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继辉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将学生的创造力融入进数学学习中,会对数学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提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创造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45-01
1.有效训练。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要使学生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较为坚实的基础,那么培养创造思维也没有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从基础人手,小学的数学,多数题型都可以通过基础数学公式进行解答,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基础公式人手向外延伸教学,通过对各类题型的剖析,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某一类题型的精髓所在,从而对其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思维,就会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慢慢形成。
比如说,在讲解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除法的应用”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子,分母等数学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教学。
例如:A比B重1/5,问A的体重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有关于除法的基本题型,大部分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都可以正确的算出答案,教师就可以对此类基础题型进行改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使学生继续深入此类问题的本职,如:A比B轻1/6,A是B的5/6,A+B之和是6/11等,使简单的式子复杂化,让学生在解答这类式子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题型,又能加深对此类问题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反复变换的题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这一目的。
2.深刻解析。
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单纯的去讲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才能更有学习欲望和学习劲头,如果学生对于所讲知识始终处于一种懵懂状态,久而久之,累积下的问题将会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