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王学良
(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800)
【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法随机分为甲乙2组各60例。
甲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麻醉,乙组患者行布比卡因麻醉,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甲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较乙组更长(P<0.05);感觉恢复时间2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的运动恢复时间和术后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比乙组更短(P<0.05);甲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2组的麻醉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基本相当,但罗哌卡因对人体影响较小,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应用效果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5.027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增加,由于剖宫产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故其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起效快、效果好,还需要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小,以保证孕妇顺利分娩[1]。
布比卡因的安全范围较窄,对母体及胎儿造成的影响较大;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与心血管的影响较小。
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法随机分为甲乙2组各60例,患者均无麻醉禁忌,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证。
甲组经产妇33例,初产妇27例;年龄23岁~42岁,平均年龄(3
2.78±5.36)岁;体重49~65kg,平均(56.98±5.33)kg。
乙组经产妇34例,初产妇26例;年龄23岁~43岁,平均年龄(31.92±5.74)岁;体重48~66kg,平均(56.46±5.72)kg。
2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后注射复方乳酸钠,取右侧卧位。
甲组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将1%罗哌卡因2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mL混合配制为比重液;乙组接受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将0.75%布比卡因2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mL混合配制为比重液。
于L3~4间隙正中使用硬膜外与腰麻穿刺针进行穿刺,待脑脊液流出后以1mL/s的速度注射
2.5s~
3.5s。
硬膜外置管后使患者平躺,手术床左倾30°左右,术中再次输入复方乳酸钠1000~1500mL。
1.3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
将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镇痛完全,患者肌肉松弛,手术顺利进行为优;患者存在轻度不适,需要辅助用药为良;患者有明显不适,肌肉紧张,无法完成手术为差[2]。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较乙组更长(P<0.05),2组感觉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的运动恢复时间和术后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比乙组更短(P<0.05)。
见表1。
2.2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麻醉优良率对比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2组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见表2、表3。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妇女在分娩时除了自然分娩,还可以选择剖宫产,且人们对剖宫产的认知也得到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产妇出于各种考虑选择了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这就需要术中有效的麻醉,剖宫产术一般
作者简介:王学良,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表1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x±s)
组别例数
感觉阻滞
时间(s)
感觉恢复
时间(h)
运动阻滞
时间(s)
运动恢复
时间(h)
术后自主排
尿时间(h)甲组6078.3±0.4 3.4±0.5128.5±0.7 1.2±0.5 4.34±2.13乙组6062.5±0.6 3.6±0.493.6±0.5 3.8±0.610.52±3.65 t19.719 1.41914.25725.78611.327
P0.0000.0670.0000.0000.000
表2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甲组60101 3.33
乙组6064321.67χ29.219
P0.002
表32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对比
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甲组603324395.00
乙组603620493.33χ20.213
P0.645
临床与实践
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临床观察
刘
静
岳珊珊
(威海市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物既要保证麻醉效果,又要保证胎儿
与母体的安全[2,3]。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中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其药效与药物浓度相关,且对患者的神经与心血管毒性更小[4]。
相较于布比卡因,二者的麻醉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在不良反应上,罗哌
卡因较布比卡因安全系数更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麻醉
效果而言,甲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较乙组更长,感觉恢复时间2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甲组的运动阻滞时间较乙组更长,但运动恢复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较乙组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基本相当,但罗哌卡因对人体影响较小,副作用更
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64-1765.
[2]侯和平.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
对比[J].吉林医学,2012,33(9):1876-1877.
[3]唐承银,李秀满.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二
次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9):2157-2159.[4]黎洪林.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
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4,33(6):14-15.
[5]张莉红,赵志丹.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275-4277.[6]杨燕.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对比[J].临
床医学,2014,34(10):83-84.
(收稿日期:2018-11-22)
作者简介:刘静,女,本科,住院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观察2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等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均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为3.13%、术中大量出血为3.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8%、25.00%(P <0.05)。
结论
针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患者实施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
Ⅰ、Ⅱ期
雷珠单抗
玻璃体切割术
DOI :10.19435/j.1672-1721.2019.05.028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的终末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极可能致盲[1]。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能伴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进一步加重病情。
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可选择玻璃体切割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术中出血、增殖膜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手术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对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
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Ⅰ、Ⅱ期青光眼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32例;患者均为单眼,均满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中相关标准及《中华眼科学》相关诊断标准。
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岁~64岁,平均年龄(45.83±3.16)岁;糖尿病病程2年~16年,平均(10.32±
2.64)年。
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86±
3.12)岁;糖尿病病程2年~17年,平均(10.42±2.75)年。
排除视网膜脱落、高度近视、虹膜病变等患者,伴随凝血功能障碍、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等。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1.2治疗方法1.
2.1
对照组
选择美国爱尔康公司ACCURS 玻切机进
行治疗,给予2%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行球后麻醉,比例为4∶1,随后进行玻璃体大部分切除,做好清理,将视网膜前增殖膜剥离,实施部分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手术完成后给予硅油填充,确保眼压稳定,最后进行缝合。
1.2.2
观察组
做好患者评估,给予0.5%左氧氟沙星滴
眼液,每日4次;3d 后行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实施结膜囊冲洗,选择角膜缘后3.5mm~4.0mm 的11点钟位置,进针至玻璃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生产企业: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注册证号S2*******)0.05mL ,并密切监测眼压变化,确保注射后1h 恢复正常。
术后5d~7d 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手术方法
临床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