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专门水文地质学试卷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经济学院2005/2006学年第2学期《水文地质勘查》试题 A 卷共 6 页
专业班学号姓

一、概念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多孔抽水试验:
答: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2.结晶性侵蚀:
答:又称硫酸盐侵蚀,是指水中的SO42-进入混凝土空隙,形成石膏和硫酸铝盐晶体
3.静储量:
答: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4.允许开采量:
答: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5.地下水可开采模数:
答:地下水可开采模数(M开采)表示地下水资源量,即单位面积每日或每年的可开采量(m3/d?km2 或104 m3/d ?km2)
二、是非题(是打“√”,非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调查手段:以水文地质测绘为主,配合少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

(×)
2.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研究,是整个水文地质测绘的核心工作。

(√ )
4.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

(√)
5.稳定流抽水试验只要求水位和流量其中一个稳定,用稳定流理论和公式来分析计算。

(× )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水文地质勘查,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冲洪积扇的
主轴方向布置;在河谷地区,主要勘探线应垂直河谷布置。

2.用于供水的钻孔,一般要求孔身斜度每100m小于 1 度。

3.正式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 3 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抽水,以确定Q–s间的关系。

4.为阐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动态监测工作,主要的监测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5.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水的总矿化度不应超过 1 g/L,每升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3 个。

6.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法有两种,即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

7.地下水资源评价,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二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四、计算题(20分)
某水源地为潜水含水层,在旱季进行了抽水试验,抽水过程中水位持续下降,停抽后水位虽有所恢复,但始终恢复不到原始水位,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

试用开采抽水试验法确定旱季的允许开采量(观测数据见下表)。

答:解:
由潜水中的水均衡关系得:
Q抽= Q补 + uF*ΔS
代入表中数据可得方程:
3169=Q补+11.75 uF
2773=Q补+0.72 uF
联立解得: Q补=2747.18 m3/d
uF=35.9 m
从以上计算结果,该水源地的补给量在2747.18 m3/d,以此作为允许开采量完全有保证。

若不能满足需水量要求,可暂时动用储存量,但在丰水季节能补偿回来。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写出潜水、承压水储存量的计算公式,两者有什么不同?
答:(1)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可用下式计算:
(V=F M)(M含水层厚度)
式中:W––––地下水的储存量(m3);
μ––––含水层的给水度(小数或百分数);
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m3)。

(2)承压含水层的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
+μ* *F*h
式中:Wμ––––承压水的弹性储存量(m3);
μ*––––贮水(或释水)系数(弹性给水度)(无因次);
F––––承压含水层的面积(m2);
h––––承压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

不同点:承压含水层除了容积储存量外,还有弹性储存量
2.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
答:目的:为制定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或为某项专门任务提供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范围:较大,几百、几千或上万平方公里。

比例尺:一般小于1﹕10万。

3.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解析法和数值法的适用条件?
答:答:解析法适用的条件是:适用于含水层均质和各向同性、边界条件较简单、可概化为计算公式要求的模式。

数值法适用的条件是:含水层是非均匀的,变厚度,隔水底板起伏不平,边界条件和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系统较为复杂的情况。

4.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答: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项目应包括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以及有关气象要素的观测。

此外,还要监测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水位,流量和水温,以及矿山井巷和其他地下工程的出水点的排水量,水位及水质情况。

六、论述题(1小题10分,共30分)
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
(1)“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地下水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与地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开采地下水时,使这种转化更为明显和加强。

因此,在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时,特别是在总的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应注意评价在含水层开采条件下,地表径流的变化值,最好是将该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统一规划,合理使用。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地区,地下水量有季节性和多年性的变化。

有的地区,这种变化幅度可能很大。

取多年平均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

(3)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排供结合的原则。

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应考虑评价区内有无人工水利工程建设。

(4)安全开采,防止产生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的原则。

开采地下水使水位下降,可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土壤干旱、农作物受损、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

因此,在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必须对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要作出预测和提出防治措施,以达到安全生产为原则。

2.开采量由哪三部分组成?写出其水量均衡方程,讨论如何按这三部分量来确定允许开采量。

答:在开采状态下,可以用下面水均衡方程表示:
式中:Q补––––开采前的天然补给量(m3/d);
ΔQ补––––开采时的补给增量(m3/d);
Q排––––开采前的天然排泄量(m3/d);
ΔQ排––––开采时天然排泄量减少值(m3/d);
Q开––––人工开采量(m3/d);
μ––––含水层的给水度;
F––––开采时引起水位下降的面积(m2);
Δt––––开采时间(d);
Δh––––在Δt时间段内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平均水位降(m)。

由于开采前的天然补给量与天然排泄量在一个周期内是近似相等的,即Q补≈Q排,所以上式可简化为:
3.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和分类?
答: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
(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K、T、S、μ)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质数据,如R、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等。

抽水试验的分类是
1.按所依据的井流理论,可分为稳定流抽水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按抽水试验时所用井孔的多少,可分为单孔、多孔及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3.按抽水井的类型,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4.按试验段所包含的含水层情况,可分为分层、分段及混合抽水试验。

5.按抽水试验的任务分为试验抽水、开采性抽水试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