培养2~3 d。

3.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水中轻轻漂洗数次,直至洗液变清为止,再加入
含有400 mg/L头孢霉素的无菌水浸泡20 min,倾去洗液。

4.将外植体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转入筛选培养基(根据不同的质粒载体添加
不同浓度的筛选剂),28℃暗培养。

4抗性愈伤组织的选择培养和再生(以质粒载体pCAMBIA1303为例)
1.愈伤组织刚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时,应该表现为对照逐渐褐化、死亡,转化
处理的愈伤组织中转化部分逐渐长出新的抗性愈伤组织。

2.将新形成的抗性愈伤组织转至新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当得到的抗
性胚性愈伤组织达到一定量时,将一部分转入MT+甘油2%+ Cef 50 mg·L-1的胚状体分化固体培养基上。

3.有球形胚状体开始出现后,将得到的胚状体转入MT+ME 1500 mg·L-1+ Cef
50 mg·L-1培养基上,使胚状体进一步长大,形成子叶型胚状体。

7-9周后,
将子叶型胚状体转入MT+Cef 50 mg·L-1+NAA 0.1 mg·L-1 +BA 0.5
mg·L-1+KT 0.5 mg·L-1培养基上再生芽,1个月后就可见再生芽长出。

当再生芽长到2 cm左右时,将其从基部切下转入1/2MT+Cef 50 mg·L-1+NAA 0.5 mg·L-1 +IBA 0.1 mg·L-1+活性炭0.5 g·L-1培养基上生根,也可以通过试管嫁接的办法(见相应方法说明)再生植株。

5 转化的柑桔材料的PCR鉴定(以gfp基因为例)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采用碱裂解法。

采用CTAB法提取植株DNA。

gfp基因的检测:
根据gfp*5基因编码区设计:
5’端引物:(5-TGGCCAACACTTGTCACTAC-3)
3’端引物:(5-AGGACCATGTGGTCTCTCTT-3)。

PCR反应体系为25μl,其中模板0.3-0.5μg,0.2mmol dNTP,
,1XTaq DNA聚合酶Buffer,1U Taq DNA聚合酶。

1.5mmol ·L-1Mgcl
2
循环反应为94℃30s,55℃30s,72℃ 1 min,35个循环。

(其中的参数可以根据基因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
6 Southern 杂交分析:
酶切及转膜
1.取10μg转基因植株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T-DNA内无切点)酶切
12h左右。

2.取1µl电泳检测酶切结果;若酶切完全后,用0.7%琼脂糖凝胶电泳,
0.8~1.0V/cm电泳18~24h。

3.将胶切成膜一样大小和形状;用0.2N HCl变性10min,置于转膜台上,用
0.4N NaOH作为转移缓冲液,将DNA片段转移到Hybond-N+ 尼龙膜上,转
移约24h。

4.转好的膜用2xSSC漂洗两次,各5min。

用滤纸垫夹,80℃真空烘膜2h以
上。

5.取出冷却,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分子杂交
1.先将尼龙膜用2xSSC漂洗,凉干后装入杂交炉。

2.加入10~20ml(视尼龙膜的数量而定)预热至65℃的预杂交液置于杂交炉
中。

3.65℃空气恒温摇床预杂交10小时以上。

4.探针标记:采用随机引物法。

依照不同的尼龙膜数量而采用不同的反应体系。

每张膜取100ng探针DNA,加ddH2O至8.0µl,100℃变性10min;取出迅速放入冰中冷却10min;然后加入3.0µl dNTP(dATP+dTTP+dGTP),引物及缓冲液5.0µl,Klenow Fragment酶(1u/µl)1.0µl;最后在分子杂交炉内加入1.0µl α-32P-dCTP,混匀后置于24℃保温3h以上。

5.杂交:在标好的探针中加入600µl预杂交液,敝开管盖,100℃干浴变性
10min;置于冰上冷却5min;一起加入杂交炉,平放65℃空气恒温摇床杂交6h以上。

6.洗膜:杂交完毕后,将膜从杂交筒中取出,用1xSSC(加有0.2%SDS)室
温漂洗1次;然后加预热至65℃的1xSSC洗膜液置于65℃恒温摇床洗1~2次;第一次洗15min,第二次洗的时间依据膜上信号强度而定;洗至膜信号强度为200~300cpm后,取出摆放到滤纸上晾干。

7.压片、放射自显影:膜晾干后,用保鲜膜包平,放入暗夹;然后在暗室中将
膜压在X光片上;扣紧暗夹,放在-70℃冰柜放射自显影4~7d。

8.冲片:放射自显影后,在暗室取出X光片,放入显影液中显影2~5min,置
红光灯下看到明显的杂交带,而背景没有变化为止;在水中迅速过一遍,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20min以上。

7 GUS基因表达的检测
1.经过多代筛选后,取部分抗性愈伤组织或叶片,装入1.5ml Eppendoff管,
加入适量的GUS染色液(X-Gluc 45mg,Chloramphenicol 5mg,
0.1M NaH2PO4 25ml,Triton-100 0.5ml,10%Methanol 10ml;加水至50ml),
于37.0℃保温过夜。

2.75%的酒精洗涤2-3次。

3.然后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并拍照。

注意事项:
1.柑桔愈伤组织的准备不以绝对的时间为依据,而是以其所表现出的状态为标
准。

外观表现为松散,颗粒状的较好。

2.从个人的实验的经历来看,转化实验的重复性并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中间
的步骤多,很多很细节的东西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对于同一品种应该多重复几次。

其中以愈伤组织的状态和农杆菌生长的状态最为关键。

3.第一次的筛选培养应该有较长的时间(90d左右),这样可以使转化个体与
未转化个体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筛选表现最好的个体继代。

4.筛选培养基应尽量的干燥(可以在超净台上多吹一会,同时培养基不能配的
太稀,这样影响很大),以防止菌的生长并有利于柑桔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5.酶切转膜时应该选择T-DNA区不超过1个酶切位点的酶进行基因组DNA的
酶切。

6.总体上,嫁接嫁接苗的生长状况明显由于自根苗,因此,推荐使用嫁接的方
式进行成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