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人心,高考物理命题也有了新的改革方向。
相比较于
传统的高考,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确认学生对于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在高考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高效、科学的物理课堂。
在这样的背景下,物
理教师就要知己知彼,在了解高考新题型时,还要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整改,以此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
引言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高中阶段的物理难度变大而且知识连贯性强,在
题型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高考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开始积极寻找方法,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导
致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学习时困难重重,无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
那么要
如何才能够在新高考改革下,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突破的目标,就成为当前亟待解
决的问题。
1 新高考改革下物理命题类型
1.1 理解型
众所周知,设置物理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
更多的物理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转移与内化。
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理解型
的题目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要有
良好的解题思维。
设置理解型题目的目的,就是了解每个学生在接受物理学习之
后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解释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例如在讲解完物理的概念及
相关原理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并提出问题:在此类物理现象中涉
及了哪些物理内容?能否举出例子?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而学
生在解答理解型物理题目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对图标解读、数学转换以及文字
理解等方面的能力[1]。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型题目主要是以填空、简答、选择等
方式呈现。
1.2 记忆型
作为新高考改革中的基础题型,记忆型题目的作用是让学生重视、回顾自身已
掌握的物理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在脑中解构与重组后以解决物理问题。
记忆型
的题目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到的比例较少,主要是考察学生在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
记忆知识的程度。
1.3 应用型
在对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考察时,一般情况下是以理论内容进
行命题,但由于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多而且复杂,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
知识的推导以及学科迁移能力。
推导就是学生在解决情境试题时,可以通过一些
操作进行快速完成解题。
例如在讲解“电磁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带电粒
子在复杂的磁场中可以呈现“花样旋转”的现象,而这个就要学生通过联立方程的
方式进行解题。
迁移则是指学生在解答不熟的物理题型时,需要结合物理规律转
换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若是在解题过程中沿用传统、固态化的解题思路
和步骤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结果[2]。
1.4 分析型
所谓的分析型物理试题,就是学生在进行物理材料分析时,研究材料中整体和
局部的关系。
而这个过程除了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外,还需要学生能够分
别出物理规律上细微的不同之处,再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解题。
另一方面,
学生还要针对其中包含的规律,以及物理过程的实践结果进行检验,确认得到的
数据和之前的假设相一致。
2 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物理题型更加趋向于素质化
方向,题型的重心也都偏向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上。
为了
能够满足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做到与
时俱进,在更新物理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
解决问题的习惯。
2.1 课堂教学互动中实现突破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要摆脱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在改变教学思维的同时重视物理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以新高考改革为主导思
想的基础上把物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采取“牵引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和谐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把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主动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意识和物理学科素养;其次,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要从综合发展的角
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并给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
教学内容,把一些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物理课堂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调
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用立体、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物理结构以及原理分析,把原本单一、难懂的物理概念用
动态化的模式进行表现,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迅速掌握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除
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一些好的教学内容或者课件,以PPT、图文、视频的方式,发到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或者微博上,这样既可以提高学
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为构建高
效物理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3]。
2.2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突破
和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高中物理内容上不仅复杂而且有一定的交叉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抽象
思维,这样才能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物理知识顺利地内化。
在教学方面,物理教师
要改变传统高中物理课堂的固定化、单一化教学理念,把原本封闭式的课堂向着
开放式方向发展,重视学生探究欲的培养,以此来保障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学
生长时间地处在这种主动探究的环境下学习,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兴趣,
还能够从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物理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
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构建的方式帮助学生设置问题情境,通过
假定与猜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这两者间的关系。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只是
以课堂引导者的方式存在,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
随后教师
再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方式,和学生共同实验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
2.3 深化学生理解能力的突破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是由实验教学和习题教学两个部分构成,而这两个部
分的重要基础是规律教学。
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保
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并运用到解题实践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
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
第一,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物理概
念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除了要
讲解重力势能的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做功,让学生明白重力势能变化
量的关联性与其中的区别,了解并掌握其中的不同属性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防
止发生概念混淆,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例
子也要进行调整,并把它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能够用直观的方式理解物理概念
并掌握其中的规律[4]。
例如“有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5N,将其置于一个光滑禾斜
面上的时候测出其夹角的度数为40。
,按照静止状态下滑6m,那么请问其重力
做功是多少?”在解此道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转变为不同的三个变式,即把“光滑斜面”转化为“粗糙”,在第一个变式的基础上把“静止开始”转化为“初速6m/
秒进行”,在第二个变式的基础上加设一个条件为“斜面下个推力为5N”,第三个
变式未对出现更改位移和重力数值,但是在初速、摩擦力以及外力都存在变化,
因此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化对做功的概念理解,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也要积极地与时俱进,在做
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理解能力这几个方面
寻找创新突破口,这样才能够提升物理课堂的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
物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立轩.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方案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2):P.94-94.
[2]翟艳荣.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9):237-238.
[3]黄月勇. 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J]. 新课程研究, 2020,
000(010):P.119-120,129.
[4]周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