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郓城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山东省郓城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展望未来,当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技术集成可以找到新的支点;( ) ;当区块链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人们对于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又有了新的期待。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国家对区块链的重视,为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带来更大
______。

当然,也因为区块链之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_________伴生。

对企业、平台而言,站在这样一个新风口,乐观展望容易,难的是守住边界,既保持创新力也尊重规律。

从总体上看,______涉及场景较为复杂,落地模式还不够清晰,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毕竟,目前很多项目的场景不需要区块链,而许多场景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行性还需充分验证。

无论是随意扩大概念外延还是企图立马“变现”,都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

同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需要遵循市场规律。

鼓励区块链发展,不等于________,搞恶性竞争、重复建设。

只有不断加强协同攻关,构建区块链产业,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就能让好技术有好前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机遇难免由于一哄而上
B.际遇难免因此一哄而上
C.机遇不免由于一拥而上
D.际遇不免因此一拥而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实体经济和区块链深度融合,传统金融业长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
B.当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较好解决传统金融业长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当实体经济和区块链深度融合,将较好解决传统金融业长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当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金融业长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不断加强协同攻关,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就能让好技术有好前程。

B.只有不断加强协同攻关,构建区块链产业,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才能让好技术有好前程。

C.只要不断加强协同攻关,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就能让好技术有好前程。

D.只有不断加强协同攻关,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才能让好技术有好前程。

2、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群众思想保守,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尚需时日
B.做基层工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C.干工作要看对象,否则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D.领导工作方法不当,会导致下属工作效率低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

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

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

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

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5.哀帝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度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所有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泯灭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
道,。

,。

那么漫长的历史,,,很让人费解。

①中断和泯灭太正常了
②而是为中华文明震撼
③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
④不是为他们震撼
⑤而既不中断也不泯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
⑥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部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④②③①⑤
C.③④②⑥①⑤
D.⑥①⑤④②③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

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

传九篇,即今文《尚书》。

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

B.“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

D.“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19年10月27日晚,武汉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万众欢腾。

一名中国军人将火种保留在“和平尊”中,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在上万名观众、运动员的注视下,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会武汉圆满闭幕。

本届军运会,中国人民解放竿体育代表团以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夺得13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

此外,中国代表团的健儿还摘取了64枚银牌和42枚铜牌,以239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

其中的军事五项竞赛,这
个项目被视为“捍卫军旗之战”,是衙量各国单兵战斗力的一种标志。

中国队屡破世界纪录,先后打破男子障碍、女子障碍、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女子个人全能等5个项目上的世界纪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许三观出门去了轮船码头,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经过林浦、北荡、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桥、安昌门、靖安、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新镇。

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

这一天中午的时候,许三观来到了林浦,他沿着那条穿过城镇的小河走过去,他看到林浦的房屋从河两岸伸出来,一直伸到河水里。

不久前林浦也下了一场大雪,许三观看到身旁的石缝里镶着没有融化的积雪,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从河边的窗户看进去,他看到林浦的居民都在吃着午饭,蒸腾的热气使窗户上的玻璃白茫茫的一片。

他从包裹里拿出了一只碗,将河面上的水刮到一旁,舀起一碗下面的河水,他看到林浦的河水在碗里有些发绿,他喝了一口,冰冷刺骨的河水进入胃里时,使他浑身哆嗦。

他用手抹了抹嘴巴后,仰起脖子一口将碗里的水全部喝了下去,然后他双手抱住自己猛烈地抖动了几下。

过了一会儿,觉得胃里的温暖慢慢地回来了,他再舀起一碗河水,再次一口喝了下去,接着他再次抱住自己抖动起来。

坐在河边窗前吃着热气腾腾午饭的林浦居民,注意到了许三观,他们打开窗户,把身体探出来,看着这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一个人坐在石阶最下面的那一层上,一碗一碗地喝着冬天寒冷的河水,然后一次一次地在那里哆嗦,他们就说:
“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没见过像你这么口渴的人,你为什么要喝河里的冷水,现在是冬天,你会把自己的身体喝坏的。

你上来吧,到我们家里来喝,我们有烧开的热水,我们还有茶叶,我们给你沏上一壶茶水……”
许三观抬起头对他们笑道:
“不麻烦你们了,你们都是好心人,我不麻烦你们,我要喝的水太多,我就喝这河里的水……”
他们说:“我们家里有的是水,不怕你喝,你要是喝一壶不够,我们就让你喝两壶、三壶……”许三观拿着碗站了起来,他看到近旁的几户人家都在窗口邀请他,就对他们说:
“我就不喝你们的茶水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已经喝了四碗水了,这水太冷,我有点喝不下去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吃了盐就会又想喝水了。


他们听了这话觉得很奇怪,他们问:
“你为什么要吃盐?你要是喝不下去了,你就不会口渴。


许三观说:“我没有口渴,我喝水不是口渴……”
他们中间一些人笑了起来,有人说:
“你不口渴,为什么还要喝这么多的水?你喝的还是河里的冷水,你喝这么多河水,到了晚上会肚子疼……”
许三观站在那里,抬着头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好心人,我就告诉你们,我喝水是为了卖血……”
“卖血?”他们说,“卖血为什么要喝水?”
“多喝水,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身上的血多了,就可以卖掉它两碗。


许三观说着举起手里的碗拍了拍,然后他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堆到了一起。

他们又问:
“你为什么要卖血?”
许三观回答:“一乐病了,病得很重,是肝炎,已经送到上海的大医院去了……”
有人打断他:“一乐是谁?”
“我儿子,”许三观说,“他病得很重,只有上海的大医院能治。

家里没有钱,我就出来卖血。

我一路卖过去,卖到上海时,一乐治病的钱就会有了。


许三观说到这里,流出了眼泪,他流着眼泪对他们微笑,他们听了这话都怔住了,看着许三观不再说话。

许三观向他们伸出了手,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好心人,你们能不能给我一点盐?”
他们都点起了头,过了一会儿,有几个人给他送来了盐,都是用纸包着的,还有人给他送来了三壶热茶。

许三观看着盐和热茶,对他们说:
“这么多盐,我吃不了,其实有了茶水,没有盐我也能喝下去。


他们说:“盐吃不了你就带上,你下次卖血时还用得上。

茶水你现在就喝了,你趁热喝下去。


许三观对他们点点头,把盐放到口袋里,坐回到刚才的石阶上,他这次舀了半碗河水,接着拿起一只茶壶,把里面的热茶水倒在碗里,倒满就一口喝了下去,他抹了抹嘴巴说:“这茶水真是香。


许三观接下去又喝了三碗,他们说:“你真能喝啊。


许三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站起来说:“其实我是逼着自己喝下去的。


说完,许三观向两边房屋窗口的人,还有站在石阶上的人鞠了躬,他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也没什么能报答你们的,我只有给你们鞠躬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列举地名时没有使用省略号,全部列举出来,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B.“不久前林浦也下了一场大雪”和“林浦的居民蒸腾的热气”形成对比,衬托出许三观的孤独、艰辛和绝望。

C.小说节选部分并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而是采用大量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将读者带入其中。

D.本文的人物除了许三观都没有交代名字,一是符合情节真实的需要,同时也突出了林浦热情、善良、朴实的民风,丰富了主题。

2.小说三处划线句子都写到许三观的“笑”,表现的人物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自序中说,“作者不是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倾听者……让书中人物自己说话。

”请谈谈本文塑造人物时,作者如何让人物“自己说话”的。

8、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

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

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

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

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

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

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

另一方面,宗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

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

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

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

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

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而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

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节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

B.自西周的分封制而来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

C.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

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文章借助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C.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

D.文章开头和尾部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

B.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

C.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

D.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的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刘醒龙
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

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

最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

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

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

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

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

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

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

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

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

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

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